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267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

《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

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公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预防火灾的目的。

是为了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保障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火灾的基本概念

1、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冒)烟现象。

3、燃烧的三个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二、火灾的种类:

1、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比如木材、棉布、纸张等。

2、B类火灾:

指液体和可融化固体物质火灾。

比如汽油、煤油、石蜡、沥青等。

3、C类火灾:

指气体类火灾,凡是由气体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都称为气体火灾,如液化气、煤气、乙烷、氢气等。

4、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锂及铝镁合金火灾等。

5、E电器类火灾:

凡是由电器老化、短路等引起的火灾称为电器火灾。

三、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法:

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2、隔离法:

就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质隔离或者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3、窒息法:

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

4、化学抑制法:

就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四、火灾发生的原因

火灾的起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六类;

1、生活的生产用火不慎。

2、违反生产安全制度。

3、电器设备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不当。

4、自然雷击、静电、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

5、人为纵火。

6、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结构材料使用不当,装修采用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

五、火灾的预防和自救应付措施

预防工作的方针:

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如何预防?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首先,就是教育全体员工首先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要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具备和掌握在本职工作中必须懂得的消防安全知识。

不得违章作业,违章动火,违章用电。

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监督机制和防火安全责任制,公司与部门、部门与车间、车间与班组、班组与员工、员工与员工进行互相监督管理。

及时消除火险隐患,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轻微火情的紧急应付

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

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

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

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

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惶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浸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

遭遇火灾时可以躲到居室里或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

困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因火势太猛,必须众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幅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将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用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火灾发生时,应尽量选择有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烟气侵害。

1、火灾的发展和蔓延。

火灾通常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渐发展,直到熄灭的过程,根据火灾燃烧时间的变化特点,可以将燃烧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即初起阶段(A段);

一般可燃物质着火燃烧后,在15分钟内,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气体流动缓慢,燃烧速度不快,此时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只要发现及时,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的消防器材工具就能将火势控制住或扑灭。

发展阶段(B段);燃烧猛烈阶段(C段),下降到熄灭阶段(D段到E段)。

以上阶段的过程因时间关系,就不再描述了。

二、报警时需注意的事项

1、拨叫119火警电话报警,

2、报警人的电话号码及姓名;

3、发生火灾的详细地址和公司名称。

4、燃烧物的性质和火势的大小情况及有无人员被困,有无爆炸危险物品。

5、加强信息反馈,随时保持和指挥中心的联系。

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手提式灭火器时,应手提或肩扛灭火器,迅速将灭火器带到火场,距燃烧处3-5米处,放下灭火器,先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握在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如灭火器无喷嘴软管,可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扶住灭火器底部的底圈部分),先将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压把,使灭火器喷射灭火。

使用推车式灭火器时,一般由二人操作,先将灭火器推到火场,在距燃烧处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放开喷射软管后,紧握喷枪,对准燃烧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钢瓶上的手轮开启阀门。

注意1:

当被扑救可燃液体呈流淌燃烧时,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

注意2:

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中燃烧,应对准火焰左右晃动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喷射流应跟着火焰喷射,直至把火焰全部喷灭。

注意3:

不能将喷流直接喷射在燃烧液面上,防止灭火剂的冲力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更大火情和人身伤害。

注意4:

使用1211、干粉等灭火器不能颠倒,也不能横卧,否则灭火剂不会喷出。

同时人要站在火的上风位置,灭火器要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推进,方能见效。

八、四懂四会

四懂

1、懂得火灾的危险性;

2、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

3、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

4、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

四会

1、会报警;

2、会使用灭火器;

3、会灭初期火;

4、会逃生。

九、什么叫闪点?

什么叫燃点?

什么叫自燃点?

一、闪点:

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温度升高,挥发加快。

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中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从消防安全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

开口杯法是将可燃液体样品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进行测定。

闭口杯法是将可燃液体样品放在有盖的容器中加热测定。

同一种可燃液体样品,测定的方法不同,其值也不同,一般开口闪点要比闭口闪点高15~25℃。

二、燃点:

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并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

这时,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

液体的燃点可用测定闪点的开口杯法来测定。

一般液体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

三、自燃点:

在通常条件下,一般可燃物质和空气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但速度很慢,析出的热量很少,同时不断向四周环境散热,不能像燃烧那样发出光。

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改变,氧化过程就会加快,析出的热量增多,不能全部散掉就积累起来,使温度逐步升高。

当达到这种物质自行燃烧的温度时,就会自动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

使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也叫自燃温度。

在自燃温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自燃点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它主要取决于氧化时所析出的热量和向外导热的情况。

可见,同一种可燃物质,由于氧化条件不同以及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自燃点。

十、氢气的火灾危险性

氢气的理化性质:

氢是无色、无嗅的可燃气体。

它是已知最轻的气体。

其沸点为—252.76℃。

在环境温度下,虽然氢相对而言不是十分活泼,但在高温下,它可以和几乎所有别的元素发生反应。

通常氢和氧在高温下的反应异常激烈升高温度,氢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

氢气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为4.1%(V/V),上限为74.1%(V/V),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工业酒精含有少量甲醇、96%乙醇。

医用酒精含有75%的乙醇,工业酒精不能用于人体的消毒,因为甲醇会导致中毒,你用于皮肤消毒也会有部分被皮肤吸收,中毒后严重的可导致失明、死亡。

十一、逃生的状况及方法

一般而言,逃生状况可分为三种,一是逃生避难时,二是室内待救时,三则是在无法期待获救时。

其方法叙述如下:

一、逃生避难时

1、不可搭乘电梯,因为火灾时往往电源会中断,会被困于电梯中。

2、顺着避难方向指标,进入安全梯逃生。

3、以毛巾或手帕掩口:

毛巾或手帕沾湿以后,掩住口鼻,可避免浓烟的侵袭。

4、浓烟中采取低姿势爬行:

火场中产生的浓烟将弥漫整个空间,由于热空气上升的作用,大量浓烟将漂浮在上层,因此在火场中离地面30公分以下的地方还有空气存在,愈靠近地面空气愈新鲜,因此在烟中避难时尽量采取低姿势爬行,头部愈贴近地面愈佳,但仍应注意爬行的速度。

5、浓烟中戴透明塑胶袋逃生:

在浓烟中避难逃生,人体如防护不当,易吸进浓烟导致晕厥或窒息,同时眼睛会因烟的刺激,产生刺痛感而致眼睛睁不开。

因此如有简易的装备能使人们在烟中逃生时提供足量的新鲜的空气,并隔离烟对眼睛的侵袭最佳。

此时即可利用透明塑料胶袋。

透明塑料胶袋不分大小均可利用,使用大型的塑料胶袋可将整个头罩住,并提供足量的空气供给逃生之用,如无大型塑料胶袋,小的塑胶袋亦可,虽不能完全罩住头部,但亦可掩护口鼻部分,供给逃生所需空气。

使用塑胶袋时,一定要充分将其张开,两手抓住袋口两边,将塑料袋上下抖动,让里面能充满新鲜的空气,然后迅速将其罩在头部到颈项的地方,同时两手交袋口按在颈项部位抓紧,以防止袋内空气外漏或浓烟跑进去。

同时要注意,在抖动塑胶袋装空气时,不得用嘴将气吹进袋内,因为吹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效果会适得其反。

6、沿墙面逃生

在火场中,人常常会表现得惊惶失措,尤其在烟中逃生,伸手不见五指,逃生时往往会迷失方向或错失了逃生门,因此在逃生时,如能沿着墙面即可进入,而不会发生走过头的现象。

二、室内待救时

1、用避难器具逃生

逃难器具包括绳索、软梯、缓降机、救助袋等。

通常这些器具都要事先准备,平时要经常训练,熟悉使用,以便突发状况发生时,能从容不迫加以利用。

2、塞住门缝,防止烟渗透进来

一般而言,房间的门不论是铁门、铜门、钢门,都会有半小时至两小时的防火时效。

因此在室内待救时,只要将门关紧,火是不会马上侵袭进来的。

但烟是无孔不入的,烟会从门缝渗透进来,所以必须设法将门缝塞住。

此时可以利用胶布或沾湿毛巾、床单、衣服等,塞住门缝,防止烟进来,潮湿能使布料增加气密性,加强防烟效果,因此经常保持塞住门缝的布料于潮湿状态是必需的。

另外如房间内有大楼中央空调使用的通风口,也应一并塞住,以防止浓烟侵袭渗透。

十二、水的禁用范围

1、轻金属火灾

2、遇水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物质的火灾

3、处于溶化状态下的钢和铁

4、处于白热状态的化合物或炭

5、油脂、石油产品

6、电气设备

说说小小烟头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