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083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发展环境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二章做大做强工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第二节努力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第三节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四节做大做强园区经济

第五节着力破解生产要素瓶颈

第三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节全面提高农民收入

第四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第一节全力推进红色旅游业

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三节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第四节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

第五节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第六节深入发展其他服务业

第五章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设赣州次中心城市

第一节加强投资引导

第二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三节优化城镇结构和产业定位

第四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第六节构筑能源保障体系

第七节健全信息通信网络

第六章建设绿色生态新瑞金,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节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七章推动社会事业大发展,增强发展软实力

第一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二节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推动教育协调发展

第三节加快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五节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七节构筑新型人才高地

第八章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进发展内生动力

第一节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第二节构筑对外开放平台

第九章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平安瑞金

第一节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建设

第二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章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统筹协调

第二节强化政策、项目和资金保障

第三节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加快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十一五”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如期实现,市域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宏观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全市GDP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10年实现65亿元,年均增长15.4%,实现五年翻番。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5.8:

28.9:

45.3调整为16:

34.5:

49.5。

财政总收入5.8亿元,年均增长2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年均增长26%,实现三年翻番。

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荣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中国优质脐橙生产基地重点县市、全国农产品示范加工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西省旅游强县、赣州金融信用生态先进县(市)等6项国家级、34项省级、67项赣州市级荣誉;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烤鳗生产地、全省规模最大的大棚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和生态环保型养猪基地、赣南最大的蛋鸡养殖和烟叶种植县(市)之一;成功举办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瑞金传递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全国性活动;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2008年初百年不遇的冰冻雨雪灾害。

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红都瑞金在赣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在全省对外开放战略中“江西窗口”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

  ——三次产业协调推进,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方面:

着力发展果业、烟叶、生猪、油茶、纸业原材料、蔬菜、特种水产、西甜瓜、茶叶、肉牛、蛋鸡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5年来,新增脐橙面积5万亩、加工橙3.5万亩,烟叶面积增至2万亩,以商品蔬菜、西甜瓜、鳗鱼、螺旋藻为主的大棚设施农业增至3.6万亩。

发展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引进5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项目16个。

工业方面:

稳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从2005年的29户增至2010年的49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3.2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亿元,年均增长20.2%,2009年首次实现税收超亿元。

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万年青、红都水产等25家企业完成技改投入23.5亿元,新增产能35亿元。

工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实现食品产业一枝独秀向食品药品、新型建材、现代轻纺、机械电子、矿产化工多元发展格局转变。

服务业方面:

以旅游业、商贸物流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全市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叶坪、博物馆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沙洲坝景区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罗汉岩、纪念园等景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010年,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实现172万人次、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7%和24.3%。

完成房地产投资25亿元,施工面积18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50万平方米。

建设金融创新实验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从2005年末的25.1亿元、9.75亿元增至2010年的74.8亿元、47.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提速增量,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强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总和,年均增长22.6%,争取项目244个,资金4.7亿元,五年累计争取项目901个,资金14.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扩大内需投资1.3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瑞赣、鹰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瑞寻、隘瑞高速公路和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如期开工,鹰瑞梅铁路进入国家铁路中长期建设规划,建成22千伏输变电站,500千伏输变电站完成科研选址。

城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14平方公里拓展至2010年的1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17.6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23.5万人,城镇化率由28.6%上升至38.3%。

建成绵江北路、金龙大道等12条道路,新建、改造红都大道东延、绵水北路等10条道路,形成“三环六纵九横”城市路网。

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绵江河橡胶坝、纪念园一期工程、日供10万吨自来水蓄水工程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顺利开工或竣工,全面建成管道天然气工程,成为赣州市首个开通管道天然气的县级城市。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中等城市建设号角已经吹响,初步形成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十一五”以来共投入建设资金3.1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修建“村村通”水泥路569.6公里、改造县乡公路45公里、渡改桥1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座、新建重点“六小”水利工程558座、修复水毁工程345座、改善土地耕作条件4.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7万亩,完成村庄整治试点800个、圩镇整治试点12个,改路220公里、改水3万户、改厕2.5万户,示范建设了百花园、叶坪新村等一批特色村庄。

以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及把台商创业园建设成为省级生态工业园、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契机,以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3.6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000亩,新建绵江工业、纪念园等6个城市公园,绵江沿岸区域成为省湿地公园。

森林覆盖率实现74.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2%、2%。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城乡各类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至2万人、城乡低保人数增至3万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3.4%;建成廉租房1154套、经济适用房156套,改造棚户区1.5万平方米,移民搬迁876户4300人。

五年累计改造校舍面积33.8万平方米,实现瑞金一中整体搬迁,保留一中原校址兴办第四中学,将职校收回政府办学,接受捐建长征小学95所,建成72所,开工建设金穗希望小学、第五中学等一批城区学校。

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医院医技楼、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新增业务大楼3.6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一村一所规范化卫生室。

“四塔一桥”、体育馆、乡镇计生服务站、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顺利建成。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1338元、4077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4%、8%。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动力极大增强。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政府机构、林权制度、投资体制、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

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建设,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精简行政许可项目85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13项,初步搭建了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对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策平台。

着力推进金融创新瑞金试验区建设,成立了省担保公司瑞金分公司,担保工业贷款1.7亿元,建立完善了城市发展投资公司、旅游开发投资公司、台商创业园投资发展公司等三大投融资平台。

积极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协作配套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资源节约型、市场导向型、科技创新型产业,主攻重大产业项目招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瑞金。

2010年实现利用外资4711万美元,内资11.63亿元,外贸出口7500万美元。

五年累计引进内资项目233个,引进内资60.7亿元、外资2.1亿美元,出口创汇3.3亿美元。

争取国务院台办、省政府批准设立江西瑞金台商创业园,开放型经济基础不断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战胜了自然灾害等困难,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

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部分主要指标人均水平均低于全省、赣州市平均水平,特别是财政困难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二是产业层次低,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处于粗放状态,工业效益不高。

三是改革任务仍然繁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

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二五”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有极好的机遇,又面临极大的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

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全球经济整体上呈复苏态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仍在加速,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全球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重组进一步加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发展绿色经济,运作生态资本已成为国际性的问题,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瑞金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国内看: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两大动力,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扶持“老、少、边、穷”政策将长期持续并日益加强,为我市“十二五”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积极稳定的政策环境。

从区域看:

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支持海西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付诸实施,使作为革命老区、中部县市、海西腹地和赣鄱源头的我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环境等更具综合优势,有利于我市促进产业和要素集聚,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市内看:

高速公路和铁路双“十”字路网即将形成,我市与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对外经济联系更加便利;我市经济社会经过近年来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发展后劲更加充足,赶超优势更加明显,我市已经进入了潜能迸发、厚积薄发的发展黄金期,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面临的挑战

(一)结构调整转型的任务艰巨。

一方面,投资一直是我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要保持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还必须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另一方面,我市经济缺乏自主的内生增长机制,二产总量偏小、结构不优,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严重缺乏。

未来五年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居民增收渠道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生产和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未来五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破解土地等发展要素瓶颈的压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加速和招商引资数量的扩大,供地紧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门槛,征地拆迁难、施工难,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市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总体水平偏低,财政总量小,财政自给率低,造血功能差,发展经济所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破解这些发展的要素瓶颈任务十分繁重。

(四)改革创新的任务艰巨。

目前,我市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金融、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创新不够,同时,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高,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办法不活、政策不优、力度不大,不少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建设还未进入“深水区”。

改革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

(五)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任务艰巨。

周边县市的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大,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任重道远。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为主导,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及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深入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海西区、建设新瑞金”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开放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和生态立市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战略目标,推动瑞金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加速崛起,发展综合竞争力进入赣州市前列,具备次中心城市发展实力,建设一个经济更繁荣、城市更靓丽、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富裕的新瑞金。

二、发展定位

依据瑞金市现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结合瑞金市“十二五”期间要实现的总体及具体目标,将瑞金“十二五”的发展定位为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两个先行区”,建好“三个园区”,形成“四大基地”,创建“五大名城”。

“一个中心”。

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

“两个先行区”。

打造江西省承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赣州市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区。

“三个园区”。

把瑞金市台商创业园和综合物流园建设成为江西影响最大、环境最好、设施最全的一流园区之一,成为江西对接“海西”的主平台;把瑞金市脐橙产业园建设成为融“生产-加工-营销-科研-中介服务”于一体并且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话语权的脐橙产业园。

“四大基地”。

形成“海西”和沿海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协作配套和产业承接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养和输送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大名城”。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

三、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36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总收入达到18.4亿元,年均增长26%,综合经济实力在赣闽边际区域县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实现由区位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初具中等城市规模和实力。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

46.8:

44,二产比例首次超过三产比例,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实现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的新跨越,工业成为经济主导;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海西”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赣闽粤三省区域物流集散地和赣南东部区域金融中心。

中等城市地位凸显。

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3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提高到50.7%;森林覆盖率超过7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5.2%,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打造红色文化厚重、绿色形象彰显、现代气息浓厚的新瑞金。

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70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75元,年均增长11%;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城乡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普通提高;人民群众住房、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条件较大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四、遵循原则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要注重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坚持发展为先,加快追赶跨越。

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的理念,把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坚定不移地把支撑发展的基础落实到重大项目上,保持投资高位增长。

坚持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并举,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向重大工业企业、社会事业、文化旅游产业、绿色生态环保等领域集聚,促进投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加速融入海西经济核心区,大力引进知名大集团、大财团和大战略投资者,积极承接产业抱团转移,打造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体系,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大力提升服务业水平,促进旅游业、物流业和金融业蓬勃发展。

坚持生态为重,促进绿色崛起。

牢固树立生态为重的理念,努力推动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红色彰显与绿色崛起相促进。

坚持以一流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把绿色生态作为规划的第一元素,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城镇发展规模化、人居环境生态化,高品位建设中等城市;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把赣江源头区域打造成著名的生态功能区;坚持“红绿互动”,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协调发展,促进瑞金旅游独特性、生态型多元融合,彰显持久活力。

坚持创新为魂,增强发展动力。

牢固树立创新为魂的理念,用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要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不断用新理念、新办法、新举措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倡导实干,深化科技体制、投融资体制、统筹城乡发展等领域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开明开放的体制机制,形成巨大的发展软实力,使创新成为瑞金经济社会发展最持久、最强劲的动力。

坚持民生为本,增进人民福祉。

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理念,把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坚持民生事业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投入,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第二章做大做强工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紧紧抓住产业培育、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三个环节,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三项工作,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促进骨干工业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提高工业产能和核心竞争力。

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年均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2亿元,年均增长31%,主营业务收入136亿元,年均增长32%,税利总额10.5亿元,年均增长32%。

强力推进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发展体系,逐步把瑞金建成海西先进制造业协作配套区,走出一条符合瑞金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我市工业跨越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动一批企业上市融资发展。

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股改、上市辅导备案,力争在“十二五”前期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建立健全企业创建品牌扶持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动贴牌企业自主发展,实现品牌独立、营销自主。

第二节努力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一、食品药品产业集群

加速新药特药研制开发,加强医药企业技术改造,“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

加快瑞金脐橙产业园、红都水产海产品加工生产线、三达新大泽技改等项目建设,抓紧做好红都水产、九华药业等企业纳入赣州上市培育计划,力争在创业板上市。

不断壮大脐橙、鳗鱼、茶叶等系列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积极开发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着力发展和引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食品加工企业,重点培育脐橙、鳗鱼、茶叶加工产业,积极开发并引进脐橙深加工、包装、储藏和流通企业。

“十二五”期间争取培育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10户,主营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5户,主营收入超1亿元企业2户。

二、现代轻纺产业集群

以重点企业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品种质量,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在纺织服装、玩具、发制品与造纸等领域实现突破,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十二五”期间现代轻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形成国内知名的现代轻纺加工基地。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污染大、能耗高的纺织印染设备,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纺织服装骨干企业的发展,以针织内衣、运动鞋、毛衫、家用纺织品等为重点,扩大高质量高附加值纺织服装鞋帽产品,发展和完善集纺纱、织造、染整、设计于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优化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扩大规模总量。

三、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新型建材产业朝着高技术、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努力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小型企业为辅的格局;加快发展“四新两高”产品(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高档玻璃、高档陶瓷),积极开发绿色建材产品,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型建材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争创2-3个国内或国际知名品牌。

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指导方针,以万年青水泥为依托,充分发挥瑞金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泥制品、新型装饰材料和新型墙材,重点引进开发石灰岩、白云岩资源深加工项目。

四、矿产化工产业集群

加大推进矿产资源整治整合力度,鼓励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

实施“多保护、慎开发、精加工”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提高资源开发效率,防止资源浪费和破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坚决打击非法开采和无序开采,规范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税费征管。

着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国际竞争力;基础原料规模化,中间体产品系列化,下游产品精细化;实施清洁生产,降低原料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十二五”期间矿产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形成省内或国内重要的矿产化工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氟化工产业,把氟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