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688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5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

《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docx

新建框架涵施工方案二分部

新建框架涵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范围

1.1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汤阴东至日照南段)ZNTJ-14标段施工合同;

(2)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汤阴东至日照南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现场实地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4)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汤阴东至日照南段)ZNTJ-14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交底说明、图纸、工程数量表);

(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

(6)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1.2编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ZNTJ-14标K44+000~K70+000段内既有线新建涵洞工程。

2工程概况

K44+000~K70+000段增建二线新建涵洞工程,新建线涵洞基础采用碎石挤密桩及级配碎石垫层,涵身采用框架结构,既有线采用钢轨桩或人工挖孔桩防护。

3工期目标

根据业主工期安排及现场实际情况,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1月28日,计划完工日期2011年8月31日。

4施工准备

4.1施工组织机构

管理组织机构详见下页图。

中铁七局集团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4标项目部第二分部

二分部经理:

郭继明

副经理:

李义兴

总工程师:

任维

党工委书记:

张建国

安全负责人:

杨东明

技术负责人:

朱瑞涛

生产负责人:

李义兴

 

 

碎石桩基础作业队

涵洞主体砼作业队

钢筋加工场

 

4.2工地试验室

在搅拌站内设工地试验室,能独立完成现场试验检测工作。

包括钢筋力学性能、水泥试验、骨料试验、砼配合比试验等试验检测,并负责原材料质量、高性能砼浇注及养护过程质量控制。

4.3施工用电

根据桥梁附近电网的分布情况,可满足沿线涵洞施工,另备一台200KW发电机。

4.4施工用水

本段均为田地,农用机井分部较多。

因此该区段涵洞施工用水均采用机井水。

5施工方案

本段新建涵洞采用分节施工,先做新建部分,并对既有线进行钢轨桩及挖孔桩防护(详见附件)。

新增二线开通后,改造既有线,进行涵洞接长施工。

如下为新建部分施工,改造既有线进行接长施工时,参照新建部分施工。

5.1定位放线

涵洞的定位放线采用坐标法,测设涵洞的纵横轴线,确保位置准确。

测量涵洞范围原地面高程,确定基坑开挖深度、开挖轮廓线。

并向测量监理工程师审请报验。

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

设计中心线

±50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2

基础顶面高程

±3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3

表面平整度

8

2m靠尺测量不少于3处

4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置

15

尺量

尺寸

5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5

尺量

 

混凝土涵洞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边翼墙、中墩距设计中心线位置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墙顶、拱座顶面高程

±15

3

孔径

±2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涵长

5

厚度

顶板、底板、边墙、盖板、拱圈各检查2处

6

涵身接头错台

1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5.2基地处理

涵洞地基采用碎石挤密桩进行处理。

桩径0.5m,桩间距1.4m,成等边三角形布置。

根据试桩参数进行碎石挤密桩施工。

5.2.1原材进场

碎石填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cm。

碎石应按批进行检验,其颗粒级配、压碎指标值、坚固性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质量不合格不得使用

5.2.2施工工艺

(1)施工放样、准确放出各桩点位,并编号。

确定了碎石桩的施工区域后,然后对原地面进行整平。

(2)桩机就位,校正桩管垂直度应≤1%;校正桩管长度及投料口位置,使之符合设计桩长。

就位后报监理工程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3)边振动边下沉至设计深度,每下沉0.5m留振30秒。

(4)稍提升桩管使桩尖打开。

(5)停止振动,灌料、直至灌满为止。

(6)启动拔管,拔管前留振1分钟,以后边振动边拔管,拔管速度需均匀且每拔管1m留振1分钟。

(7)根据单桩设计碎石用量确定第一次投料的成桩长度进行数次反插直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投出。

(8)提升桩管,开启第二投料口并停止振动,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满;

(9)启动拔管,边振动边上拔,并进行数次反插,至管内碎石全部投出,反插深度应小于桩管长度的一半。

(10)提升桩管高于地面,停止振动,进行孔口投料直至地表。

(11)启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桩用量全部投完为止;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桩施工。

(12)施工完毕,整平场地,测量标高,整理施工记录,自检合格后报验。

5.3基坑开挖

基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根据开挖深度确定放坡坡度,保证边坡稳定。

开挖时预留20-30cm不挖,采用人工整修到设计高程。

基坑坑底四周尺寸比基础设计尺寸宽0.5米,为防止泡槽,人工整修时在基底增设排水沟和集水坑。

基坑开挖高程允许偏差+5cm。

5.4碎石垫层及砼基础

按设计要求进行碎石褥垫层及基础砼垫层的施工,当基底处理完毕并报验合格后,采用人工铺筑分层夯实,夯实机械采用蛙夯,要求碎石褥垫层密实均匀;基础混凝土节段按沉降缝划分,跳格分段浇注混凝土,砼采用拌合站集中搅拌供应,混凝土罐车运输,溜槽溜送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施工方法。

5.5底板施工

当砼基础验收合格后,恢复涵身的中线、底板边线,进行底板钢筋绑扎,钢筋在涵洞沉降缝处要断开,形成通缝;钢筋绑扎时不同的组合片上加挂铭牌,以便上部钢筋绑扎时识别对应组合;钢筋绑扎时应采用预制混凝土方形垫块(预制混凝土垫块与涵洞结构同标号。

)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箱身钢筋应埋入底板并预留适当的长度,满足钢筋连接施工规范要求。

底板采用标模拼装,加固牢固,接缝严密。

模板、钢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浇注砼,施工缝按设计说明留置。

5.6涵身模板安装、钢筋绑扎

搭设箱体模板支架,安装箱体内模。

箱体内模板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进行满堂布设,满堂支架搭设按照步距、行距为0.9米,层高1.2米搭设。

翼墙支架支撑在牢固且稳定的基础上,确保翼墙模板的稳定,箱体内模和翼墙外模均采用大型钢模。

沉降缝设置位置垂直、准确,要支撑稳定,能够承受砼振捣冲击力,确保工后沉降缝顺直。

箱体内模安装完毕后即可安装箱体侧墙、顶板、翼墙钢筋。

钢筋绑扎时应采用预制混凝土方形垫块(预制混凝土垫块与涵洞结构同标号。

)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汽车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绑扎、安装。

钢筋绑扎位置允许偏差值(mm)

项目

允许偏差

箍筋间距

±10

主筋间距

列间距

±10

行间距

±5

钢筋弯起点位移

±10

受力钢筋保护层

±5

预埋件

中心线位移

±10

水平及高程

±5

5.7模板加固

钢筋安装完成并报验后,支设箱体墙身内外模及顶板模板,墙身模板加固采用钢管及大头顶丝进行加固支撑,侧墙内外模采用拉筋对拉方式进行加固。

内外模拉筋按照间隔1米设置拉筋,外穿塑料套管,待混凝土浇注成型后拆模再把拉筋抽出进行封堵。

顶板模板采用满堂支架加大头顶丝进行支撑。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15

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

梁、柱、板、墙、拱

5

2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3

高程

基础

±20

测量

梁、柱、板、墙、拱

±5

4

模板的侧

向弯曲

h/1000(h为柱高)

拉线尺量

梁、板、墙

l/1500(l为梁、板跨度)

5

梁、柱、板、墙、拱两模板内侧宽度

尺量不少于3处

6

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5.8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布置及预埋件进行检查、修整及验收;重要结构应会同有关人员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模板的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构件外置及其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所装设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拆卸拱架用的设备(如木楔、砂筒之类)是否合适。

钢筋直径、数量、弯曲尺寸、安装位置及间距等是否与设计符合。

灌注混凝土前,模板中的泥污及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并将模板润湿。

但模板中不得存水,可在模板底部开设小孔,将积水排除干净;排净之后,再将小孔堵塞,模板安装后如仍存在有缝隙,应仔细堵塞。

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眼孔堵塞。

钢筋上的泥污及洒落与钢筋上的水泥浆等,应清除。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2)混凝土采用本分部拌和站集中供应,采用混凝土输送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

箱涵采用就地浇筑工艺,并且混凝土按沉降缝分段浇注。

框架桥主体箱身上下部分分两次浇注成型。

主体施工第一次进行底板浇注,第二次进行边墙及顶板施工,边墙及顶板一次浇注成型。

箱身上下两部份分两次浇筑的接缝处应保证有良好的衔接面,按施工缝处理。

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再施工墙身混凝土。

(3)混凝土浇注完后及时进行草袋覆盖养生,承重部分混凝土拆模,砼强度要强度达到设计的100%方可拆模。

并且拆模应保证不掉角、缺棱,拆除模板时要避免过大的震动。

5.9沉降逢、防水层、保护层

沉降逢应垂直布设,涵洞沉降缝基础采用沥青实木板,两侧混凝土施工后,在沉降缝位置处开凿深5cm宽2cm的通缝,清除干净杂物,保持干燥,两侧填塞沥青浸制麻绳;涵身部分沉降缝采用橡胶止水带(GRE7型)。

按设计图纸布置。

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油污现象,防水层采用丙种防水层,涵顶先做M10砂浆三角垫层。

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均匀一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不得有滑动、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面平顺,排水通畅。

保护层施工时,不得损伤防水层,保护层应表面平整。

周边新旧混凝土粘结牢固密贴,排水坡满足设计要求,保护层与防水层粘贴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起皮、脱皮、损伤等现象

 

涵洞施工工艺流程图5-1

施工准备

定位放线

成果报验

基坑开挖

基坑报验

基底处理

基底承载力检测

基础砼浇筑

试块制作

框架涵墙身、顶底板

钢筋模板

报验

框架涵墙身、顶底板

砼浇筑

试块制作

模板拆除

路涵过渡段

密实度检测

附属工程

交工验收

5.10路涵过渡段

路涵过渡段填土,应在涵身砼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填土应在箱涵两侧分层、对称压实,其压实度应符合路基压实度,但不得使用重型压实机械。

施工过程中,当涵顶填土高度小于1.0m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

在路涵过渡段施工时注意保护涵洞防水层不受破坏。

在路堤与涵洞、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以及路堑与隧道等的连接路段,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5.10.1过渡段施工一般要求

(1)过渡段施工一般要求

①应优先安排软土地基地段过渡段路堤的填筑施工。

②本段涵洞基坑和涵背回填按设计要求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

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③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2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④过渡段和与其连接段的A、B组填料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涵洞、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2)过渡段排水要求

1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2过渡段涵洞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3过渡段涵洞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4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5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3)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

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5.10.2路堤与涵洞过渡段

(1)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填料和结构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倒梯形的结构形式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具体详见下图:

5.11.2.1h≤1.5m

注:

1、上图为路基与横向结构物交界处采用倒梯形过渡段中箱涵顶面距离路基顶面高度h≤1.5m的设计。

2、沿线路方向在横向建筑物两侧设置倒梯形过渡段,下宽2.0m。

坡度为1:

2.0。

3、过渡段范围基床表层填料及压实标准参照相邻基床表层,横向建筑物顶及两侧范围内填筑A组填料,压实标准同路桥过渡段要求。

4、在过渡段填筑施工之前应先进行填筑工艺试验,以确定设备型号、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最优含水率等各项主要工艺参数。

5、基坑以C15混凝土。

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用K30≥60MPa/m。

6、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应采用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7、本图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

8、图中符号:

B--路基面宽度

B1--路肩高度

H--路基填高

h--横向结构物顶填土高度

h1--基床表层厚度

5.11.2.2h>1.5m

下图为路基与横向结构物交界处采用倒梯形过渡段中箱涵顶面距离路基顶面高度h>1.5m的设计。

其他说明参看5.12.2.1h≤1.5m的注明。

注:

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斜交时,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两交点之间部分路基填料全部为A组填料,压实标准同过渡段,之后设置标准的正交过渡段,其它与倒梯形过渡段和正梯形过渡段相同。

(2)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填筑

1.过渡段路堤应与涵洞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2.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技术指南有关规定。

3.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

6施工安排

6.1材料供应

所有进场材料采用汽车运输,必须经过实验合格后方能进场。

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采购地料堆放于拌和站的储料仓内,钢筋集中堆放于钢筋加工厂内。

6.2机械配置

根据工程特点,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主要工程设备使用计划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2

2

装载机

2

3

钢筋弯曲机

2

4

钢筋截断机

2

5

交流电焊机

2

6

吊车

2

8

电焊机

2

9

碎石挤密桩机

2

6.3劳力组织

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项目

201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吊车司机

2

4

2

4

挖机司机

2

4

2

4

装载机司机

2

4

2

4

钢筋工

10

30

25

30

砼工

10

20

18

20

模板工

10

25

18

25

电焊工

4

15

8

15

普工

12

25

20

30

7既有线防护措施

1.靠近既有线路肩侧打钢轨桩和人工挖孔桩进行防护,详见附件。

2.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3.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4.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5.严禁在离电缆1m以内作业。

6.机械运行中严禁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

在修理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低位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木。

7.机械不得靠近输电线路作业,并应留出安全距离。

8.配合作业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

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

9.机械作业完后应停放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

8质量规划及保证措施

8.1创优规划

本标段工程创优目标为创国家优质工程,确保全部工程达到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满足基础设施速度目标值的质量要求。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成立重点、难点工程QC攻关小组,运用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按照PDCA循环的基本方法,分析研究影响质量波动的原因,采取对策,进行控制,以达到创优目标。

定期进行QC小组成果发布,巩固和扩大QC小组活动成果。

按照GB/T19001-2000·idt·ISO9001:

2000质量体系要求标准,以创新的观念、全新的管理模式实施本标段工程质量体系管理工作。

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不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进而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实行创优质量目标管理。

在施工中严格按IS09001标准规范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行为。

制订创优验收标准,验收分项分部工程,建立严格的工序监督和分项分部工程检查、检测制度。

以严格的工序把关实现分项工程创优,以严格的分项工程创优实现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创优。

8.2质量保证措施

9.2.1质量保证总体措施

依据分工负责,互相协调的管理原则,层层落实职能、责任、风险和利益,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在整个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作和发挥保障作用。

8.2.2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并建立审查制度

施工方案须以技术规范的要求为基础,其制定的操作工艺切实可行并能保证为施工人员所执行。

因此,它不仅涉及到施工技术,而且更主要的是一个施工管理问题。

(1)采取“自下而上式”制定施工方案。

由作业队制定出方案的初稿后,再逐级上报会审,最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重视原材料样品的代表性、合格性。

(3)掌握设备性能。

尽可能了解和掌握设备的性能,特别是施工设备的优缺点,找出一个合理的组合方案,充分发挥机械效率。

8.2.3加强试验、测量工作

(1)加强试验工作

①完备试验设备。

②树立严肃认真的试验工作态度,提供真实的实验结果。

③满足试验频率的要求,以数据为准,用数据说话。

(2)加强测量工作

为消除工程中存在的几何尺寸的缺陷,必须抓好放线测量和施工过程测量两个重要环节。

所有测量放线基点必须采用经测量复核无误的导线、支导线基点和水准基点,不得采用中途转点,增加误差。

导线基点因经常检查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对所有的测量记录、报表进行严格的复核和签认制度。

施工过程中加强测量的控制与复核,增加质量主要控制点检测频率。

8.2.4抓施工关键部位

认真地控制好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对易发生质量缺陷和事故的部位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把好质量关。

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原材料进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

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使用。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场。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

“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

混凝土用水泥、粉煤灰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

散装水泥罐,夏季施工时,应采用棚布遮盖。

混凝土用粗骨料应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应将两种不同粒级的碎石按待检区、已检区分别分类堆放,二者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进场日期和检验日期。

骨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

原材料抽检不应满足于规范规定的监理平行、见证频率要求,力争做到有抽检就有监理见证检验、平行检验。

原材料具体检测频率及检测项目要求:

①水泥:

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强度按同厂家、同编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检验一次,当不足500t或200t时,也检验一次。

②粉煤灰:

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及需水量比按同厂家、同编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120t检验一次,不足120t也需检验一次。

③粗骨料: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按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粗骨料400m3(或600t)产品检验一次,不足400m3(或600t)也检验一次。

④细骨料:

细骨料的筛分、细度模数、泥块含量、含泥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石粉含量、压碎指标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细骨料400m3(或600t)检验一次,不足400m3(或600t)时也检验一次。

⑤外加剂:

外加剂的减水率、常压泌水率、含气量、抗压强度比同厂家、同编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t检验一次,不足50t也检验一次。

⑥钢材:

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冷弯试验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每60t检验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检验。

⑦钢筋焊接接头:

钢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外观检验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检验。

(2)严把测量和试验关

为确保测设精度,高程和中线布置导线网平差计算,并测设控制桩和重点工号的定位桩。

所有测量成果经测量人员及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据以控制施工。

随时对原始基准点、导线点、控制点进行复核,经常校核测量仪器,作好测量记录。

(3)强化质量主要控制点的管理

墩台工后沉降量为我队施工关键控制部位。

在施工关键部位制定严格的质量分项控制程序,及时督促检查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执行的状况。

对每道工序进行控制,及时发现缺陷并迅速排除,从根本上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8.3涵洞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3.1涵洞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高效务实的质量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