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551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x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2、能力:

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求异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3、知识:

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知识、勇于实践是重点。

是本课的落脚点。

让创新思维闪光是难点。

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变成现实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探究,注重过程性。

2、小组合作讨论法:

能体现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情景教学法:

依据启发性原则。

设计理念与整体思路

创设情境与活动,还时间于学生,还空间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

人类曾经有过无数美好的幻想,如飞到月亮上去,希望有一个机器人为自己服务等,这些幻想曾让无数人苦苦追求和探索。

今天,这些幻想早已成为现实,阿波罗登月计划已完成,中国的嫦娥一号于2009年3月着陆月球,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已经实现太空漫步。

请同学们看图片

思考:

是什么让人类美好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呢?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

是创新发明搭起了理想与现实的桥梁,那么,如何搭起创新的桥梁呢?

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创新需要的条件。

板书:

搭起创新的桥梁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活动一:

学会观察。

参考《舍莱恩教授的一堂课》组织活动。

教师拿一个盛有盐水的玻璃杯,把食指伸入水中,然后抬手添一下中指,要求学生照样去做。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尝到了苦涩的盐水。

教师:

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

看图片,讲故事,谈感受。

教师:

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隐藏着秘密,只要善于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寻找原因,我们就会有自己的发现,可以说,善于观察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2.歌曲解读——大胆想象。

下面我们伴着这首非常熟悉的歌曲《猴哥》,说一说人类这些美好的愿望怎样变成现实?

投影: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克隆技术)

翻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航天技术)

眨一眨眼睛能把鬼识破—-(X光透视)

长生不老———————-(基因破译)

起死回生———————-(器官移植)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可以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这些神话般的、异想天开的想像经过人类的创新实践逐一变成现实。

那么怎样开发自己的想像力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敢于想——能够想——善于想

过渡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陶行知

问题:

陶行知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3.活动二:

学会求异思维。

结合教材75页材料,思考问题:

伽利略身上的可贵品质是什么?

这种品质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意义?

教师:

培养创新思维要大胆质疑。

投影:

尝试解决问题。

上面有10只玻璃杯。

左边5只内有水,其余5只空着。

现在规定只能动两只杯子,如何才能使这排杯子变成有水的杯子和空着的杯子相交错?

请同学们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分析司马光解决问题的方式。

讨论: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摆脱思维定势,求异思维。

如果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将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

可以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

4.积累知识。

创新没有捷径,先厚积,才薄发。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投影:

材料一、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小学,但他自学了《科学百科全书》和牛顿等人的著作。

材料二、电报的发明家莫尔斯是一个画家。

41岁那年,一次偶然的经历使他对电流产生了兴趣,可是他对电一窍不通。

他想,天下哪有天生的电学专家?

他丢掉了画笔,从事起电学研究来了。

后来经过了5年的学习和探索,终于发明了电报机。

讨论问题:

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你打算如何积累知识?

教师:

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

青少年要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5.讲故事,谈体会——学以致用。

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作吗?

还要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请同学们讲《小马过河》的故事,交流其中的道理。

事生于虑,成于做,没有创新的实践,哪来创新能力。

爱迪生做了1600多种材料的实验才发明了钨丝,可见其追求的执着。

三、走进生活尝试创新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可记数的订书机”、“四能枕”、“充气雨衣”、“乒乓球捡拾器”、“小孔菜刀”、“电饭锅溢液槽”、“降温调湿电风扇”、“免擦自动黑板”、“黑板拾尘槽”

简单实用的“灭蚊台灯”是中学生罗飞雄同学发明的,因为在灯下学习时常被蚊子咬,罗飞雄想到把电子蚊拍装到台灯下,蚊子飞到灯下便会被击毙。

成都高中女生叶洵发明的“摩托车冷暖空调帽”,受到南京一空调公司的青睐,并出价12万元,欲开发这一创新成果。

此帽采用半导体制冷技术,帽内既可制冷又可制热。

(1)看了上面的实例对你有什么启发?

(2)向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并谈一谈体会。

(3)要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今后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点拨:

创造发明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可以从小发明小制作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大发明大制造打基础。

2、请同学们试着就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1)擦黑板时,如何不让粉末到处飞扬。

(2)能否制造出一种自动开关的水龙头,节约用水。

(3)能不能发明一种机器,可以使学生不学自会。

四、谈理想:

我国为了提高全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五、归纳创新的条件:

创新=好奇心+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求异思维+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六、小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我们要响应时代呼唤,站在时代前列,从创新思维到创新实践,相信同学们创新的星星之火定能成为燎原之势,从而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三思而后改

一、思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相互关系的处理;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

教学这节课的总体感觉是学生思维活跃,思路非常开阔,出现了教学高潮。

教学中通过图片、歌曲、活动、讲故事、谈理想等形式,从课堂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习中有思考,有实践,能形成理论知识与思想认识的统一。

各个环节的过渡也很自然。

二、思失教学的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

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

这节课的最大失误是,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白”。

比如歌曲解读——大胆想象环节,应该给学生留出自由想象的时间,这是一个很能发挥的话题,但是,我却过早的给予点拨和总结,使已经出现的课堂高潮很快消失。

还有,感觉知识面太窄,当学生问:

“克隆技术能克隆人吗?

随着基因密码的破译,人类能活到多少岁呢?

”我想给学生解释,但是感到力不从心,简单解释一下敷衍说:

“这个话题,课下可以继续讨论,也可以问一下生物老师。

三、思新课堂教学中精彩的片段和学生的独到见解。

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最好能详细记录下来,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等等,都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宝贵材料。

这堂课出现了三次高潮:

一是歌曲解读——大胆想象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尤其活跃,还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就像在“思失”中我提到过的。

二是学会求异思维这一环节中“十只杯子”的探究活动,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了很多种尝试,虽然最后只有一个小组做到了,但是其他小组感触也都很深。

三是走进生活,尝试创新环节,当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的时候,我突发易想提出了一个问题:

“能不能发明一种机器,可以使学生不学自会?

”有的回答能,有的回答不能,我最后总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唯有努力,才能成功。

四、“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搭起创新的桥梁》这节课的“再教设计”中,我省去了很多教师的归纳与点拨,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