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172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

《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四 历史必修.docx

专题四历史必修

专题四历史必修(Ⅱ)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理解、把握必修二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

主持人:

厦门松柏中学夏佩君

主讲人:

福建省教研室诚雨生

    厦门外国语学校黄建忠

主持人:

人们普遍认为高中历史新课程不仅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而且在内容及编排体例方面都与旧课程差别很大;同时,由于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繁杂,跳跃性大,教师难于整体把握。

那么,该如何把握必修二经济史模块的知识结构?

请诚老师进行介绍。

诚雨生:

好的。

根据课程标准,必修二“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所以,必修二模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经济史,二是社会生活史。

课程标准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目标要求,选取了八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结构PPT1

老师们,从呈现的ppt中,我们可以看出,必修二模块中,前四个专题属于中国经济史和社会生活史的内容,时间从古代到现代;后四个专题属于世界经济史的内容,时间从近代到当代。

总体而言,中外经济史的比重大致相当。

模块的每个专题就是一个学习主题,也就是说,每一个学习专题都有一个学习主题,如必修二专题一的学习主题是古代中国经济,专题五的学习主题是世界市场。

每个专题之下安排3至5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以课的形式表现。

整个经济史模块共有28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每课又有若干学习要点,从不同角度对主题进行阐述。

这样,构成了经济史模块“专题(单元)”、“方面(课)”、“要点(目)”三级内容结构。

八个专题比较全面地概括和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必修二模块是一部重点突出、自成体系的简明世界经济史。

黄建忠:

由于必修二选取的都是一些与社会进步密切联系,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经验相关联,而且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物质文明成果,所以本模块总体知识结构也因而体现了轻重有别或厚今薄古的倾向。

主持人:

你能不能就“轻重有别”或“厚今薄古”的倾向作进一步的说明?

黄建忠:

好的。

首先,重经济史,轻生活史。

本模块八个专题中经济史有七个专题,社会生活史只有一个专题,仅仅涉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略去了中国古代和世界社会生活史的内容,所以必修二的主体是经济史,社会生活从属于经济活动。

其次,重工业经济,轻农业经济。

课标中专题一为中国古代农业专题,在中外近现代经济史的专题中,明确列出有关农业知识点的只有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外,苏联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等涉及了农业内容。

可见,与工业经济相比,农业方面涉及的太少了。

第三,厚今薄古。

从经济史比重看,八个专题中,古代经济史占一个专题,其余七个均为近代现代经济史专题。

其中,近代经济史仅占2.5个专题,现代经济史占4.5个专题之多。

按专题数计算,古代经济、近代经济、现代经济所占比例大致是1:

2.5:

4.5。

诚雨生:

我想补充一点,必修二不仅注重现代经济史,而且把课程内容都延伸到当代经济生活之中,如“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都属于“现在进行时”。

可以说,经济史内容充满时代气息。

主持人:

由于课程标准的专题内容中外分编,时序上有所重叠反复,地域上中国与世界割裂开来。

因此,许多老师和同学感觉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请问必修二模块应如何进行有效整合,以形成简约而清晰的经济史线索?

黄建忠:

关于必修二经济史的线索,目前几种版本的教科书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线索取向,一是直接按照课程标准的呈现顺序编写教科书。

如人民版教科书。

结构PPT2

这种课程编排正如我们刚才所分析的,前四个专题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构成了一条从古代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完整线索;后四个专题,主要反映世界近现代以及当代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

通过传统的古今中外的编写顺序,较完整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基本规律。

诚雨生:

黄老师刚才主要分析了人民版教科书。

人民版和人教版采用了课程标准呈现的框架结构和基本脉络,而岳麓版和后来的人教第三版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性的梳理和整合,把中国经济史纳入世界经济史的大范畴中,也就是从世界经济史的大视野中审视中国经济史。

它的基本线索是:

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开始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终结于当代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形成了一个时序上互相衔接、中西历史贯通的整体。

主持人:

黄教师,能不能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黄建忠:

好的。

请看岳麓版教科书第二单元的设计:

结构PPT3

可以看出,这个单元重新组合了必修二课程标准中的第2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5专题“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第4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关中国近代部分)三个专题,把西方与中国联系起来,本单元典型体现了“中外关联”的编写意图,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诚雨生:

从宏观上审视高中历史新课程,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史模块与其它两个模块一样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等新的史学理念和知识脉络。

主持人:

能否从这几个方面进一步举例说明?

黄建忠:

我们知道,必修二“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反映了人类物质文明史,它以人类的文明演进为主线:

结构PPT4

这里应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始终处于古代农耕文明的领先地位,影响巨大,所以它成为新课程标准经济史模块的突出代表;而西方文明则是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开创者,从空间上看,它影响全球,从时间上看,至今影响仍十分强劲,这是必修二模块的核心内容。

诚雨生:

必修二模块还贯穿着现代化史观的脉络。

所谓现代化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进程,主要反映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近代工业化的先驱,因此成为近代世界的主导者和主宰者。

而现代社会主义运动实际上是落后国家采取的非资本主义方式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一种新模式。

至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则实际上是这些国家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

总之,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

黄建忠:

正如上述分析,全球史观的脉络突出强调人类文明的整体性,即将人类历史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把握,因而,它也尽量将中国史视为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注重强调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

它所反映的近现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

课标中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全球化趋势正是这一全球史脉络的突出反映。

诚雨生:

上述三种史观既各具特点,又相互交叉。

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

结构PPT5

(分析上述专题)

实际上,文明史观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或者说,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蕴涵在文明史观的大视野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上述史观,观察经济现象,输理经济史模块中的重要脉络及其发展规律,将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经济史知识整合起来。

黄建忠:

除了模块的整体发展脉络,还应注意把握各专题的基本线索。

必修二专题编写的最大特点是以纵向线索为主,围绕某一主题而形成相对完整的各个专题;各种不同版本教材尽管在选材上各有不同,但都围绕专题的主题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编撰,形成了大跨度的专题基本线索。

如人民版教材专题二根据课标所进行的课程设计:

结构PPT6

这一线索简要勾勒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基本脉络。

若在此基础上,往前适当联系专题一的古代经济结构和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往后适当联系专题三“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内容,就会帮助学生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近现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经济结构的变动。

主持人:

历史新课程要求“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请各位就此进行说明。

诚雨生:

确实,必修二模块在阐述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的同时,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黄建忠: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还要掌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特点,做出评价以及明确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例如,一些大国的工业化模式:

结构PPT7

国家

特点

英、法、美等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主要通过社会力量推进工业化进程;前期以轻工业为主,后期以重工业为主

日本明治维新

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扶植和对外战争推动工业化发展

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主要通过国家力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此外,必修二模块还涉及了20世纪前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等。

这些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历史的、现实的、文化的及地域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些模式既呈现出多样性、阶段性,又具有一定的联系;

既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又相互交流融汇。

例如,结构PPT8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是人类不断学习和借鉴各种文明成果。

同样,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既注意结合中国国情,同时也借鉴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及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

所以,任何国家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对他国经验的借鉴。

这就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诚雨生:

确实如此,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尤其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体现本国国情,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我们不可能简单的去复制、模仿。

但是,我们应从全球视野看待各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独特价值,应鼓励各种经济模式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尤其应该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吸取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

小结

二、如何进行初、高中经济史教学的衔接?

主持人:

福州三中方颖

主讲人:

福建省教研室诚雨生

厦门外国语学校黄建忠

主持人(方颖老师):

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同属于基础教育,两者是相互衔接的。

因而,初高中经济史的课程内容与要求也必然体现出这一衔接。

请教师甲就此进行分析。

诚雨生: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

因此,初中、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注意了衔接,但实际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课程目标看,二者有联系也有差别:

无论初中历史课程还是高中历史课程,都强调三维学习目标,都强调历史学习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是,在知识方面,初中比较注重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而高中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和综合性。

主持人:

雨生老师,在能力方面,初中、高中课程具体有什么差异呢?

诚雨生:

关于能力方面,我们可以对初中、高中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进行对照比较。

请老师们看下表:

(衔接PPT1)

初中课标的能力要求

高中课标的能力要求

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高中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上述对照比较,我们可以体会到,尽管初中、高中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都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但初中主要是识记、理解层面的能力要求,而高中则主要是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应用层面的要求。

可以说,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要求是初中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

这一特点在初中、高中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请老师们看下表:

(衔接PPT2)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世界经济史部分知识对照

我们对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世界经济史的部分知识对行对照,从中可以看出,初中世界经济史主要是“了解”、“知道”、“简述”、“概述”等识记、理解层次的能力要求;而高中经济史要求在“了解”、“列举”(识记)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分析”、“认识”、“探讨”,强调在识记、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能力。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在“高中世界经济史的知识与要求”中,“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等内容,它们都突出强调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能力要求明显比初中高。

黄建忠:

除了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外,初中、高中经济史在课程结构、内容标准上也存在着联系和差别。

对照上面呈现的(衔接PPT2)“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世界经济史部分知识”,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程中经济史的内容,在高中必修二模块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但二者同样存在较大差异:

在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线索,要求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同时,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历史的时序性和粗略的线索。

而高中课程为了避免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在初中通史的基础上,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

这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化、拓展与提高。

诚雨生:

建忠老师刚才主要在课程体系方面对初高中课程进行了比较。

我们注意到,在课程内容上,初中课程重中国史,轻世界史。

初中三年,初一、初二两年学习中国史,仅初三一年学习世界史,而高中经济史自成一个独立的课程模块,与政治、文化史模块并立。

必修二中,中外经济史各占四个专题,权重大致相当。

黄建忠:

另外,初中历史课程重政治史,经济史相对薄弱。

据统计,初中历史课标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共有14个单元,65个知识点,其中,经济史仅占13个知识点。

与政治史相比,经济史要求明显偏弱,而高中历史课标则是政治史、经济史及思想文化史各占一个模块,三足鼎立。

(衔接PPT3)

支持人:

刚才我们主要分析了初中、高中经济史方面课程设置的情况,下面能否分析一下初中阶段学生经济史方面的学习状况?

黄建忠:

好的。

上述初中历史课程的设置状况,说明学生初中阶段经济史的基础知识是相对欠缺的,既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经济史体系,更不用说对经济史基本理论和概念的了解。

而高中经济史的课程内容和模块专题体例,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储备。

这种脱节现象,导致实验区师生普遍感觉新课程经济史的内容偏多,偏深、偏难。

诚雨生:

老师们知道,高中经济史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比较枯燥、深奥和抽象,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及经济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否则很难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

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是苍白的。

这显然给经济史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黄建忠: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是不可替代的一门国家课程,但初中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冷门”、“副科”。

据学校反映,学生初中历史学科基础普遍薄弱,尤其是经济史相对深奥,初中生普遍不感兴趣,不够重视。

此外,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习惯于机械背诵,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

升入高中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依然如故,这些因素给抽象的经济史学习带来了一定障碍。

诚雨生:

刚才建忠老师侧重分析了学生学习的状况,可以说,初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堪忧。

但是,问题不仅仅到此为止。

当前不少高中历史教师还难以适应经济史的教学要求,经济史的知识和经验相对不足。

高中历史新课程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可以说,高中经济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与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存在着脱节状况。

主持人:

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应对这一全新挑战,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针对上述初高中经济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高中教师应采取哪些加强初高中衔接的教学策略?

黄建忠:

首先,高中教师要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和特点,关注学生初中阶段经济史知识的学习状况,如(衔接PPT2)“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世界经济史部分知识对照”中,初中课标涉及了“经济大危机”及“新政”、“苏联经济建设”等。

)了解了这些初中所学知识,可使我们的高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并做到“新旧知识”心中有数,教学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应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初中相应的经济史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和深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高中新知识。

诚雨生:

在这里,我想强调通史基础。

老师们,新学期开始后,你们也许很快就会惊讶的发现,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你们的学生中不少人居然不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

可谓不知魏晋,无论唐宋。

我建议教师们要注意指导学生理清经济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增强通史意识,为正常教学作些必要的铺垫。

这既是对初中的“补课”,也为高中经济专题史的学习提供必备的通史基础。

黄建忠: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深入浅出地讲解经济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与所学经济史内容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理解经济史内容。

诚雨生:

我颇有同感。

尽管高中生的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初中有一定的提升,但对于陌生、抽象的经济史知识,教学中要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可通过案例分析,或合理的情境设计等,指导学生学习。

黄建忠:

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经济数据,提高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能力。

如:

(衔接PPT4)

诚雨生:

老师们,我想说,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学习,我们从来没有现在这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是专业能力和史学功底。

这是深层次的问题。

教师要加强经济史和经济学方面的专业进修。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黄建忠:

最后,要适当联系相关学科的课程,尤其是政治学科的经济常识模块,它有许多知识与我们的经济史相交叉。

如政治必修一模块中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涉及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主要表现,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等,我们历史老师对此应有所了解,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如何把握经济史与政治史、文化史之间的联系?

主持人:

厦门松柏中学夏佩君

主讲人:

上杭一中傅国兴

福州三中方颖

 夏佩君:

大家知道,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体系,其必修课程分为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学习模块。

这种历史教学体系客观上造成了政治史、经济史与文化史的相对割裂。

因此,我们把“如何把握经济史与政治史、文化史之间的联系”作为讨论的话题。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联系PPT1)

如何把握经济史与政治史、文化史之间的联系?

1.经济史的教学为什么要联系政治史和文化史?

2.经济史与政治史、文化史之间有什么联系?

3.教学过程中应怎么建立联系?

现在我们讨论第一个问题,经济史的教学为什么要联系政治史和文化史。

傅国兴:

讨论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经济史模块在历史必修课程中的地位,也有助于有效地实施模块教学。

方颖:

历史必修课程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活动的三个领域,构成了高中学生必修的基本内容。

三个学习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但又密切关联,互为补充,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可以说,三个学习模块构成了历史必修课程不可分割的整体。

傅国兴:

是的,历史必修课程的三个学习模块是相互独立的,但不是相互孤立的,否则,就人为地割裂了必修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割裂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颖:

采取专题式结构,是为了改变以往初中、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的循环、重复。

其意图是在初中通史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某一领域的认识。

专题式结构强调了专题内的时序性、整体性,但是,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和整体性。

课标组编写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对此几乎没有必要的阐述,也说明了这一点。

傅国兴:

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方颖:

可以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决定着文化传统的特征和走向。

如,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决定了古代中国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得到强化。

受小农经济的制约,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具有宗法制的特征,这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带有浓厚的伦理观念色彩。

傅国兴:

这体现了经济的决定作用。

但是,反过来经济的发展或停滞,大多数时候受到政治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制约。

例如,中国历代王朝都视农业为本业,把工商业贬为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基本国策。

这造成了中国长期停滞在农耕经济的社会里,新经济因素不能得到顺利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台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而“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实施又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中国传统的“重道轻器”观念,也限制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这反映了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方颖:

老师们应学习、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从本质上把握社会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

傅国兴:

其实,从历史教学的特征来看,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历史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

我们必须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政治和文化现象的经济根源,理解影响经济面貌和发展状况的政治和文化因素,在广泛的联系中学习和认识历史。

夏佩君:

刚才,我们从课程结构、历史唯物论基本观点以及历史教学特点等方面,讨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那么,从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来看,三者之间有哪些具体的联系?

傅国兴:

我们就从相关联的三个模块的专题内容说起。

(联系PPT演示2“高中历史必修模块的专题内容”)

政治史

经济史

文化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发展、邓小平理论、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民主革命、现代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