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1611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docx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

《消费经济学》

上篇:

微观篇--消费者行为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消费经济学

(1)研究对象:

消费;

(2)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

具体内容

研究方法

微观角度

消费者行为

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消费信贷

实证分析法

宏观角度

社会消费活动

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

总量分析实证方法

注重数量分析

两者关系

①不是平行并列关系;②都是消费经济学研究对象;③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④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与市场营销关系

都研究消费者行为;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1、经济学思想

代表人物

思想地位

威廉•配第

①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

②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魁奈

①把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分开,农业提供生活必需品,工业生产奢侈品;

西斯蒙第

①认为消费决定生产;

②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

马歇尔

①需求理论:

欲望饱和理论(效用递减规律)、需求规律、需求价格弹性、消费习惯作用、消费者剩余;

凯恩斯

①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②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

③有效需求不足根源(三大心里规律):

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

马克思

①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决定消费的提高速度;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和结构;生产创造着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对消费对象的需要;

②消费对生产反作用:

生产归根到底是要以消费为转移,要以消费为最终归宿;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

1、消费者

(1)定义:

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家庭和团体;

(2)行为层次:

1)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

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

2)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

在衣食住行等类项目间的选择;

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在商品、品牌、规格等具体方式间的选择;

(3)行为特征:

1)效用最大化原则(基本准则):

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2)习惯性:

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3)不可逆性:

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水平影响,而且也受过去的收入

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4)示范性:

消费者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习惯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5)复杂性(绝对特征);

第二章消费者消费决策

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

1、消费决策

(1)基本要素:

1)最大化目标(与效用和偏好有关);

2)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与预算约束有关);

(2)影响因素:

1)社会阶层:

①定义:

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

成的许多组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②特点:

a、同阶层的人比不同阶层的人行为更相近;

b、人们根据所处的社会阶层判断自己的社会地位;

c、社会阶层是由多变量而不是单一变量决定的;

d、人一生中所处的社会阶层可改变;

③影响:

a、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

构、消费方式都表现出不同;

b、较高阶层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2)社会文化因素:

①影响:

a、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消费观念;

b、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

c、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方式不同,其消费方式不尽相同;

d、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消费者出现不同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

②内容:

民族亚文化群、宗教文化群、地理亚文化群、年龄亚文化群;

3)心理因素(价值观念):

①恩格斯需要(资料)分类:

生存需要(资料)、享受需要(资料)、发展需要(资料);

②马斯洛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③社会心理特征: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低收入阶层表现为高收入消费特点)、消费流行;

4)市场发育程度:

①劳动力市场;②金融市场;③消费品市场;

2、预算约束

(1)定义:

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2)公式:

M=PxQx+PyQy(预算约束线);

1)M:

消费者收入;2)Px:

商品x单价;3)Py:

商品y单价;4)Q:

购买商品数量;

(3)斜率:

-Px/Py(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数,斜率越大预算约束线坡度越大);

(4)变动:

1)价格变动:

①收入不变,某一商品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围绕一点向左旋转移动;

②收入不变,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围绕一点向右旋转移动;

③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左下平行移动;

④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向右上平行移动;

2)收入变动:

①价格不变,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右上(外)平行移动;

②价格不变,收入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向左下(内)平行移动;

3)价格与收入同时变动:

预算约束线斜率和截距同时变动;

第二节收入与消费

1、收入

(1)地位:

1)消费的基础;2)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根本因素;

(2)预期收入:

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

2、商品

商品

定义

需求收入弹性符号

具体类别

正常商品

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大于1

奢侈品

小于1

生活必需品

低档商品

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小于0

-

3、弹性

(1)定义:

是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2)内涵:

1)这个概念是相对变化而言;2)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4、需求收入弹性

(1)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

(2)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比÷收入变化百分比;

(3)用途:

收入弹性符号用于区分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

5、恩格尔曲线

(1)定义:

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2)类别:

恩格尔曲线

图形

内涵

图形

生活必需品

缓慢向右上方倾斜;

商品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需求量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于收入增长速度;

高档商品

陡峭向右上方倾斜;

商品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需求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于收入增长速度;

 

第三节价格与消费

1、需求曲线

(1)定义:

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函数关系集合图形;

(2)具体内容:

商品

内容

需求曲线

正常商品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

向右下方倾斜

低档商品

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

大多数向右下方倾斜

吉芬商品

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向右上方倾斜

替代品

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增加(减少),两者相互替代关系;

-

互补品

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增加),即两者是相互补的;

-

2、需求价格弹性

(1)定义:

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2)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3)类型:

需求弹性

类型

特征

大于1

弹性充足、有弹性

①需求量变化大于价格变化;②需求曲线平坦;③企业通过降价提高收益;④价格下降会引起需求量较大增加;

等于1

等一弹性

①企业价格变动不会引起收益变化;②需求量变化等于价格变化;③需求曲线夹角45°;

小于1

弹性不足、缺乏弹性

①需求量变化小于价格变化;②降价会减少企业总收益;③需求曲线较陡;④价格下降会引起需求量较小增加;

等于0

完全无弹性

①与Y轴平行;②价格任何变化不会引起需求量变化;

无穷大

完全弹性、无限弹性

①与X轴平行;②价格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无穷大变化;③企业只能接受市场价格,不能高或低于其价格销售;

第四节效用

1、效用与边际效用

效用

边际效用

定义

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增量趋于递减,在某一数量上,再增加商品几乎不会使消费者的满足进步增加;

关系

边际效用为零,总效用最大;

2、消费者剩余

(1)定义:

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

获得的收益;

第三章消费者储蓄决策

第一节预算约束与储蓄

1、替代、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定义

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利率提高

储蓄增加,消费减少

储蓄减少,消费增加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储蓄增加,消费减少

-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

储蓄减少,消费增加

消费者选择理论:

利率提高既可鼓励储蓄,也可抑制储蓄;

第二节储蓄的其他因素

1、储蓄动机

(1)生命周期储蓄:

1)定义:

预算约束表明,退休是生命周期储蓄最重要的动机;

2)关键思想:

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均匀的消

费跨时期配置;

(2)遗产储蓄:

1)定义:

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而进行储蓄;

2)对储蓄影响:

①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越多;

②遗产动机越小,人们工作年间增加的储蓄就越少;

(3)谨慎储蓄:

1)谨慎动机大小与储蓄多少是同向变动,谨慎动机大,储蓄就多;谨慎动机小,储蓄就少;

2)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谨慎储蓄动机不断降低;

(4)目标储蓄:

1)定义:

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现金、为孩子支付教育费而进行的储蓄;

2)特点:

①稳定的目的;②存货款融于一体;③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

第三节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1、社会保障制度

(1)定义:

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

难给予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2)内容: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

(3)现收现付社会保障体系:

对正在工作的一代征税,为已退休的人提供退休金;

2、资本市场

(1)流动性约束:

当消费者在高收入预期下无法借款来维持当前消费时的现象;

(2)对储蓄影响:

1)若存、贷款利率相同,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

2)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

3)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3、消费观念:

(1)定义:

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2)影响:

1)“及时行乐”:

减少储蓄,增加消费;2)“克勤克俭”:

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第四节高储蓄的原因

1、高储蓄

(1)原因:

1)收入水平提高:

①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

②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的增加;

③过高的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的储蓄倾向;

④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2)风险预期增加:

居民风险预期的增强,引起消费者行为变化,尤其是消费者行为的长期化;

3)东亚文化背景;

4)实际正利率: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定义

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作用

-

消费与储蓄之间选择的主要依据;

关系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扣除;

(2)我国现阶段高储蓄原因:

1)居民收入增加,为储蓄长期稳定增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者,特别是农村居民个人的投资观念落后,渠道狭窄;

3)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

4)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

5)价格心理预期走低,延迟了居民即期消费行为;

6)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

7)非居民性资金的流入,构成的”假性”存款占相当比重;

8)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投资者从股市撤资,部分资金流向储蓄;

9)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升级储备期;

第四章消费者投资决策

第一节消费者投资决策类型和方式

1、投资

(1)定义:

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的过程;

(2)特性:

1)时间性;2)不确定性;

(3)类型:

类型

投资对象

投资内容

特点

金融投资

金融资产

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

①消费者让渡的是资金的使用权;②流动性最强;③金融投资是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不参与直接生产;

实物投资

有形资产

不动产、贵重金属、珠宝、古董、艺术品投资;

①流动性低;②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③具有保值功能;

教育投资

-

①投资与消费双重特征;②时间上的间接性;

流动性(由大到小):

金融投资>教育投资>实物投资;

(4)投资方式:

1)银行存款:

①优点:

a、品种多,档次全;b、变化能力强;c、银行存款偿还性高,风险小;

d、对消费者专业技能要求低;

②缺点:

收益率比其他金融资产低;

2)债券:

①定义:

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对其贷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用

以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权关系;

②特点:

a、风险小;b、债权多样化可以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要;

③面值作用:

作为债券到期时本金偿还;

④分类:

a、按发行主体分:

政府债券(调节流通中货币量)、公司债券;

b、按偿还期限分:

长期债券(5年以上)、中期(2-5年)、短期债券(1年以内);

c、按发行方式分:

公募债券:

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发行对象的债券;

私募债券:

事先指定,在小范围内发行的债券;

3)基金:

①定义:

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证明,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专

家经营管理;

②优点:

a、规模经济;b、投资分散降低风险;c、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③缺点:

a、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b、存在管理风险;

4)股票:

①定义:

股票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劵;

②特征:

a、险较大;b、流动性好;c、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5)住宅投资:

①地位:

消费者最大的实物投资;

②投资动机:

消费需求、保值需求、投资需求;

6)教育投资:

①内容:

a、正规学校教育(提高知识存量);b、职业培训(提高技能存量);

②作用:

a、经济作用:

第一,对个人体现在工资收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的未来工资收入可能

超过受教育程度低的人;

第二,对社会体现在生产力上,受教育者增加技能,形成更高的劳动生产

力,促进经济发展;

b、非经济作用:

第一,教育使人们获得了知识、技能和文化,提高素质;

第二,为国家和民族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节投资收益

1、投资收益

(1)构成:

1)利息(股息或租金);

2)资本增值:

指某一资产而言,消费者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差;

(2)计算方式:

计算方式

定义

公式

当期收益

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

利息/购买价格

持有期收益

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买价与售价之间差额;

(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到期收益

当期和持有期收益之和;

(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购买价格

(利息+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3)计算:

参数含义

终值FV:

指某时间段所获得的货币总额;

年度百分率APR

现值PV:

指某时间段资金的起始价值;

年度收益率APY

期数n:

指计算利息的次数;

m:

一年内计息次数

利率i:

一期的利息与资金的起始价格之比;

CF:

每期金额

 

公式

①复利(利息的利息)计息:

本期未形成的利息计入下期本金也计算利息,当n大于1时,就计算复利;

②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复利上升的速度越快;

2、货币的时间价值:

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第三节投资风险

1、风险

(1)定义:

指某一行动后果的不确定性,或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未来损失的可能性;

(2)判断标准:

预期收入相同,方差大,投资风险大;

(3)态度:

1)风险厌恶:

预期收入相同,选择风险小的;

2)风险爱好:

预期收入相同,选择风险高的;

3)风险中立:

预期收入相同,选择无所谓;

(4)类型:

划分标准

类型

定义

具体内容

 

风险是否可避免

系统风险

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风险;

战争、政府新出台的政策、利率变化

非系统风险

指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风险;

新产品开发失败、市场营销计划落空、重大项目投标失利、竞争对手出现、生产工艺技术老化、合同违约、工人罢工

风险产生原因

市场风险

利率、外汇、购买力等因素导致的亏损;

-

经营风险

如对未来预期,导致的决策失误;

-

风险大小

高风险

-

-

低风险

-

-

第四节流动性与赋税

2、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

第五节投资决策

1、市场有效性

(1)定义:

指价格能反映资产特性的程度;

(2)分类:

类型

特点

强有效市场

①市场价格能反映所有资产信息;②市场上每个人都知道价格能反映所有资产的信息;

弱有效市场

①价格只反映该资产过去市场价格信息;②资产的市场价格没有正确反映其全部特性;

(3)投资组合策略:

策略

主要内容

具体方法

主动投资策略

(积极型)

①市场不是充分有效的,它有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机会;②通过准确预估,能发现被低估或高估的资产,而在正确时机内买进或卖出;

水平分析法

收益曲线顺序法

被动投资策略

(消费型)

①一有效市场理论为基础,收益高风险必然大;②江资本分散投资在不同的资产上,保持一段时期,至少能获得市场平均收益,运气好会更多;

持续时间分析法

避免风险分析法

分散投资策略

减少系统风险;

-

第五章消费者劳动供给决策

第一节劳动供给决策

1、劳动供给决策

(1)定义:

一种时间利用方式的选择;

(2)方式:

1)用于愉悦和闲暇时间:

2)用于工作时间;

(3)收入效应(财富增加):

1)如果非收入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预算线束线将平行向外移动;

2)如果工资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预算线束线将以下方端点为支点向外旋转;

3)消费者在预算约束线上选择的点必定是边际成本(新增加闲暇的效用)等于边际收益(新增

工资收入)的点;

第二节劳动供给决策扩展

1、劳动供给弹性

(1)定义:

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

(2)公式:

劳动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百分比÷工资量变化百分比;

(3)决定因素:

收入(劳动)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4)结论:

1)若劳动供给弹性系数绝对值ηw大于1,则弹性充足或有弹性;

2)若劳动供给弹性系数绝对值ηw小于1,则无弹性或弹性不充足;

(5)曲线形状:

先向右上方倾斜,再向后(左上方)弯曲;

2、劳动力参与率

(1)定义:

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不参与原因:

1)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的偏好较强;2)对收入(消费商品)的弱偏好;

3)工资低,因而消费者宁愿从事家务劳动或休闲;

3、妇女劳动参与率

(1)提高原因:

1)男性对女性工作看法的转变;2)高质量的家用电器;3)妇女工资提高;

4)晚婚;5)离婚增加;

(2)相对收入假说:

妇女参与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丈夫的收入低于收入增长的预期,促使妇女参

与工作来保持家庭收入的增长;

4、退休年龄

(1)提前原因:

1)政府的强制;2)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3)养老保障;

第三节人力资本与教育

1、人力资本

(1)定义:

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的各种技能,是教育投资的结果;

(2)特征:

1)无形资本;2)时效性;3)收益递增性;4)累积性;5)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2、教育

(1)成本:

1)经济成本:

指学杂费、书费等直接教育费,及任何高于不上学时的生活费;

2)心理成本:

指不愿意接受教育、但迫于压力而上学的学生在心里上造成的伤害;

3)机会成本:

指个人由于上学而牺牲的收入;

(2)地位:

最常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3)接受教育的关键:

取决于个人对教育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分析;

第四节家庭规模决策与长期劳动供给

1、家庭规模决策

(1)对长期劳动供给影响:

对未来就业人口数量影响;

(2)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原因:

1)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

2)家庭规模越大的妇女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务上,在工作上的精力较少;

3)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导致了高工资,也导致了家庭的小规模;

第六章消费信贷

第一节消费信贷及其种类与作用

1、消费信贷

(1)定义:

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

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2)产生原因:

1)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2)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不匹配问题的需要;

3)消费观念的转变;

(3)特点:

1)利率水平高;2)规模呈周期性;3)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

(4)地位:

是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

(5)种类:

类型

特征、定义

住宅贷款

①最主要品种;②通常10-30年;③约占消费信贷余额一半以上;

④不动产抵押;⑤资产流动性风险最高;⑥贷款利率弹性低;

汽车贷款

属中长期贷款

信用卡贷款

①最流行方式之一;②属于无担保贷款

直接贷款

指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直接向消费者个人提供贷款;

间接贷款

向销售商提供资金,由消费者分期付款归还银行贷款;

(6)作用:

1)对个人消费的影响:

①提高消费者(即期)消费;②降低消费者(目标)储蓄;

2)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①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了社会总需求;②带动投资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3)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①增加工商企业的融资渠道;②提前满足消费需求;

③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不断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第二节消费信贷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1、消费信贷风险

(1)资产流动性风险;

1)定义:

由于银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通过高成本融资解决资金周转造成的损失;

2)控制方式:

①当资金来源以中短期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比例;

②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的应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

③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