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2320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西藏措美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语文课程的“实用”或“教育”均无不当,但是,语文课程中“实用与教育”的畸轻畸重时有发生也是客观事实。

B.龙门才子王勃纷纷扬扬地一挥而就,然后飘然而去,而《滕王阁序》中的恢宏与华丽,从此天长地久地定格为一道千古文化风景。

C.居住是个大问题,在我国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买房造屋,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富贵人家来说,就更不同凡响了。

D.石原慎太郎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计划,把中日两国民众最为敏感、最为关切的领土争端问题推到了空谷足音的危险境地。

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关税下降,对明年本市家电市场的影响是喜是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B.西江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堤巍然屹立在天目山旁边。

C.现代医学一再证明,一个人的精力不管如何旺盛,如果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他的循环系统功能就会跟着退化。

D.作为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和民主参与的制度化平台,全国两会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3.(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平生太湖上,              。

如今重到,              ?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               。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

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                。

(《水调歌头》)

①双泪堕清波        ②短棹几经过        ③归去老渔蓑        ④何事愁与水云多

A.④②③①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4.(2分)(2017高一下·南阳月考)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5.(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怪之,可也,万物之怪,书不说    

B.日月食而救之,是以日进也    

C.治乱天邪,禹以治    

D.本事不理,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6.(6分)(2017高三下·武邑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诗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

刘勰云:

“规范本体谓之镕,剪裁浮词谓之裁。

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

”又云: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

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

何谓“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

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

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

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

“‘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

”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

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

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

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

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

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

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这是唐代诗人写诗时精雕细琢的自然结果。

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一篇作品内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佳作。

(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刘勰强调语言要简洁,指出写作需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精炼。

B.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利弊参半,有些作因意象密集而见胜少,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需要作者把握一个合理的度。

C.诗篇或诗篇包含的意象越密集,所承载的意蕴越丰富,更能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D.唐代的优秀诗人对意象的密度相当留意,把诗歌意象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象”就是主观的“义”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B.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而且密度过大甚至是诗的一种缺点。

C.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在写景时意象过于密集招致了一些非议。

D.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因此唐诗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

B.如果古典诗词的篇幅不是有限的,作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的需要来选择意象,表达意蕴,对遣词造句也可以不做要求。

C.名句篇幅有限,意象密度太低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加大诗歌意象密度无疑是必要的创作手段之一。

D.整首诗的意象要“疏密相济”,恰到好处,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7.(11分)(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

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柔之深加赏器,曰:

“此儿必兴吾门。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

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

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

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

“武陵王年少,臧盾①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

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

“江革果能称职。

”寻监吴郡。

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

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②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

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注】①臧盾:

人名。

②仗身:

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或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属文:

写文章    

B.上召革面敕曰                                 面:

当面    

C.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                   为:

做    

D.寻监吴郡                                     寻:

寻找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因人之力敝之    

C.以清严为百城所惮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             以其无礼于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革幼年就很聪敏,很早就有才能和情思,受到父亲的赏识,并且勤勉好学,王融、谢朓对他非常敬重。

B.江革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深受梁高祖萧衍的赏识和器重,被梁高祖安排与徐勉“同掌书记”,共同处理公务。

C.江革为官清严,众多官员对他颇为忌惮,他担任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时,秉公执法,弹劾豪门权贵,毫不避讳。

D.江革性格刚直,朝宴时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加以诬陷,他只好称病返乡。

他因为官清廉受到世人敬重。

(4)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②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8.(6分)(2020高三上·池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氓解释自己没有立即答应其求婚的原因。

(2)李白在《蜀道难》中,分别以“________”和“________”来夸饰山峰之高,衬托绝壁之险。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描述自己当年向老师请教时的情形,“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即使遭到呵斥,也“色愈恭,礼愈至”。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9.(8分)(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长安秋夜

罗隐①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②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

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

②欹,倾斜,歪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

暗含后悔之意。

B.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冷遇与打击。

C.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境,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E.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2)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5分)下列材料对“蝴蝶鱼”做了介绍,请筛选信息,用四个短语加以概括。

要求:

保留主要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10个字。

蝴蝶鱼,属蝴蝶鱼科,是热带海洋观赏鱼的名角之一,有120余种,90%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

它们拥有美艳的体色、娇美的轮廓,两侧扁平椭圆的体型,既小又尖的嘴巴。

许多蝴蝶鱼尾部都有一个似眼的黑圆斑点,那是它们用来诱骗攻击者的假眼,作用在于使攻击者错误地攻击其坚硬的背鳍刺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其食性以藻类、海绵珊瑚为主,有些品种也会吃一些小动物及浮游生物。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9高三上·贵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老和尚的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嘱咐弟子们每人去河对面的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南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

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很垂头丧气。

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的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8-1、

8-2、

8-3、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9-1、

9-2、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