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221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docx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足迹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可行性探究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足迹)

 

 

————————————————————————————————作者:

————————————————————————————————日期:

 

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可行性探究

——希望工程模式在河北省灵寿县的试点

经济学院孙喜梅蒋玮妮何麒王莲彭佳旭吴贝贝秦瑶

摘要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及全民的文化工程,各省采取多种方式,发动各种力量进行农家书屋建设。

截止2012年8月底,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它必然将会成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但是,现实中,很多农家书屋未正常开放,其功能的有效发挥遇到了各种障碍与阻力。

基于此,本项目以河北省灵寿县新村农家书屋为试点,寻求借鉴希望工程模式,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农家书屋的有效管理使用的可行性。

本文主要是针对暑期进行的新村农家书屋专职管理员的招聘、培训以及与村委会、县文体局的共同监督机制的建立等活动而撰写的实践报告。

专职管理员是保证农家书屋有效使用的关键,而社会力量的进入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基层干部文化意识的觉醒、专职管理员的有效专业培训、监督机制的有效建立。

关键词农家书屋;社会力量;可行性探究;

一、导言

(一)项目背景

1.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

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

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捐助。

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2.农家书屋的管理现状

现阶段农家书屋存在“有书没人”的现象,即使是有管理员看管,管理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很多管理员都是兼职,专业素质较低,且缺乏岗前和岗中培训,这就导致管理人员在管好和用好图书资源上有心无力,不知如何着手,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很难在农村形成阅读氛围,从而和最初的预期有所差池。

再加上管理员属于义工形式,没有任何报酬,所以不能激励管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优势还会擅离职守。

部分书屋建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检查完就关门,这就让农家书屋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

重建轻管是当前农家书屋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农家书屋的经费情况

目前农家书屋工程财政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为:

所需建设资金还没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没有落实配套资金、没有解决管理农家书屋的工作经费。

建成后的书屋图书修补和更新、房屋设备修缮以及管理人员待遇仍需要大量资金,但是国家只提供资金用于前期书籍、相关设备的购置,建成之后书屋书籍更新和正常运转所需资金并没有明确提出。

(二)项目内容

1.希望工程模式的借鉴

希望工程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30日开始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宗旨的大型扶贫项目。

通过严格的一对一帮扶模式的设计和管理体系的创立,最早在公益扶贫领域开创了特定目标人群、特别筹资方式、严格一对一透明管理的项目筹资扶贫模式。

截至2011年,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78.5亿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生)逾420万名,建设希望小学17574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室约14950个,配备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3760套,配备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353个,配备希望工程电脑教室132个,配备希望工程快乐电影放映设备287套,建设希望厨房257个,培训农村小学教师64000余名。

“一对一”资助模式通过填写结对卡、建立捐受双方复信制度、回访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捐赠者和受捐赠者双方开放式的联系与沟通。

这种模式不仅给捐赠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成全了他们的慈善成就感,而且建立了一种自动监督机制,使捐、受双方的监督权得到了切实保障,从而提高了希望工程廉洁动作的可能性,提高了捐款的配置效益,赢得了捐赠人的信任,同时也培育了后续捐赠。

2.对农家书屋使用率的调研

由于农民是农家书屋的受益者和直接关系人,我们从村民入手,分为青少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发放有关农家书屋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所存藏书、自身阅读爱好和阅读时间、读书活动、相关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充分把握村民的阅读偏好和听取对农家书屋的建议,以进一步探讨农家书屋利用率低的更直接和更深层次的原因。

(三)项目目的

1.理论方面

对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解决方案的研究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的,而很少提到社会的力量。

在众多的文献中,只有王素芳(2006)在《农村图书馆建设中非政府组织活动调查与研究》一文中提到要充分利用非政府的力量,但她主要侧重于如何在农村建设图书馆的问题上,而我们的研究主要侧重在现有“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如何利用社会力量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问题。

2.实践方面

(1)借鉴希望工程模式,促进书屋管理模式的创新

农家书屋工程的管理完全靠农民,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书屋管理模式还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存在很多管理方面的漏洞。

农家书屋和希望工程在性质上是相似的,都属于公益活动。

前者“一村一书屋”可以借鉴后者的“1(个人、家庭、单位)+1(孩子、学校)”模式,个人、家庭或者单位可以捐助一个乡村书屋,通过填写结对卡、捐受双方考核制度、回访制度等措施,确保双方保持良好的沟通。

从而一方面使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使书屋的利用率更高,另一方面捐助人也可以获得心理满足感和社会成就感。

(2)以试点项目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

以河北省灵寿县为试点,来验证希望工程模式在农家书屋模式运用的可行性。

按照日薪20元,每周开放一天的模式,对于五个村庄进行为期一年的考察实验。

暑假期间主要进行专职管理员的招聘、培训以及与村委会、县文体局的共同监督机制的建立。

其成功与否都能为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农家书屋提供一定的经验。

(3)增加非政府组织的资助渠道

希望工程“一对一”的运行模式在“农家书屋”管理中的应用,为社会中各类非政府组织开展慈善活动拓宽了资助范围。

这种模式试图与已有的公益性组织相对接,使社会力量有一个捐助的窗口,以筹集农家书屋的专项资金。

该资助平台可以层层设立,然后由最高层级统一管理,同时保证资金运用的公开透明。

所以对非政府组织开展慈善活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项目调研方案介绍

1.调研日程

7月16日—7月22日组员们首先进行前期资料收集和相关文献的整理,从而在整体上对农家书屋的现状进行把握,然后通过与新村村支书的交流沟通来具体了解新村目前的书屋情况。

7月23日—7月26日组员们由前期准备材料来制定和修改调查方案和计划,并制作调查问卷。

7月27日—7月31日组员们在新村分组分区域发放调查问卷并针对青少年村民、中老年村民、村干部等群体进行访谈。

8月1日—8月7日组员们根据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建立新村农家书屋的对策。

8月8日—8月10日对农家书屋专职管理员进行公开招聘、培训以及拜访当地政府相关人员并初步建立与村委会、县文体局的共同监督机制。

8月11日—8月17日组员们对书屋和书籍进行清扫和分类整理,为新村农家书屋的开馆做前期准备工作。

8月18日—8月21日举办新村农家书屋开馆仪式,并现场与专职管理员和村委会、县文体局签订管理、监督合同。

8月22日—8月26日整理所有的资料,并形成初步报告

8月27日—8月31日给老师修改之后整理成文

2.调研方式

本课题以实地调查为主,通过对河北省灵寿县村民发放农家书屋使用率的调查问卷、对村民进行访谈,来得到第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再根据所得结果和参考其他文献资料,提出对策建议。

 

二、项目数据分析

(一)问卷篇

本次调查问卷总共发放了2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1份。

1、性别问题

本课题按照随机抽查原则进行调查,其中男性为105名,占问卷的47%,女性为126,占53%。

2、年龄问题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本次调查对象中21—3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占了将近一半,说明青年比其他人群更喜欢看书,这可能是由于青年的时间较为充足,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而20岁以下的人群只占到7%,说明高中及以下的少年的阅读时间少,还需进一步提高其阅读意识。

3、职业分布

在职业分布中,务农人员的读书比例最高,学生和个体户所占的比例相当,务工人员其次。

这可以看出书屋的书籍设置较为合理,能够吸引务农人员的阅读兴趣。

4、文化程度

从文化层次上来看,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达到了初中和中专或高中水平,在阅读上面没有什么障碍。

5、主要业余休闲方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为看电视,说明电视是村民接触外界信息的主要媒介。

阅读排在看电视和上网之后,表明村民更为青睐电视和网络媒体,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偏好不是很强。

6、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从获取信息的途径来看,主要途径首先是电视广播,其次是网络手机,再次是书籍报刊,这也和上一题的业余休闲方式相对应,表明书籍报刊作为信息获取的途径上不是很占优势。

 

7、阅读的主要目的

从对阅读目的的调查情况上,我们可以看到村民看书主要是为了放松娱乐,其次才是获取知识和获得社会信息,因此我们应该在休闲娱乐、专业知识等方面推出更多的书籍,以进一步培养村民的阅读兴趣。

8、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

从图中可以看出,村民每天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参差不齐,花1个小时及以上的只占21%,比几乎不阅读的人群还要少,由此可见村民的阅读还处于低水平。

 

9、感兴趣的书籍

在感兴趣的书籍中,医疗保健、农业养殖和文学艺术居于前三名,然后是科普知识和文化教育,接着是政治法律、少儿读物和其他。

说明村民对于健康养生方面和农业技巧方面较为注重,需要在图书的配置上更加往这方面倾斜。

10、看中农家书屋的哪些方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63%的村民对图书的实用性最为看重,其次才是开放时间和服务质量。

 

11、对“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了解程度

由上图可知,56%的被调查村民完全不知道农家书屋这一惠农工程,仅仅有4%的村民表示知道农家书屋并经常去书屋阅读书籍,9%的村民偶尔去,剩下的24%的村民虽然知道农家书屋但是从未去过。

12、不去农家书屋的原因

不去农家书屋的原因里,有51%的村民是因为不知道本村有农家书屋,37%的村民表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书屋看书,5%的村民觉得农家书屋的地址离家太远不方便去,3%村民认为书屋里面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剩下的1%村民认为是借阅手续太过复杂所以未去。

 

13、了解国家政策的主要方式

由上图可以得知,有65%的村民表示主要是通过村委会的宣传来了解国家政策,18%的村民认为电视广播对于他们了解国家政策有很大的帮助,12%的村民通过网络媒体来获得国家政策,5%的村民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来了解。

14、村委会政策宣传的方式

由上图可以得知,82%的村民表示村委会主要利用广播来宣传政策,12%的村民认为村委会也会通过村干部走访来向村民宣传政策走向,5%村民从宣传栏中得知村委会的政策宣传,只有1%的村民从宣传标语中获得村委会的政策宣传。

 

15、期望农家书屋开展的活动

由上图可知,村民中34%的希望农家书屋多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活动,20%的村民对举办老年、儿童活动比较感兴趣,16%的村民希望举办各种文化展览活动,12%的村民则觉得书刊订阅对他们的有较大的吸引力,10%的村民觉得解答一些日常生活或农业生产的问题是必要的,9%的村民对书屋开展书屋使用培训活动有一定兴趣。

16、对电脑的使用程度

由上图可以得知,49%的村民会使用电脑,33%的村民表示会一点电脑,但是不是很熟练,18%村民表示不会使用电脑。

说明村民中拥有电脑和会电脑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真正能够掌握电脑技能的村民很少。

 

17、是否鼓励使用电子阅览室资源

由上图可以得知,91%的村民表示愿意并鼓励他人使用电子阅览室,5%的村民愿意使用电子阅览室但并不会鼓励和诱导其他人使用这一资源,4%的村民则不愿意使用电子阅览室,也禁止自己的孩子去。

说明大部分的村民都对电子阅览室持支持态度,有些不愿意使用电子阅览室的村民只是因为他们年龄原因不会使用电脑。

18、是否报名参加电子阅览室举办的电脑培训课程

由上图可以得知,64%的村民认为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去报名,31%的村民表示可能会去报名,具体情况还要视培训课程内容而定,5%的村民表示不会参加电子阅览室举办的电脑培训课程。

19、期望从电脑培训课程中学到

由上表可以得知,47%的村民期望从电脑培训中获得电脑基础知识,20%的村民则对网络应用比较感兴趣,19%的村民希望学习远程教育的课程,11%的的村民则希望学习办公类软件的使用,3%的村民希望学习其他的课程。

20、是否愿意承担电子阅览室的电费、网费

由上图可以得知,71%的村民表示愿意承担电子阅览室的电费和网费,只有29%的村民不愿意承担电子阅览室的电费和网费。

说明大部分村民都对于电子阅览室的建立持支持态度。

 

21、能接受的费用范围

由上图可以得知,37%的村民认为0.5元/小时是可以接受的范围,34%的村民觉得0.5元/小时以下是合理的费用区间,21%的村民对1元/小时的收费标准比较能承受,8%的村民认为1—2元/小时的范围都是可以接受的。

说明农村村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对费用的承受能力也是相对较小的。

22、认为电子书屋合适的开放时间

从图中可以看出,村民在晚上具有较多的空闲时间,电子书屋更适合在晚上开放。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1.农家书屋的建立

项目组组长孙喜梅首先根据新村目前书屋的具体情况,拜访了新村村支书、灵寿镇党支部书记、灵寿县文体局局长等相关负责人员,主要对目前缺少书架这一制约书屋正常开放和运作的难题进行了汇报以及商量规划书屋的具体建立流程和进度。

问题得到解决后项目组组员们开始进行打扫书屋、整理分类书籍及摆放桌椅等书屋开馆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政府相关人员商讨农家书屋开馆具体事宜,达成一致后,于8月18日举行新村农家书屋开馆仪式。

2.发放调查问卷并总结调查结果

为了使农家书屋的建立和后续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项目组组员由前期准备材料来制定和修改调查方案和计划,并制作调查问卷。

在新村分组分区域发放调查问卷并针对青少年村民、中老年村民、村干部等群体进行访谈。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建立新村农家书屋的对策。

3.农家书屋专职管理员招聘与培训

项目组组员们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农家书屋管理员,本次招聘通过向社会公开公示,经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开展。

通过招聘新村村民杨伯伯成为了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组员们根据管理员的职责要求对杨伯伯进行了上岗前培训。

并在开馆仪式上与杨伯伯签订书屋管理合同。

(三)实践认识与调查结论

为了考察社会力量在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可行性,我们在灵寿县进行了试点。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援建,包括聘任书屋管理员、整理图书资料和开馆等,从中得到了一些基本观点。

同时我们制作了关于书屋使用的调查问卷以了解村民的现实需要,为以后农家书屋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下面我们从援建得到的具体认识和调查问卷所得的结论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1.援建工作所得到的具体认识

①书屋建设容易,使用书屋较为困难

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在河北省灵寿镇新村也建立了新的书屋。

但书屋建立完成之后,屋内没有书籍,完全处于闲置状态。

当地村支书反映,书屋建立起来没有专人负责,相关制度措施不齐全,所以这个项目一直搁置。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书屋由于有政府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建立起来是较为容易的,但是政府只负责建,不负责管,造成“有屋没人”的现象,这就影响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

②专职书屋管理员是书屋管理的关键

各地农家书屋主要任用村委会人员、教师和农民,有些由高校志愿者担当兼职管理员,只有部分农家书屋配备专职管理员,多数管理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这使管理员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热情。

同时兼职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借阅时间难于保证,图书服务及阅读指导严重缺乏,难以保证书屋正常运行。

因而需要配备专职的书屋管理员,既可以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指导,又可以保证充分的营运时间,还能够尽职尽责完成分内的图书管理事务,从而真正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③村干部不能兼任专职书屋管理人员

现有的农家书屋中村委会人员兼任书屋管理人员的情况较为多见。

但是村干部的事情较为繁杂,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书屋,尤其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更难以调动其积极性。

同时在我们本次的试点中,村委会和图书管理员是聘任关系,村委会是招聘方,管理员是受聘方。

受聘方如果是村干部,那么村委会就难以真正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起不到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④书屋的建立主要依赖于村干部文化意识的觉醒

在试点之前,我们挑选了几个村作为备选对象。

但在和村支书的沟通过程中,有的村支书认为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而不愿意和我们合作。

后来我们选定新村,是因为该村的村支书认为我们这个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村民的需要,尤其可以使青少年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来提高文化素养,所以在新村我们这个项目得到了支持,可以顺利地把书屋办起来。

这也从侧面表明了现在基层组织干部的文化意识有待提高。

⑤社会力量的借助必须获得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在新村创建书屋时,由于新村原有书架腐烂,而项目基金只能用于聘用人员的薪酬,项目进行遇到很大困难。

在本次实践之前,项目负责人在调研地点已开展过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得到当地党政机关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并得到省级表彰。

基于此,项目组与县文体局的沟通和合作较为顺利。

文体局的领导对该项目也非常赞同,所需的资源在短时期内迅速到位。

上级领导的重视也使得当地村干部有了行动的动力,他们积极帮我们摆放屋内设备、利用广播进行宣传和招募图书管理员,这都加速了书屋建立的步伐。

⑥进行广泛动员,获取社会各方支持

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民间力量的协助也是很重要的。

在我们作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整理书籍、搬抬书架、张贴标签、联系不同的群体等工作,涉及到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如果仅仅只有项目组成员来做这些事情是远远不够的。

正是由于当地村民和志愿者的援助,我们这个项目才能够顺利进行。

2.调查问卷数据及结论

①加大对农家书屋的宣传推广

调查中,有51%的村民根本不知道本村有农家书屋,说明农家书屋这一消息还只局限于村干部和建立者这一小部分群体之中,还有待于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渠道来宣传推广农家书屋的建立以及图书资源的介绍等,从而使村民都能够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提高书屋的使用效率。

②村委会宣传是村民了解相关政策的主要来源

我们的调查包括村民接触国家政策措施的主要方式,其中绝大多数村民通过村委会宣传和电视广播来获得信息。

而且在村委会政策宣传方式中,广播和走访是村民直接接触信息的方式。

因此村委会需要利用村民能够容易获取信息的方式如电视广播等来宣传农家书屋,使信息能够迅速和准确地传达。

③选购农民需要的书籍

在我们这次对农家书屋使用率的问卷调查中,有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为务农人员,他们希望增加医疗保健、农业种养加工、文学艺术、科普读物、法律等方面的书籍,因而要多采购一些普及实用的书籍,按他们的要求配备畅销、常销图书。

同时内容要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满足农民学习农业技能、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

④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农业技能培训、老年和儿童的活动、各种文化展览等

农民是农家书屋的主要使用者,对农业技能方面比较感兴趣,可以多举办一些育种、施肥、增产增收等方面的讲座。

而且现在农村里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可以针对老人举办一些健康养生类的活动,针对儿童举办一些音乐美术、读书会之类的活动。

⑤有必要设立电子阅览室,并举办电脑培训课程

除了书籍和活动之外,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会使用电脑,有电脑上网的需求。

不过许多村民懂的电脑知识很少,有较为强烈的愿望来提高电脑技能。

所以还需要进行比如收发邮件、进入常用网站、应用社交软件、寻找电子图书等方面的培训,使村民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资源。

三、结论

(一)农家书屋使用率普遍偏低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2006年8月对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得出令人担忧的结果:

河北省建“农村书屋”达15000多个,这些图书室“大致上1/4运行良好,1/4勉强维持,1/2名存实亡”。

2010年8月,针对该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发布了《关于切实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通知》(新出农字〔2010〕18号)。

《通知》中指出农家书屋使用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有的农家书屋由于没有配备管理员,开放时间得不到保障;有的农家书屋虽然门开着,但书柜上锁;有的农家书屋建好了,一旦通过上级的验收之后就关门。

《通知》下发后的一年,根据2011年12月新民网的一则报道,株洲虽已建成约2000余家农家书屋,但仅3成书屋得到利用。

农家书屋的使用率过低仍是不争的事实。

(二)农家书屋使用率低的关键在于缺乏专职管理员来保障农家书屋的基本运营

农家书屋的使用率主要是指农家书屋的开放率,也就是正在运营中的农家书屋数与总农家书屋数目的比值。

根据农家书屋工程的要求,每一个农家书屋的图书都是政府统一配送的图书,其硬件基础都是具备的。

因此,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关键在于其软性条件,也就是——书屋管理员。

在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切实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通知》中也专门指出:

千方百计落实农家书屋管理员。

使用好农家书屋,管理员是关键。

现有的农家书屋管理模式主要任用村委会人员、教师和农民,有些由高校志愿者担当兼职管理员,而且多数管理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缺乏人员保障。

由于兼职管理员的精力时间有限、不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兼职书屋管理员这一职位没有经费保障,大多“无工资或少工作”,缺乏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很难保证农家书屋的使用率。

要解决农家书屋的使用率问题必须启用专职有偿的农家书屋管理员。

(三)通过政府建立专职管理员聘任机制有待考察

现在研究领域都认为解决农家书屋使用率问题的关键在于专职有偿管理员的配备。

但是,管理员的工资从何而来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新闻出版总署专门下发的《关于切实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通知》中“千方百计落实农家书屋管理员”中只提出了对管理员的职责和要求,但是并未就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具体聘任进行任何说明。

学界辰目(2006)提出,设置的图书管理员可以由国有发行单位从当地选任或派遣,给予当地收入水平的待遇加上适量补贴,对他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同样,吴月芽(2007)提出,应为“农家书屋”配专职管理员,视“农家书屋”管理人员为公务员或其他同等待遇的事业编制人员等。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首先,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并不存在国有发行单位,即使有这些单位也未必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另外,根据《公务员法》,村支书尚且不属于公务员,视图书管理员为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者人员当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由当地有能力有兴趣的群众来担任是最为合适的。

而由于公共资源的使用的低效率以及可能出现的寻租等问题,通过政府建立专职管理员聘任机制有待考察,社会力量参与专职管理员的聘任机制的构建是可行且有必要的。

(四)借鉴希望工程模式,促进农家书屋管理模式的创新

借鉴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