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507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

《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猕猴桃施肥技术.docx

猕猴桃施肥技术

猕猴桃施肥技术

猕猴桃施肥技术

猕猴桃是一种浆果类藤本果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新兴水果。

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在河南、陕西、湖南、四川等省区都有栽培。

其果实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均很高,其树体观赏价值亦很高,近几年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一、猕猴桃需肥特性

(一)根系的营养生长特性根为肉质根,初生根为白色,后变为浅褐色,老根外皮呈灰褐色,内层肉红色。

主根不发达,须根繁多,分布浅而广,多分布在50厘米表土层内。

根的导管发达,根压大,输送养分的能力较强。

易产生不定根,具较强的再生能力。

据观察,幼苗出现2~3片真叶时主根就停止分生,而侧根快速分生,发育形成庞大侧根群,呈须根状根系。

侧根加粗生长,自基部至顶部粗细几乎相等,形成骨干根,多呈水平分布状态,其上再分生细根和吸收根。

细根特别发达而稠密,有丛生性的缠绕现象。

一般一年生苗根系深达20~30厘米,水平分布25~40厘米;2年生苗根系深达40~50厘米,水平分布60~100厘米;3年苗根系其骨干根开始明显粗壮,不向深处伸展,而向水平发展。

其水平分布范围超过枝蔓生长范围。

在土壤疏松、肥沃、深厚、湿润的地方,其根系庞大,吸收能力强,但不耐旱。

猕猴桃的根系穿透力极强,可穿透石缝或半风化母岩,顺坡而下,向土层深厚、水肥集中在区域延伸。

猕猴桃根系的年生长周期比枝条长,且年周期中有两个高峰期。

第一次高峰期在枝梢迅速生长的6月份出现。

第二次在果实发育后期的9月份出现。

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呈交替而有一定规律的变化。

(二)枝叶的营养生长特性猕猴桃属落叶藤本蔓性果树,枝蔓顶端呈反时针缠绕性生长。

一般一年近二次生长,少有3次生长。

枝蔓长达10米左右,主蔓一个至几个,据长势和结果与否,又可分为结果枝与营养枝两种。

叶片大小与生态环境、营养条件有关。

芽膨大后20天左右叶子即开始展开。

前期生长速度较快,叶面积迅速扩大,逐渐发育成老熟叶。

其叶型因品种而异。

(三)需肥特性

1.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猕猴桃适应温暖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最怕黏重、强酸性或碱性、排水不良、过分干旱、瘠薄的土壤。

因此,可采取改土培肥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其生长创造最优生态环境。

2.需肥特性猕猴桃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结果多而早,每年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而土壤中有效养分难以满足其需求,及时准确地掌握其需肥特性,做到科学施肥,经济用肥。

(1)氮素营养与施肥叶分析结果表明(表7-1):

健康叶氮为2.2%~0.8%,当含量下降至1.5%时叶片从深绿变为浅绿,甚至完全变为黄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老叶顶端叶缘为橙褐色日灼状,并沿叶脉向基部扩展,坏死组织部分微向上卷曲。

果实小,商品价值低。

缺氮多发生在管理粗放的果园中。

因此,定植时结合控定植穴,施足基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表7-1猕猴桃叶片分析的标准浓度

元素缺乏最适范围过量

大量元素(克/100克干重)

氮5.3

磷1.0

钾钙镁硫钠—0.01~0.05>0.12

氯7.0

微量元素(毫克/千克干重)

锰1500

铁锌1000

铜硼100

(2)磷素营养与施肥磷能增强猕猴桃的生命力,促进花芽分化、果实发育和种子成熟,增进品质、促进根系扩展及抗旱、抗寒能力。

健康叶含磷量为0.18%~0.22%,低于0.12%时出现缺磷症状,老叶出现叶脉间失绿,叶片呈紫红色,背面的主、侧脉红色,向基部逐渐变深。

在增施过磷酸钙和有机肥的桃园,极少见缺磷症状。

(3)钾素营养与施肥适量钾素可促进果实肥大和成熟,促进糖的转化和运输,提高果实品质和耐贮性;并可促进加粗生长和组织成熟,增强树体的抗逆性。

缺钾是一种发生较普遍的养分失调现象,许多情况下,缺钾引起的叶部症状误认为是由于干旱或风害引起的。

通常猕猴桃含钾1.8%~2.5%,若下降到1.5%以下会呈现缺钾症状。

缺钾的最初症状是萌芽时长势差,叶片小,随着缺钾加重,叶片边缘向上卷起,尤其在高温季节的白天比较突出,到了晚间又消失。

进一步发展时叶片长时间上卷,支脉间的叶肉组织向上隆起,叶片从边缘开始褪绿,褪绿由叶脉间向中脉扩展,多数褪绿组织变褐坏死,叶片呈焦枯状,直至破碎、脱落;果实数量和大小都受到影响而减产。

缺钾现象主要是由于施用的钾肥不足以补充每年由于收获果实而带走的大量钾素,在生产上应该重视钾肥的应用,由于猕猴桃生长需要较高的氯素含量。

因此,施用氯化钾较好。

(4)钙、镁、硫素营养与施肥钙在细胞壁构成中起重要作用,能调节光合作用,与膜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密切相关,适宜的含钙量可延迟果实衰老,提高硬度,增强耐贮性。

缺钙时,在新成熟叶的基部叶脉颜色暗淡、坏死,逐渐形成坏死组织斑块,然后质脆干枯,落叶,枝梢死亡。

严重时影响根系发育,造成根尖死亡,根尖附近也会产生大面积坏死组织。

一般健康植株的叶片含钙3%~3.5%,低于0.2%时就会出现上述症状。

土壤中施入过磷酸钙、硝酸钙等可防止缺钙症状的发生。

镁能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合作用,适量的镁可促进果实肥大,增进品质。

缺镁现象在猕猴桃果园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生长的中、晚期。

其症状是在当年生成熟叶上,出现叶脉间或叶缘淡黄绿色,但叶片基部近叶柄处仍保持绿色,健康叶的含镁量在0.3%~0.4%,新形成的叶片在0.1%以下就出现缺镁症状,严重时失绿组织坏死,坏死组织与叶脉平行,形成马蹄形。

硫是多种氨基酸和酶的组成成分,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

缺硫时生长缓慢,嫩叶叶片呈浅绿色到黄色,褪绿斑逐渐扩大,仅在主、侧脉结合处保留一块楔形的绿色。

严重时,嫩叶的脉网组织全部褪绿,和缺氮症状的主要区别是叶脉也失绿,而叶缘不焦枯。

正常叶片含硫量为0.25%~0.45%,在低于0.18%时表现出缺硫症状,可通过施硫酸铵、硫酸钾等肥料进行调整。

(5)微量元素营养与施肥氯和光合作用及水合作用有关。

猕猴桃对缺氯表现敏感,开始在老叶顶端主、侧脉间分散出现片状失绿,从叶缘向主、侧脉扩展。

老叶常反卷呈杯状,幼叶面积减小,跟生长减缓,离根端2~3厘米的组织肿大,常被误认为是根线虫的囊肿。

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土壤中的氯素易被淋溶而损失,叶片含低于干物重的0.6%时会表现出症状,应补充氯化钾肥料。

锰:

适量的锰能保证猕猴桃各生理过程正常进行,可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

猕猴桃在生长中期,当营养枝上成熟叶片含锰量低于30毫克/千克干物质时表现出缺锰症状,此时新成熟叶片边缘失绿,进而侧脉以至主脉附近失率,小叶脉间组织向上隆起,并有光泽,最后仅叶脉保持绿色。

缺锰常见于pH高于6.8的土壤或石灰过多的土壤。

施用碾细的硫磺、硫酸铝或硫酸铵,可使土壤变酸而释放出猕猴桃原来无法利用的锰。

锰过量也是猕猴桃生产上较常见的,其中毒症状是沿老叶主脉集中出现有规律的小黑点,这一特点区别与其它养分失调现象。

锰中毒多发生在酸性土壤或排水性很差的果园,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来提高土壤pH,以减少可溶性锰或改善果园的排水系统来矫正锰中毒现象。

铁:

铁元素参与植物的基本代谢,在蛋白质的合成、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等生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在我国很多地区,主要是在土壤石灰量较多,pH大于7的猕猴桃园,已经发现缺铁症状,其表现是:

幼叶叶脉间失绿,逐渐变成淡黄色和黄白色,有的整个叶片、枝梢和老叶的叶缘都会失绿,叶片变薄,容易脱落,果小而硬,果皮粗糙。

叶面喷施0.5%的硫酸铁铵可使叶片转绿。

铁过量时也会发生中毒症状。

铁中毒症状的主要表现是在成熟叶片边缘,褪绿变成黄绿色至黄褐色,严重时叶缘变成褐色,出现坏死组织区,且叶缘稍卷起以至叶片脱落。

铁中毒症状多出现在含铁矿石成份高或用含铁量较高的水灌溉的果园。

硼:

硼能促进花芽分化和花粉管生长,对子房发育也有影响;适量的硼能提高维生素和糖的含量,增进品质;还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吸收能力。

新成熟叶片中硼的正常含量为40~50毫克/千克干物质,如果低于20毫克/千克干物质,幼叶的中心就会出现不规则黄色,随后在主、侧脉两边连接大片黄色,未成熟的幼叶扭曲、畸形,枝蔓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在沙土、砾土地发生较多。

缺硼时可以用0.1%的硼砂进行叶面喷施。

猕猴桃叶片中的含量超过100毫克/千克干物质时,又会出现硼中毒,症状为老叶脉间失绿,并扩大到幼叶,呈杯状卷曲,组织坏死,在风吹日晒下坏死组织呈银灰色,质脆易碎,呈撕破状。

据国外研究,在每公顷施用量超过2千克硼肥或灌溉水中每升水含量达0.8毫克时就会出现硼中毒。

锌:

锌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还与生长素的合成有关,因此是果树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

砂地、偏碱地以及瘠薄的山地猕猴桃园容易出现缺锌现象;土壤中磷素多、施磷肥过早,会影响猕猴桃对锌的吸收,也会表现出缺乏症。

缺锌时新梢回出现小叶症状,老叶脉间失绿,开始从叶缘扩大到叶脉之间,叶片未见坏死组织,但侧根的发育受到影响,健康叶片的含锌量为15~28毫克/千克干物质,在12毫克/千克干物质以下时,出现外观症状。

每1千克硫酸锌有100升水稀释喷洒叶片可消除缺锌症。

此外,当猕猴桃叶片铜元素含量低于3毫克/千克干物质时,出现受害症状:

开始幼叶及未成熟叶片失绿,随后发展为漂白色,结果枝生长点死亡,出现落叶,每公顷施用25千克硫酸铜可加以调整。

猕猴桃有时还会出现钠中毒。

据分析,用含钠量较高的井水灌溉,在猕猴桃叶片钠含量大于0.12%时,植株明显矮小,叶片呈蓝绿色。

综上所述,猕猴桃对各类矿质元素需要量大,同时,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在不同生育期差异很大。

早春萌芽期至坐果期,氮、磷、钾、镁、锌、铜、铁、锰等在叶中积累量为全年总量的80%左右,果实膨大期,氮磷钾营养元素逐渐从枝叶转移到果实中。

据叶分析,猕猴桃对氯有特殊的喜好。

一般作物为0.025%左右,而猕猴桃0.8%~3.0%,特别在钾缺乏时,对氯有更大的需求量。

二、猕猴桃施肥技术

(一)施肥时间

1.基肥一般提倡秋施基肥,采果后早施比较有利。

根据各品种成熟期的不同,施肥时期为10~11月,这个时期叶片合成的养分大量回流到根系中,促进根系大量发生,形成又一次生长高峰。

同时由于采过后叶片失去了果实的水分调节作用,往往发生暂时的功能下降,需要肥睡恢复功能。

早施基肥辅以适当灌溉,对加速恢复和维持叶片的功能,延缓叶片衰老,增长叶的寿命,保持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秋施基肥因此可以提高树体中贮藏营养水平,有利于猕猴桃落叶前后和翌年开花前一段时间的花芽分化,有利于萌芽和新梢生长,开花质量好,又有利于授粉和坐果。

施基肥应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结合起来。

应多施入有机肥,如厩肥、堆肥、饼肥、人粪尿等,同时加入一定量速效氮肥,根据果园土壤养分情况可配合施入磷、钾肥。

基肥的施用量应占全年施肥量的60%,如果在冬、春施可适当减少。

2.追肥追肥应根据猕猴桃根系生长特点和地上部生长物候期及时追肥,过早过晚不利于树体正常的生长和结果。

(1)萌芽肥一般在2、3月萌芽前后施入,此时施肥可以促进腋芽萌发和枝叶生长,提高坐果率。

肥料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配合钾肥等。

(2)壮果促梢肥一般在落花后的6~8月,这一阶段幼果迅速膨大,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都需要大量养分,可根据树势、结果量酌情追肥1~2次。

该期施肥应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还要注意观察是否有缺素症状,以便及时调整。

(二)施肥量与比例根据树体大小和结果多少以及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等因素灵活掌握。

一般年早春2月和秋季8月采果后分两次施入,以堆肥、饼肥、厩肥、绿肥为主,配施适量尿素、磷肥和草木灰等。

据陕西栽培秦美猕猴桃的经验,基肥施用量为:

每株幼树有机肥50千克,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各0.25千克;成年树进入盛果期,每株施厩肥50~75千克,加过磷酸钙1千克和氯化钾0.5千克。

幼树追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一般从萌芽前后开始到7月份,每月施尿素0.2~0.3千克,氯化钾0.1~0.2千克,过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