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541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

《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docx

精选历史必修1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必修1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七十

第1题【单选题】

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

……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

……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

”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

B、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

C、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

D、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C、攻占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

D、转入战略反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

……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

……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

”该密令表明()

A、蒋介石积极部署围剿红军

B、抗日战争已进入决胜阶段

C、国共两党全面内战已爆发

D、阶级矛盾正成为主要矛盾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有误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

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有一个重大行动,形成了东逼南京,西迫武汉,南扼长江,俯瞰中原的战略态势。

这一重大行动()

A、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B、旨在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

C、瓦解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D、使解放战争形势日益明朗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民盟罗隆基对马歇尔说:

“共产党让步大,国民党苦恼多,民盟前途好。

”此言的背景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的发生

C、重庆政协的召开

D、北平政协的举行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中共最早提出工业化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会师中共七大会场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1949年元旦,章乃器在《华商报》发表《新的转折点》一文,称:

“人类历史亦翻到更光荣灿烂的新页,……整个亚洲大局,将于今年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B、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C、人民解放战争已由防御转入大反攻

D、中共将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填出材料一中A,B两位人物名字,根据大事年表,分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是毛泽东同志分别就那两个战役作出的指示,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一的纲领性文件是哪一革命政权颁布的?

请写出该文件的名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材料二的土地革命路线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的意义。

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急,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

传统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不同阶级性质的革命,相互之间有新旧之别,有高下之分,有鸿沟相隔。

其实这三次革命是相互关联、递进的。

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

只有将三次革命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察,才能洞察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总体特征。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

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根据上述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

(要求:

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