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535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

测试卷

(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

1.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碘”“锌”指的是(  )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2.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B.N2C.FeD.O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3H——3个氢元素B.O——1个氧分子

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

4.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

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1B.39C.70D.101

5.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

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6.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运动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

A.品红溶解B.篮球充气C.酒精挥发D.柳絮飞扬

7.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图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7题)

A.硒原子质量为78.96gB.y=4

C.Se是非金属元素D.硒与氧位于同一周期

8.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B.原子核外,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

C.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一定为8

D.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9.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1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第11题)

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2.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同种元素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3.如图为物质、元素及构成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

B.由图可知,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原子失去电子可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可形成阴离子

D.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电子数也一定不相同

14.下图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14题)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图中m的值为7

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图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

C.上图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1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结构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某③结构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10

C.①④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D.⑤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ⅥA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3分)

16.(6分)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2)4个钾原子________。

(3)两个铝离子________。

(4)画出钠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6)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17.(6分)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粒子中:

(1)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

(2)带正电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互为同位素的氕、氘和氚原子具有不同的________。

(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

(5)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__。

18.(10分)如图中A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第18题)

(1)碘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B是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碘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2)B~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__。

19.(11分)学习化学要建立元素观、粒子观、变化观和分类观,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19题图1)

(1)从图1中A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_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其中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__(填写图片下方的字母)。

(3)如图2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第19题图2)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20.(8分)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

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酸糖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内部含有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得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试回答:

(1)写出上述四种元素的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

A原子;B离子。

22.(8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第22题)

(1)写出①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

(4)在元素周期表中,②与③所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一条元素周期表排列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3.(10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Ⅱ。

(第23题)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

答案

一、1.D 2.C 3.C 4.A 5.B 6.D 7.C 8.D 9.C

10.A

11.A 解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

12.D

13.D 解析:

根据物质、元素及构成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故A正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正确;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故C正确;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但电子数可能相同,如:

Na+、Mg2+的质子数分别为11和12,但电子数却都是10,故D错误。

14.D 解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图中m=17-2-8=7,故A正确;图中空格内的微粒为镁,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则为镁离子,符号可表示为Mg2+,故B正确;图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D错误。

15.B 解析:

①的质子数为2,为氦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④的质子数为12,是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由③的结构可知,核内质子数为8,若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18-8=10,故B正确;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属相对稳定结构,④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错误;由⑤的结构可知,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ⅥA族,故D错误。

二、16.

(1)O 

(2)4K (3)2Al3+

(4)

 (5)H2O (6)C、O;Na+、Cl-

17.

(1)分子、原子、中子

(2)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3)中子 (4)电子

(5)分子 (6)质子和电子

18.

(1)五;非金属;I- 

(2)C、D;B、E

解析:

(1)碘原子核外共有五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属于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因此碘离子的符号为I-。

(2)在B~E四种粒子中,C、D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E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9.

(1)183.8 

(2)3;B (3)O、Hg;分解反应

三、20.

(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等多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氧气只由氧分子构成,是纯净物

(4)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1.

(1)Al;Cl;O;Na

(2)

22.

(1)

(2)8 (3)三 (4)②与③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5)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或同一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四、23.

(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①分子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等

测试卷

(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其中含“铁”和“钙”,这里所说的“铁”和“钙”应理解为(  )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

2.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B.2HC.O2D.Fe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3H——3个氢元素B.O——1个氧分子

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

4.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

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

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5.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相关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g

B.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一定为13

C.碳、铝、硅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钠原子和钠离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7.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8.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是(  )

A.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B.水结成冰

C.过氧化氢的分解D.蜡烛熔化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水结成冰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

B.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C.分子都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

D.结构示意图为

的微粒,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10.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他在试验中得到三个现象。

现象1:

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2:

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

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如图中a、b、c、d四条线,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bcdB.bcd

C.abcD.ad

11.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水在通电条件下产生氢气——水分子中存在氢分子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

C.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1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若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

14.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增大

1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结构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若③结构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10

C.①④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D.⑤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ⅥA族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16.(5分)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2个铁原子____________;

(2)钠离子____________;

(3)3个铝离子____________;(4)5S2-____________;

(5)Mg2+中数字“2”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7分)

(1)回答下列问题:

①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

②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③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得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试回答:

A元素的符号________,B的离子符号________,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

19.(5分)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示意图,请回答:

   

   

   

    A     B       C      D

(1)以上四种粒子,A和C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5)画出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__。

20.(5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115号元素的中文名为“镆”,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

(2)在第三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元素的原子序数 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以钠和氯为例,简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4分)

21.(4分)图Ⅰ是小红按教材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答对以下问题奖励4分,卷面总分不超过60分】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

答案

一、1.D 2.D 3.C 4.D 5.D 6.A

7.A 解析:

A.冬天人们讲话时出现“白气”,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有水蒸气,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8.C

9.D 解析:

无论宏观物质处于什么状态,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着,故A错误;如H2O与Ne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O2),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水分子(H2O),故C错误;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

10.B 11.D

12.A 解析: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故A错误;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同种元素的粒子,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同,故C正确;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发生了改变,则其化学性质也一定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