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436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重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重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重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重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量分析.docx

《重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量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量分析.docx

重量分析

1沉淀滴定法

1.1概述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须具备以下条件:

(1)沉淀的溶解度要小,不易形成过饱和的溶液。

(2)沉淀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要快,沉淀的组成恒定。

(3)要有适当的方法检测终点。

虽然沉淀反应非常普遍,但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反应并不多。

比较有实际意义的是生成微溶性银盐的沉淀反应。

如:

               Ag++Cl-

AgCl↓

               Ag++SCN-

AgSCN↓

生成微溶银盐的这类滴定方法,习惯上称为银量法,主要用于测定Cl-、Br-、I-、Ag+及SCN-等离子。

按照检测终点的方法不同,银量法分成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

1.2莫尔法

莫尔法是以K2CrO4作指示剂的银量法。

1.2.1基本原理和滴定条件

在含有Cl-的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CrO4,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

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2CrO4小,根据分步沉淀原理,Ag+首先与Cl-生成AgCl沉淀。

当Cl-被定量滴定后,过量一滴AgNO3与CrO42-生成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指示终点的到达。

主要反应为:

Ag++Cl-

AgCl↓   Ksp(AgCl)=1.6×10-10

2Ag++CrO42-

Ag2CrO4↓   Ksp(Ag2CrO4)=9.0×10-12

莫尔法中指示剂的用量和溶液的酸度是两个主要的滴定条件。

1.指示剂用量

根据溶度积原理,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Ag+和Cl-的浓度为:

此时要刚好析出Ag2CrO4沉淀以指示终点,则溶液中CrO42-的浓度应为:

这样高的Ag2CrO4浓度,会使溶液呈较深的黄色,影响终点的观察。

实际使用CrO42-的浓度较理论计算略低,约为5×10-3mol×L-1。

显然Ag2CrO4浓度降低后,要使Ag2CrO4沉淀析出,必须多加一点AgNO3溶液才行,使滴定剂过量。

但对于0.1mol×L-1AgNO3滴定0.1mol×L-1Cl-时,其终点误差为+0.06%,仍具有足够的准确度。

2.溶液的酸度

莫尔法测定Cl-,要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不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因为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

                2H++2CrO42-

2HCrO4-

Cr2O72-+H2O

若溶液酸度太高,CrO42-浓度降低,使终点拖后。

如果溶液碱性太强,AgNO3会发生以下反应:

               2Ag++2OH-

2AgOH

                                

Ag2O↓+H2O

                                  (黑色)

使滴定无法进行,因此莫尔法要求溶液的酸度在pH6.5~10.5之间。

当试液中有铵盐存在时,要求溶液的酸度范围更接近于中性(pH6.5~7.2),因为pH增高时,便有相当数量的NH3释出,能与Ag+形成[Ag(NH3)2]+络离子,影响滴定。

若试液碱性太强,可用稀HNO3中和;酸性太强则以NaHCO3或CaCO3中和。

另外,在滴定过程中,由于AgCl沉淀强烈的吸附Cl-,使Cl-浓度降低,终点提前。

为此,在滴定的过程中应强烈的振荡溶液,减少吸附。

1.2.2应用范围

1.莫尔法主要用于测定氯化物中的Cl-,或溴化物中的Br-。

当Cl-和Br-共存时,可测定其总量。

莫尔法不适于测定碘化物和硫氰化物。

2.莫尔法只适用于AgNO3标准溶液滴定Cl-、Br-,不能用于Cl-标准溶液滴定Ag+。

因为未滴定前就生成Ag2CrO4沉淀,而Ag2CrO4转化为AgCl的速率很慢。

3.凡能与Ag+生成沉淀的阴离子(如PO43-、S2-、F-等),能与CrO42-生成沉淀的阳离子(如Ba2+、Pb2+等),以及能与Ag+形成配合物的物质(如NH3、CN-、EDTA等),都应事先分离除去。

1.3佛尔哈德法

佛尔哈德法是以铁铵矾NH4Fe(SO4)2作指示剂的银量法,有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两种。

1.3.1直接滴定法

在含有Ag+的硝酸溶液中,用一定浓度的铁铵矾作指示剂,以NH4SCN(或KSCN)标准溶液直接滴定Ag+。

在化学计量点前,首先析出AgSCN沉淀:

Ag++SCN-

AgSCN↓(白色)

当Ag+定量沉淀后,过量一滴NH4SCN溶液与铁铵矾中的Fe3+生成红色配合物:

Fe3++SCN-

FeSCN2+(红色)

使溶液呈现红色,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1.3.2返滴定法

返滴定法可用来测定Cl-等卤素离子和SCN-。

例如,测定Cl-时,先向试液中加入已知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然后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Ag+。

返滴定时,滴入的NH4SCN首先与溶液中剩余的Ag+生成AgSCN沉淀,当剩余的Ag+与SCN-反应完全后,过量一滴NH4SCN标准溶液便与Fe3+生成FeSCN2+红色配合物,指示终点的到达。

滴定Cl-时的主要反应为:

Cl-+Ag+(过量)

AgCl↓  Ksp(AgCl)=1.6×10-10

Ag+(剩余)+SCN-

AgSCN↓  Ksp(AgSCN)=1×10-12

Fe3++SCN-

FeSCN2+(红色)

在用返滴定法测定Cl-时,应注意防止AgCl沉淀的转化。

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SCN大,因此在溶液中AgCl与SCN-接触时,有可能转化为更难溶的AgSCN,使SCN-浓度降低,FeSCN2+的红色消失。

这样就要消耗较多的NH4SCN才能使沉淀转化反应达到平衡,从而造成较大的终点误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滴入NH4SCN标准溶液前,加入一定量的硝基苯,使AgCl沉淀表面被硝基苯覆盖,隔绝AgCl与水相接触,阻止AgCl与AgSCN的转化,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但硝基苯有毒,而AgCl沉淀转化为AgSCN的反应进行较慢,所以对准确度要求较低的快速分析中,也可不加入硝基苯。

此时滴定宜快,近终点时不要太剧烈摇动。

返滴定法测定Br-和I-时,由于AgBr和AgI沉淀溶解度比AgSCN小,不发生沉淀转化。

但是滴定I-时,须先加入过量AgNO3,然后再加入铁铵矾,否则Fe3+将氧化I-:

2Fe3++2I-=2Fe2++I2

影响滴定的准确度。

佛尔哈德法应在强酸性溶液(0.1~1mol×L-1HNO3)进行滴定。

因为中性或碱性溶液中Fe3+水解生成棕色Fe(OH)3沉淀,影响终点的观察。

佛尔哈德法比莫尔法的选择性高,因为在硝酸介质中,许多弱酸根(如PO43-等)不与Ag+生成沉淀,因而不产生干扰。

1.4法扬司法

法扬司法是以用吸附指示剂作指示剂的银量法。

卤化银是一种胶状沉淀,有强烈的吸附作用,能够选择性地吸附溶液中的离子,特别是对构晶离子的吸附。

例如在Cl-过量时,AgCl沉淀首先吸附Cl-,使胶粒带负电荷;在Ag+过量时,AgCl首先吸附Ag+,致使胶粒带正电荷。

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机染料,当它被吸附在胶粒表面之后,可能由于形成某种化合物而导致指示剂分子结构的变化,因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在沉淀滴定中,利用它的这种性质来确定滴定终点。

如荧光黄是一种有机弱酸,常用它的钠盐。

在溶液中解离成Na+和荧光黄酸根阴离子(以FI-表示),FI-为黄绿色。

用AgNO3滴定Cl-,在化学计量点前,溶液Cl-过量,所以胶粒带负电荷,它不吸附FI-;在化学计量点后,过量一滴Ag+使胶粒带正电荷,因而它吸附FI-,导致FI-的结构发生变化,使沉淀表面呈现浅红色,从而指示滴定终点。

AgCl·Ag++FI-→AgCl·Ag+·FI-

(黄绿色)(浅红色)

如果用NaCl标准溶液滴定Ag+,则颜色变化正好相反。

应用吸附指示剂指示终点,应注意以下条件:

1.吸附指示剂吸附在沉淀表面而变色,因此应尽量使沉淀表面积大一些。

为此,在滴定时为防止AgCl凝聚,一般应加入糊精等胶体保护剂。

2.溶液浓度不能太稀,否则沉淀少,观察终点困难。

用荧光黄为指示剂,以AgNO3溶液滴定Cl-时,浓度要在0.005mol×L-1以上。

3.卤化银容易感光而变成灰色,滴定时应避免强光照射。

表6.1列举了一些重要吸附指示剂的应用示例。

表6.1一些吸附指示剂的应用示例

指示剂

被测定离子

滴定剂

要求pH范围

荧光黄

Cl-

Ag+

一般为7~8

二氯荧光黄

Cl-

Ag+

一般为5~8

曙红

Br-、I-、SCN-

Ag+

一般为3~8

二甲基二碘荧光黄

I-

Ag+

中性

溴甲酚绿

SCN-

Ag+

4~5

甲基紫

Ag+

Cl-

酸性溶液

罗丹明6G

Ag+

Br-

酸性溶液

2重量分析概述

2.1重量分析法及其特点

重量分析法通常是用适当的方法将试样中的被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转化为一种纯粹的、化学组成固定的化合物,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的含量。

根据分离的方法的不同,重量分析法分为沉淀法和气化法(挥发法)。

2.1.1沉淀法

这种方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在试液中加入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将被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下来。

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称量,根据称取沉淀的质量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例如水泥中SO3含量的测定,可在制备好的试液(SO42-)中加入适当过量的BaCl2溶液,使生成BaSO4沉淀,而与其它组分分离。

由得到的BaSO4质量计算试样中SO3%。

沉淀法是重量分析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章主要讨论沉淀法。

利用电解反应,使被测组分在电极上析出,根据电极质量的增加值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称为电重量分析,亦是一种特殊的沉淀法。

2.1.2挥发法

用加热或其他方法使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为气体逸出,根据试样质量的减轻计算该组分的含量。

例如石灰石“烧失量”的测定即属于此,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经高温灼烧,按下式分解:

CaCO3

CaO+CO2↑

灼烧至恒重(即两次灼烧后,称量之差小于0.2mg)后,试样质量的变化,即为灼减量——称为“烧失量”。

从上述可知,重量分析法直接用分析天平称量而获得分析结果,不需要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所以准确度高。

对于常量组分的测定,相对误差可达±0.1%,这是重量法最显著的优点。

重量分析法是最古老的定量分析方法,一个多世纪前的所有定量分析方法几乎全是重量分析法。

但是重量分析须经沉淀、过滤、洗涤、灼烧、称量等过程,操作繁琐,分析周期长(一般需数小时至十几小时),不能满足生产上快速分析的要求。

同时重量分析法灵敏度低,不适于低含量组分的测定。

因此,重量分析法目前已不多用,大多被滴定分析方法等所代替。

重量分析法虽有上述不足,但利用沉淀法的有关原理及其基本操作技术,在分离干扰元素和富集痕量组分方面,却是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的分离手段之一。

2.2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被测组分与沉淀剂反应后,以一定的沉淀析出,称为“沉淀形”。

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称量。

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因而称量的物质可能不是原来的沉淀,而是从沉淀转化而来的另一种物质——“称量形”。

沉淀形和称量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如SO3的测定,沉淀形和称量形都是BaSO4;重量法测定SiO2,沉淀形为硅酸凝胶(SiO2·nH2O),灼烧后硅酸凝胶失去水分成为SiO2(称量形),两者不相同。

2.2.1重量分析对沉淀形的要求

1.沉淀溶解度必须很小,这样才能保证被测组分定量地沉淀完全。

2.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如果是晶形沉淀,最好是尽可能获得较为粗大的沉淀颗粒;如果是非晶形沉淀,则希望获得尽可能紧密的沉淀。

3.沉淀应力求纯净,尽量避免其它杂质玷污。

2.2.2重量分析对称量形的要求

1.称量形必须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并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这是对称量形最重要的要求,否则无法计算分析结果。

如硅酸凝胶SiO2·nH2O中的水分是不定的,所以不能作为称量形,只有将它灼烧成组分一定的,与化学式完全符合的SiO2,才能作为称量形。

2.称量形必须十分稳定,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CO2,也不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3.称量形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由少量的被测组分可以得到较大量的称量物质,这样可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减少称量误差。

重量分析的关键在于获得完全而纯净的沉淀。

为了使沉淀完全,除了选择适当的沉淀剂外,根据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理论,利用同离子效应,加入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可以降低沉淀的溶解损失。

无机化学对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以下将根据沉淀的形成过程,着重讨论如何控制沉淀形成的条件,减少沉淀的玷污,获得尽可能完全而纯净的沉淀。

3沉淀的形成和玷污

3.1沉淀的类型

在重量分析操作中,总希望得到大颗粒晶体,以减少溶解损失和提高沉淀的纯度。

因此,讨论与沉淀颗粒大小有关的因素,是重量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沉淀按其物理性质,可粗略地分为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两大类。

晶形沉淀是由较大的沉淀颗粒组成的,内部排列规则,结构紧密,极易沉降于容器底部。

晶形沉淀有粗晶形沉淀和细晶形沉淀之分,前者如MgNH4PO4等,后者如BaSO4等。

非晶形沉淀(又称为无定形沉淀或胶状沉淀)是由许多疏松聚集在一起的微小沉淀颗粒组成的,沉淀颗粒的排列杂乱无章,其中又包含大量数目不定的水分子,常常是体积庞大的絮状沉淀,不像晶形沉淀那样能很好地沉降在容器底部。

SiO2×nH2O,Fe2O3×nH2O等均为典型的非晶形沉淀。

对于非晶形沉淀,应注意掌握好沉淀条件,改善沉淀的物理性质,以尽量符合定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3.2沉淀的形成

沉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关于沉淀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前人作了大量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成熟的理论。

现仅就与实验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一简单介绍。

在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当构晶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沉淀的溶度积Ksp时,称为过饱和状态。

此时构晶离子会因离子间的缔合作用,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的晶核,随后溶液中构晶离子向晶核表面扩散,并沉积到晶核上,晶核逐渐长大。

因此,沉淀的形成可分为晶核的生成核晶核成长两个过程。

所得沉淀颗粒的大小取决于这两个过程的相对速度。

如果晶核形成的速度(称为聚集速度)比晶体成长速度(称为定向速度)慢,那么形成晶核少,构晶离子有足够的时间在晶核上按一定的晶格有规则地排列,晶核逐渐长大,形成大颗粒晶形沉淀。

当聚集速度大于定向速度时,则形成晶核多,并不断形成新的晶核,这样便来不及有规则的排列成晶体,得到的是颗粒细小、结构疏松、体积庞大的非晶形沉淀。

所以沉淀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溶液的过饱和程度可用相对过饱和度的大小来量度。

冯·韦曼(VonWeimarn)经验公式描述了沉淀生成的初速度(即晶核形成速度)与溶液相对过饱和度成正比的关系:

式中:

Q为加入沉淀剂时溶质的瞬时总浓度;S为晶核的溶解度;Q-S为过饱和度;K为与沉淀的性质、温度核介质等因素有关的常数。

聚集速度与沉淀的溶解度及沉淀条件有关,它通常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程度成正比。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从稀溶液沉淀出来的BaSO4是晶形沉淀。

而在以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将浓的Ba2+与SO42-混合,得到的却是凝乳状的BaSO4沉淀。

只有在过饱和程度较小,聚集速度较小的情况下,才能有利于得到颗粒较大的晶形沉淀。

至于定向速度,主要取决于形成沉淀物质的性质,极性较强的盐类,如MgNH4PO4、BaSO4等,一般具有较大的定向速度,容易生成晶形沉淀。

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如氢氧化物(Fe2O3·nH2O、Al2O3·nH2O等),定向速度较小,一般形成非

3.3沉淀的玷污

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纯净与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当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夹杂着溶液中其它组分,使沉淀玷污。

因此,必须了解沉淀生成过程中混入杂质的各种原因,找出沉淀玷污的方法,以获得符合重量分析要求的沉淀。

引起沉淀玷污的原因主要是由共沉淀和继沉淀所致。

3.3.1共沉淀

共沉淀是指当一种难溶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时,常会使溶液中本来不应生成沉淀的可溶性组分被沉淀带下而一起沉淀下来。

例如以BaCl2为沉淀剂测定SO42-时,如果试液中存在少量Fe3+,则当析出BaSO4时,可溶性的Fe盐也与其一起析出。

BaSO4应该是白色的,如果有铁盐共沉淀,则灼烧后的BaSO4就是棕黄色,显然这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

共沉淀现象是重量分析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造成共沉淀的主要原因是表面吸附。

图6.1为BaSO4晶体表面吸附杂质的示意图。

在晶体内部每个Ba2+(或SO42-)的上、下、左、右、前、后都被6个SO42-(或Ba2+)所包围,因此沉淀内部的构晶离子都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但处于沉淀表面的Ba2+或SO42-至少有一面没有被构晶离子包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使它具有吸引带相反电荷离子的能力。

即在沉淀表面有剩余力场存在,造成吸附作用。

一般情况下,沉淀表面首先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

例如以BaCl2沉淀SO42-时,由于BaCl2过量,则BaSO4晶体表面首先吸附Ba2+,形成第一吸附层,第一吸附层又吸附抗衡离子Cl-,形成第二吸附层,两吸附层带相反电荷,组成双电层。

双电层随沉淀一起沉降,玷污沉淀。

图6.1BaSO4晶体表面吸附示意图

沉淀表面的吸附遵循吸附的一般规律。

1.凡能与构晶离子生成难溶或解离度很小的化合物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例如,溶液中Ba2+过量时,BaSO4沉淀表面吸附的是Ba2+,若溶液中存在Cl-和NO3-,则第二吸附层中的抗衡离子将主要是NO3-,因为Ba(NO3)2的溶解度比BaCl2小。

2.离子的价数愈高,浓度愈大,则愈易被吸附。

抗衡离子是不太牢固地被吸附在沉淀表面上,故常可被溶液中其它离子所置换,利用这一性质,可采用洗涤的方法,将沉淀表面的部抗衡离子部分除去。

3.沉淀表面吸附杂质的量,还与沉淀的比表面及温度有关:

沉淀的颗粒越细,其比表面越大,与溶液的接触面也越大,吸附的杂质也越多。

晶形沉淀的颗粒较大,比表面小,吸附的杂质较少;非晶形沉淀的颗粒细小,比表面很大,所以表面吸附现象特别严重。

吸附作用是放热过程,因此提高溶液温度,则可以减少对杂质的吸附。

除由吸附引起的共沉淀外,引起共沉淀玷污的还有混晶(mixedcrystal)共沉淀和吸留(occlusion)共沉淀。

混晶是指与沉淀具有相同晶格、电荷相同、离子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在沉淀形成过程中,可能占有构晶离子在晶体中的固定位置,而生成混晶的现象。

例如Pb2+与Ba2+离子半径相近,BaSO4与PbSO4的晶体结构相同,Pb2+就能混入BaSO4晶格中,与BaSO4形成混晶而共沉淀,除PbSO4和BaSO4外,混晶共沉淀在分析化学中还有不少实例。

如BaSO4与KMnO4,AgCl与AgBr,MgNH4PO4和MgNH4AsO4等。

为避免混晶的生成,最好事先将这类杂质分离除去。

因为形成混晶后,杂质进入沉淀内部,用洗涤和陈化的方法净化沉淀时,效果不显著。

所谓吸留(或包藏)是指在沉淀过程中,特别是沉淀剂加入过快时,沉淀迅速长大,使得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随后生成的沉淀所覆盖,而被包藏在沉淀内部,引起共沉淀的现象。

不过这种现象一般只在可溶性盐的结晶过程中比较严重,故在重量分析中不甚显著。

3.3.2继沉淀

继沉淀是指被测组分沉淀结束后,另一种本来难于析出的沉淀的组分,在该沉淀表面继续析出沉淀的现象。

如用(NH4)2C2O4沉淀Ca2+时,若溶液中含有少量Mg2+,MgC2O4的溶度积比CaC2O4大,当CaC2O4沉淀时,[Mg2+][C2O42-]

在CaC2O4沉淀结束后,CaC2O4晶体表面吸附C2O42-,使其表面附近的C2O42-的浓度增加,于是[Mg2+][C2O42-]>Ksp(MgC2O4),致使MgC2O4继沉淀在CaC2O4表面上。

在重量分析中,共沉淀和继沉淀是一种消极因素。

但是另一方面,利用共沉淀现象,可以将溶液中的痕量组分富集于某一沉淀中。

这种共沉淀分离法被广泛地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3.4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

为了减小沉淀玷污,提高沉淀的纯度,可采用下列措施。

1.选择适当的分析步骤。

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含量相差很大的两种离子,需要沉淀分离,为了防止含量少的离子因共沉淀而损失,应该先沉淀含量少的离子。

2.降低易被吸附杂质离子的浓度。

例如沉淀BaSO4时,将Fe3+还原为Fe2+,或用EDTA将它掩蔽,Fe3+的共沉淀就可大为减少。

3.选择适宜的沉淀条件。

例如可用有机沉淀剂,控制适宜的温度或加以搅拌等,以减少共沉淀。

4.选择适当的洗涤剂进行洗涤。

吸附作用是一个可逆过程,因此通过洗涤可以洗去被吸附的杂质。

5.必要时进行再沉淀。

晶形沉淀。

4沉淀条件的选择

在讨论了沉淀形成过程及沉淀玷污的原因之后,为了获得完全、纯净而且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沉淀形式,根据不同的沉淀类型,选择不同的沉淀操作条件。

4.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可以归结为稀、热、慢、搅、陈。

即:

(1)沉淀操作应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降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程度,以控制聚集速度,生成大颗粒的结晶。

这样的沉淀容易过滤、洗涤,而且由于沉淀的比表面小。

溶液稀,共沉淀现象也相应减少,有利于得到纯净的沉淀。

(2)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一方面可增大沉淀的溶解度,降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同时又能减少杂质的吸附,有利于得到纯净的沉淀。

但应当指出,对于溶解度较大的沉淀,在热溶液析出沉淀后,须冷却至室温后再过滤,以减少沉淀的溶解损失。

(3)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加入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