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144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docx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

              考点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a)

大气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

而________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________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本层,天气________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

而________

气流以________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好,适合飞机飞行。

平流层中的________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

先降低后升高

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________通信有重要作用,人造卫星等在此层运行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________、散射和反射。

干洁空气(不含水汽、尘埃等杂质的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特点

具体表现

环境意义

吸收

选择性

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________;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________

散射

选择性

微尘、空气分子能散射波长较短的________。

晴朗的天气呈蔚蓝色便是大气散射的结果

反射

无选

择性

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降低白天的最高温度,使地球温度在适度的范围内波动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

太阳辐射属于________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________辐射(主要集中在红外线波段)。

对“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理解如图所示:

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湿度较大时,大气________就更强,大气对________的保温作用也就更明显。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1)纬度因素: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年平均________不同,导致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________、太阳光线照射水平地面的________不同,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这就使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与纬度的变化相一致。

一般而言,新雪的反射率________,而海洋的(平均)反射率较________。

(3)其他因素:

其中________因素的影响最大。

例如,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长短会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同纬度地区,晴天越多的地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就越________,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________。

1.(2015·浙江10月学考)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B.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

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

2.(2015·浙江10月学考)我国东部地区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郊区化 ②绿地面积增大 ③能源消耗加大

④城市人口剧增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3.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多,太阳辐射强度愈大。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

A.甲地、乙地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D.甲地、丁地

(2)产生乙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A.天空多云B.天空晴朗

C.地势较低D.地势平坦

考点二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可简单表示为:

地面____________→空气上升或下降→同一水平面上________差异→空气________运动→热力环流。

如下图:

2.水平气压梯度力(a)

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________压区流向________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风的形成过程(b)

(1)影响风的三种力

影响风的

三种力

方向

对大气水平

运动的影响

图示

水平

气压

梯度力

________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影响着风的________方向和风速大小

地转

偏向力

始终______于实际风向,北半球________偏,南半球______偏

只改变风的________,不直接影响风速的大小

摩擦力

始终与空气运动的方向________

有减小风速的作用。

高空的风基本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

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________

近地面

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________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

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如下图)。

①了解地球上7个气压带所分布的大致纬度位置,理解各自的成因、气流运动和对气候的影响。

具体如表所示:

气压带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0°)附近

热力因素

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因素

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因素

上升

温和多雨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极地区

热力因素

下沉

寒冷干燥

②了解6个风带所处的位置,理解各风带风向产生偏向的原因和对气候的影响。

具体如表所示:

风带

名称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

的影响

低纬

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与副

热带高压带之间

东北

东南

干燥

少雨

中纬

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与

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西南

西北

温暖

湿润

极地

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与

极地高压带之间

东北

东南

寒冷

干燥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密切相关。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则相反。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

据此完成第1题。

1.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第2题。

2.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3.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方法技巧 热力环流判读的“一个关键”“四个步骤”

(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表,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表,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答案精析

考点一 知识梳理

1.降低 对流 复杂多变 升高 平流 臭氧 短波 2.吸收

红外光 紫外光 蓝色光 3.短波 长波 逆辐射 地面

4.

(1)正午太阳高度 路程 角度 

(2)高 低 (3)气象 少 多

考题考向

1.C 大气逆辐射强弱与云层厚度有关,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作用越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当气温降至0℃以下,大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霜,因降温幅度大同时也会出现冻害。

]

2.B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城市人口众多,生产、生活、交通等消耗大量燃料,排放大量的废热造成的。

]

3.

(1)D 

(2)A 第

(1)题,图中显示,纵坐标表示太阳辐射强度,越向上表示太阳辐射强度越大;横坐标表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的长短,越向右表示经过的大气路程越长。

由此可以判断甲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强,丁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弱。

(2)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越长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大,而乙地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较短但太阳辐射较弱的原因,可能是该地多云天气较多。

]

考点二 知识梳理

1.受热不均 气压 水平 2.高 低 3.

(1)垂直 基本 垂直 右

左 方向 相反 

(2)平行 夹角 4.热力 动力

考题考向

1.C 雾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是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大气温度降低。

因山、谷之间热力环流的存在,夜晚时,来自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向下,进入谷底,使谷底因近地面温度降低而形成浓雾,C图表示夜晚,且空气顺山坡向下流动,易形成浓雾,A项错误,C项正确;B、D项都表示白天,错误。

]

2.B 据图中纬度及高空等压面的分布信息可知,甲地南侧高空等压面向下倾斜,说明甲地南侧高空气压偏低,根据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倾斜方向相反可知,近地面甲处南侧等压面向上抬升,为高压。

同理,甲处北侧气压为低压。

甲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北,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故B项正确。

]

3.

(1)D 

(2)B 第

(1)题,甲图中0°~20°为东北信风带,主要盛行东北风;20°~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0°~40°为西风带,盛行西南风。

(2)题,结合图示可知,甲图所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应为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乙图所示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应为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