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小学语文命题的几点思考.doc
《对新课程小学语文命题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课程小学语文命题的几点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新课程小学语文命题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小学语文期末书面考试作为学生语文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贯彻落实语文课程评价新理念,改革期末考试命题思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持续发展呢?
根据锦教发[2003]7l号文件《关于锦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年级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由命题学校教师、县区教研员和市教研员组成了命题小组、几年来,在期末命题工作中,大家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一,正确地认识了考试的功能,明确了命题指导思想。
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考试评价不是选拔,不是要把学生考倒,语文考试应成为学生的一次体验、一次展示、一次创造:
应成为教师的一次检验、一次关怀、一次期盼。
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命题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必须体现“依托文本,放眼生活,加强整合”的理念,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二,命题组的期末命题工作运作模式,加强了任课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相互间的思想碰撞中,共同提高了命题能力,促进了专业发展。
第三,改变命题思路,期末试卷有了很大的改观。
作为检测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考试,对学生来说不应该是充满紧张与恐惧的,应该使考试充满人文关怀,内容多元和开放,张扬个性,让考试充满乐趣。
为此,无论在考试内容还是考试形式等方面大家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良好效果。
在合理把握试题难易程度的同时,努力增加题目的趣味性,除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外.在第一学段尝试采用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考试.使考试变成富有情趣的智慧之旅。
命题语言改变以往简单生硬的“命令式”为“导游”、“知心朋友”、“合作伙伴”等亲切和谐的“对话式”,通过卷首寄语激励、卷中对话指导、卷尾温馨提示使试卷有了温度,有效地遏制了学生考试过程中由焦虑心境所产生的副作用,尤其是卷中的小贴士更是对学生考试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指导。
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肯定。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小学语文期末考试的命题改革不能仅停留在目前的状态下,还要更深入地研究。
使命题更加科学、严谨。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试题要难易适度
期末命题要难易适度。
这个“度”,就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我们要认真钻研,准确把握。
比如,课标中汉语拼音在第一学段的目标是:
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字母表》,用音序法查字典;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普通话。
期末命题中,我们应将拼音考试定位在准确拼读音节上,不能出现按顺序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渎音节,给带点的汉字注上声母、韵母,给词语标出声调等试题,这些试题明显超出了课标的要求。
再比如生字在教材中有一类字和二类字之分。
一类字要求会认会写,能理解,会简单应用。
二类字则只要求会认。
命题时不能把二类字当做一类字来考。
对于会认字的考查可以通过拼一拼、连一连等试题形式进行考查。
在一年级试卷中凡是要求学生写的字必须是教材中规定的一类字。
类似填量词这类试题,如果其中的某个字是学生不会写的,要考虑变换题目形式。
一年级阅读材料中的字要逐一对照认字表、生字表,没学过的字必须标注拼音。
二、关于基础知识的命题
语文考试命题要坚持立足文本、夯实基础的价值追求,这对于正确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防止语文教学“学科缺位”、“双基丢失”,正确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语文的本体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语文积累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也不可能创新。
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全面素养,命题必须有积累方面的内容,包括字、词(尤其是成语)、句(尤其是含义深刻的名言、谚语、寓言、歇后语等)、优美段落(尤其是名篇名段、优秀古诗词、文言文等)。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考记背的题目不宜过多,要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命题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凸出真实性和情境性,焕发出学生学语文的激情和活力,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
默写一首指定的古诗或一个句子是一种结论的单纯的呈现,如果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灵活搜索积累,就会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并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个性思维差异。
【题型举例】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来教导我们。
2.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朝诗人孟郊的___________
3.小草纤细弱小,却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
古代诗人写下了令人激动不已的诗句: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革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检验知识积累的方法并非只有背诵默写,完全可以在这种以结论为目的的考核中体现学生思维过程,促进语言积累的迁移。
再如考词语.重点不是考查学生能否记住词语的准确释义,而要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否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题型举例】
礼堂里的人真多!
看到这情景,我的脑中便会想到()、()等成语。
这道试题意在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读书中要注意积累词语,并灵活运用词语,把消极的语言变成积极的语言。
【题型举例】
你对你的语文老师熟悉吗?
请用几个成语说说他(她)给你的印象。
以上几道题目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情况,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答起来有趣又容易。
试题的生活化旨在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要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运用,在生活中创造。
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描绘生活。
总之,基础知识的命题要处理好积累与运用的关系,强调学以致用,反对死记硬背。
三、关于阅读的命题
考试中的阅读材料不仅是命题的媒介,也是学生阅读的对象。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一个情感熏陶、人文培育的过程。
在选取阅读文章时,要注意选文的典型性,内容的选择上要求文字优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富于趣味性、可读性。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生活,这是汉语阅读的特点之一。
所以,要综合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能力,这包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多角度地体会、独特感受、领悟写法等。
阅读题目的设计,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学段的阅读要求。
题目设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拼音、字形、词语、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从文章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提出问题,检测对文章的理解及分析鉴赏能力;对学生阅读感悟、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检测。
低年级要选取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有趣的文章,命题时应重点检测学生是否具备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
其中基础性题目,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答案:
拓展性试题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受到启发,联系生活积累顺利完成。
【题型举例】
小丽的作业
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到大自然里去找秋天,把象征秋天的东西带到教室来。
第二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业都带来了。
小丽的作业却是一幅图画,上面画着一颗黄澄澄的果实。
大家觉得很奇怪。
小丽指着画说:
“我想去摘,可是看见旁边‘爱护绿化’的牌子.就找了支笔把它画了下来。
”说着,把自己的画举得高高的。
老师看了很满意,说:
“小丽不但找到了秋天,还懂得该怎样爱护大自然呢!
”
1.填空。
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第()自然段写“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到大自然里去找秋天”。
2.读短文,回答问题。
(1)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
老师让大家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的东西带到教室来。
(2)同学们带来的作业是些什么?
小丽呢?
同学们带来的作业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而小丽的作业却是_____________,上面画着____________。
(3)你觉得小丽是个怎样的孩子?
我觉得小丽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
设计中、高年级的阅读测试题时,要包含阅读积累和阅读理解感悟两类题目。
过去我们的阅读测试题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的题目较少,单项检测的题目过多。
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建议在中、高年级阅读试题中加大阅读理解类题目的比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中年级要考查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词理解句子和文章内容的能力;高年级要通过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及其表达方法。
通过这样的命题,引领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认真钻研教材,依据学段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题型举例】
《生死攸关的烛光》。
1.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_____(A.严谨B.严峻C.严密D.严厉)的搜查。
2.“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厄运”一词在文中具体指: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保持原意,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_____的态度。
4.“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似乎感到德军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既 又 的复杂心理。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
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关于习作的命题
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习作应该激发学生的创作活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中制定灵活、自由、宽泛的习作要求.尽可能地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其生活积累;同时要设计好习作提示,使习作提示成为一个引子,恰到好处地诱发出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记忆。
学生真正拥有了写的自由。
也就真正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习作的题目应力求明确、具体,切忌空泛、抽象;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内容可表达,有空间可想象,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要考虑到考试环境的特定性,不能出需要事先开展活动或收集资料才能完成的文题。
考试作文的命题,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补充式命题。
【题型举例】
我赢得了(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选填“尊重”、“信任”、“胜利”、“机会”、“掌声”等,也可选填其他;横线上所填内容的字数不限)。
再如,__________之后的我(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选填“放学”、“获奖”、“××年”、“升人初中”、“登上太空”等,也可选填其他;横线上所填内容的字数不限)。
这类题目可以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打开记忆“库存”,选择心中所“爱”,自由地抒发生活感受.各展其长。
这样的命题,既能让学生有所选择、有话可写,又能考查出真实水平。
2.材料式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