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416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

观察物体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书P41-42例题和想想做做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并冷静思考;乐于帮助同学,并与同学分享学习的成果。

在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课前准备:

学生若干个小正方体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

2.出示:

问:

你能用自己手里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其中一个形状吗?

(学生操作)

二、探究交流和交流共享

1.谈话:

从左向右依次观察这3个物体,从正面你看到了什么向状?

把它画下来,这些形状相同吗?

2.谈话:

如果从侧面看,看到的形状还是相同的吗?

请你画出来。

3.问:

如果从上面看呢?

你能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吗?

4.小结:

问:

我们换了三个方向观察,看到了多种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反馈完善

1.活动1

⑴想想做做1,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你能照着样子摆出来吗?

⑵问:

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

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⑶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班内展示,共同评价。

2.活动2

⑴出示图形

⑵问:

观察左边的图形,下面的形状分别使从哪一面看到的?

⑶问:

观察右边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3.活动3

根据要求拼摆图形。

⑴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摆,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⑵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摆,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⑶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摆,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又什么感受和收获?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由4个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侧面:

上面: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

观察物体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书P42-43想想做做3-6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课前准备:

学生若干个小正方体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一下你如何观察物体的?

二.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4

出示题中各图形,并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拼搭。

独立思考,完成题目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班级反馈,组织讨论。

2.想想做做5

出示题中楼房模型图,并思考每个模型分别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

让学生独立进行拼搭。

组织交流与讨论。

为下一题数小正方体做知识上的积累。

3.想想做做6

出示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独立数一数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组织讨论与交流,对存在意见分歧的用小正方体摆一摆以确认结果。

教师小结。

二、综合练习

1.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成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物体,怎样拼搭?

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从上面和正面看都是,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要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最多要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3.P43思考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

最后班级进行交流、反馈。

教师小结。

三、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帮你解决的吗?

四、作业:

《补充习题》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

认识千米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书P44-46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课前准备:

情境图、小黑板、课前到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

教学程序: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

(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2.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3.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这些长度单位。

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探究交流

1.介绍千米

(1)出示图。

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指名说)

A.这是铁路中的里程碑,说明到这里是180千米。

B.这是公路上的里程碑,离南京还有98千米。

C.这是限速标志,限速每小时60千米。

D.这是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就是用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6千米。

(2)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都用千米作单位)

(3)是的,在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时,由于都是比较长的长度,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

千米又叫做公里。

(板书课题:

认识千米)

(4)千米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谁来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请学生说)

2.感知1千米有多长

(1)那你们知道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

同学们一定有体育课中100米赛跑的经历吧。

那10个这样的100米是多少米呢?

(1000米)

所以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1000米。

(板书)

(2)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

几圈是1千米呢?

3.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课前我们已经量出了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50米,想一想几圈是1千米?

(2)估一估:

课前已经请大家到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

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

走1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吗?

(3)说一说:

你感觉1千米长吗?

自由交流。

(4)找一找:

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2)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说说你的想法

(3)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解决

(2)说一说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独立完成后读一读,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每条河流大约多少千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直接算一算

(2)先讨论该怎样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要根据图中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和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如果把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度看作1份,那么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度有这样的2份多一点,即大约长700千米;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度大约有这样的4份,即大约长1200千米。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

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

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

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

还可以这样证实:

(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

(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

(1000米有2000步)

师:

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

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又学到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

了有什么用?

五、作业

1.《补充习题》

2.实践作业:

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

 

1千米=1000米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

认识吨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书P47-49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缓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通过推算感知1吨有多重;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准确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课前准备:

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吗?

(千克、克)

2.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1千克=1000克)

3.我们知道在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和克这些质量单位。

那我们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探究交流

1.介绍吨。

(1)出示图。

图上画的你都认识吗?

(指名说)

(2)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大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这些堆放的或运输的都是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

在计量这些物品有多重时,通常都用“吨”作单位。

吨还可以用符号t来表示。

(板书课题:

认识吨)

(3)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吨”吗,谁能来说说。

(请学生说)

2.感知1吨有多重。

(1)那你们知道1吨究竟有多重呢?

(2)出示图(10袋100千克的大米)

每袋大米重100千克,那10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呢?

一袋大米是100千克,2袋大米是200千克,……10袋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像这样的10袋米才够1吨重。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等式:

1吨=1000千克(板书)

(3)你还能找一些自己熟悉的物品,想想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呢?

(4)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请出10个体重大约25千克的同学站在一起。

算一算10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再推算一下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说一说,加深建立1吨的表象

(2)80袋水泥重多少千克?

是多少吨?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说说你的想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解决

(2)说一说思考过程

(3)通过换算,数和单位名称都改变了,那他们所表示的重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

问:

如果填别的单位合适吗?

为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5、6题。

先讨论该怎样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独立解决。

第6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统一,告诉学生学校的班级数。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

五、作业

1.《补充习题》

2.实践作业:

课后到商店做一次调查,问一问营业员商店里最重的货物是以吨做单位的还是以千克做单位的,如果以千克做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样的货物的重量大约是1吨。

板书设计:

认识吨

 1吨=1000千克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

练习六第3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书P50-51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练习,加深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能合理运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千米与吨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千米与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前几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和吨。

老师想考考大家,你知道了千米和吨的哪些知识?

(请学生答)

整理板书:

千米:

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

(例如:

公路)

1千米=1000米

吨: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体的质量时用的单位。

(例如:

集装箱)

1吨=1000千克(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2.

(1)把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你行吗?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把我们所学过的质量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你行吗?

(吨、千克、克)

二、基本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这头恐龙大约重45()

(2)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大约长7000()

(3)小芳身高是132()

(4)一筐稻谷重45()

2.填空

4吨=()千克8千米=()米

5米=()厘米6千米=()米

9000千克=()吨3000克=()千克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综合练习,解决问题:

1.第3题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书上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能完成吗?

2.第4题

仔细看图,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想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3.第5题

从图上获得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独立思考,同桌相互提,指名交流。

四、拓展练习

1.选择题

(1)每块砖重2千克,()块砖重1吨。

A.5B.50C.500

(2)张老师2小时行32千米,估计张老师是()的。

A.步行B.骑自行车C.乘汽车

2.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这辆自行车的3倍。

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超市货架上放着大、中、小三种瓶子装的鲜橙汁。

每只小瓶里装500克,每层装的总重量相等。

则中瓶、大瓶各装多少克鲜橙汁?

五、反思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

六、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千米和吨的练习

千米:

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

(例如:

公路)

1千米=1000米

吨: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体的质量时用的单位。

(例如:

集装箱)

1吨=1000千克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

练习六第4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书P51-53练习六6-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练习,加深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能合理运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千米与吨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千米与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千米:

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

(例如:

公路)

1千米=?

吨: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体的质量时用的单位。

(例如:

集装箱)

1吨=?

二、基本练习:

1.第6题

仔细看图,获取信息。

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2.第7题

读题,告诉我们什么?

选择需要的条件进行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

水资源在生产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3.第8题

先读题,再计算。

全班交流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名称的变换。

讨论交流:

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办法?

4.第9题

读题,找到重要的条件进行解答。

指名回答,你是怎样想的?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名称的变换。

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回收废纸对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三、综合练习。

怎样才能正好运完?

怎样安排车辆,用的运费最少?

比较不同的方案,作出最佳的选择。

四、拓展练习

1.一只苹果重150克,同样的4只苹果是()克。

()只这样的苹果重量接近1千克。

2.果品公司上午收购苹果25吨,运走9吨,剩下的用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五、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千米和吨有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千米和吨的练习

千米:

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

吨: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体的质量时用的单位。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

了解千米第5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书P54-5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来进一步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及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来进一步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前准备:

1. 每个学生准备手表或电子表一块。

2.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课本P55的相关资料。

3.在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各插一面彩旗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上室外课吗?

今天这节课就和同学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千米。

教师把学生带到100米跑道的起点处,告诉学生两面彩旗之间的长度就是100米。

2.看一看。

让学生观察100米的实际长度。

3.估一估:

如果让你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走,估一估你大约要走多少步?

二、探究交流,实践活动

1.走一走

分组让学生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走,边走边数出走的步数,并记录所用的时间。

2.说一说

问题一:

谁来告诉同学们,走1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用了几分钟?

问题二:

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3.想一想

谈话:

刚才同学们都走了100米的路程,知道了走1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用了多少时间,如果让你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个来回,知道走了多少米吗?

走几个来回就是1千米呢?

4.算一算

谈话:

照这样的步子,算算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

5.分组活动,进行验证

谈话:

你们计算出的走1千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对吗?

想验证一下吗?

分小组在跑道上来回走走,验证走1千米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步,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时间,并把得到的数据记下来。

6.分组活动,再次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

你们现在估计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究竟从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呢,大家按刚才在跑道上走出的1千米的时间和速度或步数走一走,看能走到哪里,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留在学校门口,一组走出1千米。

三、交流共享

教师把学生带进教室。

讲述:

刚才同学们去室外了解了1千米,并感知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阅课本P55中的几个相关资料,你们查到了吗?

1.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些数据的。

2.集体交流汇报,学生填写数据。

3.问:

通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在查阅资料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与千米有关的知识?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去室外了解了千米,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谈话: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你能应用今天了解到的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去体验一下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

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

了解千米

看一看

估一估

走一走

想一想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七单元课题:

轴对称图形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书P56-61例题和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课前准备:

彩纸、剪刀、钉子板、图片。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谈话:

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的眼前(出示蝴蝶图片的一半),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了起来,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

学生选择图片,问:

为什么选择这一种?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1

谈话:

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行,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

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剪下的这三件物体的平面图,自己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翻开来看看,还发现了什么?

这条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指名说说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问:

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

汇报自己的判断结果。

三、检测完善

1.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判断,教师介绍第4个图形。

2.想想做做2

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3.想想做做3

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4.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5.想想做做5

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

6.想想做做6

观察下面的交通标志,你能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四、交流共享,动手创作,创造对称美

1.教学例题2

谈话:

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太广泛了,它太美了,同学们,你想象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做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吗?

2.学生讨论:

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剪、画、印等)

3.好,拿出你的工具,用你灵巧的双手做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吧!

四、全课总结

谈话:

能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呀,其实对称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美,请阅读P60-61的“你知道吗?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