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023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第一信使:

肾上腺素

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3、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第二信使:

ACh

(第一信使:

激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4、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

动作电位

6、葡萄糖形成氨基酸你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继发性主动转运

7、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

多能造血干细胞

8、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9、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PGI2(前列环素)

10、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

白蛋白

11、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调整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1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凝血因子

13、衡量心跳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度

14、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小动脉口径

15、在下列各微循环结构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是:

毛细血管前括约弧

16、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稳定快速波动的血压

17、调节呼吸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因素是:

CO2

18、肺表面活性物质:

主要成分是二酯酰软磷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有: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吸气阻力,增加肺顺应性,维持大小肺泡容量的稳定,防止肺水肿)

19、下列哪种物质能促使为蛋白原变为胃蛋白酶:

HCl

20、体内能源的主要贮存形式是:

脂肪

21、最重要的消化液是:

胰液

22、使胰蛋白酶原激活的主要物质是:

肠激酶

23、下列哪种疾病使BMR明显升高:

甲状腺机能亢进

24、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

25、肾小球肾病或慢性肝病时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26、肾小管超滤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近端小管

27、肾脏靠逆流倍增机制来浓缩尿的能力:

取决于抗利尿激素的血浓度

28、主要调节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内源性物质是:

抗利尿激素

29、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

30、眼的折光系统不包括:

视网膜

31、远处物体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之前的是:

近视

32、眼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晶状体的弹性

33、声波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卵园)窗→内耳

34、内耳感官换能作用发生在:

基底膜

35、在神经-肌接头中消除Ach的酶是:

胆碱酯酶

36、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直径越大,传导越快

3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去极化

39、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40、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

腱反射

42、切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

神经调节

45、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水平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主要通过:

负反馈调节

46、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变化,可能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孕激素

47、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甲状腺激素

49、下列哪个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保钠排钾:

醛固酮

50、甲状腺功能亢进,不会出现:

加速蛋白质合成

51、有关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胰岛素降低时,使血糖下降,产生胰岛素休克

(正确的是:

胰岛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血糖升高可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不足可导致血糖升高;迷走神经兴奋时,分泌较多)

二、多项选择题:

1、细胞膜上参与物质转运的蛋白质有:

通道蛋白;载体蛋白;泵蛋白

2、主动转运的特点有:

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消耗ATP;需要载体蛋白帮助;逆电位梯度转运

3、钠泵:

可造成离子势能贮备;活动时耗能;活动时泵出Na+和泵入K+是同时的;是Na+-K+依赖性ATP酶

4、控制细胞膜上通道的开闭的主要因素有:

某些化学物质;电位

5、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有:

搏功;心指数;射血分数;每分心输出量

7、心输出量多少取决于:

心肌的收缩能力;后负荷;前负荷;心率

8、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组织液生成,而不利于回流: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9、具有缩血管作用的体液因素:

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血管加压素

10、促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因素有: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11、对血压叙述,正确的是:

血压是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2、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主要有: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大小的稳定性

13、肺回缩力来自:

肺弹性纤维的回缩力;肺泡内液—气界面表面张力

14、关于氧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以HbO2形式为主要运输形式;在肺部PO2高,HbO2的量大;Hb与氧的结合不需酶的催化

1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

物理溶解;形成碳酸氢盐;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16、促进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物质有:

乙酰胆碱;组胺;胃泌素

18、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

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环境温度

19、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的因素: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21、鼓膜和听小骨的功能有:

使声波的振幅变小;使声波压强增大

22、视杆细胞的特点有:

对光的敏感度高;无色素;能区别明暗;含有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

23、老视眼的特点是:

晶状体弹性降低;看近物时需戴适当的凸透镜;看远物时不需戴眼镜

24、前庭器官包括:

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前庭神经

25、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

促进排便;促进排尿;增加出汗;瞳孔放大

27、内分泌系统包括:

内分泌腺;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28、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有: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30、激素传递的方式是:

经血液运送;经神经轴浆运送到特定部位释放;经组织液扩散

三、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

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范围在-10~-90mv之间,其形成机制主要是与膜对K+的通透性有关。

2、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3、Na+-K+泵:

又称Na+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逆浓度梯度把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同时把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它还具有ATP酶的活性。

4、载体:

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能在膜的一侧与被转运的物质结合而发生构型改变,而在膜的另一侧将结合在其上的物质释放,以帮助物质实现跨膜转运。

5、易化扩散:

指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膜上载体或通道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6、血清:

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发生收缩而释放出来的浅黄色液体,与血浆相比,血清中缺乏凝血过程中消耗的一些凝血因子,而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学物质。

7、容量血管:

静脉血管比相应的动脉血管数量多,口径粗,管壁薄,所以容量大,易受管外压力变化的影响引起容量的较大变化,在安静状态下,有60%~70%的循环血量容纳在静脉中,可起血液贮存库的作用,故将静脉称为容量血管。

8、期前收缩:

正常心脏按窦房结的节律兴奋而收缩,但在某些实验条件和病理情况下,如果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或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心室可接受这一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9、胃肠激素:

由胃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系统成为胃肠激素。

10、消化:

指食物中包含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

11、基础代谢:

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以及单位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人处于清晨、清醒、静卧、前夜睡眠良好、未做肌肉活动、室温保持在20~25°C,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禁食12h等状态,是一项评定能量代谢的基本指标。

12、肾糖阈:

肾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糖浓度升高而部分肾小管的重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13、小球基(底)膜:

基膜为非细胞型结构,由基质和一些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构成,膜上有直径2~8nm的多角形网孔,其大小决定了不同溶质分子可否通过,是阻碍血浆蛋白滤过的重要屏障。

14、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并参与突触传递的特殊化学物质。

15、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末梢释放某些物质,改变被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对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施加影响和作用称之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1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17、锥体系:

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使大脑皮层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和保持运动协调性的通道。

18、锥体外系:

是锥体系之外,大脑皮层调节躯体运动的下行传导通路,主要调节肌紧张,维持一定的姿势和完成肌群之间的协调活动。

19、自主性神经系统:

也称植物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组成。

20、微循环:

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其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也之间的物质交换。

21、心动周期:

心脏从一次收缩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的时间,即心房或心室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正常心脏活动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成,与心率互为倒数。

22、肺牵张反射: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缩反射,即有肺扩张引起的吸气抑制和肺萎缩引起的呼吸兴奋的反射。

其生理意义在于促使吸气与呼气的交替,参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和调节。

23、肠神经系统:

分布在消化管壁的神经丛,由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交织而成。

参与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的调节,能独立行使其功能,也接受外来神经的调节。

24、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由胃黏膜表面覆盖的粘液和胃黏膜分泌的碳酸氢盐共同构筑的起到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的作用。

25、突触:

是神经细胞突起之间或神经末梢与效应器之间的连接结构,传导神经信号;其结构可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6、长时程增强(LTP):

突触前神经元在短时间内受到快速重复性刺激后,快速形成于突出后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的持续性增强现象。

它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形式,可能是学习和记忆的重要神经基础。

四、简述与问答题:

1、什么是膜受体?

其与配体的结合有哪些特性?

膜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能接受化学信息的特殊蛋白质,多为糖蛋白,也有脂蛋白或糖脂蛋白。

膜受体的结合,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特异性。

特定的受体只与特定的物质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②饱和性。

细胞膜上受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它能结合的物质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度。

③可逆性。

即物质与受体即有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又可以解离。

各种物质与受体结合以后,解离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

2、简述细胞在一次兴奋及恢复过程中兴奋性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在兴奋发生的当时和兴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无论给细胞多强的刺激,细胞不能发生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此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

在一定时间内,弱的兴奋不能使细胞兴奋,但较强的刺激可使细胞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

以后细胞的兴奋性会稍高与正常,这段时间称为超常期。

再后细胞的兴奋性又会稍低于正常,称为低常期,最后细胞的兴奋性恢复正常。

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方式。

(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反射来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神经调节通常由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入中枢,颈神经中枢的分析和综合处理后发出指令,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产生作用。

(2)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而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特点一般为缓慢、持久而弥散。

其中最主要的是激素的远距离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被运输到全身,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影响其活动而发挥作用。

(3)自身调节是指不依赖神经和体液因素,由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反应而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其特点是调节范围相对局限,不很灵敏,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4、何谓突触?

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原理。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

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

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离子通透性增加→Ca离子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相结合→突触后膜对Na+、K+、Cl-的通透性改变→引起突触后电位。

5、简述骨骼肌的牵张反射与类型及其区别:

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是指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牵张反射分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反射是指快速率牵拉肌肉是发生的牵张反射,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6、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压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

主要是通过劲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扩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分别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至延髓孤束核后,再到延髓腹外侧等区域的心血管运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而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紧张性减弱,导致心率减慢,血管能力下降,而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故称之为降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在平时安静状态下经常起作用,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使心率不致过快,血管阻力不致过高,动脉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反射活动加强,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减弱,引起心律加快,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

7、试述影响动脉血液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搏输出量:

当其他因素变化不大时,每搏输出量增加是动脉血压升高,且以收缩压升高明显,舒张压变化较小,因而脉压差增大;相反则收缩压明显降低,舒展压降低不多,故脉压减小。

②心率:

当心率加快而其他因素变化不大时,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不多,脉压减小;相反则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加大。

③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加大时,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升高,但以舒张压更明显,因此脉压减小;外周阻力减小时也以舒张压降低更明显,故脉压加大。

④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大动脉的顺应性变小(如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系统容量增大时,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相反则血压升高。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1)气体的分压差:

气体是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扩散,因此,肺泡和血压中的气体分压差越大,扩散越快。

(2)气体分子量和溶解度: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扩散速率与气体的分子量平方根成反比,与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成正比。

(3)扩散面积和距离:

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与扩散距离成反比,肺换气是通过呼吸膜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因此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气体交换。

(4)温度:

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9、声波是如何传导到内耳的?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

①气传导:

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和卵圆窗传入耳蜗,称为气传导。

这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此外,鼓膜振动也可引起鼓室内空气振动,再经蜗窗传入耳蜗。

这一途径在正常情况下并不重要,但在听骨链振动发生障碍时,也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②骨传导: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经耳蜗骨质部传入耳蜗内淋巴液,称为骨传导。

骨传导极不敏感,一般是振动的物体直接和颅骨接触,才能引起听觉。

10、试述胰液中的有机成分:

胰液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其成分有水、无机物和有机物。

有机成分主要是多种消化酶,其中主要有胰淀粉酶:

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胰脂肪酶:

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水解酶:

主要有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激活后变为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此外还有DNA酶、RNA酶:

可使相应的核酸水解为单核苷酸。

11、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有不同的感光功能。

①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分,其功能是感受强光并能分辨颜色,主要在白天或较亮的环境中起作用,对物体的细微结构和颜色分辨力高。

②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分,对光的敏感度较高,主要感受弱光刺激,在夜晚或暗光下起作用,不能分辨颜色,对物体的细微结构分辨力差。

12、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有哪些?

(1)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

如果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肾小球滤过滤减少;相反则增加。

(2)囊内压:

正常情况下比较稳定,尿路结石等可使囊内压增加,有效率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

(3)血浆胶体渗透压:

若血浆蛋白明显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则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尿量增多。

(4)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增多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则减少。

1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哪些特性?

(1)完整性:

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2)绝缘性:

一条神经干中包含许多神经纤维,每条纤维传导冲动时基本上互不干扰;

(3)双向性:

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引发冲动是,冲动可向两端传导;

(4)相对不疲劳性:

由于冲动传导耗能极低,所以不易疲劳。

14、什么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都是感觉由丘脑向大脑皮质投射的传入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通路中,经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的传导系统,它具有点到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质的第四层,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在到达丘脑前,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反复换元,再经丘脑内核群换元后,向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投射的传导系统,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其功能主要是维持或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维持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不能产生特定的感觉。

15、什么是激素、其作用方式怎样?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接受激素信息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

作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远距分泌:

极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到远距离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②旁分泌:

有些激素可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细胞。

③自分泌: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肺部扩散,返回作用于该细胞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

④神经分泌:

下丘脑有许多神经细胞合成激素,并可沿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到末梢而释放入血液。

16、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如果突然停药会产生什么反应?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血中该激素水平很高,负反馈作用于腺垂体,抑制其合成和分泌ACTH,并使腺垂体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性降低。

由于ACTH的分泌减少,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将逐渐萎缩,分泌功能减退。

这时病人如果突然停药,必将因自身分泌不足而使血中糖皮质激素水平突然降低,产生一系列该激素缺乏的症状,如血糖下降、血液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原发病情加剧,以及对应激刺激的抵抗力降低等。

17、简述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

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在于:

主动运输是逆化学浓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物质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消耗能量。

被动转运是顺化学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转运,转运中的动力来自于有关物质的化学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所贮存的势能,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