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413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docx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任课老师: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

形态学实验室

课时量:

个学时

授课日期:

讲授方法:

示教法、实验教学法

教具:

CAI课件、显微镜、玻片、香柏油、去油剂等

讲授课题: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油镜及其保护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3、认识细菌的鞭毛、荚膜、芽胞

【教学重点】

油镜的使用和保护、细菌的基本形态、特殊结构

【教学难点】

油镜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思考题】

1、如何识别油浸镜?

油浸镜的使用步骤怎么样?

2、镜下观察细菌染色标本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参考文献】 

 1、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唐珊熙主编.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板书设计】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油镜及其保护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3、认识细菌的鞭毛、荚膜、芽胞

二、实验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二)CAI课件学习

(三)油镜的使用1、原理2、使用方法3、保护法

(四)细菌的基本形态的观察(操作)

(五)细菌的特殊结构的观察(操作)

【教学步骤】

导言: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性初步确定其种属,对及时选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有一定参考意义。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油镜及其保护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3、认识细菌的鞭毛、荚膜、芽胞

二.实验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严肃认真,室内保持安静。

认真听讲,仔细操作,课前预习,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2.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和实验室感染。

穿好工作服,不要用手摸头面部,禁止将食物带入实验室或将实验室物品带出。

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在指定地方。

若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老师。

离开实验室前,请洗手。

  3.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

如有损坏应立即报告老师并进行登记,听候处理。

  4.实验后打扫卫生,关好水电门窗。

(二)CAI课件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排列、镜下可见的三种特殊结构

(三)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保护法

1、油镜的识别

“油”、“oil”、“HI”(HomogeneousImmersion)放大倍数“100×”

2、油浸镜的使用原理(绘图讲解)

香柏油的折光率近似于玻片的折光率,滴加香柏油能减少光线的折射。

3、油浸镜的使用及保护法

⑴低倍镜对光(光线宜强:

用凹面采光;聚光器上升;光圈全部打开)。

⑵滴油,转换油浸镜。

(注意油量,载物台应平放)

⑶调焦(先粗后细,注意油浸镜始终浸泡在油中)。

保护法:

干净纸→二甲苯(去油剂)→干净纸(一字法擦)。

(四)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操作)

1、葡萄球菌(G+,菌体球形,葡萄状排列)、

2、痢疾杆菌(G-、杆状、短小、散在排列)

3、水弧菌(G-,菌体弯曲成弧状、散在排列)

(五)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操作)

注意菌体和各特殊结构的颜色,鞭毛的数目、形态、长短和位置,荚膜的厚度,芽胞的形态、大小、位置。

1、鞭毛(变形杆菌):

周鞭毛,有的脱落了。

菌体和鞭毛都呈红色。

2、荚膜(肺炎球菌):

菌体成双排列,紫色,荚膜无色。

3、芽胞(破伤风杆菌):

菌体G+杆状,顶端有一个圆形较菌体大的不着色的芽胞。

小结:

油浸镜的使用关键是:

光线宜强,调焦过程中始终保持油镜头浸在油中,即油镜头与玻片间无空气段。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任课老师: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

形态学实验室

课时量:

个学时

授课日期:

讲授方法:

示教法、实验教学法

教具:

CAI课件、显微镜、玻片、香柏油、去油剂等

讲授课题: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

【目的要求】

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熟悉细菌涂片的制备

【教学重点】

革兰氏染色方法、结果

【教学难点】

脱色时间的把握

授课时数:

2学时

讲授方法:

实验教学法、示教法

教具:

示教用玻片、混合菌液、染液、显微镜、粉笔等

板书设计: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GramStain)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1、混合菌液(葡萄球菌与水弧菌)、水弧菌

2、染色液:

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酒精,稀释复红

3、其它:

玻片、酒精灯、接种环、显微镜等

三、实验原理(略)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五、实验结果(绘图)

六、临床意义

七、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

导言:

最经典、最常用的细菌鉴别染色法是革兰氏染色法。

由丹麦学者革兰首创。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GramStain)

一、原理

G+菌细胞壁致密、含粘肽多、95%的酒精不易进入,且能使细胞壁脱水浓缩、通透性减低,使胞内染料一碘复合物不易脱出,仍为紫色。

而G一菌细胞壁疏松、含粘肽少、脂质多、95%的酒精溶解脂质后易进入细胞而使之脱色,复染后为红色。

二、步骤

1、制片:

⑴涂片:

要求薄而均匀

⑵干燥:

可自然干燥或在火焰上方利用热空气干燥

⑶固定:

涂膜面向上,在火焰外焰以中等速度通过三次,以玻片反面触及手背皮肤不烫为宜.(固定的目的是什么?

2、染色:

⑴初染:

结晶紫染液1分钟

⑵媒染:

卢戈氏碘液1分钟

⑶脱色:

95%酒精约30秒

⑷复染:

稀释复红1分钟

3、结果:

(绘图)染成紫色的为G+菌,染成红色的为G—菌

4、临床意义(提问)

5、注意事项:

⑴涂片要薄而均匀

⑵固定温度要适宜

⑶脱色时间要把握好

⑷染液的质量、菌龄等要注意

(5)染液要均匀覆盖在菌膜上

小结: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把握脱色程度,此外,其结果与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菌龄及操作技术等有关。

思考题: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文献:

1、柴顺根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实验指导.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

2、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任课老师: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

形态学实验室

课时量:

个学时

授课日期:

讲授方法:

示教法、实验教学法

教具:

CAI课件、显微镜、玻片、香柏油、去油剂等

讲授课题:

实验三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培养基的制备程序。

2、掌握细菌在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掌握细菌的接种法。

【教学重点】

细菌在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教学难点】

细菌的接种法。

授课时数:

2学时

讲授方法:

实验教学法、示教法

教具:

培养基成分、菌钟、接种环、酒精灯等

板书设计:

实验三细菌的生理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培养基的制备程序。

2、掌握细菌在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掌握细菌的接种法。

二.实验内容

(一)培养基的种类及制备程序(示教)

(二)细菌的接种法(操作)

(三)细菌培养法

(四)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现象的观察(示教)

教学步骤:

实验三细菌的生理学

一、培养基的种类及制备程序(示教)

(一)培养基的种类:

1、按用途可分为:

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2、按理化性状可分为:

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二)基础培养基的制备程序:

调配→溶化→纠正PH值(目测比色法)→过滤澄清→分装→灭菌(此两步依具体情况而定)→检定(质量检验、无菌检验)→冰箱保存。

1、调配

量筒取800ml蒸馏水,先加入少量到三角烧瓶中、再按基础培养基配方用天平准确称取各成分,称好后连用纸一并放入三角烧瓶,然后再以剩余的水冲洗瓶壁。

2、溶化

用玻棒轻轻搅拌,并将称量纸轻轻挑出,也可放在电炉上隔着石棉网加热溶化或(在水浴箱中)隔水溶化。

4、矫正PH值:

用比色法(单管法、在四孔比色架上进行)矫正时应比实际需要的PH高0.1~0.2

注意加碱或加酸时要精确缓慢,每加一滴后要充分混匀,比色不足再加第二滴(有时需控制半滴)

4、过滤澄清:

可省

5、分装:

量不宜超过2/3

琼脂斜面:

试管的,制成斜面长度约试管长度的,趁热将试管斜置,保持试管下端有1cm柱高。

平板:

9cm平皿倾注培养基13~15ml,倾注平板先轻摇,使培基平铺再静置,待凝固。

(倾平板时,让培养基盖过平板底部4/5,此时量即可)

斜面、平板都先灭菌后分装、倾注平板、需先冷至500C再倾注、避免过多冷凝水。

(斜面可先分装后灭菌、避免污染)

6、灭菌:

高压蒸气法121.30C,15~30分钟15磅/英寸2、0.103MPa/cm2、1.05Kg/cm2

滤过除菌法:

用于糖溶液、尿素、血清及其他因加热即破坏的物质。

7、检定:

无菌检验和质量检查

8、保存;40C冰箱、主要是防止干涸、变质、污染、不宜贮存过久,液体培养基应直立放置,琼脂平板应将底朝上,盖在下(倒置),用牛皮纸包裹或装于保鲜袋内,以减少水分蒸

二、细菌的接种法(操作)

人工培养细菌时,需将标本(细菌)接种于培养基再行培养。

(一)、接种工具的有关知识

接种环:

常用于挑标本、菌液、划线接种;

接种针:

常用于挑菌落、穿刺接种、斜面接种。

(二)、接种程序

灭菌接种环(针)→俟冷→沾取细菌标本→进行接种(包括启盖或塞、接种划线、加盖或塞)→进行接种环(针)灭菌

(三)、接种法(依不同用途和不同培养基而定)

1、平板划线接种法

(1)、曲线划线法

(2)、分区划线法

接种环与培养基表面呈45度角划线,利用手腕的力量快速在平板上左右来回作密而不重的曲线连续划线,充分利用平板。

分区划线时,每画一区要烧灼接种环,后一区的划线与前一区相交数次后,后面的划线不相交。

2、斜面划线法

(1)纯培养和保存菌种时,可用接种环也可用接种针。

先从斜面底部沿斜面向上划一条直线,再在斜面作“S”划线。

(2)、鉴别培养基中用接种针、先穿接种、再在斜面作“S”划线。

注意:

挑了菌的接种环不要接触试管壁。

3、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此接种法应避免接种环与液体过多的接触,以免形成气溶胶,造成实验室污染。

4、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穿刺接种法)不能穿透到底,退出时应按原路线退出。

三、培养法

1、需氧培养法370C恒温箱倒置培养(平板),试管则竖直在试管架上培养,18~24h后观察。

2、厌氧培养法

3、二氧化碳培养法

四、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现象的观察(示教)

接种后细菌经一般培养法(需氧培养法)37℃24h后观察结果。

1.在液体培养基中

⑴均匀混浊如葡萄球菌;

⑵沉淀形成如链球菌;

⑶形成菌膜如枯草杆菌。

2.在固体培养基中

⑴菌落:

不同细菌的菌落其大小、形态、边缘、凹凸、色泽、透明度、溶血等不同。

⑵菌苔。

3.在半固体培养基中

⑴沿穿刺线生长:

无动力;

⑵向穿刺线周围扩散生长:

有动力。

注意事项:

1.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

2.严格无菌操作。

3、分区划线每划完一区需烧灼接种环;液体接种时避免将接种环在液体培养基中搅拌形成气溶胶造成污染。

4、接种后及时标上标鉴,标明菌种、时间、姓名。

小结:

细菌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经适当的培养基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生长现象,并依不同的生化反应结果进行鉴定。

思考题:

1.固体、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各有何用途?

2、简述平板划线接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倪语星主编,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任课老师: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

形态学实验室

课时量:

个学时

授课日期:

讲授方法:

示教法、实验教学法

教具:

CAI课件、显微镜、玻片、香柏油、去油剂等

讲授课题:

实验四细菌的分布、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证实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的分布

2、树立无菌观念

3、验证高温、紫外线、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4、熟悉常用的消毒灭菌器

【教学重点】

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的分布

【教学难点】

无菌观念的树立

授课时数:

2学时

讲授方法:

实验教学法

教具:

菌种、培养基、棉签、化学消毒剂等

板书设计:

实验四细菌的分布、消毒灭菌

一、实验目的

1、实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的分布

2、树立无菌观念

3、验证高温、紫外线、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4、熟悉常用的消毒灭菌器

二、实验内容

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操作)

2、咽喉部细菌的检查(操作)

3、手指皮肤消毒前后的细菌的检查(操作)

4、煮沸消毒试验(示教)

5、紫外线杀菌试验(操作)

6、药敏试验(操作)

7、常用消毒灭菌器的介绍(示教)

教学过程:

导言: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今天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的存在以及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实验四细菌的分布、消毒灭菌

一、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操作)

沉降法:

取普通琼脂,打开皿盖、露于空气中10分钟,盖盖,在皿底注明班组、姓名,倒置于370C温箱培养,24h后观察。

结果:

计数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数及形态

分析:

空气中有细菌的分布

二、咽喉部细菌的检查(操作)

1、咽拭子法:

用无菌棉拭在咽部涂取分泌物,然后将此棉拭涂布于血平板表面,370C24h培养。

2、咳碟法:

取血平板一个,打开盖,置口腔前10cm处,用力咳嗽3-5次,然后盖盖,370C24h培养。

结果:

观察菌落数、形态,是否有溶血环。

三、手指皮肤消毒前后的细菌检查(操作)

取大琼脂平板、分五等份,底部贴标鉴,甲、乙两同学在“消毒前”区用手指涂抹,然后取络合碘消毒此手指,再分别在“消毒后”区涂抹,盖盖,370C24h培养。

结果:

观察各区菌落数、形态

分析:

皮肤表面有细菌存在,络合碘可用于皮肤的消毒。

(四)煮沸消毒试验(示教)

依下表操作:

试管号1234

接种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水浴煮沸5’煮沸—煮沸—

24h培养培养培养培养培养

结果澄清混浊菌膜澄清

(五)紫外线杀菌试验(操作)

原理:

(复习提问)

方法:

1、在平板上涂布接种葡萄球菌,每涂1遍后转60°再涂1遍,共3遍。

2、贴放纸片。

3、紫外线照射20~30分钟(去盖)。

4、去掉纸片,37℃24h培养。

结果:

原E字纸片覆盖处有菌苔生长。

分析:

1.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2.紫外线穿透力弱。

(六)药敏试验(操作)

方法:

1、接种细菌(涂布接种)。

2、贴放药物纸片。

3、培养后观察结果,测量抑菌圈直径。

(七)常用消毒灭菌器的介绍(示教)

1、高压蒸气灭菌器2、干烤箱3、滤菌器

小结:

细菌分布广泛,应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在实验操作及临床实践应严格无菌操作。

在临床工作中应依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

思考题:

1、紫外线的杀菌机理是什么?

适用范围是什么?

2、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对护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倪语星主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指导(第1版,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

2、李振林主编,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实验指导,广西科

技术出版社,1997,5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任课老师: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

形态学实验室

课时量:

个学时

授课日期:

讲授方法:

示教法、实验教学法

教具:

CAI课件、显微镜、玻片、香柏油、去油剂等

讲授课题:

实验五病原性球菌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化脓性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和培养特征。

2.熟悉葡萄球菌的色素,金葡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溶血现象。

3.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ASO试验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

血浆凝固酶试验、ASO试验的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

ASO试验胶乳法原理

授课时数:

3学时

讲授方法:

讲授法、示教法

教具:

显微镜、细菌培养物、玻片、接种环等

板书设计:

实验五病原性球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见化脓性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和培养特征。

2、熟悉葡萄球菌的色素,金葡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溶血现象。

3、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ASO试验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

(一)病原性球菌形态的观察(示教)

(二)葡萄球菌、链球菌培养物的观察(示教)

(三)血浆凝固酶试验(操作)

(四)ASO试验(胶乳法)

教学过程:

实验五病原性球菌

一、病原性球菌形态的观察(示教)

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小、排列及染色性。

二、葡萄球菌、链球菌培养物的观察(示教)

1、普通琼脂上葡萄球菌可产生三种不同的脂溶性色素,依此分为三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2、血液琼脂上金葡菌有宽而透明的溶血环,而白葡菌、表葡菌无溶血环。

3、血液琼脂上,乙链菌落周围有宽而透明的溶血环,甲链周围有窄的草绿色溶血环,丙链周围无溶血环。

(三)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操作)

1、原理:

致病性的葡萄球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可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在玻片上形成凝块。

2、方法:

在玻片的左右两侧各滴1滴生理盐水,左侧加金葡菌培养物少许,右侧加表皮葡萄球菌培养物少许,磨成细菌悬液,左右两侧各加血浆1滴,混匀,立即观察结果。

3、结果:

左侧出现凝集块,右侧均匀混浊。

4、意义:

为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ASO试验(胶乳法)

1、原理:

ASO高滴度的病人血清被适量的溶血素“O”(ASO)中和后,失去了正常水平量的抗体,多余的ASO与SLO胶乳试剂反应,出现清晰均匀的凝集颗粒。

2、方法:

⑴在反映板三孔上分别滴加稀释血清,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1滴(50μl)。

⑵各孔内滴1滴溶血素“O”溶液,轻摇1分钟混匀。

⑶各孔内滴1滴ASO胶乳试剂,轻摇3分钟(室温18~20℃),观察结果。

3、结果:

出现清晰凝集者为阳性(ASO≥400IU/ml);不凝集为阴性(ASO≤250IU/ml)。

4、临床意义:

ASO阳性可认为患者近期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过,可辅助诊断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注意事项:

1、血浆凝固酶试验滴加生理盐水不应过多,以免影响结果观察,观察结果时应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

2、ASO胶乳试剂加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观察结果,超过规定时间出现凝集的不列为阳性。

待检血浆、SLO、ASO胶乳所加的量应等同。

待检血清与SLO须反应2分钟后才能加ASO胶乳。

3、血浆凝固酶试验、ASO试验所用过的玻片,应立即投入消毒液缸,防止实验室污染。

三、浓汁标本的细菌检验程序(简介)

思考题:

1、固体、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各有何用途?

2、ASO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文献:

       

 1、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倪语星主编,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任课老师: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

形态学实验室

课时量:

个学时

授课日期:

讲授方法:

示教法、实验教学法

教具:

CAI课件、显微镜、玻片、香柏油、去油剂等

讲授课题:

实验六、肠道杆菌

【目的要求】

1、了解肠道杆菌形态与常用的生化反应。

2、了解粪便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3、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

肥达氏反应的原理、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

粪便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授课时数:

3学时

讲授方法:

讲授法、示教法

教具:

显微镜、细菌培养物、试管等

板书设计:

实验六肠道杆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肠道杆菌形态与常用的生化反应。

2、了解粪便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二.实验内容

(一)肠道杆菌形态观察(示教)

(二)肠道杆菌培养物与生化反应结果的观察(示教)

(三)粪便标本的细菌检验程序(简介)

(四)肥达氏反应(示教)

教学过程:

实验六肠道杆菌

一、肠道杆菌形态观察(示教)

肠道杆菌为G-短小杆菌、无芽胞,多有鞭毛,从形态上不能鉴定菌种。

二、肠道杆菌培养物与生化反应结果的观察(示教)

将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接种到SS琼脂和伊红美蓝琼脂上,培养370C、24h后观察菌落形态。

培养基接种菌菌落特征

SS琼脂大肠杆菌中等大小、红色

痢疾杆菌中等大小、无色透明

乙型副伤寒杆菌中等大小、无色透明

伊红美蓝琼脂大肠杆菌中等大小、紫红色

痢疾杆菌中等大小、无色透明

乙型副伤寒杆菌中等大小、无色透明

将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菌落转种到KIA、MIU上,培养370C、24h后观察生化反应结果。

KIAMIU

接种菌底层斜面产气H2S动力吲哚尿素酶

大肠杆菌黄色黄色+—++—

痢疾杆菌黄色红色———+\——

乙型副伤寒杆菌黑色红+++——

三、粪便标本的细菌检验程序(简介)

粪便标本→分离致病菌→初步鉴定→最后鉴定

方法:

⑴取材:

根据不同疾病与病程采集不同标本。

采取粪便标本应取脓血、粘液便置清洁器内立即送检。

若不能及时送检,用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无法获得粪便时,可用无菌棉拭经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处轻轻沿肠壁转动一圈后取出,放入含少量甘油缓冲盐水的无菌试管中送检。

⑵分离培养:

将标本划线接种于S.S琼脂平板上或EMB琼脂平板上。

⑶鉴别培养:

从上述平板中挑取无色透明的可疑菌落,接种在半固体双糖铁培养基上进行纯培养及初步鉴定。

⑷最后鉴定:

根据初步的鉴定,用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再选择其它的生化反应(单糖发酵、靛基质试验等),得出最后结果。

四、肥达氏反应

1、原理:

人感染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之后,约经1~2周即可在血清中出现相应的抗体(凝集素),此种抗体与伤寒、副伤寒杆菌相混合,在适量电解质参与下可出现凝集现象。

肥达氏反应是用已知的伤寒杆菌的O抗原、H抗原、甲型、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定量试管凝集,以测定血清中是否含相应的抗体及抗体的效价,来协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2、实验步骤

A、稀释待检血清

⑴取干燥洁净的小试管28支,以四排七列摆于试管架上并标记序号。

⑵以5ml吸管吸取生理盐水3.8ml,放入另一较大的稀释试管内,再以1ml吸管吸取待检血清0.2ml加入生理盐水中混匀,即成1:

20的稀释血清。

吸取2ml分别加入第一列各管中,每管0.5ml。

⑶再向盛有1:

20血清的稀释管内加入生理盐水2ml混匀,即稀释成1:

40血清,吸取2ml,分别加入第二列各管中,每管0.5ml,如上述继续操作至第六列各管,此时血清之稀释度从第一管到第六管分别为1:

20、1:

40、1:

80、1:

16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