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银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703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银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银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银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银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银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银川.docx

《高考银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银川.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银川.docx

高考银川

2013年高考“化学科学复习,科学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雷震宇

2012年9月19日,我参加了由宁县教育局组织的到银川一中举行的2013年高考备考会,通过参加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

突破了学科中心的束缚,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打破了单纯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

改善了学习方式,要求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强调学习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感悟到高考试题的特点,体会考题与教材关系,感悟高考复习的方法。

我们会教,学生会学会考。

此次高考化学研讨会是由银川一中中学化学特级教师黄彦成老师主讲,黄老师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讲述的,

一、认真研究新课程高考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1、课标、教材在变,学科知识不变

2、高考模式在变,试题呈现方式在变,考查的知识点不变

3、理念、观念在变,高考选拔的方式不变

4、阅卷的形式及评卷的标准在变,考题的形式不变

(一)对新课程高考的认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题为生物题(共6题)

7——13题为化学题(共7题)

(一)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分布

总体特点:

非选择题超量供题限量做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21题全为物理题(共8题)

第Ⅱ卷(必考题129分,选考题45分,共174分)

本卷包括秘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4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1道题,129分)

22——25题为物理题(共4题)

26——28题为化学题(共3题)

29——32题为生物题(共4题)

(二)选考题(每科选做1题,共做3题)

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解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物理选考题(15分)

33.[物理选修3-3模块](15分)

34.[物理选修3-4模块](15分)

35.[物理选修3-5模块](15分)

36.[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37.[化学一一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38.[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物理:

110分;化学:

100分;生物:

90分。

比较新课标《考试说明》与原《考试大纲》,新课程必考内容包括: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内容,删去了原考纲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

新课标《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及其要求的变化如下:

一、必考部分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包含化学科学特点和价值、科学探究、化学反应本质、定量研究和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等5个子项的内容,其中,除“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外,都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也是以前教学被忽视或不被重视的内容。

具体如下: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删去原《考试大纲》中“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将原考纲中“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的考试要求,降低为“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溶液:

增加“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在“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增加“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删去“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将“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降低为“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增加“了解核素的含义”“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等内容。

将“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等内容移至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试内容。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增加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理解盖斯定律,并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等。

5、化学反应与能量:

删去原《考试大纲》中“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将“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调整为“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年又增掌握常见氧化还应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增加“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等内容。

(07-09为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转化率的计算。

删去“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

将“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调整为“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增加“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没有提及“酸碱中和滴定”的要求。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该部分内容变化幅度最大,新考纲除了删去原《考试大纲》中“I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等内容。

对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的考试要求只界定为“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对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的考试要求只界定为“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注意虽然该部分没有呈现有关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内容,但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中仍然明确要求“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新课标《考试说明》该部分必考内容要求比较低,只突出烃及其衍生物部分典型代表物的主要性质与重要应用,不要求用同系列原理拓展到类属,也不要求从官能团的角度去分析物质性质及其反应机理,凸显必考内容的“基础性”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6、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把“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调整为“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把“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降低为“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五)化学实验基础

1、增加“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等内容;

(六)化学计算

对纯数学运算的要求降低,删去原《考试大纲》中的化学计算专题。

将化学计算穿插分布在各模块的不同部分,强调化学计算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流程等结合,体现计算为化学应用服务。

3、在实验能力要求方面,原《考试大纲》要求“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而新《考试说明》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要求考核“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选考部分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包括“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三部分。

变化的主要内容有:

1、增加的内容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排布”、“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10开始增加了“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1、增加的内容

“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10年开始增加了“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2、将“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调整为“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将“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调整为“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二)有机化学基础

新课标《考试说明》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四部分,变化的主要内容有:

1、增加“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

2、将“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调整为“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3、增加“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4、将“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调整为“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5、新课标《考试说明》更加突出有机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如:

“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等。

三、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一)高考化学试题题型

第Ⅰ卷:

七个选择题,42分。

第Ⅱ卷:

六个大题,58分。

必考三个大题,实验题、无机推断题、化学反应原理,43分。

选考三个大题,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各15分。

新课程仍然考查化学主干知识.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考查其与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模块相结合(学科内综合)无机推断。

所联系的重点知识点仍是H、C、N、O及第Na、Al、Si、S、Cl和Fe等及其相关化合物性质。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周期律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电化学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与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溶液pH、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等。

(二)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

选择题的重难点知识

(1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及其重要应用。

(2)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

(3)离子共存问题。

(4)关于NA的基本计算。

(5)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的计算。

(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7)常见有机物分子组成结构与性质。

(8)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

(9)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知识。

(10)实验的基础知识。

(11)电化学基本知识。

(12)化学与STS。

化学计算的重难点知识

(1)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计算。

(2)溶液pH的有关计算。

(3)关系式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

(4)计算分析、评价等。

(5)焓变及盖斯定律。

(6)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7)沉淀溶解平衡及转化。

(8)电化学计算。

无机框图题的重难点知识

考查知识的综合性:

通过情景综合因素考查与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相结合(学科内综合)的无机推断;所涉及的重点知识点仍是H、C、N、O、Si、S、Cl、Na、Mg、Al、Fe和Cu等及其相关化合物性质,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化学式、方程式、推断依据或说明原因(理由)等。

10年开始考查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

化学实验的重难点知识

重点考查两个方面,实验设计和评价。

试题紧密联系实验基本操作和原理,考查实验过程,要求考生从实验目的、设计装置、仪器、试剂、步骤、现象、原理等各个实验环节来掌握实验知识、提升实验能力,具体:

(1)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鉴别以及气体的制备等。

(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3)教材实验的延伸和拓展。

(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型实验。

化学反应原理的重难点知识

(1)化学反应与能量。

(2)盖斯定律、并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3)氧化还原反应。

(4)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的计算。

(5)电化学原理应用。

(6)溶度积常数计算等。

有机化学的重难点知识

(1)有机化合物命名。

(2)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3)典型官能团的判断、名称的书写及其重要性质。

(4)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5)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判断及方程式的书写。

(6)根据信息进行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

(7)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如核磁共振谱图峰的个数与有机分子中不同类型氢关系的应用等。

重点考查的内容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难点知识

(1)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的书写、价电子排布。

(2)杂化类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3)熔沸点比较,氢键应用,电负性、第一电离能的比较。

(4)典型晶体结构、晶胞的相关计算、晶格能的比较等。

选考试题特点

1、选考试题基础、灵活

2、选考试题模块重点突出、难度适中

3、选考模块试题难度、区分度、答题耗时等基本接近

4、试题体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

5、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的开设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方法的探索。

如何搞好这一年的化学复习呢?

四、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的基本策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的指南。

一个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的高考指导思想对高考备考的实效性非常重要。

(一)整合教材进行知识点复习

复习目的、时间

-----解读考试说明,以教材为本整合知识点,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

-----高三第一学期8.2---高三第二学期3月底

以必修Ⅰ和必修Ⅱ为主线与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整合,进行系统的知识点的复习。

夯实基础,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高三新课程第一轮复习建议

在复习教学中要做到“五让”:

1、能让学生观察的要尽量让学生观察;

2、能让学生思考的要尽量让学生思考;

3、能让学生表述的要尽量让学生表述;

4、能让学生动手的要尽量让学生动手;

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使80%的学生掌握80%的内容立足课本、吃透课本低起点、小台阶、快反馈

1、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2、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3、把握高考导向,科学训练

新课程的高考命题原则

1.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陌生之中考查熟悉,体现学科自身价值;

2.适当增加开放型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答案。

3.试卷布局安排首先考虑重点内容的排位,设定考查重点和层次要求,拓宽考查空间。

新课程的高考命题原则

4.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在试题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重大问题。

5.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考查思维能力;

6.入门宽,路子多,深入难;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

7.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

高考研究人员对命题趋势的看法

将具体知识能力化,将学科问题综合化,

将实际问题学科化,将大学内容初等化;

考核内容本质前沿,试卷结构稳定开放,

命题手段科学创新,答题要求重想轻写。

4、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

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1).重点内容讲清讲透

课堂复习要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对于那些重点和难点,一节课要围绕重点知识和能力点进行讲清讲透,适度引伸,切忌蜻蜓点水.

5、精讲细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向练习试卷评讲要效率

5、精讲细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给学生作试题分析要分析什么?

学生要做的准备有哪些?

1.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学生归纳)

2.试题考查的能力点(老师总结)

3.主要错误及出错的原因(师生共同总结)

4.解答试题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分析,寻找规律(师生共同总结)

(2).向练习试卷评讲要效率

讲评的基本原则

针对性:

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

准确性:

言之有据,正误分明

系统性:

纵横联系,前后衔接

启发性:

注重点拨,启发思维,点拨题眼,引领思路

规律性:

讲清思路,讲清方法,讲清规律

讲评课的注意事项

两个前提:

要在学生做完的基础上讲,在进行试卷分析的基础上讲

三个避免:

避免简单的点拨和提示,避免一般性的订正答案,

避免就题讲题

四个优化:

试卷重组化、题目重点化、讲解能力化、题目知

识化。

5、精讲细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1、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值规范(月考同高考完全一致)。

  2、考点与题序:

选择题可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变化,非选择题一般是推断、实验、化学反应原理。

  3、命题:

试题必须精选,或是改编、原创的,要针对性强。

周练由教研组教师轮流命题,备课组长审核;月考由备课组指定命题。

6、周练与月考的跟踪、反馈及时有效

7、重视“究错”而不仅仅是“纠错”

对近期已做过的一些模拟题和近三年高考题做题情况进行分析,究竟出错在什么地方,特别是经常出现错误的一些问题,一定要重新进行纠错反思。

(二)、各块知识复习策略

1.《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

具体复习思路

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I.知识主线 知识点     

(1)非金属部分: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含氧酸盐

(2)金属部分:

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相应的盐

按“知识主线”,以每种物质作为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点的进行联想复习:

II、知识网

把各知识点进行网络化,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这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时依此知识网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然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就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

I、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II、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III、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例如ClO2、Cl2都是强氧化剂,都可以消毒杀菌,与同质量的Cl2相比,ClO具有更高的消毒效率。

设计计算相同质量的ClO2消毒效率是Cl2的多少倍。

在复习氮氧化物知识时,穿插NO、NO2、O2、H2O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等。

2.《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策略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策略

1.《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概念多、逻辑性强,复习时可采用小专题复习法。

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的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pH值及各种守恒关系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

复习中着重对“两平衡、三守恒”即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行分析。

列举典型例题进行分类练习和变式练习。

2.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深化化学反应规律

平衡移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习之中,复习中挖掘教材内容,对溶解平衡、酸碱、水解反应、沉淀与溶解、氧化还原、络合反应等进行规律性复习,可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