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774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75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5页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5页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5页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5页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2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docx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方法大全PDF65页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不等式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若a属于集合A,记作a∈A;若b不属于集合A,记作b∉A.

(3)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常用数集及记法

数集

记法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N*或N+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N

Z

Q

R

3.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

记法

子集

集合

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

个元素不属于A

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

合B的每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A⊆B或B⊇A

A

B或B

A

间的真子集

基本

关系

相等

A⊆B且B⊆A⇔A=B

⊆A

B且B≠

空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子集个数的判定

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的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除集合本身);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2n-2(除空集和集合本身,此时n≥1).

(1)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任何集合的本身是该集合的子集,在列举时千万不要忘记.

4.集合的三种基本运算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符号语言

集合的

并集

A∪B

A∪B={x|x∈A,或x∈B}

集合的

交集

A∩B

A∩B={x|x∈A,且x∈B}

∁UA={x|x∈U,且x∉A}

集合的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

补集集为∁UA

5.集合的三种基本运算的常见性质

(1)A∩A=A,A∩=,A∪A=A,A∪=A.

(2)A∩∁UA=,A∪∁UA=U,∁U(∁UA)=A.

(3)A⊆B⇔A∩B=A⇔A∪B=B⇔∁UA⊇∁UB⇔A∩(∁UB)=.

6.命题的概念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

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7.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8.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知识与方法大全·第1页(共64页)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判断命题真假的思路方法

(1)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时,首先要弄清命题的结构,即它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把它写成“若p,

则q”的形式,然后联系其他相关的知识,经过逻辑推理或列举反例来判定.

(2)一个命题要么真,要么假,二者必居其一.当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之后,判断这

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①若由“p”经过逻辑推理,得出“q”,则可判定“若p,则q”是真命题;

②判定“若p,则q”是假命题,只需举一反例即可.

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的注意事项

(1)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为“若p,则q”形式.

(2)若命题有大前提,需保留大前提.

判断四种命题真假的方法

(1)利用简单命题判断真假的方法逐一判断.

(2)利用四种命题间的等价关系:

当一个命题不易直接判断真假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9.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是q的充要条件

p⇒q且q⇒/p

p⇒/q且q⇒p

p⇔q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和集合的关系

p⇒/q且q⇒/p

p成立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为A,q成立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为B

p是q的充分条件

p是q的必要条件

A⊆B

B⊆A

AB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A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是q的充要条件

A=B

充分、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

根据p⇒q,q⇒p进行判断.

(2)集合法:

根据p,q成立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

(3)等价转化法:

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要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这

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如“xy≠1”是“x≠1或y≠1”的何种条件,即可转化为判断“x

=1且y=1”是“xy=1”的何种条件.

11.命题p∧q、p∨q、p的真假判定

p

q

p∧q

p∨q

p

简记为“p∧q两真才真,一假则假;p∨q一真则真,两假才假;p与p真假相反”.

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关键及步骤

(1)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应根据命题中所出

现的逻辑联结词进行命题结构的分析与真假的判断.

(2)判断命题真假的步骤

根据复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步骤

(1)根据题目条件,推出每一个命题的真假(有时不一定只有一种情况);

(2)求出每个命题是真命题时参数的取值范围;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知识与方法大全·第2页(共64页)

(3)根据给出的复合命题的真假推出每个命题的真假情况,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12.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量词名称

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

常见量词

符号表示

所有、一切、任意、全部、每一个、任给等

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一个、某个、有些、某些等

13.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

名称

形式

全称命题

特称命题

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

结构

对M中的任意一个x,有p(x)成立

简记

否定

∀x∈M,p(x)

∃x0∈M,p(x0)

∃x0∈M,p(x0)

∀x∈M,p(x)

对全(特)称命题进行否定的方法

全(特)称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时:

(1)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

(2)否定结论,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接否定结论即可.

[提醒]

题的否定.

对于省略量词的命题,应先挖掘命题中的隐含的量词,改写成含量词的完整形式,再写出命

全(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

(1)全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

①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M中的每一个元素x,证明p(x)成立.

②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中的一个特殊值x=x0,使p(x0)不成立即可.

(2)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

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的集合M中,找到一个x=x0,使p(x0)成立即可,否则这

一特称命题就是假命题.

14.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a-b>0⇔a>ba,b∈R,

(1)作差法a-b=0⇔a=ba,b∈R,

a-b<0⇔a

a>1⇔a>ba∈R,b>0,

b

a

b

(2)作商法=1⇔a=ba∈R,b>0,

ba<1⇔a0.

1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

性质内容

a>b⇔b

特别提醒

对称性

传递性

可加性

a>b,b>c⇒a>c

a>b⇔a+c>b+c

a>b

c>0⇒ac>bc

a>b

可乘性

注意c的符号

c<0⇒ac

a>b

同向可加性

c>d⇒a+c>b+d

a>b>0

同向同正可乘性

可乘方性

c>d>0⇒ac>bd>0

a>b>0⇒an>bn(n∈N,n≥1)

a,b同为正数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知识与方法大全·第3页(共64页)

a>b>0⇒na>nb(n∈N,n≥2)

可开方性

16.不等式的一些常用性质

(1)倒数的性质

11

11

ab

ab

cd

111

bxa

①a>b,ab>0⇒<.②a<0b>0,0.④0

ab

(2)有关分数的性质

若a>b>0,m>0,则:

①b0).②a>a+maa-m(b-m>0).

;>

aa+maa-m

;<

bb+mbb-m

(3)比较两个数(式)大小的两种方法

17.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

判别式

Δ=b2-4ac

Δ>0

Δ=0

Δ<0

二次函数y=ax2+bx+

c(a>0)的图象

有两个相等实根x1=x2

=-2ba

一元二次方程ax2+bx+有两个相异实根

没有实数根

c=0(a>0)的根

x1,x2(x1<x2)

{x|xx2}

{x|x1<x<x2}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

+c>0(a>0)的解集

b

xx≠-2a

R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

+c<0(a>0)的解集

18.不等式ax2+bx+c>0(<0)恒成立的条件

a=b=0,

a>0,

(1)不等式ax2+bx+c>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

c>0

Δ<0.

a=b=0,

a<0,

(2)不等式ax2+bx+c<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

c<0

Δ<0.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

(1)化:

把不等式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标准形式.

(2)判:

计算对应方程的判别式.

(3)求:

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或根据判别式说明方程有没有实根.

(4)写:

利用“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分类讨论的依据

(1)二次项中若含有参数应讨论是等于0,小于0,还是大于0,然后将不等式转化为一次不等式或二

次项系数为正的形式.

(2)当不等式对应方程的实根的个数不确定时,讨论判别式Δ与0的关系.

(3)确定无实根时可直接写出解集,确定方程有两个实根时,要讨论两实根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解集

形式.

(4)解决恒成立问题一定要清楚选谁为主元,谁是参数.一般地,知道谁的范围,就选谁当主元,求谁

的范围,谁就是参数.即把变元与参数交换位置,构造以参数为变量的函数,根据原变量的取值范围列式

求解.

19.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

表示区域

Ax+By+C>0

Ax+By+C≥0

直线Ax+By+C=0某一侧的所

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

不包括边界直线

包括边界直线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知识与方法大全·第4页(共64页)

不等式组

各个不等式所表示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20.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方法步骤

解决求平面区域面积问题的方法步骤

(1)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2)判断平面区域的形状,并求得直线的交点坐标、图形的边长、相关线段的长(三角形的高、四边形

的高)等,若为规则图形则利用图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若为不规则图形则利用割补法求解.

21.线性规划中的基本概念

名称

约束条件

意义

由变量x,y组成的不等式(组)

线性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

由x,y的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

关于x,y的函数解析式,如z=2x+3y等

关于x,y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

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线性目标函数

可行解

可行域

最优解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线性规划问题

2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在确定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的前提下,用图解法求最优解的步骤概括为“画、移、求、答”.即

求解线性目标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一般在平面区域的顶点或边界处取得,所以对于一般的线性规划问题,若可行

域是一个封闭的图形,我们可以直接解出可行域的顶点,然后将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相应的数值,从而

确定目标函数的最值;若可行域不是封闭图形还是需要借助截距的几何意义来求最值.

非线性目标函数最值问题的常见类型及求法

(1)距离平方型:

目标函数为z=(x-a)2+(y-b)2时,可转化为可行域内的点(x,y)与点(a,b)之间的距

离的平方求解.

(2)斜率型:

对形如z=cx+d

ay+b(ac≠0)型的目标函数,可利用斜率的几何意义来求最值,即先变形为z=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知识与方法大全·第5页(共64页)

的形式,将问题化为求可行域内的点(x,y)与点-,-连线的斜率的ac倍的取值范围、最值

ac·

b

a

d

x--

c

等.

2|Ax+By+C|的形

(3)点到直线距离型:

对形如z=|Ax+By+C|型的目标函数,可先变形为z=A2+B·

22

A+B

式,将问题化为求可行域内的点(x,y)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的A2+B2倍的最值.

求解线性规划中含参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1)把参数当成常数用,根据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求出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确定最值,通过构造

方程或不等式求解参数的值或范围;

(2)先分离含有参数的式子,通过观察的方法确定含参的式子所满足的条件,确定最优解的位置,从而

求出参数.

求解线性规划应用题的三个注意点

(1)明确问题中的所有约束条件,并根据题意判断约束条件是否能够取到等号.

(2)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判断所设未知数x,y的取值范围,特别注意分析x,y是否为整数、

是否为非负数等.

(3)正确地写出目标函数,一般地,目标函数是等式的形式.

23.基本不等式ab≤a+b

2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a>0,b>0.

(2)等号成立的条件: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4.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a

2

+b

2

≥2ab,a,b∈R;

2+ab≥2,ab>0;

b

a

当且仅当a=b时

3ab≤a+b

2,a,b∈R;等号成立.

2

4a2+b2

a+b

2

,a,b∈R

2

2

25.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设a>0,b>0,则a,b的算术平均数为a+b,几何平均数为ab,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

两个正数的

2

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6.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已知x>0,y>0,则:

(1)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x+y有最小值是2p.(简记:

积定和最小)

2

(2)如果和x+y是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xy有最大值是p4.(简记:

和定积最大)

通过拼凑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策略

拼凑法的实质在于代数式的灵活变形,拼系数、凑常数是关键,利用拼凑法求解最值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的问题:

(1)拼凑的技巧,以整式为基础,注意利用系数的变化以及等式中常数的调整,做到等价变形;

(2)代数式的变形以拼凑出和或积的定值为目标;

(3)拆项、添项应注意检验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前提.

常数代换法求最值的方法步骤

常数代换法适用于求解条件最值问题.应用此种方法求解最值的基本步骤为:

(1)根据已知条件或其变形确定定值(常数);

(2)把确定的定值(常数)变形为1;

(3)把“1”的表达式与所求最值的表达式相乘或相除,进而构造和或积的形式;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知识与方法大全·第6页(共64页)

通过消元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

消元法,即根据条件建立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代入代数式转化为函数的最值求解.有时会出

现多元的问题,解决方法是消元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应用题的三个注意点

(1)设变量时一般要把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义为函数.

(2)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的解析式后,只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函数的最值.

(3)在求函数的最值时,一定要在定义域(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解.

二、函数与导数

1.函数与映射的概念

函数

映射

两集合A,B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

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

对应关系f:

A→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

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

称f:

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称对应f:

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名称

个函数

的一个映射

记法

y=f(x),x∈A

对应f:

A→B

2.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y=f(x),x∈A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

集.

(2)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3)相等函数: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

的依据.

3.常见基本初等函数定义域的基本要求

(1)分式函数中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根式函数的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0.

(3)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均为R.

(4)y=x0的定义域是{x|x≠0}.

(5)y=ax(a>0且a≠1),y=sinx,y=cosx的定义域均为R.

(6)y=logax(a>0且a≠1)的定义域为(0,+∞).

(7)y=tanx的定义域为{xxk,kZ}.

2

函数的定义域问题注意

(1)不要对解析式进行化简变形,以免定义域发生变化.

(2)当一个函数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形式构成时,定义域一般是各个基本初等函

数定义域的交集.

(3)定义域是一个集合,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若用区间表示,不能用“或”连接,而应该用并集符号“∪”

连接.

4.对于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1)若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求出;

(2)若已知函数f(g(x))的定义域为[a,b],则f(x)的定义域为g(x)在x∈[a,b]上的值域.

函数f[g(x)]的定义域指的是x的取值范围,而不是g(x)的取值范围.

5.求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方法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知识与方法大全·第7页(共64页)

6.分段函数

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定义域内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

段函数.

分段函数求值的解题思路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要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区间,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当出

现f(f(a))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

求分段函数自变量的值或范围的方法

求某条件下自变量的值或范围,先假设所求的值或范围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求出相应

自变量的值或范围,切记代入检验,看所求的自变量的值或范围是否满足相应各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7.单调函数的定义

增函数

减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

自变量x1,x2

当x1f(x2),那么

定义

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图象描

自左向右看图象是下降的

自左向右看图象是上升的

8.单调区间的定义

若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称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

间D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

9.复合函数单调性的规则

若两个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相同,则它们的复合函数为增函数;若两个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相反,则它们

的复合函数为减函数.即“同增异减”.

10.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1)若f(x),g(x)均为区间A上的增(减)函数,则f(x)+g(x)也是区间A上的增(减)函数,更进一步,即增

+增=增,增-减=增,减+减=减,减-增=减;

(2)若k>0,则kf(x)与f(x)单调性相同;若k<0,则kf(x)与f(x)单调性相反;

(3)在公共定义域内,函数y=f(x)(f(x)≠0)与y=-f(x),y=f1x单调性相反;

(4)在公共定义域内,函数y=f(x)(f(x)≥0)与y=fx单调性相同;

(5)奇函数在其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其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函数的单调性注意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知识与方法大全·第8页(共64页)

(1)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故求单调区间时应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单调区间只能用区间表示,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如有多个单调区间应分开写,不能用并集符

号“∪”连接,也不能用“或”连接.

(3)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整体”性质,所以不能仅仅根据某个区间内的两个特殊变量

x1,x2对应的函数值的大小就判断函数在该区间的单调性,必须保证这两个变量是区间内的任意两个自变

量.

用单调性求解与抽象函数有关不等式的策略

(1)在求解与抽象函数有关的不等式时,往往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将“f”符号脱掉,使其转化为具体的不

等式求解.此时应特别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2)有时,在不等式一边没有符号“f”时,需转化为含符号“f”的形式.如若已知f(a)=0,f(x-b)<0,则

f(x-b)

11.函数的最值

前提

条件

结论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对于任意x∈I,都有f(x)≤M;

对于任意x∈I,都有f(x)≥M;

存在x0∈I,使得f(x0)=M

M为最大值

存在x0∈I,使得f(x0)=M

M为最小值

12.函数最值存在的两条结论

(1)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函数在闭区间上单调时最值一定在端点处取到.

(2)开区间上的“单峰”函数一定存在最大或最小值.

13.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函数最值的步骤

(1)判断或证明函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