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075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docx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

从科技地理视角报道奥运会的范例

在《奥运会的六大另类看点》一文中,提到过一篇选题非常独特的文章,即《电脑报》记者王星采写的《英伦三岛不得不去的15个科技圣地》。

经过整理、排版,提供给大家分享与参考。

为了深入理解与研读,也把总编寄语放在文后。

奥运专题英伦三岛不得不去的15个科技圣地

记者王星

大伦敦篇1

1.威斯敏斯特教堂:

科技巨匠在这里沉睡1

2.圣保罗大教堂:

“世纪婚礼”背后的生死记忆4

3.考文特花园苹果商店:

苹果不仅仅属于美国8

4.托特纳姆法院路:

闲逛电子一条街11

5.艾奇韦尔路地铁站:

没有通讯信号的地下铁14

6.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首任皇家天文学家与世界时间17

7.BBC总部:

老牌电视台的互联网时代20

8.科学博物馆:

关于科学的记忆与今天23

9.东伦敦科技城:

从贫民区到科技心脏26

伦敦外篇29

10.图灵故居:

红色砖房中那个致命的苹果29

11.国家计算博物馆:

二战,在这里上映密码风云32

12.剑桥大学:

百年科技集群圣地34

13.牛津大学:

文艺范儿中的科学巨人38

14.国家铁路博物馆:

旧车库中的呼啸列车41

15.爱丁堡大学:

上帝粒子在这里诞生44

电脑报总编寄语:

历史的底蕴47

2012年伦敦奥运会,让世界的目光投注在这个北纬50度的绅士之国——英国。

当人们被漫天的奥运资讯裹得严严实实之时,却忽略了去体验这个国家含蓄而有张力的真实存在,忘却了去祭奠那些一生都在创造奇迹的人们,忘却了去缅怀那些留给世界人民的巨大财富。

此时此刻,不论你是否身在英国,都随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不应该错过的科技圣地,唤醒那些曾经的光荣与梦想。

电脑报编辑部谨以此专题向那些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大伦敦篇

1.威斯敏斯特教堂:

科技巨匠在这里沉睡

英文:

Westminster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顿墓

牛顿

附近地铁站:

Westminster

相关人物:

牛顿、麦克斯韦、法拉第、达尔文等

看过去年四月威廉王子婚礼的观众对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一定不会陌生。

这座坐落于泰晤士河北岸、国会大厦西南的哥式是建筑是英国国教的中心,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它兴建于11世纪,后经过多次重建、扩建,到16世纪才正式完工。

自诺曼王朝以来,历代英国国王(除爱德华五世与爱德华七世)均在此加冕,王室成员的婚礼也大多在此举行。

走入教堂,窗户上精美的雕花描绘着英国一千年来灿烂的历史,墙壁和地板上雕刻的文字也在向游人们讲述着历史人物的故事。

略显拥挤的走道两侧,随处可以看到庄严肃穆的石棺——这里不仅埋葬着诺曼王朝以来所有的英国国王,也安放着众多在英国历史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的陵墓。

最著名的当属诗人角,在这块并不大的区域里不仅安葬着乔叟、塞缪尔·约翰逊、查尔斯·狄更斯等文学巨匠,也为威廉·莎士比亚、约翰·弥尔顿等并未埋在这里的文学家树立了纪念碑。

为英国曾经的辉煌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同样在这座教堂里拥有自己的位置,长眠于此的科学家包括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法拉第、生物学家达尔文,还有大名鼎鼎的艾萨克·牛顿。

牛顿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的贡献使他生前就已成为英国乃至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为他举行了国葬,将他安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这样待遇的自然科学家。

当时正在英国流亡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现场观看了这次规模宏大的葬礼后有感而发:

“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

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在过去的岁月里,牛顿墓的名气不如国王和诗人们的墓,不过2003年出版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却让这座风格别致的墓成为了教堂里的“明星”,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它位于教堂中殿,墓的中央是石棺,石棺上的图版雕刻着一群使用者牛顿发明的仪器的男孩。

石棺上方是斜卧着的牛顿雕像,枕在他右肘下方的是《论神性》、《论运动》、《光学》和《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等在他生前就赫赫有名的伟大作品;他的身旁站着两个张开双翼、手持卷轴的天使。

在雕像的上方,还有一个巨大的绘有星座图案的圆球,圆球上方的天文女神似乎在驾驭着圆球的运转。

整个墓的设计都是在极力表现牛顿卓越的成就,如果说还缺少什么,就像丹·布朗在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或许是传说中那个促使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吧。

2.圣保罗大教堂:

“世纪婚礼”背后的生死记忆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内部

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婚礼

英文:

StPaul’sCathedral

附近地铁站:

StPaul’s

相关人物:

弗莱明、南丁格尔

与威斯敏斯特教堂齐名的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众多教堂重的异类——与绝大多数哥特风格的尖顶教堂不同,这座模仿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是采用巴洛克风格的圆顶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圆顶教堂。

它坐落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的中心地带,面前是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桥”。

由于伦敦中心城区极少高层建筑,圣保罗大教堂的天台是便成为饱览伦敦风光的最佳场所之一。

它的历史要比威斯敏斯特更加悠久(始建于公元604年),但历经多次毁坏,如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17世纪重建后的面貌。

1981年,为挽回日渐低迷的声誉,英国王室将查尔斯王储与戴安娜王妃的“世纪婚礼”选择在相对平民化的圣保罗大教堂举行,这座教堂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超过7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婚礼的盛况。

这里曾为带领英国顽强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举行国葬,也安葬着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等众多英国名人,其中包括发现青霉素的生物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亚历山大·弗莱明。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因为其偶然性而广为流传。

1928年7月,因发现溶菌酶等成就已在圈内颇有名望的弗莱明为撰写论文在实验室里培养了大量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在出去度假前,以不爱整理实验器材而著称的他随手将这些培养物堆放在实验台的一个角落里,也没有给培养皿盖好盖子;9月初,弗莱明回到实验室,发现培养皿中的细菌被一种霉菌污染,而且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其他地方的细菌则生长正常。

他意识到这种霉菌有杀菌作用,并把这一发现发表在了1929年的《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上。

十年后,弗洛里和钱恩在弗莱明论文的基础上找到了提炼青霉素的方法,并使青霉素成为临床用药,在二战中拯救了大量盟军士兵的生命,战后更是使亿万患者得到了治愈。

弗莱明也因此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0人之一。

在圣保罗教堂中拥有纪念碑的另一位科技界名人是著名的护士、统计学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由于她和同伴的精心护理,英军的死亡率大幅降低,她也因为每夜提灯巡视而被战士们尊称为“提灯女神”。

在为伤病员提供医疗护理的同时,他还对士兵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分析,认为大部分士兵是死于医院而非战场,恶劣的医护条件则是首要的致死因素。

战后,她致力于改善医院的卫生条件、提高护理工作的地位,极大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也使护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她的生日被定为“世界护理日”,她的事迹不仅在英国广为传颂,也因为被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而被中国人所熟知。

3.考文特花园苹果商店:

苹果不仅仅属于美国

考文特花园苹果商店外

考文特花园苹果商店一角

乔纳森·艾维

英文:

CoventGardenAppleStore

附近地铁站:

CoventGarden

相关企业:

苹果

相关人物:

苹果产品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

对于一直走“高端路线”的苹果公司来说,伦敦这个以奢侈品消费著称的城市是他们的战略重心之一。

尽管苹果没有像竞争对手一样在街头大肆投放户外广告,但iPad和iPhone的海报却仍旧遍布伦敦街头——几乎所有的通信运营商和手机专卖店都会将苹果的产品作为主要的卖点吸引顾客。

当然苹果自己在伦敦的投入也绝对不少。

2004年,苹果在位于伦敦商业区中心地带的摄政街上开了欧洲第一家苹果零售商店,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零售商店;2010年8月,规模更大、造价更高的考文特花园苹果商店开业,接过了“全球最大苹果商店”的头衔,并保持到了2011年底。

考文特花园是伦敦最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这里有著名的英国皇家歌剧院,有许许多多销售特色商品的小店铺,还有街头艺人和行为艺术家在此表演。

苹果商店座落于考文特花园的广场旁,高三层,内部用英国橡木和约克石装修,显得庄严气派;正中央的大厅顶部则是透明玻璃,晴天时阳光可射入室内;加之店内设计精湛的苹果产品,这家商店可谓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苹果对于伦敦的重视,除了市场方面的考量,恐怕还与一个伦敦本地人有关,他便是iPod、iPhone、iPad等产品的主要设计者、苹果资深副总裁乔纳森·艾维。

这位天才设计师从小就对画画和制作物品感兴趣,在纽卡斯尔理工学院完成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后,他在伦敦成立了橘子工作室,并因此获得了苹果公司的赏识,于1992年加入了这家当时日渐衰落的公司,设计了几款不算成功的产品。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乔纳森被提拔至现在的职位,他也因此获得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主导设计的第一款产品iMac便广受好评,也令一度濒临破产的苹果起死回生。

此后,苹果又发布了一系列轰动世界的产品,而它们均出自艾维和他的团队之手。

2006年,《Macworld》杂志将艾维加入苹果评为这家公司历史上第六重要的事情,一些评论者更称乔布斯应该让艾维成为自己的接替者。

2011年,在iPad2发布后,有消息称艾维希望回到伦敦生活,将不再为苹果效力,这一度令“果粉”们担心不已。

而在乔布斯逝世后,艾维的留任也成为投资者继续看好苹果的重要因素。

由于英国在苹果公司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苹果的所有新品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在英国上市,因此在某些时候,前往伦敦的游客可以买到在国内无法买到的行货产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英国的增值税高达20%,因此在购买了苹果产品后,可千万别忘了向店方索要退税单,并在出境时申请退税。

4.托特纳姆法院路:

闲逛电子一条街

鸟瞰托特纳姆法院路

PCWorld里的Chrome区

英文:

TottenhamCourtRoad

附近地铁站:

TottenhamCourtRoad、GoodgeStreet、WarrenStreet

相关企业:

Google

和其他大都市一样,伦敦也有自己的“电子一条街”,最著名的当属位于中心地带的托特纳姆法院路。

这条不算很长的路南起牛津街西侧,北至尤斯顿路,共经过三个地铁站。

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和伦敦大学学院都在这条街的附近,而曾是伦敦最高建筑的英国电信塔(BTTower)也临街而建。

二战之后,大量战时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器材失去了用武之地,转而流向民用市场,这吸引了大批电子设备爱好者。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托特纳姆法院路是整个英国电子产品交易的中心,两侧林立着大大小小的电子产品专卖店,数以千计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蜂拥至此购买扬声器、收音机和其他电子元件,包括战时密码机及无线电收发器上的零部件也在许多店铺中有售。

随着日本制造业的崛起,这里又兴起了日本电器的热潮,从远东而来的晶体管收音机和混频器成为最抢手的商品。

PC日渐普及后,这条街迎来了新的辉煌,两侧的店铺开始销售电脑和周边产品,随后又转向消费数码和手机。

但很快,英国的传统企业纷纷进军电子商务,各大超市和PC卖场都建立了完善的电子商务网站,Argos这样覆盖各个品类电子产品的综合零售商也深入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人们对于集中式的“电子一条街”的需求不再如往日一般强烈。

如今,路的南端仍可以看见稀稀落落的几家中小型电子产品商店,有笔记本专卖店、数码相机专卖店和苹果、三星、索尼等品牌的专营店,不过顾客较多的还是销售外设和各种零配件的商店,因为购买这些商品的用户往往是急需它们,而且它们也不易从网上购得。

对于“谷粉”来说,这条路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路的最北端有一家PCWorld大卖场,Google在这里开设了全球第一家“零售商店”,销售搭载ChromeOS的笔记本及周边产品。

和规模宏大的苹果零售商店相比,这个设在卖场一角的“Chrome区(ChromeZone)”显得有些寒酸,展示的笔记本也只有三星等品牌的少数型号,不过这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直接体验这类笔记本的地方,还有热情的员工为顾客解答关于ChromeOS的各种问题。

和ChromeOS笔记本的境遇相似,这个所谓的零售商店在经历了最初的繁忙后,也日渐冷清。

当然,对于希望拥有一台原生Chrome笔记本却又苦于国内没有行货销售的谷粉来说,在此购买一台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比国内,英国的电子产品普遍价格昂贵。

如果不是正处于促销期间或者国内没有上市的产品,在购买前最好计算出退税后的价格,并与国内同款产品进行对比,再决定是否购买。

5.艾奇韦尔路地铁站:

没有通讯信号的地下铁

艾奇韦尔路地铁站外

艾奇韦尔路地铁站外地铁站内

英文:

EdgwareRoadtubestation

附近地铁站:

EdgwareRoad(Circle,DistrictandHammersmith&CityLines)

相关企业:

华为、沃达丰等

在伦敦西区的主干道艾奇韦尔路的中段,相邻坐落着两个艾奇韦尔路地铁站,这里要说的是西南方的一个,即伦敦地铁“环线(CircleLine)”的地铁站。

今天的环线是由19世纪60年代建成的伦敦大都会铁路演变而来的,后者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铁系统,因而艾奇韦尔路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铁站之一。

尽管曾经历过多次修复,如今走入这座半露天的地铁站,你依旧能感受到一百多年前的气息。

由于随后又有两条地铁线路由此经过,这里始终异常忙碌,也成为了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

2005年7月7月,伦敦申奥成功后的第二天一早,爆炸声在这座仍沉浸在欢乐中的城市的各个角落响起。

在艾奇韦尔路站,一辆列车刚刚离开站台向西驶去,30岁的穆罕默德·西迪克·汗就引爆了炸弹,包括他本人在内的7人遇难,数十人受伤。

当天的连环恐怖袭击总共造成了56人死亡,近700受伤,申奥成功的喜悦转眼间从这座城市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悲伤。

这场恐怖袭击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奥运会、这座城市以及伦敦地铁的命运。

一直以来,伦敦地铁并未覆盖手机信号,这引起了很多人、尤其是外来游客的抱怨。

为了给伦敦奥运打造更理想的周边环境,伦敦政府曾试图改变这一状况。

2011年初,伦敦政府公开招标,计划投入超过一亿英镑,为伦敦地铁覆盖移动信号。

包括华为、沃达丰在内的四家公司参与竞标,华为在竞争中一度被媒体看好,英国商务大臣凯布尔也表达了对于华为的支持;但最终,伦敦政府放弃了这一项目,而伦敦地铁至今仍与手机信号无缘。

在伦敦政府刚刚宣布最终决定时,外界曾猜测华为遭到拒绝与“国家安全”有关,但伦敦政府很快出面否认。

事实上,部分民众和政客一直反对让乘客在地铁中正常使用手机,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担心恐怖分子在地铁上利用手机进行通信,或是远程遥控引爆炸弹;对于已经历过地铁爆炸惨剧的伦敦人来说,再一次同样的袭击是无法承受的伤痛。

另一种说法则是,多数伦敦市民习惯于安静的地铁环境,而手机信号的存在会打破这种宁静,因此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最终,伦敦政府选择了一个替代性的方案:

在地铁站里提供WiFi信号。

目前已有超过40个地铁站的站台上覆盖了WiFi信号,乘客在候车时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免费上网。

不过在乘车期间,乘客们则仍旧必须忍受一段无法打电话、无法连接网络的时光。

6.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首任皇家天文学家与世界时间

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天文台外地面上的本初子午线标识

约翰·弗兰斯蒂德

英文:

RoyalObservatory,Greenwich

附近地铁站:

CuttySarkforMaritimeGreenwich

相关人物:

约翰·弗兰斯蒂德

伦敦东南的格林尼治区绿荫环绕、风景怡人;都铎王朝时,英国国王在此设立行宫,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等著名君王都在此降生。

区内有一座小山丘,晴朗的时候站在山顶向西眺望,伦敦市区的风光尽收眼底。

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便坐落在这里。

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为学家决定将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当地的时间也因此成为世界标准时间。

天文台在地面上有三层,最出名、设计最别致的是二层的八角形观星室。

天文台对从中穿过的零度经线作了明显的标识:

屋外的地面上有不锈钢(1999年以前是黄铜)刻度线,屋内则使用的是镭射激光来指示它的位置。

这座天文台始建于查理二世统治时期的1674年,发起人是数学家、勘测师乔纳斯·摩尔爵士,他动用私人财产为天文台添置了必要的工具,包括两个制作精良、每天只有7秒误差的时钟——这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精准了。

查理二世为这座天文台的台长设立了一个“皇家天文学家”的头衔,首任皇家天文学家是约翰·弗兰斯蒂德,他在这里工作了四十余年,期间提出了著名的“弗兰斯蒂德命名法”的,为后来许多恒星的命名提供了准则。

1833年,时任台长的约翰·庞德在屋顶上安装了一个报时球,每天中午一点准时落下,供在山脚下的泰晤士河中航行的船只校队时钟。

1894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还曾遭到过一名无政府主义者的炸弹袭击,这大概是英国本土最早的恐怖袭击了。

1924年,格林尼治天文台开始每隔一小时向全世界播报调时信息。

不过从19世纪末开始,工业的发展使得伦敦污染严重,还因此获得了“雾都”的称号,空气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天文台的观测活动,于是二战之后,天文台搬离格林尼治地区,但仍保留“格林尼治”的名号。

此后,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校正时间的方式,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报时方面的功能也日益下降,最终这个单位在1998年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并入英国天文技术中心,而位于格林尼治的天文台旧址则成为了国家海事博物馆的一部分。

如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已是一个纯粹的旅游景点,由于在这里能轻易实现一步跨域东西半球的“壮举”,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

不过,格林尼治时间尽管是伦敦当地的地方时,却在多数时候与伦敦时间并不重合。

为节约能源,英国从每年三月下旬起采用夏令时,将时钟拨快一个小时,到十月下旬才会调回到格林尼治时间;因此奥运会期间,伦敦与位于东八区的北京间的时差是七个小时。

7.BBC总部:

老牌电视台的互联网时代

BBC总部——广播大楼

BBC电视中心

英语:

BroadcastingHouse

附近地铁站:

OxfordCircus、Regent‘sPark

相关企业:

BBC

自从雅虎诞生以来,门户网站成为很多人在网上浏览新闻的首选;不过英国并没有知名的门户网站,那么英国人如何在网上看新闻呢?

答案是访问传统媒体的网站。

除了被默多克收购的《泰晤士报》和《太阳报》,其他英国主要传统媒体大多有着与自己的线下平台名声和地位相符的网站:

《卫报》、《独立报》、《每日邮报》等网站的流量在英国网站中高居前列,《金融时报》更成为全世界少有的能吸引大量用户付费阅读的新闻网站。

在众多传统媒体网站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官方网站了,这个融合了文字、广播与视频等各种内容、拥有英语、汉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众多语种的站点在英国区Alexa上排名第五,是排名最高的本土网站,仅次于Google旗下的三个站点与Facebook。

当然,BBC的成名并非依靠其网站,这家成立于1922年的国家广播电台早在二战之前便依靠无线广播业务已蜚声世界,它制作的电视新闻、电视剧和纪录片也在世界各地拥有无数观众。

如今,它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广播公司,拥有多达23000雇员。

BBC的官方总部则位于PortlandPlace,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相距不远。

这座被称为广播大楼的圆柱形建筑始建于1928年,高34米,地上和地下总共有12层,楼的正面雕有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人物普洛斯彼罗和爱丽儿。

这幢大楼一直是BBC广播业务的核心,广播3台、4台等信号都是由此发出;随着持续10年的翻修工作的完成,BBC全球服务(BBCWorldService)等广播以及部分电视频道也将回到这里。

由于广播大楼外墙没有十分明显的BBC标识,图片和影像中更为人熟知的BBC建筑是座落于伦敦白城(WhiteCity)的BBC电视中心(BBCTelevisionCentre)。

这座于1960年投入使用的建筑外观更加现代化,“BBC”三个字母醒目地出现在大楼一侧的墙壁上。

这里是BBC电视业务的中心,许多精彩的节目都是从这里制作出来,向世界各地的观众播出。

不过2010年,英国政府决定缩减开支,以政府拨款作为重要经费来源的BBC也难以幸免,宣布将出售电视中心;BBC电视剧和纪录片的忠实粉丝如果能亲赴英国观看奥运,别忘了去这里拍照留念。

在英国,BBC的地位相当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因此在伦敦奥运的转播工作中,BBC也是最主要的媒体。

今年5月15日,BBC公布了伦敦奥运的报道计划,称将通过报道让伦敦奥运成为“第一次真正的数字奥运”。

BBC的网站将为所有的项目、运动员和比赛场馆制作页面,同时还将提供多达24路的视频信号,覆盖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多种终端,总时长达到2500小时,部分内容还将以3D形式呈现。

热衷于部分冷门项目的朋友,如果无法在国内的媒体上找到直播信号,不妨尝试去BBC网站上寻找相关资源。

8.科学博物馆:

关于科学的记忆与今天

科学博物馆外墙

科学博物馆馆内

英文:

ScienceMuseum

附近地铁站:

SouthKensington

相关人物:

达尔文、克里克与沃森、斯蒂芬森

在伦敦的众多博物馆中,最受科技迷欢迎的当属座落于南肯辛顿地区的英国科学博物馆。

地铁南肯辛顿站有地下通道直通博物馆内,博物馆的周围还有海德公园、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帝国理工学院、哈罗德百货公司等众多著名景点。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博物馆,始建于1857年,最早是南肯辛顿博物馆的一部分,用来陈列曾在世博会的前身——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展出的极具历史意义的机械装置。

1909年,科学博物馆独立,拥有了现在的名字,随后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工作,来自英国各地的科技展品也纷纷进入这个博物馆。

和英国众多面向公众的国家博物馆一样,科学博物馆的主体部分免费开放,临时性的展览则通常会收取一定费用;2011年的数据显示,这个博物馆全年的游客超过290万人次,位列英国所有博物馆中的第五位。

在这里,参观者既可以领略近代以来英国辉煌的工业和科技史,也可以学习到不少科技方面的知识。

馆内共收藏了30多万件展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由史蒂芬森设计的“火箭”火车头、世界上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克里克与沃森亲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阿波罗十号飞船的返回舱以及由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机打出的文档。

除此以外,从各式火车头、汽车、飞机、箭等大型展品到收音机、电视机、智能手机等个人电子设备,这里也是应有尽有。

如今的科学博物馆地上和地下共有八层,其中大型展品多放置在一层,楼上则以小型展品和主题图片展为主。

除了展示科技发展史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博物馆同时也是一个娱乐场所:

一层的IMAX电影院常年播放科学主题的3D纪录片,四层的Launchpad区域则提供了50多件互动展品,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亲自动手去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

与其他科技馆不同的是,在英国科学博物馆里,你看不到动、植物标本等生物类展品,因为这类展品被存放在与其比邻而建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这座成立于1881年的博物馆有着比科学博物馆更高的普及度,2011年的游客超过480万人次。

馆内存放着生命和地球科学领域的近7000万件标本,涉及植物学、昆虫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动物学五个领域;它同时也是国际著名的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标本的分类、鉴定和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