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6000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

《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专项方案.docx

环境保护专项方案

CB01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

(承包[2012]技案03号)

合同名称:

泰和县上圯乡防洪工程合同编号:

THXSYXFH/2012-001

致:

吉安市吉泰水利水电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泰和县上圯防洪工程监理部

我方今提交泰和县上圯乡防洪工程(名称及编码)的: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措施计划

□工程测量施测计划和方案

□施工工法

□工程方样计划

□专项试验计划和方案

请贵方审批。

 

承包人:

淮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驻蚌)泰和县上圯乡防洪工程项目部

项目经理:

日期:

年月日

监理机构将另行签发审批意见。

 

监理机构:

吉安市吉泰水利水电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泰和县上圯防洪工程监理部

签收人:

日期:

年月日

说明:

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

监理机构审签后,随同审批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1份。

 

泰和县上圯乡防洪工程

 

淮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驻蚌)

泰和县上圯乡防洪工程项目部

2012年月日

 

一、编制依据

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目标

三、环境保护体系

四、环境保护管理及控制措施

 

一、编制依据

上圯乡位于泰和县东南边陲,云亭河系赣江一级支流,源于泰和县与兴国县接壤的山区,流经兴国县的均埠、林背、石子背,至泰和县的老营盘镇进入吉安市泰和县,全流域集雨面积为761km2,河长92.6km。

流域总人口约为10.36万人,总耕地面积约为15.87万亩。

河流沿岸涉及泰和县4个镇,3个乡即老营盘、沙村、塘洲、冠朝4个镇、上圯、水槎、上模3个乡,76个行政村。

此河除在其中上游上圯乡上圯村兴建了老营盘水库(大二型)外、下游大小圩堤众多,云亭河现已建堤防、护岸长约10.5km,河道整治、护滩工程1.47km。

由于云亭河流域现状还未形成完整的整体防洪体系,大多河段还未建堤,已建堤段为当地政府自筹资金或出劳堆填,防洪标准不高、质量差,多数圩堤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存在堤身渗漏、软脚、塌坡、泡泉、迎流顶冲、崩岸塌坡等险情;建筑物老化严重;管理不善,体制不健全。

上圯乡位于云亭河老营盘水库下游,由于沿河两岸地势较低,每年汛期涨水沿岸村庄、农田都会被淹,居民生活受洪水困扰频繁,低洼地带更是洪涝成灾,内外交通受阻,严重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水年份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了区内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因此,为了减少和免除洪水危害,保证乡镇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对云亭河上圯乡段进行防洪治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泰和县上圯乡防洪治理河段位于云亭河上游段,自老营盘水库溢洪道泄洪渠出口起至廻龙寺附近段,河道全长10.68km。

工程区对外有319国道及乡镇公路等二、三级公路,对外交通便利。

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江西省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吉安市环境保护局等相关部门的多项保护环境类文件,为做好施工环境的工作,淮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驻蚌)泰和县上圯乡防洪工程以项目经理为总策划师,力求做到不破坏当地生态循环、少破坏耕植地植被。

为保证施工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实,编制本《环境保护专项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复,建设单位备案。

二、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及目标

2.1、环境保护管理网络

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图

2.2、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在本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我公司将全面运行环境保护体系标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法规,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达到以下目标:

施工污水排放标准达标率100%、控制施工噪声达标率100%、控制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100%;其他环境因素控制目标指标不得违反国家和行业标准。

保证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周围环境始终如一。

三、环境保护体系

建立环境保护保证体系,严格按照保证体系运行,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环境保护体系见图【3-01环境保护体系图】。

 

四、环境保护管理及控制措施

4.1、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4.1.1、施工准备阶段

(1)、明确本工程各施工阶段应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学习贯彻国家及杭州市的环保法规及有关规定,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职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觉性。

(2)、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环境管理有章可循。

(3)、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程序,定期对直接参与施工期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对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位操作规程、能力和环境知识的专门培训,新员工进场和员工转岗都要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和教育,并定期考核。

(4)、对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环境影响的活动进行初步评价,识别、确定出本工程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

(5)、安排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方案、措施、设施、工艺、培训、监测、检查等,计算环境保护工作的工程量和工作量,并作出经费预算,用于采购日常保护环境物质、项目部定期检查及宣传教育等费用。

(6)、按要求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境保护准备工作,对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列出明细表、明确要求、逐项完成。

(7)、结合本工程特点,提交潜在事故或紧急状态项目,编制环境破坏应急预案,报送业主批准后组织实施。

4.1.2、施工阶段

(1)、项目部研究环境保护管理施工工艺,并广泛宣传,认真落实。

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和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施工环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

(2)、将环境保护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3)、在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立即启动环境破坏应急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编写事故或紧急状态分析报告,并根据分析报告及事故或紧急状态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有关的应急方案进行评审、修订。

(4)、接受监理、业主随时及定期进行的环保检查、监督,对检查提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监理和业主。

4.2、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水污染控制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和环保要求,制定泥浆或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城市生态保护方案,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具体的文物保护方案等,通过审核后实施。

4.2.1、自然环境保护

(1)、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测量,编制出详细的场地布置图,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生产、办公设施布置在征地红线以内,尽量不破坏原有的植被,保护自然环境,并且按图布置的施工场地围蔽及临时设施要考虑到同周围环境协调。

(2)、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公共设施,制定可靠的防止损坏和移位的实施措施,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3)、对施工影响到的需要迁移的古树木须报请园林部门确认后及时向业主报告,由业主委托园林部门进行迁移,不得私自移除或破坏。

(4)、弃碴运至指定的弃碴场,严禁任意弃碴。

(5)、对施工场地内需拆除的既有建筑物,其拆除物应尽可能地直接作为建筑材料再利用或分类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废弃物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运往指定的消纳场所,含有害物质拆除物的处置经相关部门认可。

4.2.2、保持环境卫生

(1)、施工场地采用硬式围蔽,施工区的材料堆放、材料加工、出碴及出料口等场地均设置围蔽封闭。

施工现场以外的公用场地禁止堆放材料、工具、建筑垃圾等。

建筑垃圾及时清理,运至指定地点。

(2)、场地出口设洗车槽,并设专人对所有出场地的车辆进行冲洗,严禁遗洒,运碴车辆,碴土应低于车梆10cm并用苫布等覆盖,严防落土掉碴污染道路,影响环境。

(3)、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

(4)、工程车辆的行驶路线和时间严格遵守交管部门要求,禁止超载、超高、超速行驶,对工地周围的道路派专人清扫,保持周边环境的整洁。

(5)、燃料、燃油必须采用专用车辆运输,并要有专人负责保护。

(6)、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弃物,按类别分别存放并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部分按照要求运往指定消纳地点。

4.2.3、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场地噪音控制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执行,确保离开施工作业区边界30m处噪音小于70dB,撞击噪音最大不超过90dB。

噪声值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2)、确定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尽量避开休息时间,必要时增设隔、挡噪声的板、墙等装置,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考虑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

(3)、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环保的机械设备和工法,优先选用先进的环保机械,控制施工噪音,使其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小化。

(4)、施工机械或其它施工活动造成的噪声若超标造成环境污染,除抢险施工外,其它施工作业时间限制在六时至十二时和十四时至二十二时。

(5)、施工现场的电锯、电刨、搅拌机、空压机等强噪声设备搭设封闭式机棚,以减少噪声污染,同时采取空压机房外墙加铺吸音材料,控制施工噪音,并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

(6)、承担夜间材料运输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禁止鸣笛,装卸材料时轻拿轻放,最低限度地减少噪声。

4.2.4、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场地及道路进行硬化及绿化,并适时洒水,做到不泥泞、不扬尘。

土、砂、石、水泥等材料运输和堆放进行遮盖,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2)、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运转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3)、严禁垃圾乱倒、乱卸,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按规定分开集中收集,生活垃圾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4)、施工垃圾清运采用封闭式专用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

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前提前适量洒水,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发生。

(5)、优先选用电动机械,尽量减少内燃机械对空气的污染。

(6)、在作业面内安装空气监测安全装置;报警系统及灭火装置。

(7)、对工地内周边的道路安排专人清扫,及时清楚洒落的尘土沙石。

4.2.5水污染控制措施

(1)、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2)、根据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根据与市政有关部门的协调,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696)的三级标准400mg/L。

(3)、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或硬化地面。

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4)、在工作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对施工和生活废水进行沉淀净化,并用于洒水降尘。

(5)、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6)、生活区应设置化粪池及粪水坑,生活污水和大小便经化粪池处理后流入粪水坑沉淀,不得直接排入施工场地外。

4.2.6、泥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

(1)、在工作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泥浆进行沉淀过滤,与市政有关部门协调后排入市政管网,并定时用水对局部市政管网进行冲洗。

(2)、制定泥浆和废碴的处理、处置方案,废泥浆和淤泥使用专门的车辆运输,防止遗洒、污染路面。

(3)、选择对外环境影响小的出料口、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

(4)、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

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

(5)、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砼和砂浆,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用。

砼、砂浆倒运时采取防撒落措施。

4.2.7、城市生态控制措施

(1)、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临时占用绿地报批有关部门并及时恢复;砍伐或迁移树木要报批,不随意修剪树木。

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

(2)、施工中尽量不破坏原有设施和影响行车。

在施工场地及生活区内种植适量的草地,进行绿化规划设计。

(3)、工程竣工后搞好地面恢复,恢复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保持城市原有环境风貌的完整和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