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597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

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

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

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

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

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

1毫米=0.1厘米;

6.进位:

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

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

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

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

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

28+24+23=85.

10.连减:

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

85-40-26=19.

11.加减混合:

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

67-25+28=70。

12.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扩展资料: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

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

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

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

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

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

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

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资料 一、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

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如:

                                   (边)                   (顶点)                                             (边) 

7、角的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直角      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     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

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

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

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

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三、表内乘法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

5+5+5+5 表示:

 5  ×  4    或  4   ×  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因数×因数=积     加法:

 加数+加数=和    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积÷因数=因数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

1×9=10—1       9×5=50—5 

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

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

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

3+3+3+3+2=14   乘加:

3×4+2=14   乘减:

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 或 倍数×这个数。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

3个 5  就是5的3倍。

 四、观察物体 

1、 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 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 倒影属于上下对称。

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 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六、数学广角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