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运用全新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革命家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中招考点
结合历届河南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记叙文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
(1)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2)品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散文不陌生,只是能在自学基础上梳理课文主要事件,理清思路,难点是学习这篇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还有品析生动形象,富于感情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能介绍臧克家和闻一多。
2.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表现。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
通过查找资料和课下注释,能介绍臧克家和闻一多,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
通过朗读课文,能圈点勾画出闻一多的两种身份和事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说出闻一多的身份、事迹,能概括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通过查找资料,能介绍臧克家和闻一多。
2:
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表现。
一、导入
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让我们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寻找答案。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地壳qiào校补jiào赫然hè
函寄hán漂白piǎo衰微shuāi
卓越zhuó深宵xiāo钻探zuān
锲而不舍 qiè兀兀穷年 wù 警报迭起dié潜心贯注 qián迥乎不同jiǒng慷慨淋漓kǎi
气冲斗牛dǒu无暇顾及 xiá 目不窥园 kuī 仰之弥高mí炯炯目光jiǒng沥尽心血lì
2、解释下列词语
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
“作”,起的意思。
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
既,已经。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结合课下注释和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弥高锲
而不舍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迥乎不同气冲斗牛
自学指导一:
内容:
课下注释或手中资料有关臧克家和闻一多的介绍。
方法:
自学。
时间:
3分钟
要求:
能介绍臧克家、闻一多。
自学检测一:
了解作者
臧克家:
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被誉为“农民诗人”。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闻一多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
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
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
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
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自学指导二:
内容:
课文。
方法:
朗读课文,用笔圈划出有用信息。
自学、对学,交流,展示。
时间:
10分钟。
要求
:
完成自学检测二。
自学检测二:
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具有两重身份,这两重身份分别是什么?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主要做了什么事?
3、在这两种不同的事业中,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
4、课文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艺术上的什么手法?
5、请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和革命家在“说”和“做”方面的表现,热情赞扬他为了救国救民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能介绍臧克家和闻一多。
要点归纳:
1、概括事件的方法:
通过把握事件的关键语句,并联系文章的标题主题来概括
2、概括主要内容答题格式:
谁+(在何时何地)+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
或:
什么(事物)+怎么样。
五、限时训练
1、(5年中考,3年模拟)下列加红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函寄(hán)硕果(shuò)锲而不舍(qì)
B、弥高(ní)校补(xiào)迥乎不同(jiŏng)
C、潜心(qián)迭起(dié)沥尽心血(lì)
D、赫然(hè)凝结(níng)气冲斗牛(dòu)
2、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学习本文,要在品味生动形象语言的基础上,了解闻一多先
生的事迹,深入领会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3、中招考点
“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赋4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
赏析词句虽然一直是文章解读的必要环节,方法、格式已经能初具模式,但因为思考单一,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往往只知其一,思考不严谨,答题不全面。
文章的写作手法选题时可切入的角度比较多,学生还不能一眼明了,做出精准的判断,即使所用手法判断准确,能写出一言中的的答案仍有待于训练。
二、学习目标
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设计一个活动:
通过品读语言,能
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
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自学指导:
内容:
下列句子。
方法:
自学、小组内合作交流,老师点拨,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
15分钟。
要求:
品读语言,能说出
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自学检测: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2.“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3.“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
来之不易。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这句话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
5.“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6.“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7.“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赏析句子的角度及答题格式:
1.修辞:
比喻、拟人……
运用……的修辞,生动形象(有力、强调)地写出了……的样子,表现了作者……感情(富有诗情画意)
2.用词:
“……”一词,生动形象地(具体、逼真、贴切……)写出了……动作或形态,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闻一多研究学问的目的是什么?
2.划出最能表现他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语句。
参考答案: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把我们的民族比作病人,突出闻一多研
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细节描写,表现闻一多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3.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细节描写,表现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都是说用心极专,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请在文段中找出穿插的人物描写,透过这些词语或句子,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闻一多?
(1).“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语言描写。
表现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2.)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肖像描写。
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敢说敢做。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描写方法+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五、限时训练
1、(《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判断下面说法
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他正向古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
(2)“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
(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
行的高标”。
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
2、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
(找准关键词)
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