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341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15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书

附表、附图

附表

(1)招标基本情况表

(2)投资估算表

(3)财务估算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

法人单位:

营口大学园管理委员会

建设单位法人代表:

赫冀成(营口大学园管理委员会顾问)

建设规模:

总用地面积97.31公顷

总建筑面积40.61万m2

项目总投资:

126649.09万元,其中:

用于大学园工程(一、二期)投资费用为12亿元;用于教师集资楼工程投资费用为0.66亿元。

资金来源:

拟申请银行贷款9.6亿元;

营口市政府投入资金2.4亿元;

教师集资楼0.66亿元由教职员工自筹解决。

项目地址:

项目位于营口市庄林路西、盼盼路东、新联大街北,庄林路西、民兴河北、太白路东。

项目实施计划:

2009年前期工程准备,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内容,二期工程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法人代表:

梅洪元。

1.2营口大学园概况

营口大学园是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实施,在营口经济快速发展中诞生的。

2009年1月15日,辽宁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建设营口大学园。

营口大学园是省政府领导下的高等教育机构,是隶属于营口市人民政府的一个办学实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营口大学园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联合办学的管理体制。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在营口大学园设立教学区,分别建立东北财经大学(营口大学园)经济管理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营口大学园)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科技大学(营口大学园)装备制造学院,办学内容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

营口市政府与3所大学共同建立营口大学园管委会,负责领导和协调营口大学园的办学工作,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等12个直属部门,负责教学协调、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

由于其独特的办学性质,为尽快将大学园建成独立设置的高等院校,在营口大学园选址刚刚确定,基本建设处于规划设计的初期,营口市政府决定实行边规划建设边引进教育资源,吸纳人才的办学模式。

将营口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划为其校舍,为营口大学园无偿提供教育基地,于2009年9月迎来第一批新生。

到2009年年底,营口大学园已有教职员工230人,在校学生1508人。

营口市政府将不断加强营口大学园建设,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努力聚集人才,培养适应本科教育的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为营口高等本科教育积累经验,为筹建营口本科高等院校奠定基础,预计经过3—5年的建设发展,向教育部申请独立设置的营口高等本科院校。

未来的营口高等本科院将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大力培育冶金、石化、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等产业门人才。

其学科建设将以工科为主,理科、管理科为辅,逐步形成以地矿、机械、交通运输、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专业集群。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基本依据

国家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0421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营口大学园的批复》(辽政2009[161号])

现行工程建设有关法规、建设规范、标准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营口大学园建设工作会议纪要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营口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

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中心。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项目建设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坚持大学园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加强人才、技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范围

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担负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述,研究项目建设的具体规模和工程投资估算,并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作为工程项目的建设依据,并为下一步的初步设计方案提供指导性的作用。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需求预测分析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工程建设方案

环境保护

劳动安全卫生

节能、消防

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项目招投标及实施计划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财务评价

社会效益分析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数据表

序号

技术经济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用地面积

公顷

97.31

2

总建筑面积

万m2

40.61

2.1

其中:

教学区

万m2

7.79

2.2

行政办公区

万m2

0.88

2.3

体育运动区

万m2

2.15

2.4

实验区

万m2

5.75

2.5

科技艺术区

万m2

2.10

2.6

学生生活区

万m2

8.30

2.7

生活区

万m2

10.42

含教师集资楼5万m2万m2

2.8

后勤保障区

万m2

3.22

3

容积率

%

0.42

4

建筑密度

%

8.41

5

绿化率

%

36.1

6

公共绿地

万m2

35.13

7

道路及广场

万m2

50.82

8

运动场

(含塑胶地面等全部)

m2

3.80

9

总投资

万元

11995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营口高等教育的历史

旧中国营口没有高等教育,有条件的青年多数考入外地高等学府,也有少数出国留学。

50年代以后每年都有人升大学或被选送出国留学。

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的影响下,营口工学院、营口医学院和营口海水化学工业专科学校(简称营口海水化专)成立,营口县办起营口县大学,但是不久即停止办学。

1959年营口海水化专有教师43人,大专部有学生195人。

1959年工学院和医学院合并,改名为营口学院。

学院设机械系、化学工程系和医疗系。

1961年在校生237名。

有实习工厂、畜牧厂、副食品基地235亩。

1962年1月,机械制造工艺和医士专业毕业生60名走上工作岗位。

1962年8月,为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营口学院调整为两所中等专业学校:

营口市工业机械学校和营口市卫生学校。

1963年营口海水化专和营口市工业机械学校停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当时的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营口的高等教育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

1978年,经辽宁省计委和辽宁省教育局批准,以辽宁师范学院营口分院的名义开始招收大专学员,当年招收6个专业(中文、政治、数学、化学、生物、英语)7个班。

1979年10月,经辽宁省革委会批准成立辽宁师范学院营口师范大专班。

1979年2月,成立营口教育学院。

主要任务是培训全市的中小学教师,也是教学、科研、资料、实验和电化教育的中心。

1980年10月,创办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学营口分校。

它是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的一所综合性地方大学。

1982年9月,创办了营口职工大学,是地方性的工科职业大学。

1983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原营口师范学校升格为营口师范专科学校。

1983年8月,创办了营口大学。

同年,熊岳农校升为熊岳农业专科学校。

熊岳农业专科学校逐步发展壮大,现设置了农学、果树、蔬菜、农业经济、畜牧、兽医等5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1985年,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协助市政府在营口卫生学校创办医专班。

1988年,根据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关于做好各类高等学校调整工作的指示,市政府下发了〔1988〕12号文件,全市调整了高校结构。

营口教育学院并入营口师范专科学校。

1991年经省教委的批准,营口大学与营口广播电视大学合并,成立营口高等职业专科学校。

2000年2月,营口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营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营口高等职业专科学校、营口广播电视大学、辽宁工运学院营口分院、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营口幼儿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营口高等专科学校。

同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上述6所院校合并,冠名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普通高等院校,是营口市人民政府所属唯一一所的高职(专科)院校。

2.1.2营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营口位于辽宁南部,渤海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北邻盘锦,东连鞍山,南接大连,是全国重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现辖“两市(县)、四区”(大石桥市、盖州市和鲅鱼圈区、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人口232万。

营口历史悠久。

早在28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的金牛山古人类遗址就坐落在营口境内。

营口港1861年对外开埠,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开放口岸,曾以“关外上海”著称于世。

营口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沈阳和大连之间,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结合部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的叠加位置,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和沿海经济带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也是沈阳经济区的出海通道,同时接受沈阳、大连两大城市的双向辐射。

营口资源丰富。

现已探明地下矿藏39种,其中菱镁石、滑石、硼石储量居全国前列。

农业以“三水”(水果、水稻、水产品)为主,各类农产品都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营口自然景观天成,“山、海、林、泉、寺”特色鲜明。

营口交通便捷。

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和正在修建的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纵贯全境。

90分钟经济圈覆盖辽宁境内9个地级市。

营口港是全国沿海十大亿吨港口之一,现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通航。

随着机场的开工建设,营口将构筑起海、陆、空齐备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营口工业基础雄厚。

有冶金、石化、建材、轻工、纺织等40多个门类,正在形成以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

一批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其中:

“三征”、“盼盼”、“千里明”、“青花”、“津大盛源”五个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盼盼”牌防撬门、“银珠”牌锦纶66弹力丝、“诺的斯卡”牌钢琴、“朗时多”牌柞蚕丝面料四种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海花”牌食盐、“永壮”牌铝型材等37种产品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

近年来,营口市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被纳入国家战略的双重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营口要率先崛起、建设位于沈大之间百万人口大城市的要求,坚持以100公里海岸线和1600平方公里沿海经济带为依托,发挥沿海和临港优势,全力打造百里沿海产业带、百里滨海生态城、百里临海观光带,努力将营口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22亿元,增长20%,总量居全省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亿元,增长47.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1亿元,增长42.8%;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40元和7798元,增长了11%和12.3%;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100亿千瓦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建设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发展营口高等教育,是辽宁实施“科教兴省”,实现高等教育地区科学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国《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到2020年我国教育要基本达到经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规模将继续扩大,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基本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为了促进辽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辽宁省积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我省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辽宁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与我省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相比,高等教育的发展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仍然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辽宁14个城市中,高校分布不平衡,营口、盘锦等城市仍然没有本科高等院校,这严重制约了这些中等城市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东北振兴、辽宁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背景下。

为了促进辽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营口大学园。

建设营口大学园是我省实施科教兴省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省委、省政府对营口市的关心与厚爱。

省长陈政高同志明确指示,营口要高标准推进本科大学建设。

原副省长、现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多次到营口检查指导工作,并亲自为营口大学园建设设计方案。

2009年1月15日,省政府召开营口大学园筹建工作会议,确定了省、市两级政府共同建设营口大学园的战略决策。

2.2.2建设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发展营口高等教育,是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打造营口沿海经济强市的客观需要。

营口是全国重点沿海开放城市,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重要节点,在辽宁中部城市群协调发展中,实现了率先崛起,经济社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营口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双重契机,以100公里海岸线和1600平方公里沿海经济带为依托,发挥沿海和临港优势,全力打造百里沿海产业带、百里滨海生态城、百里临海观光带,努力将营口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

随着营口经济的迅猛发展,数以千计的知名企业入驻营口的同时,也扩大了我市对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据调查,营口市在机械、冶金、化工、计算机、电子、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建筑工程等15个行业急需近万名高级专门人才。

2009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以上行业人才需求增加幅度很大,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建设营口大学园,发展营口高等教育,可以缓解我市人才需求矛盾,为营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扩大城市规模以及促进教育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拉动营口地方经济增长。

2.2.3建设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发展营口高等教育,是提高营口城市品位的重要决策。

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城市文化创新的主要源头。

建设营口大学园,发展我市高等教育,对提高我市的城市品位,促进营口社会文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建设营口大学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引擎和文化播种机的作用,可以推动营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按照营口大学园发展规划,大学园将紧紧围绕“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宗旨,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逐步形成以地矿、机械、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科学、经济管理为特色的学科专业集群,大力培育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所需各类专业人才,缓解我市人才需求矛盾,改变营口整个城市的人口结构和文化素质,加速营口城市现代化进程。

其次,营口大学园所引导的开放式、多元化、创造性的城市文化环境,必将为我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提高我市综合实力,树立我市良好形象。

建设营口大学园,通过开展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校园文化品牌,与我市社会文化相互交融,可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进程。

通过兴建图书馆、运动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充实我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丰富了营口文化生活内涵。

2.2.4建设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发展营口高等教育,必将为营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建设营口大学园,发展营口高等教育,势必会形成全新高等教育产业链,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营口大学园2009年招生1508人,以后每年计划招生2000人左右,4年后在校生规模为8000人。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一个几千人的大学,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和贡献,远远大于一个产值几个亿的企业。

另外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对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有很大的贡献。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营口大学园新校区建设工程,做好其教育产业的发展工作,对营口整体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营口大学园作为新建设的高等院校,将紧紧围绕“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宗旨,设置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专业,逐步形成以地矿、机械、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科学、经济管理为特色的学科专业集群,大力培育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所需各类专业人才,缓解我市人才需求的矛盾。

从营口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市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其相关企业迫切需要加强与理工类院校的科研合作。

充分利用好营口大学园的相关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科研工作,必将促进营口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营口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此外,营口市政府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建设的营口研究院,位于沿海产业基地,恰与大学园新校区毗邻,形成了一个集中的教学科研区。

大学园在办学中可以借助其科研优势,大力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科技研发和成果的转换,这也必将为营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2.6营口大学园没有独立的教育基地,不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的要求

营口大学园是省政府领导下的高等教育机构,是隶属于营口市人民政府的一个办学实体,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营口大学园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联合办学的管理体制。

由于营口大学园具有其独特的办学性质,实行边引进资源边进行建设的办学原则,在营口大学园选址刚刚确定,设计规划即将启动的初期,营口市人民政府决定营口大学园暂借用培训中心校区。

营口大学园2009年9月正式开学,现有教职员工230人,现在校学生1590人。

营口大学园将通过4年的发展,最终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0人的标准,形成属于营口市独立的本科高等院校。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的规定,以及未来营口市高等院校的发展,学院包括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公寓)、学生食堂、教工单身宿舍、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用房、学校建筑房屋需求规模应达到40万平方米左右。

而目前营口大学园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教育基地,因此,尽快实施营口大学园新校区的建设,发展营口本科教育,培养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沿海产业发展急需的大批专门人才势在必行。

第三章项目需求预测分析

3.1高等教育市场分析

3.1.1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国未来把发展国民教育作为头等大事,其中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基础的高等教育更是发展的重点之一。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第一条中明确指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结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有以下政策导向:

1、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

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的思想,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

2、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农业、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紧缺人才。

引导高校根据国内外人才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招生专业和教育内容。

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结构。

引导高校科学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加强统筹规划,适度控制高校数量的增长,优化结构与布局。

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与共享。

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良性机制,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能力建设,提高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孵化能力。

突出社会需求的导向作用。

在教育部2010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提出,2010年教育工作四个重点,第一个便是“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开展教育改革试点。

3.1.2辽宁省高等教育政策分析

1、指导思想

按照《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十一五”时期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辽宁现代化教育体系,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创造人民群众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发展思路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强教的道路。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科学地把握发展节奏与速率,使辽宁教育发展建立在“先导性和持续性”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坚持“以结构优化为主线”,着力构建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城市与农村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有机协调的辽宁教育结构和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教育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的综合实力。

坚持“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促进辽宁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②以教育现代化为牵引,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以沈阳、大连为第一梯队,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发挥两市对全省各城市教育现代化的带动作用;以辽东、辽中地区城市为第二梯队,争取在未来10年内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发挥对辽西北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辽西北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为第三梯队,通过第一、二梯队的带动作用和大力实施《辽宁省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计划》,争取在未来15年内相继实现教育现代化。

促进全省各地教育在现有水平上的跨越式提升。

3、战略重点

创新产学研结合体制,以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为提升辽宁核心竞争力提供新动力。

3.1.3营口市高等教育的需求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从而不仅为这片中国最北端的沿海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东北振兴增添新的动力。

营口是全国重点沿海开放城市,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重要结点。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阶段,营口市牢牢把握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创造性地提出并全力实施了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连续多年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态势,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度增长,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中率先突起。

当前,营口市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特别是在机械、冶金、化工、计算机、电子、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建筑工程等15个行业急需近万名高级专门人才。

2009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以上行业人才需求增加32%,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成立营口大学园,发展营口本科教育,培养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沿海产业发展急需的大批专门人才势在必行。

3.2辽宁省高等教育市场概况

3.2.1辽宁省高等教育招生状况

辽宁省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逐年提高。

2008年全年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2.5万人,在校生7万人,毕业生2.2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5.2万人,在校生82万人,毕业生20.2万人。

(数据来源: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上图可以看出,辽宁省的招生情况及在校生人数均呈现增加态势,并且增长稳定。

生源消化能力稳定增强。

3.2.2辽宁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生源分析

辽宁省高考报考人数和计划招生数统计表

类别

人数

年度

报考数(万人)

计划招生数(万人)

统考录取率(%)

200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