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36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

《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

卡簧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内容

设计一套如下图所示的零件成型模具

 

二设计要求

1.完成详尽的设计说明书一份

2.完成模具装配图一份

3.完成零件及模具的三维设计

三模具设计的意义

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模具的课程使我们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掌握材料特性的基础上掌握金属成型工艺,掌握一般模具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方法,为我们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四零件工艺性分析

一)零件的尺寸精度

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零件尺寸全部按照IT14级尺寸精度,查公差尺寸表确定零件各构成尺寸在实际冲压中的公差为:

2、9.5、5.2、

3、6、5

二)零件结构工艺

零件外形简单,结构对称,零件中有三处弯曲,一处为L型弯曲,一处为U型弯曲,一处为多弯成型,由图可知,零件为薄型零件,,零件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只是一般要求,且零件的相对弯曲半径都大于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以上条件都适合弯曲。

(一)确定工艺方案

由图可知,零件冲压生产所需的基本工序有弯曲、落料两种工序,因此,可能的冲压方案有:

1:

全部单工序生产即:

落料,弯曲

2:

采用级进模生产

由于零件尺寸较小,根据零件外形尺寸和坯料厚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方便以及精度要求的角度出发,易采用单工序模具生产。

(二)零件坯料展开如图所示

 

(三)零件排样

1:

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

材料较薄,尺寸小,且要求工件纹向为,因此采用Q11——3*1200型号剪床(《模具设计手册》)下料,且排样为有废料排样,沿冲件外形冲裁,在冲件周边都有搭边,冲件尺寸完全由冲模来确定,因此模具寿命较长,但材料利用率较低。

2计算条料宽度:

根据零件形状,及排样方法,查《冲压模具设计手册》,工件之间搭边值为1.8,工件与侧搭边值为2,条料是有板料裁剪下料而得,为保证送料方便,规定其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

式中Dmax—条料宽度方向冲裁件的最大尺寸;

a1---冲裁件之间的搭边

△—板料剪裁下的偏差;(其值查表5)可得△=0.4mm

B0△=

=

故条料宽度为22.03mm。

3:

确定布局:

送料距S:

条料在模具上每次送进的距离称为送料步距,每个步距可冲一个或多个零件。

进距与排样方式有关,是决定侧刃长度的依据。

条料宽度的确定与模具的结构有关。

送料步距S

Dmax零件横向最大尺寸,a1搭边

S=22.03+0.4=22.43mm

排样图如图所示

 

4:

.计算材料利用率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

η=A/BS×100%

式中 A—一个步距内冲裁件的实际面积;

B—条料宽度;

S—步距;

η=A/BS×100%

=257.748/(22.03×22.43)×100%

=52.16%

根据计算结果知道排材料利用率可达52.16%,满足要求。

(四)冲压力计算

1:

冲裁力计算

用平刃冲裁时,其冲裁力F一般按下式计算:

式中:

F—冲裁力;

L—冲裁周边长度;

t—材料厚度;

τb—材料抗剪强度;Qbe-2的τb的值查《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附录表2为590——830Mpa,则取τb=660Mpa

K—系数;一般取K=1.3。

则落料力:

F=KLt

=1.3*73.53*0.3*660

=18926.62N

卸料力:

=F

=0.05*18926.62

=946.33N

顶件力:

=F

=0.08*18926.62

=1514.13N

则=F++=21387.08N

2弯曲力计算:

由,得

=++

=467.33N

=

=202.71

=

=119.89N

校正弯曲力:

查《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得=20MP,又由弯曲件被校正部分的投影面积为A,则=A得

则=21905.53N

由,即冲压时工艺力的总和不能大于压力机公称压力的50%-60%,取,则公称压力.由上可知,查《模具设计手册》,初选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为40KN,即J113型压力机,具体如下:

 

型号

公称压力

滑块行程

形成次数

最大闭合高度

闭合高度调节量

工作台尺寸

垫板厚度

模柄孔尺寸

J11-5

50KN

0-40mm

140mm

20mm

前后

左右

30mm

直径

深度

180mm

320mm

25mm

40mm

3:

压力中心的计算:

用解析计算法求出冲模压力中心

由公式

X0=(L1x1+L2x2+…Lnxn)/(L1+L2+…Ln)

Y0=(L1y1+L2y2+……Lnyn)/(L1+L2+…+Ln)

用解析法计算压力中心时,先画出凹模形口图,如图所示。

在图中将XOY坐标系建立在建立在图示对称中心线上,将冲裁轮廓线按几何图形分解成基本线段。

 

 

则X0=(L1x1+L2x2+…Lnxn)/(L1+L2+…Ln)

=(9.54*4.77+3*6.27+4.77*17.31+3.87*1.935+2.07*4.905+3.6*7.74+3*6.27+3.6*14.34+2.07*17.175+3.84*20.145)/(9.54*2+3*2+3.87*2+2.07*2+3.6*2)

=11.04

Y0=(L1y1+L2y2+……Lnyn)/(L1+L2+…+Ln)

=(3.47*3.47+4*5.47*2+1.7*8.32*4+3.47*2*9.205)/3.47*4+1.7*4+4*2)

=6.159

(五)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由于本产品采用IT14级精度,查《工具与制造手册》知:

Zmax=0.20mm,Zmin=0.20mm.

则,对于下料凹模磨埙后刃口尺寸:

变大,所以查表2-11得,

由公式2-11得:

凹模磨埙后,尺寸B变大,由表2-11查得X=0.75,由公式2-12得

尺寸不变

对于弯曲模刃口尺寸计算,以下部U型弯曲为例计算:

查表得,间隙Z=0.3,△=0.25。

,则由公式得

(六)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

1落料凹模:

1)厚度H的计算:

查表得K取1.25

=14.10mm,取H=15mm

2)模长度和宽度,根据凹模周界尺寸,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得凹模周界尺寸80*63mm

根据凹模周界尺寸和送料方式

凹模周界

凸模长度

配用模架闭合高度

孔距

垫板厚度

固定板厚度

缷料板厚度

导料板

凹模厚度

L

B

42

最大

最小

s

4

14

12

长度

厚度

14

80

63

130

110

62

36

45

21

83

6

3)凹材料的选用:

根据《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8-3,材料选用45钢。

4)凹模的选用

由于零件尺寸较小,所以在所有模具中,凹模均选用整体式凹模。

2落料凸模

由表知凸模长度为42mm,为便于凸模和固定板的加工,可通过这设计成铆接方式与固定板固定.冲孔凸模由于相隔很近,不宜采用阶梯结构,设计成铆接方式.

凸模材料:

参照《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选用Cr12

2)校核

考虑冲孔凸模的直径很小,故需对最小凸模5mm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

(1)强度校核:

根据凸模校核公式:

L≤90d/

可得:

L≤90d/=51.49mm,L:

为凸模的允许最大工作尺寸,而设计中,凸模的工作尺寸为42,所以钢度得以校核.

(2)刚度校核

凸模的最小直径d应满足:

所以5>1.2,凸模强度得以校核.

3:

卸料板的设计

卸料板采用Q235制造,卸料板轮廓尺寸与凹模固定板轮廓尺寸相同,厚度根据JB/T8066.2-1995规定,选用80mm×63mm×14-17组模具参考,取其厚度为12mm。

查《模具设计简明手册》P298典型卸料纵向送料组合得相应:

组合的零件尺寸由上图表可得

两圆柱销销孔之间的距离S1=36mm,

两内六角螺钉之间的横向距离S=62mm,

两内六角螺钉之间的横向距离S2=45mm.

4:

固定板的的设计

1)凹模固定板的厚度:

其厚度与凹模的厚度尺寸相当,取14mm;

2)凹模固定板的外形尺寸:

与卸料板的外形尺寸一致,根据核准选取板的规格为。

3)材料:

选用Q235钢

4)配合及连接件:

凹模与凹模固定板的配合为H7/n6,装配可通过2个销钉定位,4个螺钉与下模座连接固定,各形孔的位置尺寸与凹模的保持一致,顶部与模铆接,因此必须倒角。

5)凸模固定板的厚度:

其厚度与凸模的厚度尺寸相当,取14mm;

6)凸模固定板的外形尺寸:

与卸料板的外形尺寸一致,根据核准选取板的规格为。

7)材料:

选用Q235钢;

8)配合及连接件: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为H7/n6,装配可通过2个销钉定位,4个螺钉与上模座连接固定,各形孔的位置尺寸与凸模的保持一致,顶部与凸模铆接,因此必须倒角。

(七)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该模具采用中间导柱模架。

由于导柱安装在模具压力中心对称的线上,所以上模座在导柱上滑动平稳。

常用于纵向送料级进模送。

以凹模轮廓尺寸为依据,选择模架规格。

上模座按GB/T2855.2-1990规定,厚度取25mm,垫板厚度取4mm,固定板厚度取14mm,卸料板厚度取12mm,下模座按GB/T2855.2-1990规定,厚度取30mm,固定板厚度取4mm。

根据上下模座选取导柱为Φ18mm×140mm,导套为Φ20mm×100mm×25mm。

模具闭合高度H=120-140mm

(八)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有关参数

1)校核模具闭合高度

公式

式中压力机最大闭合高度;

压力机最小闭合高度;

垫板厚度。

根据前面初选压力机J11-5,查《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P49表1-81得:

,,

将以上数据带入公式,得126

经计算该模具最大闭合高度H=130mm,在126mm~139mm内,且开式压力机J11-5最大装模高度140mm,大于模具闭合高度130mm, 可以使用

2)冲压设备选定

通过较核,选择开式双柱可倾式压力机J11-5能满足使用要求。

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型号

公称压力

滑块行程

形成次数

最大闭合高度

闭合高度调节量

工作台尺寸

垫板厚度

模柄孔尺寸

J11-5

50KN

0-40mm

140mm

20mm

前后

左右

30mm

直径

深度

180mm

320mm

25mm

40mm

(十)设计并绘制模具总装图

按已确定的模具形式及参数,从冷冲模标准中选取标准件。

绘制模具装配图

 

参考文献:

1:

《冷冲压技术》翁其金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廖念钊许金钊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年2月版

3:

《现代工程制图》李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版

4: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冯炳尧韩泰来蒋文森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版

5:

《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教程》李学峰成虹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版

6: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刘建超张宝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7:

《材料成形设备》王卫卫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