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311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docx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青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1~3题。

1.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

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2.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

A.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B.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

C.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D.位置偏僻,天敌少

3.有关图乙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B.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C.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提高草场载畜量

D.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

【答案】1.C2.C3.D

【解析】

1.青海湖为内流湖,咸水湖,湖水不适合灌溉,A错。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泥沙淤积,发生洪涝,与湖泊水位下降没有关系,B错。

内流湖缩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大量引河流水,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故湖泊水位下降,C对。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同时会使冰川融化量大,对于湖泊水位影响较小,D错。

故选C。

2.5、6月份,为夏半年,气候温和,是适宜鸟类繁衍而非越冬,所以A错C对;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不适宜气候条件,B错。

位置偏僻,天敌少是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是气候条件,D错。

故选C。

3.图乙显示的是不同生态系统区的人口,也就是荒漠草原区、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各自的人口情况,不能判定总人口的变化情况对草场面积的影响,A项错误;人均草场面积也是荒漠草原区、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三地区各自的人均草场面积,不是该地区总的人均草场面积,因此不能判定人均草场面积的增减情况,B项错误;草甸草原区提高草场载畜量属于过度放牧,C项错误;荒漠草原区与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相比,其人口与人均耕地都是最少的,耕地面积(两者相乘的数值)也最小,所以D项正确。

下图示意青海省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的布局

A.呈“多核心”城市空间形态B.分布分散,服务范围无重叠

C.密度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增D.日趋向社区化、微型化转变

5.与西宁市零售业网点布局形态联系紧密的是

A居民消费水平B.城市用地C.商业网点规模D.交通运输

【答案】4.A5.D

【解析】

4.读图可知,西宁市零售业网点有一个主商业中心,多个副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总体上已经形成“多集聚、多核心”的城市空间形态,A正确;西宁市零售业网点不同等级、相同等级零售网点的服务范围多有重叠,B错误;图中显示,西宁市零售业网点分布密度呈现出中心区沿交通干线向外围递减的趋势,C错误;各行业零售网点因属性不同,集聚和分布变化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饮料等零售业网点日趋社区化、微型化、便利化,并不是所有西宁市零售业网点日趋社区化、微型化转变,D错误。

故选A。

5.西宁市位于高原河谷地区,零售业网点多沿交通线布局,呈狭长的十字形,因此,与西宁市零售业网点布局形态联系紧密的是交通运输,D符合题意;同在西宁市,居民消费水平不会呈“十字形”分布,排除A;城市用地和商业网点规模对西宁市零售业网点布局形态影响不大,排除B、C。

故选D。

近年来,青海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夏季,大量反季节蔬菜由青海运往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为拓宽菜农的收入途径,该地也正尝试深冬反季节蔬菜的种植。

据此完成问题。

6.青海夏季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主要原因是东部

A.蔬菜品质差B.蔬菜价格高C.缺少喜凉蔬菜D.蔬菜种植少

7.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不足B.光照差C.降水少D.多大风

【答案】6.C7.A

【解析】

6.夏季,青海省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喜凉蔬菜的种植,东部地区高温,热量丰富,适合多种喜热蔬菜的种植,但缺少喜凉蔬菜,故青海夏季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C项正确,D项错误;夏季青海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不是因为东部地区蔬菜品质、价格、种植规模等的原因,而是蔬菜种类的原因,故A、B项错误。

故选C。

7.受地形的影响,冬季,青海省气温低,不适合发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故热量不足是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自然条件,A项正确;冬季多晴朗天气,光照强烈,故B项错误;降水少、多大风对反季节蔬菜种植影响不大,故C、D项错误。

故选A。

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

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谷地海拔相对周边地区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

②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

③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

④土壤较肥沃,农作物二年三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9.关于湟水谷地油菜花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

B.由于谷地纬度大致相当,花期基本一致

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

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

【答案】8.C9.A

【解析】

8.据图可知,湟水谷地地处青藏高原,该区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降水较少,河流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②错误;由于该区域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满足一年一熟,④错误;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由于谷地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相对较丰富,①正确;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③正确。

故选C。

9.据图可知,湟水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跨纬度较大,花期相差较大,湟水下游谷地纬度较低,气温升高较早,所以花期早,湟水上游谷地纬度较高,气温升高晚,花期晚,所以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提前,B、C错误;由于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大约在夏季,故A正确、D错误。

故选A。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左图)。

近几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在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却遇到了一个“世界级难题”,某工作人员破解了该难题,即先将光伏发电板进行抬高,再在发电板下面养羊(右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塔拉滩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不包括

A.临近水电站,配套设施好B.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C.临近水库区,水资源丰富D.戈壁沙丘,地价低廉

11.该“世界级难题”可能是

A.地理位置偏僻,食物补给困难B.风沙沙丘肆虐,工程建设不易

C.植被生长较快,影响光伏发电D.光伏收益不高,增加牧业补贴

12.塔拉滩地区光伏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能是

A.流动沙丘减少B.生物种类减少

C.风沙危害加剧D.人口大量积聚

【答案】10.C11.C12.A

【解析】

10.图中显示,塔拉滩地区临近大型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好,且光能和水能发电可以互补,形成稳定供电,利于发展光伏产业,A不符合题意。

图中显示,塔拉滩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利于光伏发电,B不符合题意。

光伏发电对水资源要求不高,且临近水库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还会影响光能资源的强度,因此C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表明,塔拉滩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荒地地价低廉,成本较低,利于光伏产业发展,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11.材料信息和图像信息表明,工作人员解决该“世界级难题”的方法是先将光伏发电板进行抬高,再在发电板下面养羊,这说明该“世界级难题”是光伏电板下水分条件改善,植被生长较快,有可能遮挡光伏电板,影响光伏发电,选项C符合题意。

塔拉滩地区临近共和县城和龙羊峡水电站,地理位置不算偏僻,食物补给不困难,排除A。

风沙沙丘肆虐,工程建设不易,与解决措施不符,排除B。

光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高,排除D。

所以选C。

12.光伏电板吸收太阳光,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条件改善,植被生长较多,从而使流动沙丘减少,A符合题意。

前面判断可知,电板下面的植被生长较好,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不会减少,排除B。

前面判断可知,电板下面的植被生长较好,固沙功能增强,风沙危害可能减小,排除C。

人口大量积聚,不光伏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排除D。

近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风沙堆积区。

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

下图为青海湖西岸沙丘位置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14.青海湖西岸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

A.向西南B.向北C.向湖D.向东

【答案】13.B14.A

【解析】

13.图中布哈河三角洲面积较大,其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携带至入湖口沉积形成的,风力沉积形成的面积较小,分布在三角洲东北部边缘,因此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正确,D错误。

处于板块内部,构造运动对三角洲形成影响较小,A错误。

该地区冰川影响较大时是在第四纪冰期期间,现代冰川对海拔较低的地方影响较小,C错误。

故选B。

14.根据材料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沙丘的沙源是湖床;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可以判断吹东北风,新月形沙丘凸出方向为迎风坡,可以判断三角洲盛行东北风。

从而判断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向西南。

A正确。

故选A。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在无数次旱风与干燥的交替演变中,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

西北的南八仙有一系列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东南诺木洪附近的一片荒漠地带中,有数以亿计的贝壳同含有盐碱的泥沙凝结在一起形成贝壳梁。

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

(贝壳梁)

(1)说明柴达木盆地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

(6分)

(2)分析南八仙地区地貌形成的原因。

(6分)

(3)推测诺木洪附近贝壳梁的形成过程。

(4分)

【答案】

⑴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1分)盆地地形,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失。

(1分)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荒漠),(1分)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比热容小(1分)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1分)导致夜晚气温低。

_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1分)

⑵该区域干涸的湖底中,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2分)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裂隙愈来愈大,(2分)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土墩和沟槽,经过风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2分)

⑶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由海变成了湖,(1分)由于气候越来越干旱,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湖中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1分)诺木洪附近是当时湖盆低洼处,(1分)贝类成群结队地涌来,在此越积越多,随着干旱加剧(或河水改道),贝壳类全部死亡,(1分)形成贝壳的堤墙。

【解析】

(1)本题考查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地理环境。

气温日较差大小和地形、天气、地表状况、纬度有关。

气温日较差大要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和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两方面来作答。

结合柴达木盆地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可知,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主要是柴达木盆地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与此相应,是夜晚气温较低,因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

(2)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原因。

由“西北的南八仙有一系列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可知,这属于雅丹地貌,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和雅丹地貌形成原因可推断其成因是该区域干涸的湖底中,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土墩和沟槽,经过风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3)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

该地貌的成因要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结合来作答。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由海变成了湖,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气候越来越干旱,湖水水面逐年缩小;外力作用主要是生物运动,当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湖中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附近是当时湖盆低洼处,贝类成群结队地涌来,在此越积越多,随着干旱加剧(或河水改道),贝壳类全部死亡,形成贝壳的堤墙。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乌拉尔高压脊稳定,青海省东南部出现西风槽、高原低压、孟加拉湾风暴等降水天气系统,黄河上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4.6倍,青海南部牧区玉树州等地共有12次明显降雪过程,多次降雪接近历史极值。

下图示意青海省东南部区域。

(1)简述该时段青海省东南部地区降雪异常偏多的原因。

(2)推测地表大量积雪对牧草生长的有利影响。

(3)地表积雪过深对牲畜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答案】

(1)青海省东南部地区距南部(印度洋)水汽源地较近,受多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影响;入冬以来,乌拉尔高压脊长期稳定,西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该地区交汇,造成暴雪天气;该区域地形、地势复杂;降雪次数多,时间长。

(2)地表积雪对牧草越冬起到保温防冻作用;旱季融雪量大,可增加土壤水分;使牧草返青生长期长,产草量多;牧草枯黄期可能会推迟。

(3)不利影响:

较厚的积雪掩埋牧草,牲畜可采食草量减少(吃草困难),导致无法放牧;积雪厚会增加牲畜采食行走难度,加大体能消耗,而消耗的体能超过进食补充的能量,出现大批牲畜死亡。

措施:

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在降雪来临前,及时做好饲草料储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