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2932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1、古诗三首

(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

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

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

逐一解释。

  青苔:

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

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

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

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

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

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

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

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

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

  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

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渔”“鱼”。

  

(2)“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

  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

逐一解释。

  往来:

来来往往。

  但;只。

  美:

鲜美。

  出没:

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

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

  一、二句: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三、四句: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6)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

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

吃鱼人和打鱼人。

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

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

  6.作业: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北宋:

范仲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宿”读作“sù”,不要读作“shù”。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

天色将晚。

  柴门:

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

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

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

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

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

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

刘长卿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背诵三首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鹿柴》。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柴”的读音是“zhài”,鹿柴是地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鹿柴》。

  王维,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他还是画家、音乐家。

他的诗以写山水为主,画面感强,对声音敏感是他的诗的特点。

《鹿柴》是王维的《辋川集》20首中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鹿(l))柴返(f3n)景复(f))照青苔(t2i)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2)读整个诗句,说说“但、闻”的意思。

  但——只闻——听见。

  (3)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与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2)理解两个分句的意思。

  说说“返景”的意思。

“复”的意思。

  返景——阳光斜射进深林。

复——又,再。

  (3)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3.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明确:

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四)指导朗读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五)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古诗。

  3.学习了这首诗,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江上渔者,请同学们解释“渔者”是什么意思?

  明确:

指打鱼的人。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鲈(l*)鱼君(j&n)子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