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3764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

《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docx

三下语文第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授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第个教案

课题

1、燕子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一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通过朗读、观察和想像,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2、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1、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2、比较“展开”和“长出”、“赶”和“飞”等词在句中用法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人新课

1、播放歌曲《小燕子》

2、出示名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你发现了什么?

3、师述:

从古到今,很多歌唱家歌唱春天离不开燕子,很多诗人赞美春天也离不开燕子。

可见,燕子是春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欣赏一下作者郑振铎笔下的燕子。

揭题读题。

歌曲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出示和燕子有关的春天的诗句,既能拓展阅读,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很多名人对燕子的喜爱,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多练几遍。

(2)圈出生字,划出生词,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生词的意思。

(3)想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燕子的。

2、检查自学情况

第一关:

检查生词

(1)开火车读,正音

(2)把词背后的意思读出来,重点检查“活泼机灵”、“掠过”“乌黑发亮”等词。

(3)读得不错,奖励一道题。

辨一辨:

稻()沾()杆()痕()

蹈()粘()竿()狠()

第二关:

读课文

出示课文中的两个长句检查读的情况: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

第三关:

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燕子的?

三、感悟燕子的外形特点

1、在作者眼里燕子是活泼机灵的,他是怎样介绍燕子的外形的?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燕子的外形的?

为什么只写羽毛、翅膀、尾巴,不写其他部位,是不是作者忽略了呢?

(3)我们在介绍事物的时候,就要学习这种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举例:

比如我们在写小白兔的时候,可以抓住哪些部位的特点来写呀?

(4)指导朗读,把燕子外形的特点读出来。

四、感悟燕子生活的背景--春天的美

1、究竟是什么把活泼机灵的燕子吸引来了呢?

欣赏美丽的春天风光

练说:

春天是个()的季节。

2、在我们的眼里春天很美,在作者的眼里春天更美。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一下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春天的美。

自读要求设计了三个小问题,分别是从学生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三方面提的,并通过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的兴趣。

检查生字主要分两步,先是要求学生读准,接着引导学生把隐藏在词背后的意思读出来。

之后又设计了一个形近字辨析,意在让学生能区别“杆”和“竿”、“沾”和“粘”这些容易混淆的字。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燕子的外形为什么只写羽毛、翅膀、尾巴,从而明白介绍事物的方法,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也为最后练习中的仿写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3、交流:

(1)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

抓住关键词“轻轻地”、“洒落”重点体会,感受春风的轻柔,春雨的细密,读出这种感觉。

(2)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比较“展开”和“长出”的用法,体会哪个词好。

(3)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什么是“赶集”。

赶集的场面如何?

人们赶集时的心情怎样?

各种花草树木为什么高兴地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呢?

读出花草树木急切、高兴的心情。

(4)配乐朗读这段描写春景美的句子。

4、谁的到来为美丽的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出示:

这时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不少生趣。

引导学生比较“赶”和“飞”的区别,体会燕子高兴、急切的心情。

想象小燕子急切地从南方赶回来干什么呀?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词,感悟了小燕子俊俏的外形及春天的美丽风光,我们还知道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不少生趣,那么小燕子飞行和休息的情况怎样,它又是如何为春天增添生趣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这一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读书,感受春天的美,从而读出春天的美。

特别是抓住了“轻轻地吹拂”、“洒落”、“展开”、“赶集”这些句子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既为读好课文服务,又培养了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

1、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2、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

燕子

外形

添趣飞行春天的使者

休息

授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第个教案

课题

2、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读准4个生字的音,能正确书写“咏、碧、妆”等生字和“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能有感情背诵和正确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诗意,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链接描写春天的古诗和写春天的词句。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导入

1、引入: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学生个别背诵)

以诗导诗,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学生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2、揭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先学习《咏柳》,它的作者是唐朝的贺知章。

板书课题:

古诗两首咏柳唐贺知章

(学生齐读诗题1遍。

3、学习写生字:

咏(用口吟诵)

4、释题:

咏柳就是描写柳树,赞美春天。

二、初读

1、出示《咏柳》:

借助音节,自己练习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

(学生自由读  个别读   齐读)

2、随机正音:

裁   妆   绦  似

三、组织学习

1、回忆学法: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学生个别说)

2、小结学法。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学古诗,用——?

标出疑点。

(学生自由学习)

4、相互释疑。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个别读等多种形式,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诗句中正音。

学生已有了学习古诗的经验,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一片自主研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五、背诵古诗

在古诗教学中,要注意从分析语言入手,启发学生想象诗歌所描述的生动形象,引导他们领会诗情画意,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去想象。

诗句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对春天的无限热爱的感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就必须指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同时适度讲解。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1、背诵本诗

2、完成相关练习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授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第个教案

课题

2、古诗两首

课型

新课

课时

2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诗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板题示标:

2、1.老师:

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认真书写课题。

(板书作者)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2.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春日》。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2、第一次“先学后教”

3、出示自学指导: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4、1.初读古诗。

5、2.检测:

谁有信心读好?

指名读——再指名读,强调“滨”(bin)

6、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

1.教师:

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相信难不住大家(出示诗句)谁愿意解释前两句。

重点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于泗水县,流入淮河中。

指名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诗句意思:

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2.出示后两句。

(指名解释)

(重点理解:

“等闲”,平常、随便。

“东风面”,春风的面貌。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句的意思: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3.教师:

“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想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要使学生达到记背诗句,难字的书写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在诗声琅琅的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写一写,可谓动静结合,效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