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317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

《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docx

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案例两个“500强”差距有多大

镜头一:

2004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比较

项目    2004中国企业500强    2004世界企业500强   两者比率

资产规模总额 34092亿美元         608145亿美元        5.61%

营业收人总额  10862亿美元       148834亿美元       7.30%

利润收人总额  386.5193亿美元     7311.594亿美元      5.30%

人均营业收人  43.54万元          26827万元           16.23%

人均利润额     53万元             13·17万元           11.63%

人均资产       135.83万元         1094.19万元          12.41%

镜头二:

 2005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名单前十名比较 

名次世界500强名单 营业收人(百万美元)中国500强名   营业收入(万元)

1    沃尔玛     287989.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63428708.000

2  英国石油    285059.0        国家电网       59005564.000

3   埃克森美孚   27077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57125748.000

4   壳牌        26869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19829300.000

5  通用汽车     193517.0   中国工商银行       19404700.000

6  戴姆勒克莱斯勒  176687.5   中国人寿保险     18019792.000

7  丰田汽车      172616.3   中国电信集团       17846472.000

8   福特汽车      172233.0   中国中化集团       16868708.000

9   通用电气      152866.0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16175652.000

10 Total道达尔   152609.5   中国建设银行       15765600.000

镜头三:

2005中美企业500强比较

2005中国企业500强,虽然依托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了各项指标的高速增长,收人总额、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30.6%、65.9%、18.7%,超过了2005美国企业500强10.5%、15.2%、6.1%的增长速度,但是,在收人总额、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的绝对增长以及经营管理、国际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中美企业500强尚存在较大差距。

(一)产业结构方面,美国已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中国则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体中产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第一、二、三产业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逐步递进的关系,而各产业所占的比重则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

换言之,第三产业在国家产业中的比重越高,则国家的经济越发达。

2005美国企业500强中,属于制造业的有160家,仅占32%;属于服务业的有296家,高达59.6%。

2005中国企业500强中,属于制造业的有280家,高达56%;属于服务业的156家,只占31.2%。

(二)资产规模方面,美国企业远远超过中国企业

在反映企业规模的资产总额指标方面,除工程行业的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领先于美国同类企业佛鲁厄之外,其余行业的美国企业远远超过中国企业。

1.资产总额与人均资产,中美企业500强分别相差4.486倍与3.59倍

2005美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为223349.4亿美元,2005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337079.4亿元人民币,折合为40710.1亿美元(按1美元=8.28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前者是后者的5.486倍。

2.500强前10名的资产总额,中美企业相差1.604倍。

2005美国企业500强的前10名资产总额为44178.1亿美元,2005中国企业500强前10名的资产总额为16968.4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604倍。

(三)营业收人方面,美国企业远远超过中国企业

在反映企业规模的营业收人指标方面,除工程行业的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领先于美国同类企业佛鲁厄之外,其余行业的美国企业远远超过中国企业。

1.营业收人总额与人均营业收入,中美企业500强分别相差4.814倍与3.91倍。

2005美国企业500强营业收人总额为82479.8亿美元,200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人总额为14185.9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5.814倍。

2.500强前10名的营业收人,中美企业相差3.501倍

2005美国企业500强前10名的营业收入总额为16498.8亿美元,2005中国企业500强前10名的营业收人总额为3665.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4.501倍。

(四)赢利方面,多数美国企业高出中国企业很多倍

在反映企业运营效率的赢利指标方面,虽然中国的通信业、建材业、冶金业的行业领先者的人均利润弱领先于美国同类企业,但其余行业均是美国企业高出中国同类企业很多倍。

1.利润总额与平均利润,中美企业500强分别相差6.99倍与6.92倍。

2005美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5134.7亿美元,平均利润为10.3亿美元;2005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643.0亿美元,平均利润为1.3亿美元。

前者分别是后者的7.99倍、7.92倍。

2.人均利润,中美企业500强相差6倍

以雇佣2400万人计,2005美国企业500强的人均利润是2.1万美元,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利润是0.3万美元,前者是后者的7倍。

3.500强行业领先者的人均利润,中国有三个行业弱领先于美国同类企业,其余行业均是美国企业高出中国同类企业很多倍

思考讨论

1.我国社会制度、基本国情与美国差别很大,这就决定我们不能.照抄、照搬美国发展大企业的做法。

但我们从2005中美企业500强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中国和世界两个“500强”的差距说明了什么问题?

案例点评

从对两个“500”强企业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在加快,中国企业500强已有了一定的竞争实力。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中国企业成长的同时,世界企业500强也在成长,中国大企业同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仍然很明显。

如此之大的差距,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

尽管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国家外汇储备和若干项工农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总量进入了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政策,必须戒骄戒躁、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中国和世界两个“500职工强”的对比以及2005中美企业500强的对比,说明了中国企业与世界大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同世界的差距,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本案例可用于第六章第一节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本案例时,尤其要注意对比的过程,要把理论的讲解与本案例结合起来,在运用本案例的过程中融入理论的阐述,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案例 人均1000美元之后的烦恼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前途:

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期”,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比如韩国,1977年实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随后进人全速发展期,在1977年至1995年不到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飞跃;另一种是出现所谓的“拉美现象”,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所谓“拉美化”就是一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困境,就是一种少数人幸福的现代化。

而在2002年底,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带领他的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占中国总人口80%的农民绝大部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20世纪80年代,托夫勒夫妇在《第三次浪潮》里预言:

资讯网络时代,一个农业社会能够直接进入资讯社会,不必历经工业社会的演变,也能避开因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托夫勒给中国的思想界开了信息化的窍,一些实践家开始在中国西部地区实践他们认为可能的跨越,最著名的要算是台湾英业达集团的温世仁了。

他在西部的贫困地区开展了非营利的“千乡万才计划”,通过在这些地方的教育单位推广计算机的应用,使他们通过网络联系起外界,联系起市场,让这些处于农业文明的乡村社会跨过技术鸿沟,直达信息化社会。

他们在西北一个叫黄羊川的地方搞起了社会实验。

新事物的冲击给这个小乡村带来了细微的改变。

黄羊川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黄羊川了,但是,黄羊川没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直达信息化社会,那里的农民依然是贫苦的。

这颗信息化的种子还在等待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经济过热,社会矛盾交织的2003年告诉人们,诸多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对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来说,工业化是不可跨越的。

在它之后可能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同样会是一个矛盾凸显的时期。

选择是无可回避的。

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545~2200美元均为中下收人国家,2200~5999美元为中上收人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我国19%年人均GDP达到650美元,走出了低收人国家行列。

2020年如果实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话,就等于迈人了中等收入国家。

从经验值来看,登上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台阶以后,经济社会有三点显而易见的变化。

第一是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同时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重。

第二是消费结构急剧升级,过去几年政府倡导和主导的扩大内需的战略,到了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自发的消费需求,在大中城市,对住行的需求代替了人们对吃饱、吃好的要求。

第三是社会结构重大调整,利益分化,收人差距拉大,各种社会矛盾突出。

2003年10月16日,哈尔滨市发生了一起驾驶宝马车撞人的案件。

该案判决并经媒体公布后,一些媒体、网民和群众提出质疑。

最终质疑演变成贫与富、官与民之间矛盾的一场讨论。

据说,对宝马案的网络监测发现,浏览这个消息的人数甚至超过了人们对“非典”的关注度。

为什么这样一个案件会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应?

为什么现在有一种倾向,动不动就将罪恶和财富画等号,将财富与权势画等号?

宝马案让我们看到,公众关心的往往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案件中的这个人是富人,这个富人可能依靠权势逃避法律的惩处。

这反映出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贫与富对立、公众与权势对立的情绪。

能够说明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2004年2月25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作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

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人差距比许多国家要高。

这份最近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披露,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人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了2002年的3.1。

然而,调查人员认为这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城乡之间实际收人差距。

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人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比如很多城镇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农民没有。

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而农民还要集资办学。

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而农民没有。

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他们估计城乡收人差距可能要达到四五倍,甚至是六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曾将中国的收入差距放大到一个更大的范围进行了比较:

贵阳与北京的差距,小于贵阳与贵州最贫困地方的差距。

北京与纽约的差距,小于北京与中国最贫困地方的差距。

思考讨论

1.“拉美化”意味着失业贫困,动荡倒退,中国会“拉美化”吗?

2.如何看待社会上存在着的贫与富对立、公众与权势对立的情绪?

3.社会公正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在持续发展经济时,如何维护社会公正?

案例点评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直奔天堂,我们全都直奔相反的方向……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描述的时代话语,或许就是人均1000美元之后的烦恼。

正如案例中所预测的两种前途:

一是进入“黄金发展期”,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拉美现象”,失业贫困,动荡倒退。

最有可能也许只有一种,便是“黄金发展期”和“拉美化”同时并存。

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经济社会有三个显而易见的变化:

一是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而能源环境压力加重;二是消费结构急剧上升,对住行的需求代替吃饱的需求;三是社会结构重大调整,利益分化,收入差距拉大,各种社会矛盾凸现。

尤其是第三个变化更值得重视。

中国目前正进行着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必须跟上全球化与后工业时代的步伐。

主要通过工业化实现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要通过后工业化满足人们的公正欲望。

在持续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时,现在更应明确地要求,不仅要总量的增长和发展,还需要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更多的人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我国在200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事实介绍,向学生分析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前景,也许是好坏相伴的结局。

向学生说明如果要避免“拉美现象”在中国上演,就必须在注重物质积累的同时注重社会公正,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并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本案例可用于第六章第二节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部分的辅助教学,或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本案例时,须向学生介绍“拉美现象”,这方面的材料较多,重点介绍少数特权政治和经济集团控制国家资源,多数人不能摆脱贫困等方面。

还应重点分析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要交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主要特点,强调避免“拉美现象”在中国重演的重要性.

第三节案例 千年寻梦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于《诗·大雅·民劳》篇,首次诞生“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小康”之咏。

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动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

从狭义理解,“小康”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

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小康”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也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水平。

孔子这样描写小康社会的景象: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天下为家、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是这个社会模式的特点。

作为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是指一种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

在《孟子·尽心上》中,我们见到了孟子“王道”理想中描绘的一个农户小康生活: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鸡,二母俞,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

”孟子还描述: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可以理解为虽不言富,但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到了宋代,洪迈在《夷坚甲志·五郎君》中渴望“然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强烈地表达了对脱贫奔小康的企盼。

康有为写了一本《大同书》,书中提出了人类历史必然按照据乱、小康、大同三个阶段的顺序而进化。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三民主义,很大程度也是受到了儒家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思想的影响,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

中国历代思想家们,曾对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做过许多设计,赋予它很多思想内涵。

但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古代思想家所说的小康社会,是一种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和封建私有制基础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反映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向往。

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向往小康,追求小康。

古往今来,“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生活”术语在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并且逐步地向人们基本生活状态转移,越来越多地被解释为“略有资产,足以自给”,“经济比较宽裕”、“经济较宽裕,不愁温饱”,等等。

中国人的“小康”情结就这样唬拍般地凝固在历史中。

泱泱大中华,长达50个世纪,曾创造过灿烂辉煌的史册。

有让世界惊羡不已的“四大发明”,还有世界古代史上最发达最完善的农业耕作、灌溉体系和无以胜数的实用科技发明。

只是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制约,闭关锁国的中国没有接住世界“工业革命”这一记传球,于是败下阵来。

进人20世纪,时代变迁,风雨沧桑。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当历史的车轮推进到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第二代集体领导人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衍承中国“小康”之词,开始设计中国现代“小康”社会。

他指出: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

1983年邓小平在考察苏州、杭州农村时,谈到了小康生活水平6项标准,即:

人民的吃穿用解决了;住房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人口不再外流了;中小学教育普及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了。

翻开《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我们发现竟有40多处提及“小康”一词:

“小康状态”、“小康水平”、“小康的社会”、“小康的国家”。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小康”列为“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

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都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的构想,并在党的文件中正式表达出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完成中国社会由贫穷到温饱的转变;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再翻一番,完成中国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第三步是到21世纪50年代基本完成现代化,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经过亿万人民的努力奋斗,2000年中国从总体上达到了现代小康水平。

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从上世纪末进人小康社会后,将分为2010、2020、2050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新“三步走”目标。

2002年月8日,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他同时指出:

“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江泽民辨析了总体小康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尺度与关系,明确了方向与奋进的目标。

中国正在迎接新的曙光。

思考讨论

1.古往今来,多少民族精英、仁人志士为小康苦思冥想、孜孜以求!

但这千年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初步变成了现实。

结合案例谈谈你的感受。

2.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3.蓝图已经绘就,新途已经开始,但道路并不平坦,谈谈应如何应对和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困难。

案例点评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的亲情社会。

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赋予新的内容,表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目前,居民生活水平,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日趋提高和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们还只是从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

这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为我国进入世界强国之列,绘就了一幅感天动地的壮美画卷。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

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清况下,只用100年的时间就走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几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将雄辩地向世人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社会主义是优越的。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说明2000年中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实现了千年梦想,向学生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

但又指出了这个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均衡的。

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实现全面小康。

本案例可用于第六章第三节中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分的辅助教学,或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使用时应重点强调千年之梦,只有到中国共产党引导下的改革开放时期才实现了。

有条件的可以组织观看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文献电视专题片《走进小康》,使学生加深对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