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893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0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2019年东海东海三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注: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这实际上是

A.否定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B.佐证了印刷术在宋代传到欧洲的史实

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第2题:

“这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

”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历史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孔子改制考》       D.《国民党一大宣言》

第3题: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下设“计划部”,并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

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推动

B.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

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

D.推动了西部开发

第4题:

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B.导致了贫困鸿沟不断加深

C.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D.同科技革命联系日益紧密

第5题: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第6题: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

第7题: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第8题:

陈独秀指出:

“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解放”的核心应当是

A.结束专制,实行民主

B.人格自由,个性独立

C.信仰自由宗教宽容

D.男女平等,发展产业

第9题: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沾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上述材料说明  (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10题:

萧功秦教授指出: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君民共治”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早期维新派“君主立宪”主张       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

第11题:

根据对英国某镇l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影响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人口流动频繁   D.工厂机械化冲击

第12题: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第13题:

下面为1949—1952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

%)。

据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

C.私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第14题: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

”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第15题: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进一步变化情况,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把“抗日反蒋”口号改为“逼蒋抗日”。

9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从中共中央的政策变动中可以看出(  )                                   

A.中共形成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                  

B.中共“左倾”关门主义更加严重

C.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16题:

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指(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

第17题:

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第18题:

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

根据该原则,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不努力工作。

对该原则影响最直接的是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重商主义的影响

C.议会改革的推动     

D.社会矛盾尖锐化

第19题:

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

“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

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20题:

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

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

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

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宣”

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

第21题: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第22题: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国内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

这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B.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D.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

第23题: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该学者对“苏联制度”的评价

A.强调了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提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D.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第24题:

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分封制遭破坏C.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宗法等级森严

第25题:

《钱氏家训》载: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   )

A.道德修养             B.等级差异

C.宗法观念             D.乡风民俗

第26题:

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

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这说明两位思想家

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

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

C.具有典型主观唯心主义特征

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

第27题:

民国初年,不同阶层对“辫子革命”的态度不同,且抵制剪辫子的人不在少数,下面对抵制剪辫子行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者从内心抵制中华民国

B.反对者认为辫子是中国政治的晴雨表

C.反对者把留辫子视作一种习惯

D.反对者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第28题:

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

“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所有主以金钱赔偿。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

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               

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第29题:

“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基于此认识,洋务派(  )

A.开办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

C.创设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D.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

第30题: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全世界。

”这场“战争”

A.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B.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第31题:

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  )

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B.革新了选官制度

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D.设刺史以察民情

第32题:

房龙在《美国史纲》中说:

“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

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巨大变化。

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

”这一文件是指(   )

A.《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C.《联邦宪法》 D.《权利法案》

第33题:

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成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

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

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C.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D.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第34题:

下图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

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   

D.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第35题:

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

材料说明美国电影

A.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市场   

B.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

C.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D.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

第36题:

下列是对新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五件大事。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其共同的影响是

 

 

A.扩大了我国的国际交往圈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使我国冲破了美国的封锁D.增强了中国军事大国的作用

第37题:

据记载,曹操命陈群创“九品中正制”:

各州郡分别公推大中正一人,由大中正下再产生小中正。

然后对本地人物的年籍、品行、才干等进行详加考察,分别品第为九个等级并加评语,吏部据此分别黜陟。

据此对这一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实为选官制度中之察举制

B.选考方式和内容比较封闭

C.为选官腐败留下可乘之机

D.制度存在弊端不合时宜

第38题: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第39题:

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这样一些语言来描绘某个变革的发生。

这场“变革”(  )

A.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B.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第40题: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神赐给雅典城邦的一只马虻,这个城邦因为身体庞大而日趋懒惰,需要马虻的刺激;而孔子则发出“文王后,古代文化都在我身上”的豪言壮语。

可见两者

A.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B.都提倡“认识你自己”

C.都以“人事”为哲学对象

D.主张做事要审时度势

第41题:

“16世纪,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最终完成这一命题证明工作的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迪亚士

D.达·伽马

第42题:

《国富论》写到: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第43题:

《盛世危言》中记载“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为女红失业;洋铁、杨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A.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洋教斗争激化的结果

B.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朝政府放热统治能力

C.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D.蕴含着以“争权利”为诉求的反抗意识

第44题:

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

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

其繁荣的原因有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第45题: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

“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

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第46题:

表2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表2 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第47题:

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主要表现在(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践了近代第一资本主义方案

第48题:

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

“皇帝为丞相起”。

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西汉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第49题:

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

“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苏联的这一做法(  )

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D.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50题:

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

“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

”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第51题:

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

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

据此可知

A.1980年中国城市化基本完成B.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D.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第52题:

主张治学者不可以“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中国古代史学家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刘知几

D.章学诚

第53题:

乾隆二年苏州因染衣坊过多而造成了“满河青红黑紫”,于是苏州府立“永禁虎丘染坊碑”,禁止在虎丘开设染坊,所有“染作器物,迁移他处开张”“如敢故违,定行提究”。

这反映了当地政府

A.重视行政法规的建设

B.限制私营手工业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D.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

第54题:

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

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

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较为适当的是(    )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55题: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第56题: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 ,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你是如何理解的?

A.一方面主张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另一方面,主张对政府要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

B.美国是民主国家,应该让人民享有高度的自由,反对政府的管理

C.应该用法律来规范个人和政府的行为

D.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并且政府应该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应受到制约

第57题: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

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该条款反映出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第58题:

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

“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

”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第59题: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但其言论与行为往往令一些人难以理解。

观察思考胡适下列言行,你认为其出现的原因是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B.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C.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第60题: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