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2012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docx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

Bornindistressanddiedinease(GeneralEdition)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通用版)9篇

前言: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本(2021版)

2、篇章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样本常用版

3、篇章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样本基础版

4、篇章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本

5、篇章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基础版)

6、篇章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模板(实用版)

7、篇章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文(2021版)

8、篇章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文常用版

9、篇章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模板(2021版)

篇章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本(2021版)

一、设计理念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学习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融入我们学校的课改理念,采取“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材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感情强烈、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有一定基础和能力,通过孟子上一篇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学习,学生对孟子的生平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把重点、难点定为“体会作者思想,把握文章主旨”和“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体会作者思想,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思想,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所采取的是“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

通过

一、独学,

二、对学群学,

三、组内展示,

四、班级展示,

五、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提前一天发导学案,让学生充分预习,上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文章理解情况。

这是教师第一次对学生独学情况的调查。

(二)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由“卧薪尝胆”的故事和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内鹿与狼共存的故事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1、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在独学中提出的疑惑。

2、探究问题:

(1)、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2)、结合作者思想,联系个人的经历,思考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

用“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懂得)了的道理。

”句式组织语言。

本环节进一步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把握文章主旨”和难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问题探究拓展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走向了生活大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五)组内展示

组员展示合作探究中的成果及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辩论材料。

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语文课堂更是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关注社会。

在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

教师巡视指导或听取组长反馈,准备大展示。

(六)班级展示

1、由各组组长组织,在组内选一人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汇报。

本组组员可以补充。

其他组组员也可补充或提出疑问。

2、辩论:

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这个观点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各自陈述理由,展开辩论。

此环节不仅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强学生自信心,辩论使学生认识到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个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

这样更能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客观理智的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与顺境。

这一环节的设计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和学生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六)整理学案、达标测试

学生整理导学案,用双色笔在导学案的“收获与反思”一栏中写下了本节课的收获与有待提高的地方。

达标测试进行背诵检测,由组长负责检查背诵。

教师要进行“三查”:

了解学生背诵情况,尤其关注中下等生

篇章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样本常用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要有忧患意识,常言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你是否还在学习日的晚上刷好友动态,你是否心中还惦记着那本没看完的小说,你是否还挂念着没有刷经验的游戏?

反正我是这样的,虽然每次听老师说完关于分班和考大学的事情时,都会有一种要好好学习的冲动,但是这种冲动却维持不了多久,短则一节课,长则一天。

回到家照样还是吃吃零食,刷刷空间,看看小说,追追韩剧。

我承认我是一个没有毅力,喜欢拖延的人。

每次在公交车上我都会想回家要把当天所教的数学物理的辅导书看完,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回到家后的时间可谓是光阴似箭,别说是做课外作业了,连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完成就谢天谢地了。

不知不觉,我们所谓的“适应高中”的快乐混沌生活已经过完一个学期了,分班近在眼前,我们是不是应该放下手机,电脑,想想接下来要干什么,要放手一搏,还是坐以待毙。

你们可能会说,我的排名在年级前150名,学校的本科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本科是肯定有希望的,所以我可以慢慢来,也不需要再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学习上。

但是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你的想法是错误的。

以前刚进宁波七中的时候,校长很自豪的说,在我们学校排在前240名就有希望冲刺重点,宁波七中当时有800多名学生。

当时的我没有什么忧患意识,天真地认为只要在300名左右,好一点的学校是肯定没问题的,所以也是自以为是,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年。

直到中考我才发现,我有多么的愚蠢,终于明白所谓的有希望冲刺重点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我想说,学校的录取率虽然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相信自己一定会在那些人中间,所以,我们要时刻拥有忧患意识。

第一个学期我们在安乐中“死去”,但这个学期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拼搏的,我们应在忧患中“重生”,在这个学期中好好学习,迎接接下来对分班起着重要作用的四次考试。

时刻拥有忧患意识,那么你的眼光就会比别人长远,忧患会让你在学习中保持紧绷状态,激励你去弥补之前的学习漏洞,有一句话说的好: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篇章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样本基础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一只品种优良、敏捷忠诚的猎狗,在一次追捕狐狸的任务中,撞到了路边的树,擦破了皮,又因为一念之差,放走了那只近在咫尺的狐狸。

或许,当这只狗回到主人身边后,主人看到它为了追捕狐狸擦破了皮,感动了它的努力,回到家中之后便是一顿大餐赏给它,却殊不知它根本没有尽自己的努力去追捕狐狸。

猎狗怀着这种侥幸心理,享受了大餐,却在那之后的捕猎中更加松懈,每天过着轻松惬意的生活。

那之后呢,也许主人发现猎狗不再专注于打猎了,把它杀了又换了一只猎狗,也许在一次追捕中猎狗遇到了狼,而由于享受安逸而日渐肥胖的它不再是狼的对手,而被狼一口咬死了。

看了这只猎狗的故事,有人会嘲笑猎狗在一念之差后享受安逸,最终等来的也是痛苦;有人惋惜猎狗本来善于追捕猎物,品种优良且身手敏捷,最终却在享受安乐中结束了自己本该美好的一生。

而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有没有过着因为追求安逸闲适的生活,而放弃了追求更高的目标,最终难过悔恨的事呢?

在学习中,有时候我们追求贪玩,心中抱着一种“没关系,再玩十分钟我就去学习”的心态,在一个十分钟,两个十分钟,三个十分钟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把本该认真学习的三十分钟用来享受安乐了。

在这三十分钟里,认真学习的人收获了新知识,回顾了旧知识,而你却因为贪图安乐,在享受了三十分钟欢乐以后,发现自己一无所获。

这样日复一日的过去了,别人在努力学习,担忧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而更加发奋读书,你在享受一时的欢乐。

而最终结果也就是别人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而你却在享受了一时的安乐过后,落得和那只狗一样的下场。

古人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现在多努力一点,多认真一点,别在一时的安乐中虚度时光,那么到了最后,你的坚持不懈努力的成果会在你高考后的录取通知书中熠熠生辉。

篇章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本【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古人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也。

”这句话直至今日依然被人们所沿用,而又有谁真正做到呢?

如果凭一时成功便高枕无忧,毫无忧患之心,无疑是自取灭亡。

都说成功的马云身后站着无数女人,而马云今日的成功又是多少男人所创造不出的`呢,如果马云在获得最初的成功之后便安于享乐,没有忧患意识,怎么能够让阿里巴巴走向世界,创造新的传奇?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的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会在本能反应的驱使下一跃而出,逃离险境。

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常温的水中,并逐渐加热盛水的容器,当水被加热,这只青蛙一开始觉得舒服惬意,以至于当它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已没有反抗之力,最终葬身锅底。

由这个实验可以看出,青蛙安于舒适的环境,缺少忧患意识,最终导致丧失对危险的辨识能力和应对能力。

不仅一只小小的青蛙如此,经过几千年进化拥有伟大智慧的人类又何尝不会像这只青蛙一样在舒适的环境中一味安乐,直至在安乐中死亡呢。

忧患意识对于国家来说确实太重要了。

清朝的灭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清初的皇帝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使得清朝能够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强国。

而清末的统治者和达官贵人在前人获得成功后过于享乐,缺乏忧患意识,花费大量金钱及人力去建造奢侈的宫殿园林供王公贵族享乐。

并且盲目自大,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直到八国联军攻入城下时,才明白今非昔比,而当时的中国是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总结出,缺乏忧患意识安于享乐的最终结局只有灭亡,正如古人所说的“死于安乐”。

在明白了缺少忧患意识的危害后我们就更应该时常保持忧患意识,做到“生于忧患”。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那时,勾践忍辱负重,卑躬屈膝在敌人身边服侍伺候。

在漫长的日子里为了使自己不忘屈辱每日里卧薪尝胆。

在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后,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吴,终成一代霸主。

勾践何能得以复国?

这正是忧患意识让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

那么,如何做到居安思危,有意识地培养危机意识呢?

20世纪初,美国为了让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保护,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

经过25年的努力,有六千多只狼遭到了捕杀。

而鹿群的数量在增长了一段时间后却急剧下降。

原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狼,由于天敌数量减少,鹿群不再担心安危,只是一味悠闲的生活从而导致体能体质下降,诱发各种疾病,从而使鹿群的数量不增反降。

在查明原因之后,美国政府不得不从其他地方引进狼群,保证鹿群的体质,而鹿群的数量也因此开始上升。

因此,我们要经常“制造”一些“危情”或“敌情”,以警醒处于安逸中的人们,保持和增强应对非常规的突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忧患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艰难险阻,也可能是前进和成功的机遇;安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也可能是堕落和灭亡的毒剂。

因此我们应该在不成功时积蓄力量,寻求机会,做到“生于忧患”;更应该在成功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到“守于安乐”。

篇章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基础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这样以后才能奋发;(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在忧患的环境里可以生存发展,在安乐的条件下会衰亡。

篇章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模板(实用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内容预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一、文学常识

l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l“四书”:

《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l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二、原文

舜发

(1)于畎

(2)亩

(3)之中,傅说举(4)于版筑

(5)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6),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7)。

(8)天将降大任(9)于是

(10)人也,必(11)先苦(12)其心(13)志(14),劳

(15)其筋骨,饿(16)其体肤(17),空乏

(18)其身,行拂(19)乱

(20)其所为,所以(21)动(22)心忍(23)性,曾(24)益

(25)其所不能。

人恒(26)过(27),然后

(28)能改;困于(29)心,衡

(30)于虑,而后作(31);征

(32)于色,发(33)于声,而后喻(34)。

(35)则无法家(36)拂(37)士,出

(38)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注释

(1)发:

被起用。

(2)畎:

田间水沟。

(3)畎亩:

田间。

(4)举:

被举用。

(5)版筑:

筑墙时,两边用木板夹住,中间填土,用杵捣实。

筑:

捣土用的杵。

(6)举于士:

从狱中释放出来并被任用。

士:

狱官。

(7)市:

市场。

(8)故:

所以。

(9)任:

担子,责任。

(10)是:

这样。

(11)必:

一定。

(12)苦:

使……苦恼。

(13)心:

心意。

(14)志:

志向。

(15)劳:

使……劳累。

(16)饿:

使……忍饥挨饿。

(17)体肤:

身体。

(18)空乏:

穷困缺乏。

(19)拂:

违反,阻挠。

(20)乱:

扰乱。

(21)所以:

用这些来……

(22)动:

使……惊动,使……震撼。

(23)忍:

使……坚忍。

(24)曾:

通“增”,增加。

(25)曾益:

增加。

(26)恒:

常常。

(27)过:

过失。

这里是犯错误的意思。

(28)然后:

这样以后。

(29)于:

在。

(30)衡:

通“横”,阻塞,不顺畅。

(31)作:

奋起。

(32)征:

征验,表现。

(33)发:

吐发。

(34)喻:

了解,明白。

(35)入:

在里面,指国内。

(36)法家:

有法度的世族大臣。

(37)拂:

辅弼,辅佐。

(38)出:

在外面,指国外。

四、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

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样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

用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身上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国家常常灭亡。

这样就知道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五、字词、句式

1.字音、字形

畎(quǎn)亩傅说(yuè)胶鬲(gé)孙叔敖(áo)百里奚(xī)筋(jīn)骨行拂(fú)乱其所为衡(héng)拂(bì)士

2.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

通“增”,增加。

②衡于虑。

衡:

通“横”,阻塞,不顺畅。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通“弼”,辅弼,辅佐。

3.词类活用

①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痛苦。

劳其筋骨。

劳:

使……劳累。

饿其体肤。

饿:

使……饥饿。

空乏其身。

空乏:

使……穷困缺乏。

动心忍性。

动:

使……惊动。

②名词用作形容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在国内。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在国外。

4.一词多义

拂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辅佐)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被起用)发于声(表现)

5.特殊句式:

困于心:

状语后置,“于心困”。

六、理解性默写

全文的中心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课文第三段是承接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观点,其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行拂乱其所为”而言;“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苦其心志”而言;“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动心忍性”而言。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家灭亡的原因: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七、简答题

1.概括全文主旨。

通过一些历史人物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磨难的事例,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逆境对成才的作用,进而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这两个问题,揭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2.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二段--举例论证,说明人才必须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主要论述了人处于逆境才能奋发向上,国无忧患就会遭受灭亡的道理。

第四段--突出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题的另一版本见下)

第一段--列举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一个人成就大业都要经受肉体和精神上折磨的观点。

第三段--谈人论国,进一步阐述观点。

第四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4.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都经历艰苦磨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即逆境成才。

5.孟子从反面论证亡国的原因,但正面意思很清楚,这就是:

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磨难。

6.孟子认为国家长久不衰的条件:

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7.请写出有关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今天,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要居安思危。

其次,它激励着我们发愤图强,争取更大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有竞争意识、忧患意识。

对于个人来说,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意味着在竞争中处于失败之地;对于国家而言,落后就要挨打。

篇章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文(2021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1分)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_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词义要结合具体句子理解。

A项前一个“在”,后一个“比”;B项两个都是“他的”;C项前一个“表提顿”,后一个“。

的人”;D前一个“的”,后一个“宾语前置的标志”。

【小题1】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