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技能训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374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课技能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评课技能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评课技能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评课技能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评课技能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评课技能训练.docx

《评课技能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课技能训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课技能训练.docx

评课技能训练

评课技能训练

一、评课的含义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具体地说:

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二、评课的作用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研科研功能

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

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

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

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

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另外,听评课也是教育同行进行教材分析、教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

一位哲学家说: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

”所以,教师之间开展听评课活动,就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改新理念。

2.激励发展功能

通常就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来说,可能有两条路可走(从相对意义来说)。

一条是磨道式的循环,是走一条自我封闭的教学发展道路;一条是螺旋式上升,采取的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造的策略,是教学能力发展的道路。

听评课对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

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教学诊断功能

学校领导抓教师的教学有各种各样的途径。

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指导。

所谓临床指导是指学校领导深入到教室中去,诊断教师教学中的毛病,评估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具体技术。

这里的“床”是指教室,“临床”是指深入到教室中去。

“临床指导”的操作技术包括观察前活动、课堂观察、观察后材料分析与交谈等三个阶段。

听评课就有“临床指导”的性质。

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一直很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

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

要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

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课的一般要求

评课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课教师课堂教学实例进行评价,交流教育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上课教师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评课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以便使评课活动具有针对性,受到应有的效果。

评课的要求可以概括成五个字,即:

听、看、记、想、评。

1.用心听

一听老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

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

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

四听学生的答题,答题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

2.全面看

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

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表现;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为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仔细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

教学目的是否明确?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

注意点是否强调?

板书是否合理?

教学效果是否好?

“双基”是否扎实?

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

4.认真记

记上课的思路和精彩的教学片段。

听课要以仔细观察和认真倾听为主,要边看、边听、边思考,然后再有选择的进行记录,取其精华,记下有价值的互动过程(片段),汲取好的教法。

听课随感随时写。

精彩的教学往往能触发灵感、激活思维,使你产生联想和想象。

听课时要随时记下当时感想、感悟和收获,不要太依靠脑袋记忆,这不仅利于课后评课、交流,更有利于为自主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日后写文章积累第一手资料。

 

5.艺术评

评课时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评课标准面前人人平等,保证评课的客观公证,而不能凭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评课不在于分长短优劣,而在于评教结合促成长,所以老师的点评应尽量做到有艺术捏分寸,在不足出能提出如何做会更好的建设性意见,而并非泛泛而谈得好与不好,对执教者也能起到实际的收益。

综合意见:

评课是一门艺术,评课的方面也包含很多,只有本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理念才能使评课的效果提高,促进教学的进步。

四、评课的一般原则

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评课目的呢?

这就涉及到新课程下评课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即评课的原则。

这个评课原则的确定要遵循心理学、教育学、课程论、系统学、哲学等方面的规律。

新课程下的评课要坚持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的标准也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

评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测量到的情况出发,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不能走极端。

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语言艺术,让人心悦诚服。

“真实故事”中教导主任紧紧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评价了教师在识字教学、朗读教学、说话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方法和取得的良好成果。

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让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心悦诚服。

2.诚恳的原则。

评课者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立场,即帮助授课者分析课堂教学,总结经验教训,彼此共同成长。

所以评课者要持十分诚恳的态度去评课,给执教者提出中肯的意见,让执教者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接受你的意见,促进自己的反思和提高。

评课中既不能避实就虚,一味奉承,也不能吹毛求疵,一味打击。

3.重点原则。

评课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该浓墨重彩处要泼墨如水,该轻描淡写处就惜墨如金。

对课堂特色要细评,让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对重点败笔要条分缕析,着重探讨解决对策。

如“真实故事”中评课者就重点抓住学生主动参与方面进行细评,充分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学生读得形式多样,读得兴趣盎然,读得滋味无穷;练得扎实、练得有创新味,充分体现了评课的重点原则。

4.激励原则。

评课者要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发,用一双慧眼尽力发现课堂的闪光点,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激励教师扬长避短,逐渐行成自身的特色。

5.因人而异的原则。

根据“优质课”、“研讨课”、“汇报课”、“过关课”的不同要求,执教者的不同情况,评课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优质课”、“观摩课”标准要高一些,对“汇报课”、“过关课”标准要适当下降一点。

“优质课”、“观摩课”要着重挖掘教师的个性、特长,帮助其形成自己的特色。

“汇报课”、“过关课”要着重帮助鼓励教师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如“真实故事”中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侧重评价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有利于教师在这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艺术原则。

评课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评课的角度、评课的语言都有很强的艺术性。

角度不同、语言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评课效果。

有的评课让人一蹶不振,有的评课让人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精神焕发,跃跃欲试。

如“真实故事”中的评课者先引出教学理论,接着分析课堂的教学细节,最后点评这种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有理有据、语言准确、条理清晰。

即激励了授课者,又让听课教师留连忘返、受益匪浅,实为一则艺术。

(原则)

(1).与人为善,态度诚恳

明确议课宗旨和端正议课指导思想,是议课取得良好效益的前提条件。

议课者首先要去掉私心,树起爱心,使有利于师生的成长和发展成为议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试图通过议课来显示议课人的“水平”,使教师对自己“服气”,追求这种效益的议课违背了议课的基本宗旨,自然会让人反感而无法拥有好的结果。

态度真诚是议课取得良好效益的基本保证。

议课不光是一种学术交流,也是一种人际沟通,必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平台上才能有效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居高临下的官僚作风和夸夸其谈的“学霸”作风都会严重损害议课的效益。

在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思想指导下的议课,氛围应是平等和谐的,态度应是真挚诚恳的,对师生既有指导性,更有激励性。

这种善于艺术性地营造评课者与被评者、听评者之间“心理零距离”的议课,容易受到师生的欢迎。

即使是实话实说,客观地提出问题和批评,也容易为师生所接受,从而达成议课的目标,取得应有的议课效益。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议课往往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教研活动中进行的,应根据观课的目的明确议课的任务和目标,根据内容和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议课。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有选择性和侧重性,要围绕而不应偏离活动的主题与目标。

因此,议课要遵循突出重点原则和因人而异原则,根据实际需要,抓住关键的问题,与不同层次和特点的教师探讨不同的问题,议课才会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会把课议得深入和透彻,才能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3).一分为二,注重实效

运用辩证的观点议课,既把课的优点讲足,又把课的缺点讲透,褒贬适当、适度,容易取得较好的议课效果。

尊重执教者的劳动,肯定课的成功之处,能给教师以鼓励;分析课及教师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则有利于教师树立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教学水平。

一般情况下的议课都应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不宜片面地一味说好或专门挑刺。

但褒贬并不是机械地半斤八两,适度的标准是适当,是客观和公正。

不切实际的肯定和鸡蛋里挑骨头的批评都不可取。

褒贬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既要看课的实际表现,又要看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考虑议课的实际效用,实现最大化的议课价值。

(4).理论引领,评析实践

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是议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议课既是一种诊断,更是一种引导。

对课的改进提出建议,既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又要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加以解释,才能使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

要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必须先清晰或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

如果议课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低层面上,就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和指导价值。

只有把理说透,才能把课说清,才能把人说服,才能使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取得好的议课效益。

(5)、注意差异,讲究艺术

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进行议课,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对教龄短的教师要诚恳地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经验丰厚的老师要提出新的目标,以求不断进取。

要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

对待性格谦逊的老师,可推心置腹、促膝谈心;对待性格直爽的老师,可直截了当,从各角度与其认真交流;对待性格固执的老师应谨慎提出意见。

第二议课应克服或避免下面10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1).忌听而不议

由于对其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体验,议课常常不被重视,议课活动的开展既不普遍也不经常。

在学校观课活动中,重听而轻评、听多议少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然,并不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每观一课都要评议,要视需要与必要而定。

但如果连有些具有相当规模的比赛和观摩活动也不安排议课,议课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观课对看课者和执教者都失去了主要的意义,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组织的教研活动更失去了大半的价值。

(2).忌徒有形式

不少该议的课之所以不议,除了意识问题之外,也与不会议课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课虽然议了,但并未取得议课应有的效益。

有的教师、学校领导以至教研人员,由于对教学和议课缺少研究和实践,缺乏必要的议课素养和水平,观了课既看不出多少名堂来,也说不出几句有价值的意见,即使能看出点门道,也由于一知半解而难以评释到位。

有的议课者也说了不少意见,但多是细技未节的问题,评议重于琐碎而流于肤浅,对大家没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这样的议课都没有多大意思,难以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和欢迎。

(3).忌态度生硬

如果说议课能力低会导致议课效益差的话,那么,议课态度生硬则很可能会使议课收到负效果。

有的议课者以为议课只是简单的甄别,将课分出优劣与等级,忘记了议课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服务的宗旨,不考虑执教者或听评人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议课态度生硬,语气逼人,语意伤人。

有的议课者凭借地位和学识上的优势,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指手划脚,夸夸其谈,缺乏民主的作风、平等交往的意识和善于沟通、说服的技巧。

有的学校领导或教研人员对一些上课能力较差的教师有恨铁不成钢之气,对一些陈旧落后、效果较差的课有深恶痛绝之愤,议起课来意气用事,直抒胸臆,狂轰滥炸而后快。

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议课专挑别人的毛病,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拿着放大镜吹毛求疵,说起来头头是道,其实却恶化了议课的氛围和人际关系。

总之,穿着布满针刺外衣的议课,对教师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不是更有利,而是更有害。

(4).忌好话连篇

一种走极端的现象是做老好人,议课怕伤感情,怕得罪人,一味唱赞歌,片面说好话,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讳莫如深。

这种只讲人情关系而不求学术研究的议课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都有害无益。

(5).忌面面俱到

由于观课议课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所议的课又各有特点和具体实际,再加上时间的限制,观课一般应有所侧重,不宜不分主次轻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夸夸其谈。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面面俱到的议课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抓不到要害、需要和重点,力量分散,泛泛而谈,蜻蜓点水,让人听来一头雾水,难以切实解决问题,也容易让人生厌和反感。

(6).忌标准失当

议课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因而议课应持有正确的评议标准。

否则,一来诊断错误,评议失当,难以服人,二来误导教学,遗误师生,妨害事业。

由于议课实践发展相对滞后和对议课的研究相对薄弱,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议课理论、议课制度和议课操作方案,在议课实践中,评议标准失当、新旧标准冲突、理论与实践失调等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由于不同学科各具特点和要求,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有不同的起点和发展要求,议课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衡量标准。

如果超越自己的专业范围和熟识界限,以只适用于某一范围的评议标准去衡量所有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不理智和不讨好的。

在议课中,缺乏科学的标准或滥用标准,都是议课之大忌,会让教师无所适从,会让教师对议课敬而远之。

(7).忌重评人而轻议课

议课,顾名思义,评议的对象是课。

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构建的,是由教师设计并操作的,所以,议课又少不了议人,尤其是评议教师。

但评议的重点是课本身,而不应该是人。

有的看课者尤其是外行看课者,既不会看课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效果,也不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专看上课教师及其得失。

议课则轻议课而重评人,轻学生而重教师,轻学而重教,往往容易以课论人,以偏概全,片面武断,由议课演化成对教师的评价,由一点上升到全面,甚至由一时之失导致对整个人的否定。

这样的议课缺乏必要的专业研究精神、教研心态和良好议课氛围,容易引发议与被议之间的关系紧张,造成教师怕被议课、议课活动不受欢迎、议课的功能和效益难以发挥等不良后果

(8).忌主体单一

在目前常见的议课活动中,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议课权,教师在多数情况下也只是议课的听众和观众,议课成为学校领导、专职教研人员和专家等少数人的专利。

这种上级评下级、少数评多数的单向议课方式,少了民主性而多了独断性,少了客观性而多了片面性,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主动、积极地关心、参与议课,自觉运用议课手段来改进教学,加快发展。

(9).忌方式单一

前面介绍的10种常用的议课的形式和方法,在现实议课实践中大多数不被运用。

各种议课方式均有其优势和缺陷,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

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议课方式,实现议课方式的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议课才更生动活泼,富于魅力和实效。

(10).忌议后无为。

议课的意义在于诊断、指导、改进师生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议课本身只是一种认识交流和理论指引,还处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只有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能达到议课的最终目的,才能取得实际的效益。

实际上,大多数议课固目于议课本身,满足于议课表面上的效果,止步于议课不再前行。

议课者评完课即以为大功告成,万事大吉,就鸣锣收兵,刀枪入库;由于缺乏应有的意识和督促机制,听评者事后往往也无所作为,既不对议课意见加以深思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也不根据议课意见对自己的教学加以比照和反思,更不积极主动地根据议课意见去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

议后无为,议也白议。

一切涛声依旧,议课也就徒劳无功。

因此,议课后的行为跟进,对议课取得应有的效益非常必要和重要。

对条件便利的议课者而言,对同一执教者采用“跟进式”看课议课,来回反复,有针对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促使师生的教学水平和议课效益的提高。

5、评课的内容和标准

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首先应该有一种质量标准。

利用这个标准作为一般的尺度去衡量一堂课的优劣。

但是课堂的主体毕竟是活生生的、有灵性、有可塑性的人,不能完全像产品一样可以量化评估,也因学科、年级、评课目的不同难以运用同一标准进行课堂质量评价。

所以对课堂评价也作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

<一>评课的内容

1.评教学效率

评课,首先要求鉴别出课的优劣,尽管许多评课并不追求鉴定结论。

评教学效率,不仅要评出教学效果的好坏,还要算一算时间账。

教学效果好,但课堂容量小,属整体教学效率不高;弄简成繁,枝节问题纠缠不休,表现明显的徒劳无功,属局部教学效率不高。

评教学效果,一是看学生学到多少东西,受到哪些教育,二是看学生获得了多少激励和满足。

前者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的增长、学习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以及思想方法、政治观点、道德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它是当堂教学效果的实质所在;后者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上。

 评教学效果,要结合预定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现实的教学设备、设施条件以及学生学习状况进行。

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遗漏或遗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可视为教学效果好。

 2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观的体现。

教学思想的优劣,不仅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所以,针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应从教师教学思想方面做出肯定与否定的评析。

具体来说,从教学的宏观模式来看,是素质教育的模式,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是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终生发展负责,还是对学生一己一时(升学)负责。

从教学的微观过程来看,教授与反馈是否注意到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与学的组织是否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角色作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等是否有所偏废或顾此失彼的现象。

评教学思想,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目前教育的“时弊”来评。

目前教育“时弊”的主要表现是:

“填鸭式”、灌输式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德育;重视可能升学的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后进生等等。

要通过评课,明确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围绕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努力纠正错误的教育思想,倡导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评教学思想,不等于空洞的“上纲上线”,它要求我们联系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相关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实际问题,有理有据地进行评析。

这一方面是宣传正确的教学思想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让讲课人心服口服,达到评课的实际效果。

在听评课活动中,我们时常碰到一些“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讲起课来口若悬河,一发难收,只知“自得其乐”,不知“与民同乐”,全然不顾学生的情绪与反应,更不说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作业(动口、动手)的机会和时间,可以想象,这种缺乏或很少让学生参与的“精彩”的教学,是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

这问题主要出在教学思想上,必须通过提高教学认识予以纠正。

3.评教学态度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

教学态度是否严谨认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大纲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把握准确,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或过高过低,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不清楚,出现知识性错误等。

首先就是一个教学态度问题,是教师课外的功夫下得不够造成的。

我们之所以不将其归为教学水平问题,是因为目前教师队伍基本是“科班”出身,且各类配套“教参”齐全。

二是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教案不熟、教具不全;演示实验课前不试做,课堂上出问题;课堂表现慌乱以至丢三落四,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

就属于课前准备不充分。

三是课堂表现是否严肃。

偏离课题夸夸其谈,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注意留心学生的反馈和情绪反应,表现目中无人;遇到偶发事件,采取不负责的处置方法等现象,就属于课堂表现不严肃。

评教学态度,一是要结合教学常规、工作要求,以体现教学管理的严肃性;二是要结合教师本人的成长进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确立正确的教学态度和人生态度。

评教学态度,要注意就事论事,不可笼统直言“教学态度”好坏,不可夸大其辞,更不可就事论人。

4.评教学基本功

   1. 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只要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势必然存在一定的基本阶段和格局的顺序,

   存在一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组合。

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

一是体现启发性原则。

因为它主张的是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这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一个起码标准。

二是体现目标性原则,即模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要求基本相符。

如我国近年来探讨的“指导——自学”式又称“学导式”类教学模式,它适合于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引导——发现”式又叫“问题式”类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

   2.教学组织能力。

模式的选择只决定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框架,而要使教学过程“活”起来关键看有效的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分为教与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组织。

对于课堂教学组织,目前尤其要注重学生学的组织。

因为学生的“学”未组织起来,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按照既定的目标进入“状态”,教学目标就不可能较好地达成。

   3.教授行为策略。

教授行为策略主要是指课堂提问的策略、处理学生回答问题的策略、激发动机的策略、提示信息的策略(包括版书、演示、视听方法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策略、引出见解的策略、作出结论的策略等等。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 )中讲“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以及西方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等 ,都强调在启发引导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火候”,讲究教授行为策略。

教师的教授行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组织的效果,并且,教师只有讲究教授行为策略,教学工作才可能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一问一答,热热闹闹,由于问题频繁而肤浅,学生大多是不加思索地回答。

这种看似“启发式”教学的“有序”开展,不仅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还将导致学生日后更大、更深刻的思维混乱。

   4.教学机智与表现力。

教学机智即教学活动中的应变力和即时组织力,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能否因势利导而又使教学活动不逾轨。

教学表现力即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表达力、情感表达力及运用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等。

教师只有做到身心一体化的表达,教学要求和教学影响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可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