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871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docx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任实务案例》研讨课教案2

 

《安静有时动静相宜》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班队会的几个要求:

一、活动主题从学生中来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班队会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关注点聚焦在学生身上,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关心学生的需要,把班队会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本节课的选题为《安静有时动静相宜》,这个主题的选取是因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在课外热血沸腾,把奔放的情绪延续到课堂中,使课堂很难安静下来。

在校园里,也会经常听到各种嘈杂声,如楼道里的疯跑打闹声,餐厅里的嘈杂声,自习课上的说话声等等,影响了很多学生静心学习和做事,形成一种浮躁感。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习惯了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或喧哗,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公共文明。

因此,“入室即安”,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保持安静,在学习和做事时静下心来,是一种良好习惯和美德素养,亟需培养和修炼。

二、活动参与实现双主体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节班队会课中,通过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分贝值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明确噪音的危害。

体会到噪音不仅是指分贝值高的声音,当不需要的声音形成干扰,也是噪音。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感悟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声音,明确在什么场合该如何保持安静,并且懂得保持安静是一种文明素养。

体验安静学习做事的状态,专心致志投入学习和做事。

【教材分析】

一、活动主题从学生中来

以往,班队会课的主题设定来源于这几方面:

一是结合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主题,二是结合常规的节假日,三是结合班级出现的问题。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班队会课主题的设定很大程度上出自教师的主观愿望。

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逐渐意识到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关注点聚焦在学生身上,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关心学生的需要,把班队会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因此我们本次班队会的设计是从学生自身问题的选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参与,看到了因学生的变化而凸显实效的课堂。

二、活动参与实现双主体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次班队会课中,我们极力达成这一要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活动过程追求真和实

1、真事真话真情

班队会课切忌空洞的说教,自然真实的对话成为了本次班队会课采用最多的形式。

在对话中师生们都在用真的话交流着真的事,流露出真的情,而正是这些真实的交流使得班队会课的实效得以较大的增强。

2、朴实切实落实

课堂中形式为内容服务,因而不必要的形式花样少了,一支粉笔一个话题依然让孩子动情动心;主题来源于学生,使得班队会课的教学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等理念使班队会课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得以落实。

【学情分析】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在课外热血沸腾,把奔放的情绪延续到课堂中,使课堂很难安静下来。

在校园里,也会经常听到各种嘈杂声,如楼道里的疯打跑闹声,餐厅里的嘈杂声,自习课上的说话声等等,影响了很多学生静心学习和做事,形成一种浮躁感。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习惯了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或喧哗,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公共文明。

因此,“入室即安”,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保持安静,在学习和做事时静下心来,是一种良好习惯和美德素养,亟需培养和修炼。

本节课通过感受生活和校园里的各种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分贝知识,懂得什么是噪音以及该如何减少在校园里的噪音。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声音,懂得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一种美德素养,并由浅入深地感悟安静不是表面的,而是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或做事。

【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步入中高年级后,孩子需要克服浮躁的心态,静心学习。

校园里经常会听到各种嘈杂声,如楼道里的疯跑打闹声,餐厅里的嘈杂声,自习课上的说话声等等,影响了很多学生静心学习和做事,形成一种浮躁感。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习惯了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或喧哗,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公共文明。

因此,“入室即安”,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保持安静,在学习和做事时静下心来,是一种良好习惯和美德素养,亟需培养和修炼。

活动理念:

本节课通过感受生活和校园里的各种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分贝知识,懂得什么是噪音以及该如何减少在校园里的噪音。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声音,懂得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一种美德素养,并由浅入深地感悟安静不是表面的,而是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或做事。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分贝值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明确噪音的危害。

2.通过感受校园里的各种声音,体会到噪音不仅是指分贝值高的声音,当不需要的声音造成干扰,也是噪音。

3.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感悟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声音,明确在不同的场合该如何控制声音,懂得保持安静是一种文明素养。

4.体验安静学习做事的状态,专心致志投入学习和做事。

活动准备:

1.准备每人一张声音分贝图。

2.准备一份“鸟巢的一角”的图。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准备蓝色、红色水彩笔。

5.准备一张宣传卡。

活动原则与方法:

本着全体性、发展性和活动性的原则,以体验、交流、分享等为主要探究方法。

活动年级:

五年级

活动过程:

引入:

同学们,今天的班会课,我们来聊聊和“声音”有关的话题。

一、创设情境,感受噪音与乐音

1.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声音,谁来说说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在这么多的声音中,你喜欢听什么声音?

你不喜欢听什么声音?

为什么?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来听听(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如果你喜欢这种声音,就用这种手势表示(V形);如果你不喜欢这种声音,就用这种手势表示(双臂交叉)。

听了刚才这些声音,你喜欢哪些?

为什么?

不喜欢哪些?

为什么?

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不喜欢这类声音。

谁能用一个词来概况一下这类声音吗?

(难听、刺耳、噪音)同学们说得真好,通常情况下,我们把音量过强、引人烦躁的声音,统称为噪音。

(板书:

噪音)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真实地体验中感受到和谐悦耳的声音让人身心愉悦,刺耳嘈杂的声音不受欢迎,属于噪音。

二、活动探究,体会噪音的危害

1.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对各种声音的分贝做了计算。

请同学们看你手中的这张声音分贝图(屏幕上出示),这条横轴上的数字,表示每种声音的分贝值。

请猜测一下,人们在休息和学习两种状态下,多少分贝的声音最合适?

用不同色彩的笔标注出来。

(红、蓝)

2.谁来交流你的看法?

睡眠时,你认为多少分贝的声音最合适?

学习时,你认为多少分贝的声音最合适?

3.老师发现,同学们的猜测和科学家的测量非常接近,我们一起来看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

超过30分贝,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

超过60分贝,人的正常学习工作会受到干扰。

 

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分贝图,猜一猜超过多少分贝的声音是噪音呢?

这些声音都来自哪里呢?

生活中还有吗?

你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屏幕打出: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测量方法》规定,噪音的标准是:

白天60分贝以上;夜间50分贝以上。

50-70分贝:

相当于大声喊叫,有损神经。

70-90分贝:

很吵,像嘈杂的街道声。

长期在这种噪音环境中生活,会引起耳部不适,如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还会让人情绪烦躁或萎靡不振。

100-120分贝,让人难以忍受,耳朵感到疼痛,几分钟会致短暂性耳聋。

若暴露在150分贝的噪声中,像剧烈的爆炸声,将会造成耳膜破裂出血,完全失去听力。

 

4.听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小结:

是的,噪音对我们的身体危害特别大。

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要远离噪音,尽量避开噪声源。

(板书“噪音”远离)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声音分贝图等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有关声音分贝的知识,体会在休息、学习比较适合的分贝值,明晰噪音的危害,远离噪音。

三.走进校园,感受不同场合的声音

1.是不是所有高分贝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呢?

我们校园里也有很多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如果你认为这种声音让你很不舒服,属于噪音,那么你就用这个手势(双臂交叉)来表示。

早读时……(朗朗的读书声)

这个声音很大,为什么你不认为它是噪音呢?

下课了,走廊里……(跑、跳、叫、笑的声音)

很多同学认为它是噪音,课间休息时应该怎样?

如果有话想和同学交流呢?

音乐课上……(优美的钢琴声与歌声)

同学们都不认为这是噪音。

可是唱歌声也很响亮啊?

自习课上……(两个人说笑,被人制止,却吵起来的声音)

这个声音并不大,为什么你认为是噪音?

说说你的看法。

运动场上……(孩子们的加油声)

小结:

感谢这些同学的真诚分享。

在不同的场合中,我们对声音的需求不同。

正像大家所说的,读书声、歌声、加油声分贝值也很大,但我们听起来却不刺耳,因为这些声音是正常学习活动的需要。

而当我们需要安静学习做事的时候,即使声音分贝值不高,也属于噪音。

因此在校园里,我们要安静有时,动静相宜(板书:

安静有时动静相宜)。

【设计意图】:

感受校园内不同场合下的声音,让学生明确不同场合对声音的需求不一样。

引导学生懂得不是声音大就是噪音,校园里的读书声、运动场上的声音是应该有的,不属于噪音。

而自习课上,再小的声音也属于噪音,让学生理解噪音的深层含义。

从而让学生懂得校园里的安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2.体验“安静有时”。

①刚才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咱们站起来放松一下,跟着欢快的音乐打打拍子,还可以动动身体!

(放一小段欢快乐曲)

喜欢这个曲子吗?

我看大家都很兴奋,很放松。

下面咱们再来接着听。

不过,这次你要边听边完成一个任务。

这里有一张“鸟巢的一角”图,给你15秒的时间,快速数出图中一共几条线。

好,开始!

(继续播放音乐)15秒后音乐停。

我看到好多同学皱起眉头,没数完是吧?

没数完的举手!

为什么没有数完?

是啊,在我们需要安静的时候,原本好听欢快的音乐却成了干扰我们的噪音。

②现在,请同学们在安静的情况下再数另一张“鸟巢的一角”图,15秒。

开始。

答案是多少?

谁数对了举手?

③通过刚才这两个体验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

是的,相同的音乐,第一次听时,大家都喜欢,很兴奋;第二次听,因为我们想要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就感觉到音乐打扰到自己,成为了噪音。

所以说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对需要的声音环境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不同的场合,人们对声音的需要是不同的”的理解。

四.实践应用,做文明使者

1.下面,请同学一起来讨论,在生活中的这些场景,需要什么样的声音环境?

①在家里,冬冬特别喜欢唱歌,常常在客厅里又唱又跳,让楼下阿姨很烦恼。

冬冬这样做合适吗?

为什么?

你想对冬冬说什么?

②公交车上,张阿姨和王阿姨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一直大声的交谈,不时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你想提醒谁,对她说什么?

师:

在空间狭小的车厢内保持安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身文明程度的体现。

③观看钢琴演奏时,有些观众大声叫好。

这样做合适吗?

你想对这些观众说什么?

④前几天老师从网上看到一段告示,心里特别不舒服。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有人参观巴黎圣母院时看到了一则中文告示:

请保持安静!

据说,这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看到这个只针对中国人的提示,你有什么想法?

你认为中国游客给外国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如果你外出参观或旅游,你该如何做?

师:

是啊,越是细微的地方,越能反映出我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当“喧哗”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我想,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需要记住并做到:

公共场合,保持安静!

(板书:

公共场合,保持安静)

2.那么在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创造安静的环境?

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公众场合,小声说话,不高声喧哗,既保持安静的环境,又体现了自身的修养。

【设计意图】从学校生活,扩展到家庭,社会,让学生体会安静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五、静心修心,感悟延伸

1.做到安静难不难?

那我们安静下来试试?

10秒后。

2.你听到了什么?

是的,安静并不是刻意的,表面的。

当我们静下心来,就能不浮躁,带着一份沉静,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做事。

(板书:

学习做事,静心专注)

3.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一颗安静的心,默读这首诗: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诗中描写了一个安静的夜晚,这山鸟的啼鸣,影响到夜晚的安静了吗?

为什么?

小结:

是啊,诗人的心是宁静的。

当我们心情宁静的时候,就会察觉到身边很多美好的事物。

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是真正的静,需要我们克服浮躁,不断修炼才能达到。

让我们带着一份安静和专心,一起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学生的两次安静体验有所不同,从而体会到安静是专心致志,是心情宁静平和。

4.同学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好的,正像大家说的,安静是一种美德,体现了我们的素养。

现在,请拿出卡片,为自己写一条安静宣言

在___________,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完的同学交流。

6.感谢同学们的真诚分享,安静是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必需状态,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将安静宣言铭记在心,做一个安静有时,动静相宜的人。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安静有时动静相宜

公共场合保持安静

学习做事静心专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