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522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x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

1、翘嘴红鲌:

生活习性:

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

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

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C,撮食水温3〜36°C,最适水温15〜32C,最佳生长水温18〜30C;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

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

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

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

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

经重新驯化,可重新吃活鱼。

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差别。

经济价值:

淡水水产品中一种高档的经济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鱼中上品。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2、蒙古红鲌:

生活习性:

中上层鱼类,生活于水流缓慢的较大河湾、湖泊。

食物习性:

肉食性,野生状态下性凶猛,日间常成群奔腾跳跃围捕小鱼和虾于水草边,1.5市斤重的个体可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

生长特性:

中型鱼类,生长较快,最大达6市斤,常见者为0.5〜1.5市斤。

天然产量较大,口感稍逊于淡水红鲌,渔业上有一定地位。

5〜7月在流水中产卵。

卵粘附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上。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3、黑尾近红鲌:

形态特征:

口端位,下颌比上颌稍长。

眼较小,吻长大于眼径。

侧线鳞65〜70。

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为近。

胸鳍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其部。

150〜300毫

鳍条23〜28。

生活习性:

中上层鱼类,主食小鱼。

个体不大,常见者体长

米。

数最不多。

分布于长江上游。

营养价值:

黑尾近红鲌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

丰富。

含肉率达70.74%,蛋白质15.92%,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

黑尾近红鲌与翘嘴红鲌相比,该鱼具有四个优点:

1)、

较强的耐低氧能力,捕捞出水后并不容易死亡,且易捕捞;

运输成活率高,可以采用活鱼上市,提高了销售价格;

该鱼既可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又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能在池塘、水库等各种水体进行主养或混养,不会危害主养的经济鱼类;

3)、

4)、经济价值高,目前,该鱼市场销售价为12〜15元/斤。

池塘主养亩产值可

达1.2〜1.5万元,亩利润可达0.5〜0.7万元。

人工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面积2〜5亩,水深1.5〜2.0米,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光照好。

鱼20尾,

池塘主养:

每亩放体长5厘米以上黑尾近红鲌鱼种800〜1000尾,搭配鲢

鲫鱼50尾,不套养草鱼、鲤鱼、鮰鱼等抢食能力强的鱼类以及鳙鱼。

3)、

池塘套养:

每亩放体长10厘米以上黑尾近红鲌鱼种50〜100尾。

饲料投喂:

初期投喂含粗蛋白35%勺浮性饲料,个体重达50克以上时可

投喂含粗蛋白30%勺浮性饲料,日投喂2〜3次。

5)、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治:

黑尾近红鲌较耐肥,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

25〜30

厘米,平时定期施肥,池塘养殖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施发酵的猪粪或鸡粪

100〜200

公斤,每30天1次。

过磷酸钙

夏季水温高时也可施无机肥,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施尿素2〜3公斤,

5公斤,每15天1次。

每月用20毫克/升生石灰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在寄生虫病高发季节,用0.5毫克/升敌百虫或0.3毫克/升菊酯类杀虫剂全池泼洒。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

 

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4、鱤鱼:

生长特性:

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生长快、肉质鲜美、生长十分迅速,自然状态下2龄鱼体重可达7斤,个体大,病害少,市场价

格极高,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120斤。

食物食性:

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凶猛鱼类。

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就开始

吞食其他鱼苗,也食浮游动物。

池塘精养可用人工驯化后投饲冰鲜鱼块将3cm左右的当年夏花鱼种当年养成平均1.8〜3斤/尾规格的商品鱼上市。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极高。

5、鳜鱼:

生活习性:

鳜鱼为底层鱼类,生活在静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尤以水草丰盛的浅水湖泊为多。

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有打穴作窝习性,不喜群居,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C,在水温7C以下时不大活动和摄食。

池塘养殖中,鳜鱼常卧于水底,隐藏于较浅的穴中。

因此,主养鳜鱼的池塘用地拉网捕捞时,应注意拉第一网后再隔一段时间,待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提高拉网起捕率。

翘嘴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50公斤;

大眼鱖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公斤。

品种区别:

常见鱖鱼有2种,外形极为相似,区别在于:

翘嘴鱖:

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伸达眼后缘

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幽门垂为198〜440个;

大眼鱖:

鳃耙为6,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幽门垂为74〜98个。

食性特征:

鳜鱼是肉食性凶猛鱼类,终生以小鱼、小虾为食。

刚孵化出的鳜鱼苗即能捕食其他鱼苗,体长0.7厘米的鳜鱼能捕食体长0.35厘米的其他鱼类,体长31厘米的鳜鱼可捕食体长15厘米的鲫鱼。

鳜鱼食量较大,通常饱食时食量可达自重的10〜15%

在养殖鳜鱼过程中,投喂饵料鱼有一定的选择性,即鱼苗阶段以鳊鱼为主,鱼种阶段以鲫鱼、鲮鱼为主,成鱼阶段以易得和适口的小鱼为主,基本上用小鲫鱼、小泥鳅、鲮鱼等作为鳜鱼的饵料鱼。

生长特性:

鳜鱼在江河中生长较慢,在长江流域,据测定1龄鱼平均体长17.5厘米,体重119克;2龄鱼23.6厘米,300克;3龄鱼32.8厘米,812克;4龄鱼42.5厘米,1526克。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当年鳜鱼苗在池塘或网箱中养殖可达商品规格(500克以上),相当于大水面天然生长2〜3龄鳜鱼的体重。

在相同的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翘嘴鳜的生长速度最快,大眼鳜次之。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极高。

6、斑鳜:

生活环境:

江河、湖泊中都能生活,尤喜栖息于多石砾的流水环境。

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00〜300毫米,产量不高。

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系。

经济价值:

肉质细腻、嫩滑、刺少,有“淡水石斑”之美誉,其蛋白质富含不

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及韩国等地消费者的喜爱。

规格在250g/尾左右的商品鱼出口价格在80〜120元/斤左右,国内市场价格也在45元/斤左右,属高档经济鱼类。

食物食性:

斑鳜主要捕捉小鱼、小虾为食。

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驯化吃食冰

鲜鱼块,一龄鱼体长可达200mm体重150〜250g左右;二龄鱼体长可达250mm体重250〜500g左右;三龄鱼体长可达300mm体重500〜750g左右。

养殖单产可达400〜600斤/亩。

斑鳜与翘嘴鳜相比,斑鳜有它自己的特点:

成鱼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稍慢,但味道较好;虽为凶猛鱼类,但并不局限于只吃活鱼,也能吃新鲜“死鱼”,饲料易解决;成熟个体的怀卵量较少。

人工池塘养殖:

1、、养殖池条件:

养殖池面积以1〜2亩为宜,稻田开挖的池子最佳,池深1.0m以上,池底平坦、不渗水,水质良好、无污染,灌排水方便。

2)、养殖池准备:

放养前1个月左右,进行池子整理,检修好进排水系统,护好池埂、池坡;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池子消毒,每亩用生石灰200Kg带水5〜10cm全池遍洒,杀灭致病菌和水蜈蚣、青蛙等天敌;放养前一周,打好“过水”后注入新水,并培肥水质,培育好适量的浮游生物,提高池塘基础产量和自身净化能力。

3)、进排水系统设置:

进水口靠中上部设置,用40目的聚乙烯网袋系好进口,为了避免冲水时脱落,网袋长度不少于1.5m,这样做有几个作用:

①、减少因进水带入野杂鱼;

 

④、

避免进水直冲,损坏堤埂。

排水口尽量设在池子靠底部,用20目的聚乙烯网片系住口子,避免排水时鱼种逃逸。

4)、驯化区域围拦:

用40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把池子一角围起来作为驯化区,面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流右,高度为0.8〜1.0m,底部埋入泥中20cm每隔2.0m用竹杆打桩支撑。

5)、鱼种放养:

5月中下旬鱼种达3cm以上(最好5cm以上)即可放养,一般每亩放1000〜2000尾。

放养时,先把鱼种放在网箱中,用喷雾器喷洒硫酸铜液进行消毒,主要杀灭鱼种身上的寄生虫。

然后把鱼种放入小范围的驯化区,进行吃食驯化。

6)、吃食驯化:

斑鳜虽然与鳜鱼一样为肉食性鱼类,但其捕食、抢食的能力较差,只有当目标靠近它时才会去捕食,如捕食不成功,也不会像鳜鱼一样去追赶,所以驯化它吃“死鱼”这一点很关键。

这一过程在驯化区内进行。

开始时,把饲料鱼“浆”成半死,能动但不会逃跑再投喂,等到斑鳜能聚拢来自动摄食后,再把饲料鱼全部杀死投喂,直到斑鳜能习惯吃死鱼,才把驯化区的围拦设施撤除,有意识地在池边设几个点引食,到斑鳜能主动到设定的点上来觅食,整个驯化过程才算完成。

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为鱼种重的5〜8%以新鲜的野杂鱼、小花白鲢等为宜,冰鲜鱼也可。

饲料的充足供应是养殖成功的基本保障。

2)、水位调节:

放养时,水位为0.5m,以后逐渐提高水位(每次注水不超过20cm,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0m以上。

3、、水质调节:

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30cm可定期泼洒光合细菌(0.3mg/L),也可定期注水、排水、换水来进行调节。

4)、日常管理:

定期清洗进排水口的网上污物,经常检查系口安全,每天观察鱼的吃食、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做好天气、水温、投饲、发病和鱼类生长的记录。

5)、病害防治:

斑鳜对养殖环境要求比较高,容易引发疾病,病害防治是养殖中很重要的一关。

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

6)、病害预防:

饲料鱼应用3%勺食盐水浸泡,杀死饲料鱼上的寄生虫和致病菌,减少因饵料带来的疾病。

每半月交替使用硫酸铜液喷洒和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一次。

在鱼病高发季节(7〜9月)还应用适量土霉素拌饵投喂。

常见病害治疗:

①、寄生虫病:

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

2)0.7mg/L全池泼洒,隔天

一次,连用二次。

②、细菌性疾病:

如烂鳃病、腐皮病、白皮病等,可用0.3mg/L三氯异氰尿酸

全池泼洒,连用二次,结合投喂土霉素药饵,用量为25mg/kg体重.天,连用3〜4天。

人工网箱饲养:

1)、网箱及其设置:

网箱主要用聚乙稀网片制作,网目为1.0cm。

网箱规格为3mx3mx4m为便于管理,一般采用敞口、框架式浮动网箱。

2)、放养密度:

1〜2月份开始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规格为50g/尾的鱼种10〜50尾,具体放养量视水质情况酌定。

3)、驯食:

开始时,每天投喂少量的刚刚杀死的青虾,也可用黄泥水把饵料鱼

“浆”成半死后再投喂;等斑鳜能集中抢食后,减少青虾或半死鱼的投喂量,逐渐增加新鲜死鱼的投喂量,直到斑鳜能习惯吃新鲜死鱼为止。

4、、饲养管理:

驯食阶段投饲量适当少些,待斑鳜正常摄食后,每天投喂两次,日投饲量为鱼种总体重的5%〜8%。

饲料鱼以新鲜的野杂鱼为宜,体型以长筒状的更佳。

每天巡箱一次,每15天

洗箱一次,使箱体处于正常状态,保持箱内水质清新、水流畅通,防止网破逃鱼等事故。

斑鳜饲养中的肝脏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重点要做好预防工作,用3〜4%的盐水浸洗斑鳜和饵料鱼,每次3〜8分钟左右,具体浸泡时间视水温情况酌定。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适应能力强、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极高。

7、鲶鱼:

鲶鱼有三大:

嘴大、头大、肚子大。

牙黄色的鲶鱼身上有花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面白色,

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

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常见鲶有两种:

大口鲇(俗称河鲇,又名南方大口鲇,)和鲇(俗称土鲇)。

大口鲇和土鲇的形态差异:

大口鲶的口裂较深,末端至少可达眼球中点下方;

颌须达胸鳍基部;胸鳍刺前缘粗糙或有微弱的锯齿。

土鲶的口裂较浅,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颌须末端可达胸鳍后端;胸鳍刺前缘有明显的锯齿。

大口鲶形态特征:

体长形,体表光滑无鳞,富有粘液。

头部宽扁,胸腹部短胖,尾部长而侧扁。

眼小而圆。

口大,下颌比上颌突出。

口裂末端达到超过眼中部的下方。

上下颌及犁骨密生锐利口腔齿。

成鱼2对须,幼鱼3对须。

侧线孔明显,纵贯体侧正中。

背鳍小,无硬棘;胸鳍有一硬棘,棘前缘具2〜3排颗粒状突起,较小个体这些突起不明显,臀鳍特长并与尾鳍相连。

尾鳍截形,短小,上叶比下叶略长。

大口鲶食性:

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捕食鱼虾和其他水生生物。

在江河中它的捕食对象多数是底层鱼类,如鲤、鲫、吻鮈、船丁、鲇等。

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1/3的鱼体,也吃少量蛙类和鼠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鱼苗经人工配合饲料的驯食转化,也能够摄食配合饲料。

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C,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能自然生存。

最适生长水温18〜32C,pH值范围6.0〜9.0,最适7.0〜8.4,耐低氧能力较强,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能正常生长,低于2毫克/升出现浮头。

鱼种溶氧窒息点为0.32〜0.36毫克/升,与常规养殖鱼类相似。

在自然环境中多栖息江河缓流区和通江大湖泊深水区,营底栖生活,白天隐居,夜间四处觅食。

3月初沿江河上溯作生殖洄游,9月陆续退回河道深槽处或洞穴中越冬。

秋后则居于深水或在污泥中越冬,冬季的摄食程度减弱。

在池塘中多在池底活动,在深秋时节的晴好天气会集群到水面,“晒太阳,”

喜集群,易捕捞。

河鲇4龄达初次性成熟,土鲇1龄即成熟。

亲鱼于4〜7月,每当雨后,在有

一定水流的平坦的砂质水域产卵,卵粘附在细砂底质或石缝中发育孵化,仔鱼分散生活。

大口鲶与土鲶的区别:

河鲇为大型鱼类,生长快,最大个体可达40公斤;土鲶个体较小,生长较慢,最大个体长仅达80厘米左右,重4公斤。

1)、尾型:

大口鲇尾鳍的上叶明显长于下叶,而土鲇的尾鳍上下叶对称即等长,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2)、须数:

二者在幼鱼早期发育阶段都具3对须,成鱼须均为2对,体长100150毫米的幼鱼如存在第2对下颌须是大口鲇,否则为土鲇鱼。

3)、体色:

大口鲇体色略呈黄色,鲇鱼有时带深墨绿色。

大口鲇背部和体侧色彩均匀,背部无斑纹,即使少数个体有,也不明显。

而鲇鱼背部和体侧具有色彩深浅交替、不规则的云斑。

另外,两种幼鱼腹面都呈白色,但大口鲶的头部腹面有黑色斑点。

4)、口裂:

大口鲇下颌后缘超过眼眶,而鲇鱼下颌后缘不超过眼眶。

5)、残食性:

大口鲇体重规格在50克以下时互相残食严重,如不及时分箱,就可见两尾鱼口对口咬死或“大吞小”现象,运输、养殖过程中因自相残杀死亡率高。

土鲇鱼性情温顺,较少相互残食现象,生长过程中成活率高。

6)、生长速度:

纯种大口鲇生长速度快,当年4〜6个月可长到5〜8斤,而土

鲇鱼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仅能长到1〜2斤。

 

7、乌鱼:

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

20C以上时生长

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

生存温度为0〜41C,最适温16〜30C,春季水温回升到8C以上时,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

水温较快。

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

秋季当水温降到12C时,停止摄食;降到6C下,转到深水处活动。

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

耐低氧。

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

当水中缺氧时,鱼体可将头露出水面,借鳃上器官,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适宜pH值:

一般均能在酸性和碱性的水域中生活。

善跃:

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

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

食性特征:

凶猛肉食性鱼类。

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蛙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

小黑鱼食水生浮游动物,稍大即食小鱼、小虾。

随鱼体大小、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所摄取的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

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型的性质。

大黑鱼以食其他鱼类和青蛙为主,有时还食小黑鱼。

黑鱼喜栖于水草茂密的泥底或在水面晒太阳,有的黑鱼还经常藏在树根石逢中来偷袭其他鱼。

生长特性:

当年孵化的鱼种一般长约150毫米,体重50克左右。

2龄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

2龄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趋势。

水温在20〜25C时,生长较快。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配合饲料、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池塘养殖产量极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高。

8、白乌鱼:

生长特性:

生存适温0〜39C。

最佳生长水温25〜28C,12C基本不摄食。

宜pH值为6.0〜9.0,喜集群,善跳跃,易钻泥,夏季增重最快,日增重率为3%

生活与食物习性:

凶猛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互相残杀,可驯食配合饲料。

塘养殖白乌鱼两年可达性成熟,2〜3月份多数鱼卵为W期,3〜4月份进入m期,5〜7月份为V期,即产卵期,8月份又逐渐回到m期,体长为30〜35cm的亲鱼怀卵量为1.5万粒左右,每克鱼卵为8粒。

具鳃上呼吸器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放养密度可高于一般的鱼,每平方米可放1〜2尾2〜2.5千克的亲鱼,雌雄比例为1:

1。

亲鱼的饵料一般利用池中小杂鱼,以及一些低质鱼苗进行投喂,还可以投喂陆生蚯蚓、水蚯蚓、泥鳅等,投饵率一般在体重的3〜5%

营养价值:

白乌鱼的肌肉组成:

水分77.90。

粗灰分1.10,粗蛋白20.69,粗

脂肪0.76,与另外一些淡水名贵鱼比较:

粗蛋白含量高于大口鲇(14.85),粗脂肪低于大口鲇(3.22),是一种低脂高蛋白的中高档名贵经济鱼类。

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

药膳可催乳,生肌活血,是产妇及老幼的滋补珍品。

营养丰富。

体色白,体态秀美,耐低氧,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配合饲料、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池塘养殖产量极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极咼。

9、长吻鮠:

生活习性:

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

食性特征:

长吻鮠为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经人工食性驯化可摄食商品配合饲料。

生长特性:

长吻鮠的生长速度较快,为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30斤,常见者多为4〜8斤。

大型鱼类,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无细刺,蛋白质含量为13.7%,脂肪为

4.7%,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

此鱼最美之处在带软边的腹部。

鳔特别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

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3龄,一般为4〜5龄。

成鱼每年3〜4月开始成熟,便上溯至砾石底的河水急流处产卵。

产卵期为4〜6月,8月左右下退。

怀卵量1〜10万粒以上不等。

长江的产卵场较集中于中游的荆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简单、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配合饲料、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池塘养殖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咼。

10、白斑狗鱼:

生活特性:

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

白斑狗鱼生活于寒冷地区水域,为温、冷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0C,最适生长

温度22〜26C。

是在北半球寒带到温带里广为分布的淡水鱼。

食性特征:

静伏於水中或潜匿於水草丛中的独居性、掠食性、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

幼鱼性情温顺常成群生活,成鱼则单独栖息。

以鱼类为食,食量大,冬季仍继续强烈索食,生殖后食欲更旺。

通常在清晨或傍晚猎取食物,其它时间不再游动,静下来休息,慢慢地消化所吞食的食物。

幼苗阶段以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稍大即捕食其他鱼类。

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食。

天然水体中,最大个体体重可达40公斤。

幼鱼集群活动,成鱼分散觅食,行动迅速敏捷,常活动于水草丛中。

当猎物进入够得著的范围内,突然猛冲捕捉。

通常以小鱼、昆虫、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但较大个体也取食水鸟和小兽。

是淡水鱼中生性最粗暴的肉食鱼。

性情凶猛残忍,行动异常迅速、敏捷。

生长特性:

生长速度快,肉质坚韧少刺,冬季在冰下过冬。

2龄鱼个体重700〜

1000克,开始性成熟。

开春时游到小支流去繁殖。

水温在4〜14摄氏度时产卵,6〜8摄氏度时为产卵高峰期。

味道鲜美,观赏性强。

2001年,上海水产大学与新疆额尔齐斯河特种鱼类繁育场联合攻关,率先在

国内实现了白斑狗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

2007年,石家庄市水产管理处与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在赞皇县正和水产

良种场开展白斑狗鱼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

历时3年,摸清了在非原产地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要点,掌握了白斑狗鱼幼体不同生长阶段适宜的环境条件

参数。

2009年成功繁育出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1.5公分的苗种38万尾,受精卵孵化率平均达到80.1%。

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适应能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