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270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石脑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C.《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D.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3.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4.“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

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自元代流传下的一首民谣,表达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

黄道婆杰出贡献在于()

A.丝纺织业B.棉纺织业

C.麻纺织业D.毛纺织业

5.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B.东汉C.唐代D.宋代

6.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7.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8.“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着父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做人公道……主顾甚多,生意尽好。

”明朝冯梦龙的这段描述,反映了(  )

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C.明朝社会商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9.《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10.下列关于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小农为经营主体B.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C.基本做到自给自足D.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

11.下图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这种经济形式()

①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②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缴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耕经济B.限制工商业发展

C.维护封建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

13.《齐民要术序》中说道: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B.农商皆本

C.海禁D.闭关锁

14.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5.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市场上出现的商品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是()

16.“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17.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发出了“羊吃人”的控诉,作者的这一控诉是针对()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掠夺

C.圈地运动D.奴隶贸易

18.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19.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

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

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

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B.文化传统相同

C.关系世代友好D.殖民活动的结果

20.英国工业革命首先是从什么部门开始的()

A.棉纺织业B.制呢业C.动力D.交通运输业

21.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

这一著作()

A.由英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创作B.是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废除的标志

C.作者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D.有助于克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2.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是()

A.殖民扩张B.市场的需求

C.科技推动D.生活享受

23.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

扩张B.资本输出

C.工业革命D.文化传播

24.美国在1893年之后出现了长达l0年的大

规模企业兼并浪潮。

仅1898年就有1208家公司被吞并,股票交易所市场的形成,使的工业股票可以上市交易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

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6000—8000人的工厂ll家。

“企业兼并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D.跨国公司的建立

25.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使什么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A.轻纺工业B.重化工业

C.航天工业D.原子工业

26.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D.福州船政局

27.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

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B.张謇

C.李大钊

D.鲁迅

28.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C.利用封建生产方式经营近代企业

D.封建顽固派极力破坏和阻挠

29.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B、①②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0.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

这表明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重工业极为薄弱B.深受外国资本压制

C.经济结构不合理D.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31.1975年,我国国民经济有过短暂的恢复和发展,其原因是()

A.粉碎“四人帮”集团B.主要领导人的“两个凡是”

C.粉碎“林彪”集团D.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32.“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

猪千斤还有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3.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34.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5.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6%和92.4%……这段材料表明

A.我国的计划经济成就突出B.我国的生产资料比较紧缺

C.我国日常生活必需品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更为突出

第II卷(非选择题)

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

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初步实现城市化。

──摘自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上)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6分)

(2)根据

材料二回答,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4分)

 

37.(10分)明清时期,农耕文明高度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解体,中国近代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对于殖民主义的作用,马克思说过:

“……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农村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分)

(2)鸦片战争后它的命运出现了怎样的

改变?

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结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状况,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观点。

(4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材料二他(上面图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37年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回答:

(1)图中A、D两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标志着什么?

(2分)决定D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分)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的右下图是哪一历史人物?

(1分)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2分)

(3)概括材料三各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3分)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的题眼是“商代”、“牛耕”。

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排除C选项;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D选项;甲骨文是殷商时代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故正确答案选B选项。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牛耕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了解我国主要的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有: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2)“石器锄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3)“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2.B

【解析】

试题分析: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的发展历程:

商朝兴起、西周时期兴盛、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等生产力的发展逐渐的瓦解。

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属于经济基础的变动,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四个选项中,能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是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这两幅图片分别是耕耘和纺织,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故选B。

古代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与市场联系较少;为了糊口生存,农业者和手工业者辛苦劳作。

因此A、C、D错误。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的特点

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认识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元代”等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主要反映了黄道婆的棉纺织业技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黄道婆是宋末元初的棉纺织家,据此便可得出其贡献,B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业的发展

5.C

【解析】

试题分析:

“南青北白”中的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

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几代,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

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

所以答案选择C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发展·唐代制瓷业的发展

6.A

【解析】

试题分析: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题干中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反映的是应是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与事实不符,C、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杭州为南宋都城,根据材料“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以及所学知识,此时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AC与题干不符,D项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符合材料,因此选B.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商业·宋代商业的发展

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并没讲到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也没涉及到闽商控制金融领域,所以排除了A、B。

判断是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就要看是否存在雇佣关系,而材料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关系,所以D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所讲的是商人韦德为人公道,顾客多,生意好,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朝社会商业发展,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

9.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日午……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而众以散”可知在唐朝对商业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分散性,而绝对不是高度集中的特点,以小农为经营主体、基本做到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均是对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正确表述,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的表述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对古代中国“男耕女织”经营形态的认识。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①②④三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正确;而③项“全部自己生产”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经营形态·“男耕女织”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故选C。

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对外交往有助于发展商品经济从而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进而伤害到自己政权的稳固。

因此明清时期往往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ABD三项都是C的表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可以看出作者对本和末的态度是重本抑末,故选A,其中的“本”和“末”分别指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商业,材料的观点也与当时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关。

BCD不符合材料,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14.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于1487年发现了好望角,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达伽马于1497年达到亚洲,麦哲伦于1519-1522年进行了环球航行,所以A,B,D皆错误,C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C。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大陆,使欧洲与美洲的联系从无到有,所以原产美洲的玉米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色。

欧洲与亚洲很早就有联系,故ABD三项很早就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了。

故选C项。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文明的连接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和抓住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作者在强调即使没有哥伦布、达伽马等人,新航路的开辟仍会发生。

这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必然性,可从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去思考。

另外,从“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也可知作者在强调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所以A符合题意。

B,C,D都是相关的原因和条件,但不是根源与动力。

综上,本题选A。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剧,英国毛纺织品市场扩大,养羊利润十分可观,于是一些贵族将农民的土地圈占起来养羊,即为圈地运动,所以选C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圈地运动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

结合所学,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

在整个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故选C。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殖民扩张·“海上马车夫”

19.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殖民扩张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新西兰之所以有此名与其受荷兰殖民侵略有关,因为被其占有而被称为新西兰。

纽约包括题干中的新奥尔良都与此相关。

所以D符合题意。

而A,B,C明显错误。

综上,本题选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其开始的标志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所以本题应该选A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

2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故选C项。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蒸汽”的力量·打造“世界市场”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殖民扩张是外在的因素,不是题干要求的内在动力,所以A项错误。

C项本身错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技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D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B项,正是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必需要提高生产力,从而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确立了欧洲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地位,所以选C。

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D;资本输出也不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反映的是美国的企业兼并浪潮。

结合材料中所给的时间“1893年”,联系教材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时候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再结合材料的现象,进一步肯定了判断。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重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轻工业迅速发展,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C.D.两项都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排除。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6.B

【解析】

试题分析:

轮船招商局是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筹划成立的,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

它的成立冲击了洋商的航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航权。

所以本题选B。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从“晚清状元”、“实业救国”等可判断此人是张謇。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实业家张謇弃官回到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的曲折道路,故选B。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进一步不发展·张謇

2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自身主要是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