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2018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概念现象和理论
【发展中国家】
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总量的扩张,例如GDP和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发展】
有更多规范性的含义,包括经济活动性质的变化以及人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2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特点
1)收入分配倒U型曲线
收入不平等先上升,在到达一定水平时达到顶点,然后下降
PPP标准:
贫困人口每天生活收入或消费水平不足1美元
2)低收入国家以农业为主
3)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低
人均资本存量低,人均产出水平低
缺少技术手段和设备,生产手段落后
4)低储蓄率
5)二元经济并存
落后部门和先进部门并存;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并存
6)医疗健康条件差,人力资本低
7)制度环境——政府本身或构成发展的障碍
第二章政府和市场
1市场失败和政府失灵
环境恶化的原因:
市场失败和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
外部性:
把自己的成本向他人转移
公共产权导致过度消耗:
公地的悲剧
公共物品的搭便车
交易成本高:
例如把海域产权确定化,以及空气污染的补偿谈判成本极高
*政府失败——政府激励机制的缺失或错位
定价失误(例如水价或其他资源价格过低)
扭曲的政府发展政策(例如过度强调工业)
公共产权的意识形态化财政体制和财政压力
2什么是“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模式
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指的是:
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家财政“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由正府掌控所有资源配置、所有生产计划与销售、所有金融储蓄。
从理论上讲,通过国家的控制可避免很多浪费,也可克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配置。
3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有哪些?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指在整体上虽然资源也是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配置,但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政策对资源配置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短期和长期增长目标的经济模式。
主要特点:
(一)政府拥有巨大的可供自己直接配置的资源
(二)政府部门掌握大量的政策资源
(三)政府本身成为市场主体
第三章制度的重要
【正式制度】
正式成文的制度和规矩,例如有没有最高法院,有没有分权的正式规定,一党制还是多党制。
【非正式制度】
没有正式成文但实际中对人的行为依然起着影响和约束的制度和规矩。
例如:
潜规则,社会习俗。
1国家是制度执行的有效工具
2制度的形成理论
有效制度论:
一个社会总是会选择那些能够使“馅饼”最大化的制度
社会冲突论:
在各经济主体偏好的冲突中,产生了制度。
这样一来,制度就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
意识形态论:
不同的信仰导致不同的制度选择
意外发生论:
制度是由于其他一些因素的互动而产生,如历史中的偶然因素
***制度的形成和演化
1)交易费用的视角
2)集体行动和利益集团
公共物品的性质、集体规模的大小、成员退出的容易程度,其他因素(如意识形态、领导者的魅力和组织能力等)
3)政治生存的视角
政治精英的政治动机、权力基础、集体行动能力
3制度的作用
1)降低交易成本和费用
节约信息、促进合作
2)再分配
第四章农业、农村和农民
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1)农业是经济向现代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
*农业的发展为非农业部门提供资本和劳动力
*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
提供作为基础投入的土地和粮食
*农业和农村为工业提供市场
2)农业是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
2二元经济结构
1.“二元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
现代部门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而传统部门则是贫困落后的载体。
其次,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互作用。
当现代部门自身力量尚不够强大时,它通常需要从传统部门输入资源——资本和劳动力。
但传统部门要完成现代化的蓄水池这一功能,其自身也必须有所发展,传统部门的萎缩就长期而言并不是可取的选择。
第三,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着经济发展可以有两条引线:
现代部门的扩张和传统部门的改造。
这两条引线的交织构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第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如何界定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制度都是一个重要维度。
如李特尔(IanM.D.Little)(1982)所言:
如果在一个经济中,一个重要部分在家长制或准封建制下运行,另一个部分在工资就业制下运行(工资就业制可以是资本主义式的,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式的),这个经济就是二元性的。
经济发展本身也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制度选择和制度建设应构成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不论何种形态的二元结构理论,都是对不发达经济的一种抽象概括,它只能揭示经济现实中最引人注目的轮廓,却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现实的多样化特征。
2.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1)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
这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企业并存;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
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根本国情。
①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中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是典型的劳动无限供给经济。
②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
③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经济为主,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
④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分工格局,形成城乡两大工业系统,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裂变为城市工业(国有工业),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三元经济结构。
⑤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势。
(2)按照刘易斯等人的设想,从二元经济向一元化的工业社会的过渡主要依赖于现代部门的扩张。
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由于城乡差异,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出现了城市就业、住房、交通和环境恶化的“城市病”,农村则出现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经济萧条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城市“过密”和农村“过疏”问题。
这种现象曾出现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中,目前正在不同程度上由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着。
其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倾向日趋明显,现代部门增长的就业弹性越来越小,无法承担解决繁重就业问题的任务。
确立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克服城乡矛盾、走出二元经济的基本对策。
具体地说,这一对策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走出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通过城市化和现代化来实现。
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城市化应采取城乡结合、上下结合、大中小结合的多途径综合模式。
所谓“城乡结合”,是指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既不能仅仅是职业非农化的乡村就地转移,也不能是全部依赖城市的异地转移,应从城乡两方面共同努力,把“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结合起来。
所谓“上下结合”是城市建设必须把自上而下的国家投资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投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外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大中小结合”是指在城市规模方面,大中小城市并举,注意发挥各级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作用。
第二,城乡互助、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有: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搞好城乡工业分工与协作;城乡合作,缓解“民工期”。
第三,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国走出二元,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制度前提。
3刘易斯模型和剩余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
边际产出为零的劳动力
由于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几乎无线充裕的
只要工业部门提供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劳动力就会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同时不会影响到农业部门的产出?
刘易斯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
--部门一:
传统的,人口众多的,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农业部门。
(特点:
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
部门二:
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
(特点:
高劳动生产率,接受农村剩余劳动的部门)
结论:
在工资固定不变的假设下,从农业部门转入工业部门的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
传统农业的特征
1.传统农业的技术落后。
2.“贫穷但很有效率”。
3.传统农民对市场及价格变化的反应是灵敏的。
4.传统农业中每个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狭小。
为什么说传统农业贫穷但有效?
1.从技术和收入的层面来看,传统农业是贫穷的:
单位面积产出较低;人均产出、即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2.但从资源配置的层面来看,传统农业却是有效的:
他们通过经验完全熟悉自己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并能做出最合理、最有效的配置。
第五章财政制度与政策
财政政策
--与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水平及结构有关的所有措施
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被限制,并不能达到市场经济理论所声称的那种资源配置效果
税收结构
--指税收种类及其各种在政府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发展中国家主要税收种类
--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
--直接以纳税人作为对象征收的税,原则上不能转嫁税负
间接税
--对商品或劳务的买卖的流转额课征的税,可以转嫁税负
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特点
--直接税的比重比较低;对关税收入的依赖比较严重;间接税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制度的主要特点
1.课税基础相对狭窄
2.对收入的变化缺乏弹性
3.税收管理水平低下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税种
--
(1)所得税、财产税和遗产税;
(2)商品税;(3)农业税;(4)国际贸易税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公共投资的增长。
2.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常性支出过于庞大,但一些必要的经常性开支又常常不足。
3.巨大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
4.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相当多的生产性补贴。
5.一些发展中国家军费开支过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财政联邦主义fiscalfederalism】
关于财政职能在不同政府层面的划分以及适于履行这些职能的财政工具的规范性解释和制度框架。
一般指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制度。
【财政分权fiscaldecentralization】
给与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
主要目的在于使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进行决策。
财政分权可以看作是财政联邦主义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
1分税制
1)把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其中共享税由国税局代收,再返还地方)
2)建立转移支付制度:
由中央政府统一在地方政府间进行转移支付
分税制的意义:
1)政府收入大幅度上升
2)中央政府集中了越来越多的权力
3)中央政府拥有最大的谈判能力和修改规则能力
4)地方政府的支付负担并没有相应减轻
分税制的问题
1)中央政府并没有把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贫困地区
2)地方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