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1229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

《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docx

贵阳市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

贵阳市2021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1分)

1.(6分)(2017·天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冯骥才

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

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

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

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的应是知识分子。

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

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或是负面的倾向。

当然,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文化先觉首先来自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

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文化良心、淡薄功利的知识分子,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之中。

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这种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

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

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

它由广泛的形而下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中,发现到时代性的新走向新问题,通过形而上的思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识。

这种先觉不一定都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有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

关键是要对它保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

先觉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和知识精神的知识界。

当然,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

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关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的文化先觉缘何产生?

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生高度。

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有所不同。

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由于它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它的要求似乎在更高一层;但它又是知识分子所要具备的。

它不是某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必需具备的。

或者说,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

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对于转型期间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

因此说,文化先觉,它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自觉的意义,并成为文化先觉者,就是要求知识分子成为敏锐的觉察者。

B.知识分子要以文化无觉作为自己的责任,主要是著书立说,用自己的先进学说去分辨当今社会的文化迷茫。

C.知识分子要有文化先觉的责任,并成为文化先觉的实践者,能够在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D.知识分子要具有文化先觉的精神,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觉察是实现知识分子文化先觉的要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应走在全社会文化自觉的前列,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责任,主动积极地引领文化的走向。

B.“五四”时期的各类知识分子,都为那个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今天的知识分子要以他们为榜样。

C.文化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文化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判定和验证自己。

D.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文化上既充满活力和希望,也存在冲突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思辨与认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属于“文化先觉”的一项是()

A.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加痛斥,他同情弱小国民的疾苦,怀有怜悯心,追求平等等,这样人道主义对当世和后代的思想都有重大影响。

B.鲁迅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而他不单单是批判当时的社会,也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解剖,促使人们不断地觉醒。

C.龙应台担任台湾文化部长时,看到山区孩子的文化环境不佳,提出文化“泥土化”的政策,让台湾山区的孩子也得到优质的文化待遇。

D.梁思成为保护北京的古城墙四处奔走,在无力阻止古城墙被破坏时,他痛心地对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说:

“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

2.(13分)(2016高二上·双鸭山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

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

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

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

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

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

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

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

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

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

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

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

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

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

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

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肓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

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

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

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

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

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

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

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

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

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

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

【相关链接】

①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

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

“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

②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

拒不做官。

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

③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

(孙起盂1988年l1月6日题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B.黄炎培获得“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C.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D.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E.《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12分)(2020高二下·榆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

马金莲

羞脸鬼,羞脸鬼,端个瓦盆要浆水。

这是我们编的顺口溜儿。

快做晚饭的时候,二奶奶来了,她个子小腿短,走路慢悠悠的,微微撇着脚,她的鞋永远是不会穿起来的,不管是烂鞋还是刚上脚的新鞋,她一律将后跟踏倒,像拖鞋一样耷拉着,奇怪的是她这个样子走路,竟然没有一点声息。

二奶奶肯定是来借东西了。

我们的目光习惯性地去看她腋下,看见一个瓦盆夹在那里。

这就对了,又要浆水来了。

卧浆水是多麻烦的一件事,担水烧火,累人,费柴火,不是件轻松活儿。

我们辛辛苦苦做好了,她就来吃现成的。

况且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十几年以来都是这样。

我妈受不了了,凉着脸接过瓦盆放在案板上,不说话,只是薄薄地笑着。

二奶奶不说话,走过去自己揭开缸盖,踮着脚往里瞅,哟,新卧了浆水啊?

一股煮干菜微微发酵后的酸味儿飘散了出来,谁都闻得出这是真正的浆水味儿,只是还没有发酵好,浓郁的菜腥味还没有消退。

二奶奶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失望。

她悻悻地夹上瓦盆离开了。

爷爷和二爷爷是亲兄弟,他们从小没娘,兄弟间的关系要比别人亲厚得多。

爷爷常在强调,要我们对二爷爷一家好一点。

有一年,爷爷缝了个二毛皮大衣,穿着去寺里礼拜,看见二爷爷穿着单薄,冷得脸色都白了。

兄弟两个边走边说话,走到家门口,爷爷脱下皮衣披到兄弟身上,说送给他了。

直到第二年冬天,爷爷也还是没能够穿上新做的皮衣。

奶奶是个老实人,但是为着这件皮衣,她很多年都耿耿于怀,说起来就忍不住抱怨爷爷。

还是说浆水和酸菜吧。

它们是同一口缸里待着的,从浆水缸里捞出的菜,就是酸菜,泡着酸菜的水,就是浆水。

酸菜和浆水是骨肉相连水乳相融的关系,就像一家人中两口子的关系,就像我家和二爷爷家的关系。

饭桌上爷爷终于无法忍受,拍着筷子不看奶奶,说家里有两个女人呢,连一口浆水都做不好,要你们是做啥的?

奶奶一看这场面,气短了,一点都不敢犟嘴,给爷爷调一筷子油辣子,说新磨的胡麻油,滚滚的热油泼的辣椒,闻着都香!

你不尝一口?

第二天的干粮时节,爷爷拿起一个馒头,掰开了刚要吃,奶奶端着一大碟子酸菜上来了。

碟子一落桌,一股酸菜伴着胡麻油的清香味道散开了,白生生的萝卜条,翠黄的叶脉,碧绿的菜叶,杂拌在一起,上面还抹了红红的辣椒油。

爷爷眼神不好,没看清是什么,但是抽了一下鼻子,酸菜吗?

酸菜成了吗?

呵呵,你这老奶奶,酸菜已经成了咋不早说呢?

边说边夹起一大筷子,一口馒头,一口酸菜,吃得滋味绵长。

两个馒头不见了,一碟子酸菜也消失了。

奶奶不高兴了,你咋一个人把酸菜吃光了呢?

也不知道给我们留点。

爷爷放下筷子,朝阳的光从向东的窗口照进来,光斑洒了爷爷一脸,他一脸金黄,很快这层金色绽开了花,冰面破裂了,爷爷笑呵呵说:

没了再调一碟子嘛,你这死老奶奶,吃酸菜还能把家里给吃穷了?

说着端起碟子,把最后残余的一筷子菜也吃了,连碟底那点汤水也喝了。

奶奶彻底不高兴了,嚷了起来:

谁叫你把汤也给喝了?

爷爷摸一把胡子,呵呵笑个不断,站起身拍打一下屁股,溜下炕去,他要收拾一番骑着骡子去赶集了。

奶奶再去捞一碟子酸菜,这一回舍不得拌清油了,多多地撒了一点干辣子面。

然后一口洋芋一口酸菜地吃起来。

我和姐姐在院子里跳绳。

被我们绕着跳来跳去的草绳,正是串过干菜的冰草绳。

它们和萝卜叶子绑在一起后,一起变干了。

现在干菜卧出了酸菜,草绳没什么用处了,我们每人一根,在院子里乱舞着。

我们终于跳乏了,将草绳搭在牛圈门上,看着牛一点一点往大嘴巴里叼。

牛很笨,明明已经吃进去了,可是舌头在那里乱搅,忽然又吐出来,只能又往进吃,白白长了个大嘴巴,连一根草绳都不能吃得利索点。

姐姐终于没心思捉弄老牛了,懒懒地松开了手心里的那最后半截草绳,拉上我的手,走,上山拾呱呱牛去。

出门撞上奶奶端了一大盆浆水,她这是要给隔壁的二奶奶家送去。

每次新的浆水卧成,奶奶都要这么送一回。

一来叫二奶奶一家赶紧尝一尝新浆水。

二来等于在告诉二爷一家,可以继续来我家要浆水吃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缸浆水的馨香滋养两个家庭的日子又开始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顺口溜儿开篇,凸显了儿童的视角,从侧面反映二奶奶向我们家要浆水已有历史,不是偶然为之,便于突出我们家的宽容。

B.小说描写二奶奶耷拉者鞋子走路的细节描写,着意刻画其懒散拖沓的形象,意在突出她懒惰的一面,为专靠蹭浆水过日子留下伏笔。

C.小说写妈妈对二奶奶要浆水不满,奶奶对爷爷送皮衣给二爷爷不满,意在以她们微微的自私来反衬爷爷的大度,表现兄弟之间情义深厚。

D.小说写在院子里跳绳、捉弄老牛、上山拾呱呱牛等情节,既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反映了儿童在大自然里自由成长的快乐。

(2)奶奶给爷爷吃的酸菜拌清油,自己吃酸菜时只撒了一点干辣子面,这一细节有哪些作用?

(3)小说标题中的以“1987年”有怎样的含义?

试作探究。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2017高一上·博兴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

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

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

“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

必为台牧,卿其勉之。

”九岁,从师季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

或谓之曰: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贤曰:

“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

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

”问者惭服。

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

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

“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

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

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

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

如吾计者,指日取之。

”众皆从焉。

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

群贼大惊,一战而败。

狼乃斩关遁走。

贤轻与三骑追斩之。

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

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

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

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

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

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

贤固请,德乃从之。

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

所掠之人,还得安堵。

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

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

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②,以备寇戎。

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

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

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

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

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

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虏遂震慑,不敢犯塞。

饿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

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

高祖亲临,哀动左右。

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

人名。

大野(dà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

②斥候:

侦察兵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     受:

通“授”,教授    

B.贼起仓卒,便诛二将         卒:

通“猝”,仓促    

C.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   闲:

熟悉    

D.高祖亲临,哀动左右         动:

感动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

B.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

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②贤固请,德乃从之。

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③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5.(7分)(2018高一上·大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唐多令

邓剡(注)

雨过水明霞,潮田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邓剡:

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

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阕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轻快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阕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寄寓诗人成为俘虏后无处可栖的凄凉之情。

(2)这首词最后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6.(5分)(2017·吉林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认为因为读书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所以读书人需要具备一种品质,阐释这一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凝聚暂歇之后突然变得激奋昂扬,表现激奋昂扬这一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写出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C.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空袭利比亚的认可与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D.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管锥编》。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陵十三钗》的制片人张伟平坦言,好莱坞一线明星出演的电影关注度本来就很高,更何况克里斯蒂安•贝尔是当届奥斯卡小金人的得主。

B.过期馒头被重新加工出售,防腐剂和添加剂的随意使用,大量流入各大超市,当公众为审美疲劳纠结时,频繁出现的问题食品带来的“审丑”疲劳更让人痛苦。

C.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当下最流行的词汇,“潮”味十足,加之电视网络宣传造势猛烈,刚一上架就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

9.(2分)列依次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最准确、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峡,这部硕大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

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无限的   ①  ,但是,总可以  ②  ,    ③  。

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   ④  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A.①内含   ②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③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④徘徊

B.①内涵   ②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③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④徘徊

C.①内涵  ②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③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④徜徉

D.①内含   ②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③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④徜徉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10.(3分)(2017·达州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建设消费社会很多年里一直是政府的目标,但近年来中国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外部消费社会。

中国居民消费能力很强,但①________,只好到外部消费。

从各种名牌包包、服装到技术含量高的马桶盖、电饭煲和感冒药,②________,这是对中国制造业的巨大讽刺。

中国商品在质量、品牌等方面存在着瓶颈,③________。

11.(3分)仿照示例,要求结合课本上古代诗歌(如杜甫《蜀相》、李清照《一剪梅》、陆游《书愤》、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周邦彦《苏幕遮》、李煜《虞美人》等)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句子,构成排比。

诗歌是什么?

是一首永恒的歌。

是太白蜀道的一声长叹,________ ,________。

诗歌是什么?

是一段深深的情。

慈母手中纺织亲情 ,________。

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