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35793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一、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

“汝请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

”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

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

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

指曹操。

④论:

议论。

⑤邺: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

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顾②悉③将④诸

⑤援

2、翻译:

1善属文;

2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

“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二、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②如礼:

按规定礼节。

③就:

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④驯谨:

顺从而谨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不肖   ②且   ③恻然   ④稍   

⑤怪  ⑥颇   ⑦徐 

2、翻译:

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三、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注释】①蚤:

同“早”。

②鲁哀公:

鲁国国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

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四、钱货入瓶 

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

其有一瓶,与人言:

“若钱施满此瓶,则永世福矣!

”观者见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

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

有好事者牵一驴,曰:

“施驴。

”丐者颔之,驴随变之类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

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

“能令诸货车入瓶否?

”曰:

“可。

”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

货主大驴骇,欲捽丐,而丐已潜入瓶。

货主击碎其瓶,一无所有。

 

【注释】①瓶:

陶制的盛器。

②施:

施舍。

③好事者:

喜欢新奇的人。

④捽:

揪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但②颔③类④骇 

2、翻译:

①人怪之

②一市人皆惊

3、成语“欲盖弥彰”中的“盖”、“弥”、“彰”,分别解释、、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五、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

邓攸挈妻子亡。

食尽,贼又迫,谓妻曰:

“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

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

”妻涕如雨。

攸慰之曰:

“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

”妻从之。

 

【注释】:

①胡人:

匈奴人。

②京师:

京城。

③挈:

带着。

④毋:

不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担   

⑥莫若    ⑦从 

2、翻译:

①怀遗民走           

②吾辈尚壮 

3、比较:

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

①    ②    ③ 

六、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

“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吧息曰:

“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 

【注释】①朱文公:

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

②道人:

道士。

③熨:

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

④筇:

竹名。

⑤勃窣:

匍匐而行。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

①厚   ②径   ③作   ④甚   

⑤亟   ⑥莫   ⑦持 

2、翻译:

 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

七、赵孟頫过扬州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

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

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

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

子昂援笔书云: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注释】①元:

元朝。

②春题:

春联。

③阆苑: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此处是赞美明月楼。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致   ②相   ③援   ④云 

2、翻译:

①多未当意者

 ②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八、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

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

蒙正曰:

“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

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

②朝士:

朝中官僚。

③参政:

此指做参知政事。

④罢朝:

结束朝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过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犹   ⑥复 

2、翻译:

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九、许生端方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

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

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

许生颇为叹息。

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

“姑娘受惊矣。

”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

许劝之曰:

“既避火,何投水?

”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

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

 

【注释】①道光:

清宣宗的年号。

②姑苏:

苏州的别称。

③县试:

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

④著:

同着。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颇   ②几   ③赴  

 ④秉   ⑤负 

2、翻译:

①生平端方无戏言

                

②既避火,何投水?

 

3、理解:

上文“身未著寸缕”中的“寸缕”指代

 

十、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

元方因告其人曰:

“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

“不尔,是欺之也。

” 

【注释】①陆少保:

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直   ②但   ③遽   ④辞 

2、翻译:

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初中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翻译

一、《伤仲永》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5、父利其然也,日攀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泯然众人矣。

8、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9、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孙权劝学》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口技》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狼》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易混成语知识点

1、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

2、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

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3、下里巴人: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4、无所不为:

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5、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悔改。

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

6、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般,形容很投合。

7、振聋发聩:

比喻用文学语言唤醒糊涂的人。

不能理解为“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8、一暴十寒:

比喻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用功少,荒废多。

9、阳春白雪:

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

11、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12、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13、一文不名:

一个钱也没有(名:

占有)。

形容极为贫困。

14、抑扬顿挫: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15、重整旗鼓:

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只作褒义。

不能用作贬义

16、万人空巷:

大家都从家里出来聚向一处,使街巷都空了。

多用来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来的盛况。

17、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18、妄自菲薄:

妄:

胡乱的;菲薄:

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

19、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0、天伦之乐:

天伦:

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21、天作之合:

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

是祝颂夫妻22、姻缘美满的。

23、始作俑者:

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24、深居简出:

简:

简省。

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

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25、上行下效:

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27、忍俊不禁:

忍俊:

含笑;不禁:

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28、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9、蓬荜生辉:

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30、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异后重又团聚。

31、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32、期期艾艾:

口吃。

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易误指吞吞吐吐。

33、秦晋之好:

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

现泛指两家联姻。

34、求全责备:

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35、如丧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36、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

指变得很糟

37、名噪一时:

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38、明日黄花:

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39、目无全牛:

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40、抛砖引玉: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热的意思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思。

只用自谦,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41、马革裹尸: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

不能理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很可怜。

42、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43、络绎不绝:

: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用于人、马、车、船。

44、良莠不齐:

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两小无猜:

形容少男少女相处融洽,天真无邪。

只用于少男少女。

45、举案齐眉:

形容夫妻之间想敬相爱,关系融洽。

46、空穴来风:

穴,洞孔,来,招来。

空的洞穴容易招进风来。

后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语乘虚而入。

也代指流言蜚语。

47、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48、旷日持久:

耗费时日,拖延得很久。

49、久假不归:

假,借用。

本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后也比喻长期染上了坏习惯,不能改正。

50、江河日下:

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51、江郎才尽:

比喻才思枯竭。

52、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53、瓜田李下:

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54、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55、积毁销骨:

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

56、浩如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繁多。

不能指产品。

57、粉墨登场:

指化装上台演出;也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此义项用的较多)

58、风尘仆仆:

风尘:

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

行路劳累的样子。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59、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

贬义。

60、附庸风雅:

附庸:

追随;风雅:

文雅,多指才学。

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不能误作褒义。

61、鼎力相助:

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62、东山再起:

是说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63、顶礼膜拜:

比喻崇拜到了极点;多含贬义;

64、豆蔻年华:

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65、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66、弹冠相庆:

弹冠:

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67、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泛指见多识广,学问深厚的人。

68、充耳不闻: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69、差强人意:

大体上使人满意。

常常被人误用,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70、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71、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地盘算(做坏事)。

形容蓄谋已久。

贬义词。

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72、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73、不刊之论:

指不可更改的言论。

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

74、不以为然:

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75、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76、不惑之年: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77、不负众望:

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78、不孚众望:

不使大家信服。

区别“不负众望”。

79、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就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

80、筚路蓝缕:

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81、暴殄天物:

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

暴:

损害。

殄:

绝。

82、暴虎冯河:

暴:

空手搏斗。

冯河,冯,同“凭”。

不用舟楫趟水过河。

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

比喻勇猛果敢。

也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83、安步当车:

安:

安详,不慌忙;安步:

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84、安之若泰:

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85、暗送秋波:

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87、不翼而飞:

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88、出神入化:

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一般指技能,不形容文笔。

89、狗尾续貂:

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

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作谦词。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简介:

高尔基,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最杰出的代表”。

作品主题:

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表现了“我”身处生活底层,不屈服黑暗势力,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也揭露剥削阶级的残暴,小市民的庸俗顽劣。

作品包含着“社会批判”和“新人成长”两个思想主题。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2、内容简介: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

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小茨冈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

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

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

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

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

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

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

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3、人物塑造:

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

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

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

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

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

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

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低下。

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

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

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

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

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

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

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

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

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

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

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溺亡……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

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

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

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

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小茨冈”与房客“好事情”。

小伙子“小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

相对于小伙子“小茨冈”来说,房客“好事情”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

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

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

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

作者在作品里写道:

“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

5、人物介绍:

主要人物关系表

阿廖沙

彼什科夫

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的正直少年

外祖父

卡希林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剥削工人;暗地里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外祖母

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

(勤劳,慈祥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热爱生活,宽容忍让)

给我讲故事;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

大舅舅、(小舅舅)

米哈伊尔(雅科夫)

(粗野、自私、市侩凶狠,残暴)(自私自利)

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

表哥

米哈伊尔的萨沙

(沉默,忧郁)

伙伴

小茨冈

(弃儿)乐观淳朴、善良、勤劳、能干

老工人

格利戈里

(正直本分)

“好事情”

(睿智,正直,先进青年)

鲁滨逊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1、作者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由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著。

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

作者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遇险的经历启发而写成的。

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1660-1731):

在18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中,笛福名列第一,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长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

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

写《鲁宾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

此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