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196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

《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 二氧化碳.docx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根据下列选项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

  A.燃着的木条 B.颜色、气味 C.紫色石蕊试液  D.澄清的石灰水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变红后颜色不再变化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再变紫色

4.二氧化碳能够用来灭火的原因是(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在高压低温下能变成“干冰”

  C.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6.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制冷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7.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17-8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发展和和利用太阳能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      D.含碳燃料的燃烧

8.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否则容易中毒,造成人中毒的气体是( )

  A.氢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9.某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某种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取一只100mL的医用注射器,抽入50mL常温常压下的干燥二氧化碳,再迅速抽入50mL蒸馏水,立即用橡胶塞塞紧注射器针头。

装置如下图17-9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鲜鸡蛋在进行呼吸时,通过蛋壳表面大量的微小孔隙呼出二氧化碳。

为了抑制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有经验的人常把石灰水作为鸡蛋的保鲜剂。

  其保鲜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氧循环和碳循环,通常情况下,空气的组成是固定的。

可是,近年来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有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下图17-10方框中A、B两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在同学们中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②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少越好,或最好没有。

 

  你认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3)提到二氧化碳,人们马上联想到它能产生温室效应,它能使人窒息……,似乎二氧化碳只是一种有害的物质。

其实二氧化碳也能造福人类,请你另举二例说明二氧化碳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12.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容易造成CO中毒伤亡事故。

请回答:

  ①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阻止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进入人体。

  ②你认为,在烧木炭或使用燃气热水器等时,要注意的是(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

  ③CO虽然有毒,但有很多重要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意大利有一“屠狗洞”,猎人带猎犬举着火把进入洞内,不久猎犬死亡,当人蹲下察看时,火把熄灭,人也感到头晕气喘,于是赶紧站起逃出。

后来,科学家波漫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那是CO2。

据此回答:

  

(1)CO2的性质: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一事实:

进入洞穴前,需要进行______实验,当检验洞内气体二氧化碳较多需_______。

如果检验洞内气体成分,那么如何取出洞内空气的样品呢?

能力提升:

1.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2.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   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3.将红热的木炭粉放在燃烧匙内,置于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有少量水),然后轻轻摇动集气瓶,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木炭粉  C.碳酸  D.水

4.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

下列活动(如图17-11)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图17-11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关于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6.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7.两同学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发现蓝色火焰。

解释:

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在燃烧

  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

解释:

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解释:

CO难溶于水

  D.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

解释:

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8.某试管中盛有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溶液,一同学用玻璃管向试管中吹气,过一会再给试管加热,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

 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蓝色→紫色 C紫色→红色→无色 D红色→紫色→红色

9.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17-12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

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10.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过程(括号内为杂质)。

  

(1)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某次联欢会上,小钢表演了一个魔术,叫“水变牛奶”。

他将一根吸管插入一瓶无色澄清的液体中,嘴不停地向里吹气,渐渐地,那瓶无色澄清的“水”变成了白色的“牛奶”。

  

(1)试猜想小钢所作的“水变牛奶”的魔术中所用的澄清液体是__________,此魔术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请你再设计一个化学魔术----“葡萄酒变红酒”,请写出魔术的原理___________。

12.根据《沧州晚报》报道,2006年暑假中,河北沧县有兄弟二人,到一废弃的地窖中救不慎掉入其中的绵羊时,结果二人均不幸身亡。

后来调查得知,该事件的罪魁祸首是CO2,该事件说明了CO2具有什么性质?

____________。

该事件提醒我们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前,必须先做___________实验,此实验利用了CO2的什么性质?

___________。

13.啤酒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其中含有CO2、H2O和蛋白质等物质。

①观察一瓶啤酒,未见气泡;打开啤酒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啤酒的气泡快速放出的方法有搅拌、振荡、________等。

②已知从啤酒中产生的是CO2,将必要的验证步骤和实验现象填在表中。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4.下图17-13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答案

答案与提示:

  1.B  2.B  3.D

  4.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同时密度又比空气的密度大,可以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有些灭火器就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灭火的。

  提示:

D。

  5.A  6.C 

  7.

  【思路分析】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对循环的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

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提示:

A。

    

  8.

  【思路分析】煤气炉、燃气热水器中的燃料都含有碳元素,而碳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人中毒身亡,所以使厨房燃气器具时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提示:

D。

  9.

  【思路分析】注射器常用于某些化学定量实验中。

使用它,不仅可观察到一些常见的实验现象,还可定量的反映出变化规律。

所以,凡是使用到注射器之类的计量仪器,需要在描述和分析上考虑量的问题。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针筒内的气体压强减小,此实验是在定量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问题

  提示:

  

(1)在水中的溶解性;

  

(2)栓塞回到接近50ml的位置;

  (3)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1体积的CO2

  10.

  【思路分析】从生物的呼吸作用可知,在呼吸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一是能与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堵塞住蛋壳上的微小孔隙,从而抑制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

  提示:

CO2+Ca(OH)2=CaC03↓+H20。

  11.

  【思路分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同时放出氧气,而燃料的燃烧及生物的呼吸作用则吸入氧气,呼出CO2,这样正好保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所以A为氧气,B为CO2。

  

(2)空气中CO2含量过高,造成了温室效应,过低或没有不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因此CO2的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太好,适量最好。

  (3)本问有开放性,合理即可。

如CO2可作温室肥料、人工降雨、化工原料、灭火等等。

  提示:

  

(1)氧气 二氧化碳

  

(2)不正确,空气中二氧化碳要保持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以保证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且不产生温室效应最好

  (3)①在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②进行人工降雨可缓解旱情等。

  12.

  【思路分析】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后,氧气便不能与之结合,使人缺氧而死。

而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所以在烧木炭或使用燃气热水器等时一定要注意通风以防止产生大量CO。

根据CO的可燃性它可作燃料。

  提示:

氧气 一定要通风 2CO+O2

2CO2

  13.

  

(1)①不供给呼吸;②不支持燃烧;③密度比空气大。

  

(2)灯火 氧气瓶

  (3)带一个方便塑料袋(密封、瘪的)进入洞内打开充入空气后,用线扎好取出。

(或用集气瓶先注满水,再倒掉等方法。

能力提升:

  1.C 

  2.

  【思路分析】氧气用作供给呼吸,氮气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通电可发出不同的光,可用作电光源,二氧化碳不会产生酸雨,会产生温室效应。

  提示:

B

  3.C 

  4.

  【思路分析】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可知,喷洒农药、工业废气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氧气,不会影响环境,人、动物、植物的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中有的气体,不会污染环境。

  提示:

B 

  5.D   6.B   7.B   8.A 

  9.

  【思路分析】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溶解的碳酸钙的质量大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D说法不对。

题图中实验会有以下现象:

有气泡产生,贝壳逐渐溶解,表面皿内部有混浊现象,故A、B、C不能选择。

  提示:

D

  10.

  【思路分析】由于主要成分与杂质的物理状态相似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所以可选用适当试剂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

在选择试剂时要注意:

①所选试剂与主要成分不能发生反应;②所选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与主要成分状态不同便于分离(或转变为主要成分);③不能带入或产生新的杂质。

(1)使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石灰水,可除去CO2,石灰水与CO不反应。

(2)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经充分反应后使CO转变为CO2而导出。

CO2与氧化铜不反应。

  提示:

Ca(OH)2+CO2====CaCO3↓+H2O CuO+CO

Cu+CO2

  11.

  【思路分析】本题要采用信息迁移法来解决,由“牛奶”联想到实验中出现的浑浊现象,此现象正是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所出现的现象。

而“葡萄酒变红酒”我们可联想到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的现象。

  提示:

  

(1)澄清石灰水;CO2+Ca(OH)2=CaC03↓+H20;

  

(2)原理:

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12.

  【思路分析】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太大时,会使人窒息而死,我们可利用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灯火实验,如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人就不要进去,此时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可能会使人窒息身亡。

  提示:

不能供给呼吸或密度比空气大 灯火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3.

  【思路分析】

  ①啤酒中的CO2是经过加压溶解在水中的,所以未打开瓶盖,压强不变,CO2溶在水中,不会看到气泡;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CO2的溶解的量减小,CO2从溶液中溢出,所以会看到气泡。

由于CO2溶解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使啤酒中的气泡快速放出,还可用加热的方法。

  ②检验啤酒中产生的气泡是CO2,关键有两个:

一是让CO2从啤酒中快速产生;二是选取适宜的检验方法。

让CO2从啤酒中快速产生的方法有:

加热、搅拌、振荡、减压(即打开啤酒瓶盖);检验CO2的方法有:

燃着的木条、通入澄清石灰水或石蕊试液等。

  提示:

  

(1)打开瓶塞,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减小  加热

  

(2)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法一

在试管中加入新鲜啤酒并加热,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方法二

在大试管中加入新鲜啤酒并振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到啤酒的上方

燃着的木条熄灭

  14.

  【思路分析】检验CO2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A中应该放澄清石灰水,B中也放澄清石灰水,目的是除去CO2,没有B装置,无法除掉CO2,从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气体。

  提示:

  

(1)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2)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没有B装置,无法除掉CO2,从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