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8110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检疫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植物检疫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植物检疫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植物检疫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植物检疫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检疫资料.docx

《植物检疫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检疫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检疫资料.docx

植物检疫资料

植物检疫(昆虫篇)

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植物检疫:

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预防措施。

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PestRiskAnalysis):

以生物学、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证据为基础的评估过程,以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该被管控以及管控所采取各种植物检疫措施的强度。

PRA包括: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和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3.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估:

评价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及有关的潜在经济影响。

4.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评价和选择备选方案以减少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5.植物有害生物(pest):

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构成伤害或被破坏的任何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6.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RP:

指已经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

7.检疫性有害生物QP:

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8.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NQP:

是一种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9检疫处理:

通过中断或避免有害生物人为传播而达到保证贸易和引种正常进行的目的。

二填空、选择、判断

1..植物害虫检疫的理论依据:

昆虫的多样性、害虫分布的区域性、害虫传播的人为性、害虫入侵生物学及危害性

2.植物有害生物包括:

限定的有害生物(RegulatedPest)RP[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QP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NQP]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on-regulatedPest)NRP

3.PRA所需的信息:

生物学信息、病理学信息、地理信息等。

4植物检疫目的:

用于预防动物传染病上,最后又引用到植物上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

5害虫的检疫检验包括实验室检验和现场检验。

6基本的检验方法:

直接观察、过筛检验、解剖检验、加热分离检验、比重检验、染色检验

7检疫处理的方法措施有多种,除害处理最常见。

除害处理方法主要分化学处理与物理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以熏蒸法最常用。

主要的熏蒸剂包括溴甲烷和磷化铝。

熏蒸方法有常压熏蒸、蒸空熏蒸。

8物理处理,一般对环境安全、无污染,主要利用温度进行除害,分为高温处理、低温处理。

9检疫性害虫的检疫程序分为外检和内检。

外检分为遇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邮寄物检疫、运输工具检疫。

内检分为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国外引种检疫。

10PRA过程: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三简答、论述

1植物害虫检疫的理论依据:

(为什么要检疫?

a昆虫的多样性

(1)昆虫种类:

3000-8000万种

(2)昆虫寄主多、食性复杂:

植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腐食性昆虫

(3)昆虫的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卵胎生(蚜虫)、幼体生殖(瘿蚊)、孤雌生殖(大多检疫昆虫)、多胚生殖(寄生性昆虫)

(4)昆虫的生物学习性:

休眠、滞育、瞬彩、警戒色、拟态

b害虫分布的区域性

影响昆虫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

(1)气候条件、生物因素

气候条件:

温度(致死高温区45-60、亚致死高温区40-45、适温区8-40、亚致死低温区-10-8、致死低温区-40-(-10))注:

25-28最适

湿度(影响存活率、生殖力、发育速度)

光(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存在、活动、取食和迁飞等;最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和行为,协调昆虫的生活周期)

风(对昆虫的体温和水分发生影响;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特别是昆虫的扩散迁移;风的强度、速度和方向直接影响其扩散和迁移的频度、方向和范围)

‚生物因素:

食物、竞争者、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各种病原微生物等

(2)土壤条件:

土壤的干湿度、酸碱度、土壤结构

(3)地理条件:

高山、沙漠、海洋、湖泊、大面积不同植被等

(4)人类活动:

生产、运输、贸易等活动

c害虫传播的人为性:

昆虫自身能力、借助自然界的外力传播、人类活动(运输、贸易、邮寄)

d害虫入侵生物学及危害性

(1)植物检疫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难发现、繁殖力强、抗逆性强、形态特征近似、比原产地危害程度重

(2)入侵成功生物的共性:

所有的物种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具有扩张的能力;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

2.生物入侵途径:

(1)有意引种:

植物引种、动物引种、食物目的引入、宠物引入、植物园动物园引入

(2)无意引入:

交通工具、国际农产品及货物、进口货物包装材料、旅游者带入、船舶压舱水

(3)自然入侵:

风力、水流、气流、海洋垃圾漂流、随禽兽鱼类动物的迁移传入

3.中国生物入侵现状:

(1)全世界最具危害性的入侵昆虫在我国出现的种类多

(2)入侵昆虫肆意扩散蔓延的速度加剧

(3)危险性外来昆虫不断入侵

(4)潜在入侵昆虫的口岸截获物种与次数急剧增多

(5)外来入侵昆虫对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4.外来有害昆虫的危害性:

(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直接破坏、本地物种的灭绝与消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对经济的影响

(3)对人类安全的影响(红火蚁的危害):

对农田的侵占、对健康的危害、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PRA的作用:

(1)PRA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2)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PRA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3)PRA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4)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6.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2

(2)《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11

7.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过程:

阶段内容结论

(1)起点1.发现有害生物

2.能传播有害生物的载体→确定进行PRA→

(二)

3.检疫政策修订

(2)风险评估1.有害生物归类(名称、1NRP→停止

分类地位、形态描述)2RP→2.

2.经济环保重要性:

寄主的经济重要性

为害及损失大小→3.4.

传播途径及速度

检测技术

环保、生态重要性

3.检测技术

4.综合评估对有害生物的入侵潜能、定殖潜能→NRP→停止

及造成损失的潜能做出评估QP(三)

(3)风险治理备选方案及效果预测

退货或销毁

改变用途(改变卸货地点)→不可接受

熏蒸杀灭有条件接受

消毒除害

隔离检验/跟踪监管可接受

控制使用

8检疫处理方法

1)除害处理(物理除害:

机械处理、温度处理、微波或射线处理。

化学除害:

药物熏蒸、喷雾、涂抹、浸泡)

2)避害方法:

禁止出口、限制卸货地点和时间、改变用途、限制使用范围和加工方法)

3)退回

4)销毁

个论

棉红铃虫

一形态特征

鳞翅目,麦蛾科。

后翅菜刀形,前翅竹叶形,缘毛长,前翅有方形黑斑。

二传播途径

近距离:

棉籽中越冬幼虫主要运动造成。

远距离:

以棉籽,籽棉,皮棉及包装物运载工具中含越冬幼虫的调运造成。

三检疫措施

目检

剖检

处理→1由疫区调运的棉籽、籽棉、皮棉及包装物可用溴甲烷熏蒸

266摄氏度蒸汽一分钟处理

3温汤浸种

4做冷冻处理

墨西哥棉铃象

一识别特征

触角肘状,喙长。

前胸背板较宽,前足腿节有两个粗大的齿,内侧小外侧大,中足与后足腿节仅有1齿。

二越冬

以成虫在落叶下、树皮内,篱笆、仓库堆房附近等隐蔽场所越冬。

三传播途径

1成虫、幼虫、蛹随着籽棉、棉籽、棉籽壳传播

2随皮棉传播的可能性很小,但皮棉中携棉籽则可能传带蛹。

3蛹室与棉籽很难区分,辨别很难。

四检验方法与识别

1X光检验

2比重检验结合解剖检验

马铃薯叶甲

一形态特征

触角11节,前胸背板隆起,有八字纹斑纹,宽为长的二倍,每一鞘翅上具黑色纵带5条。

二传播途径

各虫态均有被人为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

三越冬

在石河子地区一年发生2代,均以成虫潜入马铃薯地下或田边树下甚至附近树林下越冬。

四检疫检验方法

现场抽样→检查→过筛检查、肉眼检查→标本鉴定

五检疫处理

严格检疫、杜绝传入

熏蒸处理(二硫化碳、溴甲烷)

第二节地中海实蝇

双翅目实蝇科

寄主种类多,适应性广,危害严重,我国目前没有。

(二)寄主与危害

寄主植物可达350余种,几乎包括所有的水果,坚果,蔬菜。

危害:

成虫在果实上刺孔产卵,幼虫在果内发育,可导致病菌的侵入造成果实腐烂。

(三)发生特点

1、成虫生物学:

有趋化性与趋光性,需补充营养

产卵:

喜在皮薄、成熟的果上产卵

生殖力强:

平均200-500粒

生命力强:

2-3℃不取食可耐3-4天

2、幼虫生物学

通常孵化出后立即侵入果实内,在果瓤中发育

具强烈负趋光性

老熟后脱果外出,入土化蛹

3、影响幼虫发育成活的因素:

果皮厚度(越厚,越不易产卵)

果实表面单位面积油胞腺的多少(越多,方向性越冬,幼虫不易成活)

4、蛹的生物学特性:

围蛹

四、传播途径

1、主要以卵、幼虫、蛹和成虫随寄主果实远传

2、幼虫和蛹可随农产品包装物或苗木及所带土壤传播

3、成虫也可随车辆、飞机等运输工具远传

五、检验与识别

1、检验方法:

1)直观检验2)解剖检验3)水浸—揭破检验4)塑料袋密封检验5)水盆观察法6)饲养检验

2、识别特征:

成虫:

复眼紫红,具绿色光泽(死虫无)中胸盾片具黑色大斑,与淡色区域彼此镶嵌而构成复杂的花斑,于2.4节背板后缘各有一银灰色横带。

雄虫头部有:

额附器(由前对上侧额鬃特化而成)(匙形)

端前横带几乎与前缘垂直

幼虫:

两端式气门:

前气门有10-12个乳突(呈扇形),后气门有3对窄缝(裂口)

六、检疫与根除措施

1、除害处理:

1)低温处理(延长时间)2)溴甲烷熏蒸结合低温处理3)热水里与冷藏结合:

热蒸汽处理,热水处理4)辐射处理5)冷冻与埋藏结合(本法主要在旅途,邮检中用到)

2、国外的根除措施

1)摘除寄主果实,伐毁寄主植物

2)地面或空中喷施马拉硫磷诱饵

3)土壤药剂处理

4)释放不育蝇

第三节烟粉虱

1、起源与分布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mm,翅透明

白粉虱:

翅上覆蜡粉、翅平铺,复眼红色,翅成屋脊状

3、危害方式:

1)取食植物汁液2)传播植物病毒3)引起植物异常

4、防治方法:

1)培育无虫苗2)用丽蚜小蜂防止3)注意安排茬口,合理布局,不与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不要混栽,与芹菜等间套种,防止传播蔓延

黑森瘿蚊(幼虫生殖)

属瘿蚊科,对冬小麦,春小麦都可造成严重危害,世界上小麦的第一大虫害。

一、分布于传播史:

我国仅在新疆有局部分布,80年首次发现

二、寄主与危害:

1、寄主植物:

小麦、大麦、黑麦、冰草属和匍匐龙牙草属植物,我国仅见危害小麦

2、为害:

幼虫潜入小麦苗叶鞘内为害茎秆,黑森瘿蚊在小麦上的害状:

受害株生长受阻,叶片变暗绿色,严重时幼苗枯黄死亡,受害株抗寒力下降,冬季易死亡

三、生物学特性

1、越冬:

以老熟幼虫在围蛹中越冬。

越冬部位:

自生麦苗叶鞘与茎秆间或田间残留的根茬内。

2、成虫习性:

成虫飞翔力不强,但可随风吹到2-3英里外。

卵多产于嫩叶面脉沟中,10-20粒一行

3、卵:

卵长圆柱形,长0.4-0.5mm,初产时透明,有红色斑点,后变为桔红色至红褐色。

4、幼虫习性:

幼虫爬行速度很慢,爬行1mm需4min半,从卵孵出后爬到取食部位需12-15h

5、围蛹特性:

具有一定的抗议性,变现为:

具有一定的抗干燥能力和抗碾压能力,约长4mm,栗色似亚麻籽。

四、传播途径

1、主要以围蛹随寄主植物茎秆及其产品的调运远传

2、围蛹也可随小麦种子的调运传播

3、观赏用的禾本科植物如鹅是草地可携带传播

五、检验与识别方法

1、检验方法:

剥查寄主植物近根部30cm以下,1-4节的节间叶鞘有否围蛹和幼虫。

2、判断幼虫是否成活的方法:

待检幼虫浸入18-20℃二硝基苯饱和溶液里5-6小时----取出吸干多余溶液------放入氨水中观察反应(活幼虫10-15min变红色;30min后死亡个体与成活个体变为褐色)

3、形态识别:

成虫:

背面有2条明显白纵纹,腹面可见8节,两侧具灰黑色斑条,触角念珠状,翅脉简单,有缘毛。

雌成虫腹部末灰,幼虫:

3龄幼虫在前胸腹面后缘有胸叉,坚定特征

六、检疫措施

1、从发生区输出的包装物不能用麦类植物或禾本科寄主杂草作为填充物,铺垫物

2、国内发生区禁止麦秆制品,麦种,原粮调出,需调出的,必须做除害处理

3、按照小麦地检验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发现受害株立即拔除,集中销毁。

七、主要防止措施:

国外:

选用抗性品种,适当推迟播种期和铲除田间自生苗的措施抗性品种的特性表现:

叶片多毛,分蘖能力强,叶鞘包的紧,组织坚硬

第二节稻水象甲

属象甲科,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水稻害虫

一、地理分布与传播简史

原产美国东部,我国1986年在河北发现

二、寄主与危害

1、寄主植物:

成虫寄主13科104种,幼虫寄主6科30余种(主要为禾本科,鸭拓草可,灯芯草科)主要危害水稻,也可取食玉米苗

2、危害:

1)成幼虫均可危害,幼虫危害尤甚2)成虫啃食叶片,叶面形成长斑痕3)幼虫取食根部,甚至钻入根内危害,可造成根系和分蘖减少,发育迟缓,延迟成熟,危害严重时,根部变黑,下部叶片枯死,甚至植株死亡

三、生物学特性

1、生殖方式与年发生代数:

单性生殖和两性生殖:

1—2代/年

2、越冬:

成虫在稲茬下,草丛中,树木,竹林落叶层间;田埂下土壤中(8cm以上)

3、发生规律:

1)3月份越冬成虫就近取禾本科嫩叶2)5月中旬迁向本田3)6月初始见幼虫,6月中下旬发生盛期4)7月中旬出现一代成虫,迁出,10月上旬全部越冬

4、成虫生物学特性:

越冬有群居性,有趋光性和迁飞性。

产卵习性:

潜入水下将卵产出于叶鞘表皮上,与叶脉平行,多行一孔一卵,无水不产卵,也可产卵根内。

活动规律:

每天16:

00后从稻株下爬到叶片取食,日落后2h最活跃,晴天无风的傍晚多。

5、幼虫习性:

共4龄,具有较强的群居性,1-2龄蛀根,3-4龄取食根表,造成断根老熟后在土表下3-9cm处结茧化蛹。

四、传播途径

1、卵,初孵幼虫和成虫可随稻秧和稻草远传

2、成虫还可随稻种、稻壳及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远传

3、虫体也可随鱼苗,蟹苗外传

4、成虫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借风力扩散(1994年大连口岸在日本进境的木质包装中截获)

五、形态识别

1、成虫:

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区无鳞片,呈暗褐色花瓶状斑,腿节棒形,胫节棒形,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老熟幼虫:

钩状气门,体呈新月形

六、检疫措施

1、对来自疫区的寄主及其产品,可能携带虫体的包装物,填充物等要严格检验,发现穷情,就地烧毁

2、严格禁止从疫区将活虫体带出

3、来自疫区的鱼苗,蟹苗也要严格检疫,发现夹杂携带虫体,不准输出

七、防止措施

方针:

加强监测,防治越冬成虫为主,控幼虫

措施:

1)利用黑光灯监测越冬成虫迁入期2)利用栽培措施,如秋耕晒垄,冬灌,铲除杂草,适时移秧以错开对穗形成期的危害以及选用抗虫品种等控制成虫3)水面泼浇触杀性杀虫剂:

敌杀死等

对稻水象甲危害性的认识:

1、危害隐蔽,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扩散能力强:

除人为传播外,还可通过成虫飞翔或随气、水流等自然传播且扩散迅速

3、寄主植物较多:

成虫可取食104种。

幼虫可取食30余种

4、可行孤雌生殖,传入,定殖成功率高

5、成虫抗逆性较强,适生范围广

6、国内已有局部分布,扩散的危险性很大

第三节谷斑皮蠹

属皮蠹科,最重要的粮食检疫性害虫。

对干燥,高温,寒冷以及杀虫剂,熏蒸机都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幼虫可耐饿3年,休眠幼虫可8年不吃不喝。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8-3.0mm,鞘翅密被淡褐色至深褐色毛,成虫后胸腹板前缘突圆弧形。

幼虫特征:

第8腹节背板无前背线,黑斑皮蠹幼虫有前背线

二、地理分布:

非洲多

三、寄主与危害

1、寄主:

1)谷物,谷物产品和含油的种子,豆类及其制品,边取食干果等2)血干,骨粉,奶粉,鱼粉等3)幼虫有直接取食,还有粉碎食物的习性(初期性害虫)

2、危害:

主要以幼虫危害,幼龄幼虫在籽粒外部取食,4龄后开始蛀食

四、生物学特性

1、越冬:

幼虫在仓库缝隙中

2、成虫生物学:

1)有翅但不能飞2)产卵前期和卵期一般不受湿度的影响3)寿命短,交尾的雌虫可存活4-7天

3、幼虫生物学:

1)龄期,与环境条件有关2)有粉碎食物习性3)种间竞争力强4)防治困难,更抗熏蒸机5)耐饥力强6)耐干燥7)抗高温8)耐低温

五、传播途径:

1、以各种虫态随寄主食物,包装材料,填充材料和运载工具传播。

2、远洋货轮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六、检验方法:

1)调运检验:

直观检验:

最可能碰到的是幼虫,最常见的是脱壳,过筛检验,比重检验,水合氯醛检验

2)仓库调查:

目测法与诱捕法

七、检疫除害处理

1、除害处理:

溴甲烷熏蒸,热处理:

60℃处理30min

2、处理后判断虫体死亡的方法:

1)热刺激:

成虫:

触角和足跗节更敏感2)按压法:

针对幼虫。

果树检疫性害虫:

1.苹果蠹蛾属卷蛾科,又称苹果小卷蛾(食心虫)

(1)地理分布:

目前我国只分布于新疆甘肃敦煌,原产欧洲大陆

(2)寄生与危害

苹果、梨、山楂等

危害:

幼期早期蛀果能使幼果脱落,果实上的蛀孔或幼虫脱出孔外堆积褐色虫粪和碎屑,形成“刺果”降低商品果率。

(一个果内可有多条虫,可转果危害)

(3)发生特点

1)年发生世代数:

新疆库尔勒3代/年,石河子2-3代/年。

2)越冬:

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

越冬场所:

树皮下、树杈分枝处或树盘的土壤中。

3)3年种群发生动态:

越冬代成虫5月初开始出现,6月底发生第一代成虫。

5-9月均可见成虫(世代重叠);从5月底直到果实成熟采摘前,均可见幼虫危害。

4)成虫习性

●有趋光性黄昏前后为交尾高峰期

●成虫寿命15-18d

●产卵习性卵散产于叶片、果实与枝干。

卵量从上至下递减,向阳面多于其他方位,栽植稀疏的植株着卵量大。

5)幼虫习性

●幼虫共5龄

●蛀孔部位:

萼洼、两果交接处或果、叶贴合处。

●蛀果时不食表皮,蛀入后直达果心,取食种子。

●老熟后从蛀孔脱出或另有脱出孔。

●化蛹部位:

树干裂缝或地面隐蔽物及土缝中结茧化蛹,也可在果内、包装物及贮藏室内化蛹。

6)幼虫危害特点

一果多虫、偏食种子、可转果危害、粪便多数堆在果面、蛀果前偶食叶子或蛀芽。

(4)传播途径和检验方法

●传播途径:

主要以幼虫或蛹随运输或旅客携带的果品做远距离传播,水果干制品也可能携带。

●检验方法

●根据受害状,剖果检验

●识别特征

幼虫:

大龄背面红色,前胸K群刚毛3根,无臀栉

蛹:

黄褐色,第8腹节有生殖孔,为雌

成虫形态特征:

成虫8mm,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椭圆形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斑,其间显出4-5条褐色横纹。

(5)检疫措施

【1】不从疫区调运寄主果实,必须调运的需严格检验,发现虫情后进行除害处理(A.二硫化碳熏蒸、B.熏蒸与低温处理)

【2】加强旅客检疫与邮寄物检疫,禁止携带邮寄水果进境。

【3】可能的传入区要加强监测,一经发现果断采取铲除措施。

监测方法:

◆性诱捕器持续诱捕成虫:

4月下旬--10月上旬

●果实生长期,根据果实受害状调查

●秋季一翌年春天,调查越冬幼虫和蛹

(6)防治方法

【1】早刮皮,勤俭落果,堵树洞,树干涂白

【2】树枝、树干束草带诱杀老熟幼虫

【3】利用性诱剂诱捕雄虫或干扰交尾

【4】释放不育个体

【5】化学防治:

根据成虫羽化高峰期确定施药适期

【6】果实套袋

防治要点

●危害期是幼虫期

●监测主要在成虫期进行。

性诱捕器在田间的放置时间从果树开花期开始

●化学防治仍为主要手段,最佳施药期为幼虫初孵化期

2.美国白蛾:

也叫秋幕毛虫,属灯蛾科

(1)寄主植物与危害

寄主植物:

除针叶类外的200多种农作物,果树类、观赏绿化植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

危害:

幼虫食叶主要在叶背活动,取食时吐丝结网,可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枯死果树早期落果

幼虫(红头型)在网内取食叶肉,残留叶脉

幼虫的危害症状是识别鉴定美国白蛾的重要依据

(2)发生特点

a)年发生世代数:

在原产地每年发生1-4代,在欧亚发生区一年2代。

b)越冬情况:

以蛹在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处或未脱落的网幕、残叶中或寄主周围建筑的缝隙中。

c)年种群动态:

5-6月羽化,六月中旬达到高峰期,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二代幼虫8月中上旬集中发生。

d)成虫生物学特性:

多在夜间羽化,飞翔能力不强,有弱趋光性,雄虫上灯率较高,产卵习性:

喜在叶背产卵,聚卵产块。

e)幼虫生物学特性:

幼虫7龄,发育历期30-40天;危害习性:

5龄后具有暴食性,3-4天可吃光全株叶片;抗逆性;化蛹习性。

f)蛹的生物学特性:

发育历期为14-20天,抗寒力强,滞育蛹可经受-30度低温,但在早春出蛰期对温度很敏感。

(3)传播途径与检疫检验

【1】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

成虫飞行扩散,老龄幼虫转移为害。

人为传播:

各虫态均可,但主要方式为幼虫蛹随寄主(原木、苗木、农林产品)包装材料、铺垫物、集装箱及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2】检验识别与鉴定

调运检疫中最常见的虫态是蛹,其次为幼虫。

凡是从其发生区输出的果树、观赏树木等苗木或果品、包装箱等均应细细检查是否带有虫体。

幼虫需要根据毛序鉴定,蛹则需要保湿保温,使之羽化为成虫进行鉴定。

【3】成虫识别特征:

翅底色为纯白色,后足胫节缺中距,仅一对端距;触角:

雄虫是双栉齿状,雌虫锯齿状。

(4)检疫措施

【1】对进境的寄主植物、包装物、集装箱等实施严格检查,发现虫情必须进行检疫处理。

【2】划定疫区,严禁从疫区调出寄主苗木等,来自疫区的植物产品、包装物和运输工具实施消毒处理。

【3】在发生区要及时采取扑灭措施,发生区与有关口岸要进行疫情监测,应贯彻“严格封锁、杜绝蔓延、大力防治、尽快根绝”的方针

(5)防治措施

翻、刮、涂、掏、诱、剪、喷

【1】秋冬季翻挖寄主周围土壤杀蛹。

【2】刮老翘皮,树干涂白恶化化蛹环境。

【3】掏寄主周围建筑物等的缝隙杀蛹。

【4】成虫期进行黑光灯或性诱捕器诱杀。

【5】幼虫危害期剪除网幕。

【6】发生期喷施溴氢菊酯、灭幼脲等杀虫剂。

3.桔小实蝇

(1)寄主植物与危害

主要有柑橘、橙子、柚子等,茄科蔬菜也是重要寄主植物。

在广东主要危害柑橘与杨桃,雌虫产卵与各类果皮下,幼虫常集与果实中取食汁液,造成果实内部空虚,外表软化凹陷,常未熟先黄,早期脱落(可留下不同产卵痕迹)

(2)发生特点

我国内地一年3-5代,台湾一年7-8代,无严格越冬过程,各地方以5-9月虫口密度最高。

成虫每次产卵2-5粒,卵一般产与果皮下1-4mm处,卵历期1-6天,幼虫历期7-20天,蛹8-20天。

(3)传播途径

卵和幼虫随寄主被害果实传播。

蛹随着水果包装物传播

(4)成虫形态特征

胸部两侧具柠檬黄色纵条斑,雄虫第三腹节背板后缘两侧有栉毛(区分雌雄)

幼虫前气门与后气门

(5)检验与识别

田间:

调运检疫中的检验方法

(6)防治要点

及时清除落果,摘除有虫青果

深埋:

土下至少45cm处;焚烧:

虫害果实与干草分层堆放后火烧;水浸:

处理8天;开水烫:

沸水中处理2min.

在成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