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486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4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

《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语上116课教案.docx

四语上116课教案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芦叶船

课型

讲授

课时

累计课时

5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

课前准备

生字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引入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五.拓展延伸

 

 六.作业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

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一只贝

课型

讲授

课时

累计课时

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学习重点

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学习难点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画外音:

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

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

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

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一只贝

课型

自学

课时

累计课时

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学习重点

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四、拓展延伸

 

 五、学后心得交流

 

 六、总结全课。

 

 (我认为,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因此,由一篇文章引发对多篇相关文章的阅读,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和在课内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

 1、小结,过渡:

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

我深深地感觉到:

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

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快乐的暑假

课型

小组合作

课时

累计课时

8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学习难点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1、板书课题。

齐读:

   2、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

   3、小结:

“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

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

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学习成果: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⑵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⑶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

(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

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

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

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

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

   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

[播放演示文稿]

    (可以仿照第三节进行诗歌创作)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快乐的暑假

课型

课时

累计课时

9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五总结: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

(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语:

拥有假期,拥有自由。

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

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

(选做)

   3、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见“积少成多”中的《田园乐》)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一

课型

练习

课时

3

累计课时

10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学习重点

能说会道

学习难点

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

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

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

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

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

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

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

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3、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

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

如:

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4、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一

课型

课时

累计课时

11、12

学习目标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能说会道

学习难点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学习“能说会道”

 

二.学习“笔下生辉”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1、激发习作兴趣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

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

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

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

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

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5、古诗两首

课型

课时

累计课时

1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能力目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学习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背诵诗文。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二、3、结合注解,自读自悟

三、思考:

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四、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三、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5、古诗两首

课型

讲授

课时

累计课时

14、1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能力目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步骤同上)

 

六、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七、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八、(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九、(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十、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探索的能力。

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朗读指导: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连线:

《枫桥夜泊》元稹

《望洞庭》刘禹锡

《菊花》张继

“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诗用了()

修辞手法,把()比作“白

银盘”,把()比作“青螺”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6、观潮

课型

课时

累计课时

16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学习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自读课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

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

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

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

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

里外结构。

组词:

闷雷。

读音:

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

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6、观潮

课型

课时

累计课时

17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学习重点

学生字词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6、观潮

课型

讲授

课时

累计课时

18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四、总结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