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粮食收购工作交流会的发言与市长在粮食生产区建设现场会讲话汇编.docx
《市长在粮食收购工作交流会的发言与市长在粮食生产区建设现场会讲话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长在粮食收购工作交流会的发言与市长在粮食生产区建设现场会讲话汇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长在粮食收购工作交流会的发言与市长在粮食生产区建设现场会讲话汇编
市长在粮食收购工作交流会的发言与市长在粮食生产区建设现场会讲话汇编
市长在粮食收购工作交流会的发言
一、正确研判和把握粮食购销形势
(一)粮食再获丰收,供需基本平衡。
第一,全国粮食生产丰收,供需基本平衡。
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情况显示,今年全国粮食再获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超过去年,有望迈上11000亿斤新台阶。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全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
水稻总产4030亿斤,消费3960亿斤;玉米总产3690亿斤,消费3688亿斤;只有大豆供需缺口较大,需要靠进口弥补。
第二,我市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价格走势相对平稳。
据市直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总产将超过140亿斤,预计玉米总产量122亿斤、商品量100亿斤,比上年均有增量。
由于国家控制通胀预期,抑制了价格上涨空间,同时受欧债危机影响,目前国际商品价格全面下滑,玉米进口的数量增加,再加上周边地区普遍丰收,前期入市收购的企业较少,使新季玉米上市之后,价格高开低走。
我市自然水分玉米收购价格从开秤时的0.85元/斤,跌到目前的0.81—0.83元/斤之间,但仍略高于周边地区2分钱/斤左右,粮食价格将趋稳运行,继续下行的空间不大。
第三,入市收购企业逐步增多,收购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我市秋粮上市以来,从最初每天收购几百吨,到现在每天收购1.5万吨左右;从开始只有深加工企业和零零散散的收储企业入市收购,到现在达到50多家,无论是粮食收购数量还是入市收购企业都有较大提升。
从刚才各县市区粮食局汇报的情况看,目前全市粮食收购量已达60多万吨,其中6.5万吨是杂粮,其余绝大部分为玉米。
随着气温的下降,收购量将持续增加。
(二)抓好今年秋粮收购工作机遇大于挑战。
从机遇和条件看,一是有丰富的粮源基础。
一方面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为经营企业扩大粮食购销、丰仓增效奠定了基础。
二是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稳定的客户。
在梅花、玉王、利牛、万顺达、鑫达等粮食深加工企业和岳泰、正地、维尔等饲料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全市玉米加工能力已达到450万吨,预计XX年实际加工量达到350万吨。
另外,还有150万吨左右的玉米要面向市场销售。
前一段时间,市政府与中央储备粮内蒙古分公司积极协调,争取多做一些贸易粮和轮换粮,尽最大努力把粮源留在通辽,在当地拍卖,支援本地加工企业生产。
三是加强了同玉米销区的合作。
最近市政府带领市粮食局的负责同志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到湖南、广西进行产销对接,联系当地的中储粮直属库、饲料加工企业和粮食购销企业到我市收购玉米,防止出现“卖难”和价低伤农。
目前,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安徽、甘肃等地的客户已陆续来到我市洽谈粮食购销合作事宜。
四是有稳定的价格支持。
通辽黄玉米的品质,在各地客户之中一直得到高度评价。
前段时间,我们又采取措施,要求我市的龙头企业尽量起到托市作用。
开始这些加工企业总计收购量一般在8000吨左右,现在已达到10000多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在看到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从主观层面上看,一是当前粮食收购资金比较紧张,农发行投放资金缺口较大,大多数企业的自筹和引资难度也较大;二是由于今年秋粮开秤价格比较高,现在有所回落,农民存在惜售心理;三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动跑市场、搞对接意识还不强,有等待、观望心理;四是县市区粮食局和商务局合并在一起,在人员、办公经费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
但总的看,今年我市秋粮购销工作还是机遇大于挑战。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指导粮食经营企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服务意识,更加扎实的工作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打好、打赢今年秋粮收购这场攻坚战。
二、强化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工作的各项措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
杜梓书记、胡达古拉市长几次做出批示,月末,书记还亲自主持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农民增产增收问题。
随后,受胡市长委托,我又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了办公会议,专门研究秋粮收购工作,并且下发了会议纪要。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做好今年秋粮购销工作,确保农民余粮销售顺畅,卖粮收入增加,实现“丰仓增效”,是各级粮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一步,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为农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市、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广大种粮农民和各类粮食经营者、粮食加工企业全部纳入当地秋粮购销指导服务范围,搞好衔接,分类指导,反映诉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服务。
一要搞好信息服务。
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信息采集和整理、发布工作,扩大信息服务覆盖范围,畅通信息服务渠道,及时客观发布粮食供求、质量、价格、政策等信息;切实增加粮食市场透明度,一方面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另一方面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出售余粮,引导粮食经营企业有序入市开展收购。
二要强化储粮技术服务。
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村屯现场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因地制宜,因粮施策。
特别要针对今年气温较高容易坏粮等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帮助农民降低粮食水分,提高粮食质量,减少产后损失。
(二)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收购市场秩序。
一是要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工作,积极培育市场收购主体。
市、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等重大部署,切实履行好面向全社会实施粮食市场监管的职责,强化服务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壮大粮食行业队伍和整体实力。
二是要加强对粮食收购活动的监督检查。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工商、物价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适时组织开展收购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收购行为,特别是对收购中出现的压级压价、短斤少两等行为,要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好收购市场秩序。
支持和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入市收购。
保护好粮食合法经营,促进粮食市场公平竞争,为粮食顺畅流通创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
另外,无论是对粮食收购资格主体审核,还是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都要尽职尽责,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树立粮食人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粮食产销对接,努力开拓粮食销售市场。
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粮食收购企业与加工企业搞好对接,稳定农民售粮渠道,有效掌握本地粮源,促进本市粮食有序流通,这项工作做好了,既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又为我市加工企业稳住了粮源。
二要积极落实蒙豫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等签订的合同、协议。
主动与合作方沟通、联系,强化保证措施,提高合同履约率。
三要积走出去、请进来。
各地要主动与销区加强联系,督促企业广泛联系市内外客商,积极搞好对接,增加有稳定需求的大客户,签订购销合同,扩大购销。
(四)组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
据了解,我市现有效可利用仓容470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有效仓容达150万吨,目前大部分处于空仓。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指导所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增强市场经济和竞争意识,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经营发展之路。
一要抓住今年粮源充裕、当前粮食市场购销和价格相对平稳等机遇,坚持以委托收购为主、自主经营为辅,通过代收、代储、代烘、代运或自主购销等方式,扩大经营数量,获取经营效益。
二要创新经营方式,扩大购销规模。
改变坐库收购习惯,深入村屯、场院、地头,实行上门收购;靠大联强,依托大型加工企业和购销集团,扩大购销数量。
三要发挥两大粮食企业集团带动作用,继续坚持仓储设施围着加工能力转、小库围着大库转、没有销路的围着有销路的转、非沿线围着沿线转等经营方式,确保取得扎实的经营效果。
四要坚持诚信经营。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粮食收购资金管理规定,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
要坚持公平交易,不压等、不压价,不拖欠农民售粮款。
通过文明经商、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社会信誉和形象。
(五)多渠道筹措粮食收购资金。
一要积极争取农发行资金。
农发行今年已认定具备市场化收购贷款资格企业户33户。
各级粮食部门要督促指导这些企业找客户、签合同,实事求是地提报贷款计划、准备贷款风险保证金,履行贷款审批手续,争取早贷、快贷。
不具备农发行贷款资格的企业,要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找中介机构担保、企业间联保互保或采取抵押、质押、保证担保等办法,争取其它商业贷款,打时间差,求短平快。
二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促进南方饲料消费省份和市外企业来我市采购玉米的衔接工作。
融集收购资金,为其开展代购代销代烘代储业务创造条件,吸引外埠资金参与粮食收购。
(六)要抓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推进工作。
开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是惠及广大农民、落实藏粮于民、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我市有59万农户,年农户储粮在20亿斤左右。
通过开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可较大幅度地减少农户储粮中的损失浪费,改善我市农户的储粮条件和粮食品质。
XX年,我市计划新建农户科学储粮标准仓5至6万套。
为把农户科学储粮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各级粮食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项目落实摸底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力度和推进力度,把农户安全储粮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秋粮购销期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实际,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特别要加强收购现场的综合治安和安全用电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粉尘爆炸和人身伤亡等各类事故。
三、加强对秋粮收购工作的组织领导
做好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市、两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履行好应尽的职责。
一是县市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切实将其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粮食执法队伍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是粮食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和农发行等部门,加大地方储备粮的研究和投放力度,在时间上做到及早投放,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市场供应和尽可能多地解决加工企业原料问题。
三是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今年的粮食收购工作。
尤其铁路部门要增加粮食车皮计划,缓解运输压力,公路部门要在秋粮收购阶段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粮食流通渠道畅通。
同志们,做好秋粮购销工作,事关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完成今年的秋粮购销工作任务,为促进粮食事业发展,加快开放转型创业富民进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长在粮食生产区建设现场会讲话
经市政府研究,今天召开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两区”建设现场会,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交流经验,对全市“两区”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刚才,我们实地考察了市山里河马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峡口现代农业园区等现场,市和区分别作了典型发言。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刻分析形势,切实增强“两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农业稳则天下稳。
农业始终是一个朝阳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把“两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现代农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大而不强、大而不稳、大而不精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具体表现在:
大而不强,是指我市的农产品数量虽然庞大,但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三次产业的融合度不够;大而不稳,是指我市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柑桔产业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就会遭受较大损失;大而不精,是指我市虽有不少农产品获得“中国特产之乡”称号,但真正在市场上叫得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很少,特别是缺乏国内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围绕不强、不稳、不精的现状,我们如何破解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可以说“两区”就是突破口。
首先,“两区”是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强市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我们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决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省里提出“四大建设”,即“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落实到农业发展当中,就是要把“两区”作为大平台,有了这个大平台,才能容纳、承载农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空间,现代农业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从而使农业龙头企业有更好的依托并成长为大企业,也才能引进更多的农业大项目。
其次,“两区”建设是一次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改革。
“两区”和以前的人民公社、局部单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局部的土地流转一样,体现了不同阶段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
第三,“两区”是落实市委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两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互流、工农产业联动,加快城乡之间的要素、产业、市场融合,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我们必须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把“两区”建设谋划好、实施好,从而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两区”建设的关键是主体,特别是在建设的前期,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手制定了我市“两区”建设的五年规划,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成10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0个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65万亩,约占我市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如果五年后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我市农业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为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两区”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履行好“两区”建设的引导者、推动者和组织者的责任。
二、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两区”建设
开展“两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何把“两区”谋划好,在五年内建成“双百”基地,全市上下要花大力气,下大决心,着力解决“两区”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坚持资源整合,拉高农业“两区”建设标杆。
要树立精品意识,拉高建设标杆,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统筹整合,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建设“两区”。
各地要统筹农业和农村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整合优化产业发展、中低产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引导项目优先在“两区”实施,使“两区”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精品工程、示范样本。
(二)坚持统筹推进,提升“两区”建设水平。
“两区”建设涉及农业产业的各环节、各领域、全过程。
各地要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设施化、技术高端化、产品精品化、农民组织化”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两区”建设。
一是着力在促进土地流转上下功夫。
建设“两区”,实际上就是把农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是基础。
我市土地流转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要把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到位,动员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特别是加强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土地资源要素的集中,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二是着力在提升建设标准上下功夫。
“两区”本身就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和样本,因此必须要向精品化、设施化、集聚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有些地方开展废弃园地改造的经验很成功,既节约集约用地,又腾出了发展空间,一举多得,但在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提高建设标准。
三是着力在强化科技支撑上下功夫。
“两区”发展能否成功,农业科技至关重要。
各级农技部门要集中技术力量向“两区”集中,要健全“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内特别是省内农业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特别是要借助省里“双服务”活动下派农业科技指导员的力量,切实把农业科技及时传递到“两区”。
四是着力在加强管理保护上下功夫。
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对“两区”要采取编号、分类管理和电子化管理,不断提高“两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三)坚持内培外引,培育“两区”建设新型主体。
各级政府既要积极扮演“两区”建设组织推动者的角色,更要积极培育、扶持“两区”发展的骨干力量,即广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职业农民等各类新型农业主体。
特别是要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与现代农业园区的主体差异性,做到各有侧重。
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
县级人民政府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做好规划编制、任务落实、资金筹措以及功能区的验收认定和管理保护等工作。
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一批影响力大、服务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示范作用大的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而现代农业园区必须要有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主体投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一方面要立足当地,培育一批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职业农民和农业种养大户。
同时还要加强与市场对接,发展一批适销对路的农业主导产品。
另一方面,还需要广泛开展农业招商,借力发展。
要充分利用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节点的区位优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研究制订农业招商引资政策,引导市外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两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两区”建设任务艰巨,各地要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力推进。
一要落实工作责任。
要把抓好“两区”建设作为各级政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民生工程,切实履行好政府的领导责任。
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要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要加强考核,严格落实兑现相关奖惩政策。
二要强化政策保障。
“两区”建设重点是加大投入。
要通过财政专项安排一点、土地出让金切出一点、支农资金整合一点、上级资金支持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筹措“两区”建设资金。
市财政将进一步增加对“两区”建设资金的投入。
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切实加大对农业“两区”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
同时要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投入到“两区”建设中来。
三要形成工作合力。
“两区”建设不仅是农口部门的事情,要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牵头的“两区”议事协调机构,积极发挥综合组织、工作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
相关部门也要各负其责:
农办要把“两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改部门要牵头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将“两区”建设列入农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并做好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积极筹措和安排好“两区”建设资金。
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行业指导,落实“两区”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把“两区”建设的进程及存在问题向党委政府反映并提出建议。
林业、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的行业指导、管理和服务,特别是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周边河道疏浚和水闸、机埠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优先支持“两区”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要负责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的占用审批和管护,落实园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
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的科技开发。
交通部门要指导粮食生产功能区周边公路网的规划建设和维护。
电力部门要做好“两区”农电网建设,包括输电线路架设、变压器配置以及日常维护等,确保农业用电安全。
粮食部门要确保优先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粮农民签订粮食订单,要通过政策引导,使粮食生产也像工业一样向园区集中。
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建设,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两区”建设任重道远。
各地要将之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切实履行好职责,扎实有序地推进“两区”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