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629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docx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

说下福州好吃的吧

、在福大北门有议价东兴牛肉店,上大学的时候常常到里边“改善”伙食,电力的牛肉羹佐以水姜味道那个叫绝,还有自制的粽子,包了蛋、肉、虾仁、香菇,糯米香,浇上甜辣酱,花生酱,真是美味。

2.达道和小桥一带,有几家颇有名的牛滑店;牛滑用牛肉切细剁泥,和以勾芡,连汤装起一碗,入口滑润,口感一流,牛骨高汤又特别香,加盐加醋,加鱼露还可以随个人喜好,所以很受欢迎,“达道牛滑”几乎成了招牌,无形资产价值也有若干,那一带的每一家都是“正宗”的达道牛滑

3.说道牛滑,又不能不说到牛杂;所谓“牛杂”,牛杂碎是也;牛心、牛肺、牛肚、牛筋……总之一切牛下水统统熬一大锅。

那里跑堂的漫叫一声“牛杂两碗……”,这里掌勺的便捞起若干在碗里加以牛骨汤端到你的面前。

乌山路口有一家“吴忠小吃店”,开店的兄弟三像是隐居江湖的世外高人,一天之做一锅牛杂

卖完拉倒,帮衬那里的人多是冲着新鲜牛杂的味道去的,所以生意倒也不赖。

4.用牛骨汤打底的还有一种叫“捞化”,这“化”是福州人称“兴化粉”的米粉,把米粉用凉水泡软以后在滚水里“捞熟,泡进牛骨汤里,撒上葱花、味精,这叫“光化”,如果配以同样捞熟的鸭肠、猪血、肝片、腰子等等泡在一起吃风味更佳。

庆城寺市场门口一家“依土劳化”声名如日中天,捞化的品种也多常常人满为患

5.木金肉丸,是1921年由姚木金创办的老字号,在道山路口通向妇幼保健医院的巷子里。

肉丸是用芋头、薯粉、猪肉、红枣、芝麻、红糖等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或一笼笼蒸熟。

每个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陷,甜度适当,十分可口。

过年过节的时候常常会去买些肉丸吃,沾沾喜庆

6.到了台江,那好吃的就多了去了。

在榕城古街上很多老字号的福州小吃在此汇聚。

比如大福星鱼丸,依土伯捞化等等。

大福星鱼丸选用鲨鱼、鳗鱼或淡水鱼剁珥加薯粉搅拌作外皮,再包以猪瘦肉或虾仁等陷心,捏成丸状。

皮薄均匀,色泽洁白,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而不腻。

“没有鱼丸不成席”,从这句俗语中变可知福州人对鱼丸的偏爱。

依土伯捞化,汤汁清淡但鲜味十足,牛肉块肥而不腻,清爽可口。

7.走出榕城古街,在台江的三福百货旁有家百年老店——台江没牙花生汤店,店很小,只有阳台的宽度,细长细长,只能放下一排的座位,但店里的招牌花生汤确实是个经典。

花生绵软,入口即化,汤水香甜滑润很有冰淇淋的感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8.说到福州小吃,怎能少了热气腾腾的锅边糊?

锅边糊以连讲海鲜锅边最为出名.用蚬子汁为汤在锅里烧开取其鲜味,在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锅里,加芹菜、葱虾皮、香菇等佐料,烧开后起锅就是一盆滚烫的“锅边糊”了,讲究一点的在佐料上做文章:

虾仁、咸鱼、肉丁……

9.井大路口附近有一家细妹元宵店,虽然店面从外表看有些粗糙,但做的元宵确实不错。

在福州,汤圆和元宵是不同的,汤圆是甜的,而元宵是咸的。

薄薄的元宵皮里裹着新鲜的猪肉,咬一口元宵,香滑的油水溢出来。

津泰路上的安泰楼做的元宵也非常好吃

10.从八一七北路拐进鼓西路,未及百米,左手边一家小铺招牌与众不同,红的民俗花纹,有模有样地直书“尚擀依心拌面扁肉”。

在这家一定要吃拌面和扁肉。

福州的燕皮何等知名,做成扁肉燕煮食更妙而且这里用的是自家手擀机的切的扁肉,做的时候加了蛋清,吃起来甚有劲道。

花生酱也是自家磨的,略微有些焦味,无论扁肉还是扁肉燕在捞起之后都冲入猪骨汤,回味无穷。

11.其实福州小吃远不止这些,八宝芋泥、葱肉汤、海蛎饼、太平燕、春卷……都是有名的福州小吃。

如果要想省点事,一次把福州小吃吃个够,推荐你去老福州、元洪城顶楼或者安泰楼,交通便捷,而且价格也划算,特别是老福州。

安泰楼、元洪城看起来高档一点,而在老福州。

安泰楼、元洪城看起来高档一点,而在老福州,只要花十块钱。

就可以吃个饱。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影响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

太平燕、太极芋泥、鱼丸等享有盛誉,台湾同胞有句口头禅:

“鱼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厌。

”1997年福州市饮食(集团)公司美食园制作的“扁肉燕”和“太极芋泥”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1、鱼丸

  福州人最常吃的小吃。

以包心有馅为特色。

制作以鲨、鳗的鲜鱼肉,剔骨、洗净,剁成鱼丸酱;后分次加入盐水调和,再加入干淀粉,拌成鱼羹糊状。

同时,选取猪五花肉剁成酱,虾干切碎,调入酱油、味精、葱白等作馅。

包制时,应用特造鱼丸勺,取馅包在鱼羹糊里,用手捏成球状,放在清水盆中,安放冷水锅以微火煮熟。

捞起晾在竹筛里待食。

鱼丸汤十分讲究,佐料调味,有葱白、麻油、虾油等配料。

鱼丸浮在高汤上,一清二白,星星点点,世誉“七星鱼丸”。

 2、肉燕

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

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

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

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

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

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

“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

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3、燕皮汤

4、芋粿

  主要是糯米磨成浆,经过制作,依靠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

时令和节俗不同,分为、、粿、糕4大类。

为圆形,内有虚有实,油炸或流滚粉成,如油、抱滚。

抱滚外面滚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边揉边吃。

形扁圆,皮薄馅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菜丝、豆沙。

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白八粿、糖粿。

糕多圆形或三角,松软有弹性,以蒸为主,如盏糕、白发糕、荸荠糕。

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咸馅粿等是咸味的品种。

5、。

太极芋泥

  福州传统风味甜食。

每逢吉辰喜庆,熟猪油和水拌匀,装碗上笼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淋上熟油2两,并用红枣、瓜子仁、樱桃(各3钱)在芋泥面上装饰成太极图案,把红枣碎米及发成米粒状的冬瓜条糖(1两)分别撒在芋泥上即成。

此菜细腻软润,芋香浓郁,香甜可口,看似凉菜,实则烫嘴。

  

  关于太极芋泥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即流传甚广的“福州冰淇淋”的故事。

福州先贤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硝烟的壮举为世人所熟知。

福州名小吃“太极芋泥”就因为他的逸事而增色不少。

据传,1839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美、英、俄、德等国的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冰淇淋作冷餐宴请林则徐,企图让他出丑。

在宴席上,初见冰淇淋的林公见其丝丝冒着白气,以为是一道热菜,放在嘴边吹了又吹才送入口中———谁知那冰淇淋却是冰冷的。

在座的列强领事们哈哈大笑。

  

    不久,林则徐备宴回请。

席末,林公上了福州名菜“太极芋泥”。

这是用槟榔芋蒸熟后除去皮和筋,压成细泥状,拌上红枣肉、冬瓜条等果料再蒸透取出,加白糖、猪油等拌匀成芋泥,然后再用瓜子仁、樱桃在芋泥上面装饰成太极图案的小吃。

才出锅的热芋泥滚烫之至却并不冒热气。

外国领事们一见这道菜颜色暗红发亮,油润光滑,犹如双鱼卧伏盘中,色香俱全,却不识其名,便问翻译。

来自北方的翻译却也不识这道福州街头巷尾的小吃,灵机一动说,这是林公招待的“福州冰淇淋”。

领事们迫不及待地想先尝为快,结果可想而知。

这则小故事传到民间,更增添人们对这道美味的“福州冰淇淋”的喜爱。

仔细想想,两者的外观还真有几分相似呢。

6、肉丸

  肉丸,是福州民间传统食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各种肉丸中,以南后街澳门路的木金肉丸最有名。

  木金肉丸是由姚木金于1921年创办的,以芋头、薯粉、猪肉、芝麻、红糖等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蒸熟的肉丸,每粒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馅,肥而不腻,吃起来香喷喷的。

由于木金家住在城内后街澳门路营房里口,地处偏僻,故每日头顶着小甑子沿街叫卖。

“木金肉丸真好吃!

”那富有韵味的叫卖声,在街头巷尾拉得很长,抑扬顿挫煞是好听,直叫得人心甜神迷,一时人们争相购买,成为榕城一道风景。

木金肉丸除了流行于街头巷尾外,还远销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许多海外游子,几十年后回到福州时,仍然思念此物,叫家人买来。

  现在,在三坊七巷已听不到那韵味悠长的叫卖声了,可能再过几年,木金肉丸也吃不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7、烰油

  “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称为“烰”。

“烰油米时”色泽金黄油亮,皮馅分离、外香酥,内甜软。

    

  将糯米洗净浸泡4-6小时后,磨制成水磨粉团。

红糖加水熬成糖浆,去渣待用。

豆沙加入糖浆、精盐,制成豆沙馅。

糯米粉团加入糖浆,反复揉和制成坯。

用坯包上豆沙馅,成为油生坯,面贴花生仁1粒即成。

把生坯放入油锅,用铁勺轻轻翻动,等油皮亮膨胀似球形,色呈焦黄时,即可捞起沥干油

8、蛎饼。

  蛎饼,福州传统风小吃。

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可单独食用。

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早点下粥小菜,特别是蛎饼配吃鼎边糊,一干一稀,风味佳美。

   

  砺饼的制法:

用黄豆三斤、大米七斤、盐二两的比例为皮,以牡蛎、瘦肉为馅精制而成.先将大米,黄豆在清水中浸约二三小时,然后沥干,加水磨成浆,调入精盐,用木棍搅拌.把大锅放在中火上,下花生油,烧至六成熟时,在凹铁勺里放入米桨,再放上海蛎、猪瘦肉、芹菜调成馅,再盖上米浆,放入油锅炸。

至面呈金黄色时,捞起把油沥干。

  

  蛎饼为何这样制作?

民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传说清初有一位年青入,继承父业在闹市设摊卖早点,他虽然勤劳,但生意清淡,只能糊口,不能成亲.他朝思暮想,如何才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成家立业,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白发老人对他说:

“你的后运好!

“他急问:

“好运向何处求?

“老人不答不理,飘然而去,他追赶不上,这时只见天上月白云清清,星星闪闪,他看了出神,接着月亮下沉,黄色的太阳,从东边升起,霞光万道.醒来却是一场梦.后来,他从梦中悟出了奥妙,就用米豆为原料磨成浆,把似明月般的蛎饼放在油中炸。

饼在油中翻滚,似在彩云之间,熊熊火焰犹似霞光万丈;蛎饼熟时呈金黄,好比金黄色太阳、这就是由月亮到太阳的蛎饼制作来历.开市之时,顾客尝了,拍手叫好.于是生意兴隆,发家致富.、后人争相仿效,一直流传至今。

9、千页糕

  “千页糕”为选用中筋面粉制成的甜点。

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

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

肥膘肉切块放入汤锅,用旺火煮熟捞起,然后切成细肥肉丁。

将面碾成薄面片,对折,一边撒上1层肥肉丁,再撒上1层白糖,形成1层面馅,如法制作可得4层面3层馅。

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10、锅边

  清代郑东廓《福州风土诗》中有“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

说明锅边糊这道小吃在福州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配料多样,质地软嫩,美味可口,经济实惠,深受人们的欢迎。

  

  将大米用清水浸泡2-3小时,加清水磨成米浆,加精盐待用。

香菇、紫菜水发后,香菇切成细条,葱切葱珠,蒜切段。

将葱白、蒜头下锅稍煸,再将猪肉糜、水发香菇、紫菜、虾皮一起下锅,加清水烧到七成熟起时,在锅边抹花生油,用碗舀米浆沿锅边均匀浇一周,盖上锅盖,见锅边米浆圈起时,用锅铲将米卷铲入锅中,再掺入适量清水,依上法分3-4次浇完。

当浇完最后一次米浆前,调入鱼露,煮熟后投入味精、葱珠、蒜段即可起锅。

  

  锅边,真正的老福州小吃!

只要是福州人就人人爱吃,许多华侨回福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吃锅边!

11、光饼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大举侵犯福建,戚继光奉命入闽歼敌,大获全胜。

当戚军南行前,为使行军迅速,以面粉制成圆饼,中打一孔,串挂在战士身上,作为行军干粮。

福州人民为了纪念戚公的丰功伟绩,竞相仿制,称之为“光饼”,相沿成习,成为福州人喜爱的食品。

制作光饼开始时用锅煎,以后改为贴炉,制出的光饼香松好吃。

12、鱼滑。

  鱼肉加淀粉勾芡,再放一些调味进去,汆出来的。

很嫩。

13、牛杂

  牛杂很有特色,放有枸杞的高汤,给人滋补的感受。

爱上福州的“宫廷小吃”

作者:

史博文(字数:

960字)(人气:

396)

爱上福州的理由有千万种,我只说其中一种——爱吃福州鱼丸。

“来来来!

福州小吃鱼丸只要一块钱一碗啦!

”时间已近中午,听着那诱人的吆喝声,我的肚子不禁“咕咕”地叫起来。

走,进去看看!

“鱼丸来喽!

”一碗热气腾腾的鱼丸端来了。

我立刻拿起勺子,舀起鱼丸,急忙咬下一口——哎哟,好烫啊——没办法,谁叫我太馋嘴呢?

只好等一会儿再吃了。

清汤里,鱼丸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白色“龙珠”。

汤里还撒着青绿色的葱花,它们把“龙珠”衬托得更加美观,让人垂涎三尺。

鱼丸差不多凉下来了,快开始吃吧!

我轻轻地咬了下去,顿时,汤汁流进了我的嘴里,它伴随着肉,被包裹在鱼肉丸中。

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那就是“香”!

裹在外面的鱼肉也是嚼劲儿十足、充满韧性,口感好极了!

我忍不住想再吃一碗。

店主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我连忙向他妈妈讨教鱼丸的来历和传说。

她耐心地向我讲开了:

相传秦始皇游江南到达湖州时,很想吃当地的鱼肉,但又嫌鱼肉刺多,吃起来很麻烦。

于是他便下旨:

御厨供膳时必须把鱼骨剔净,如有鱼刺则把御厨处死。

一位御厨在制作御膳时,见到鱼又胆怯又发狠,便用刀背用力砸鱼发泄。

没想到鱼肉和鱼骨竟自动分开了。

御厨灵机一动,便用分开的鱼肉氽成丸子,做成汤,呈给皇上。

秦始皇吃了,喜欢上了鱼丸,便大大赏赐了这位御厨。

鱼丸也渐渐推广到民间,成为福州的一大风味小吃。

没想到,鱼丸的来历竟然有这么有趣的故事!

那么鱼丸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热情的店主告诉我:

现在的鱼丸是用鲜黄鱼、马鲛鱼、鳗鱼、小参鲨为主料,将鱼肉剁碎后,加入姜汁、食盐、味精,调入薯粉,挤成圆球做成的。

主要特点是色如瓷、有弹性、坚韧雪白、鲜美清脆等。

而福州人吃鱼丸的主要原因就是福州临海,水产丰富,人民靠海而生、养鱼吃鱼。

吃着听着,我还了解了一些同样有名的福州小吃:

侨胞喜爱的太平燕、方便易熟的锅边糊、材料丰富的佛跳墙、历史悠久的光饼……真是长了见识。

“你点了一份鱼丸、一份拌面、一盘青菜、一碗海带汤,一共10块钱。

”什么?

才10块钱?

真便宜呀!

看来,真是价廉物美啊!

怎么样,你爱上福州鱼丸了吗?

★鼓楼第二中心小学六年(4)班史博文

点评: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不仅生动地介绍了福州小吃——鱼丸的色、香、味,而且向我们娓娓道出它那有趣的传说及制作方法,爱家乡的感情溢于言表。

□指导老师:

郑鸣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