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企业案例现代化.docx
《天士力企业案例现代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士力企业案例现代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士力企业案例现代化
第一章公司基本情况与发展过程(Introduction)
一、发展过程
天士力集团是由天士力集团公司及其参、控股的十一家公司组成的,以制药为主体,天然植物药研究、标准化种植、加工、生产相配套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集团公司由天津市金士力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尖峰股份公司和天津市中央药业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是天津市计划单列和重点发展的企业集团。
天士力集团公司注册资金:
1.86亿元;截止2000年12月31日公司的总资产:
3.64亿元,净资产:
2.44亿元.公司2000年度的净利润:
5783万元。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30日,集团公司的股权结构见表1-1。
表1-1股权结构
股东
出资额(万元)
股权比例%
天津金士力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9320.46
50.11
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03.84
27.44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
4175.7
22.45
总计
18600
100.00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下设天士力国贸分公司,以及拥有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70%股权、天津天士力新资源药业公司55%股权、天津天士力广告有限公司70%股权、天士力商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30%股权及天士力(香港)公司50%的股权。
天士力集团公司控股的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占天士力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95%。
注册资本14000万元,总资产约3.4亿元。
1994年5月由北京军区后勤部第254医院与天津中央药业公司共同发起设立,1997年引进浙江尖峰集团,1998年改组为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贯彻中央关于军队与经营性企业脱钩的政策,将军队股权移交给地方,2000年初,按照国家证监会上市的要求重组设立为股份公司,现正积极努力申请上市。
自1994年成立至今,业绩高速增长,产值、销售额、利润连年翻番。
2000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成为天津市药业三强之一。
公司的主导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于1997年通过美国FDAIND的审批,于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司投资兴建的复方丹参滴丸系列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
二、组织机构
表1—2天士力集团控股、参股公司概况
性质
主要业务
生产产品
产品功能
天士力制药股份公司
拟上市
生产、销售中西药品
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
复方丹参滴丸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神经性头晕、头痛
天士力新资源药业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中西药品、保健品、加工销售
天士茶(保健品)、普爱宁、柴胡滴丸
天士茶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普爱宁治疗瘙痒等皮肤病;柴胡滴丸治疗感冒及并发症状
天士力商洛药源基地
参股公司
种植加工丹参、柴胡等中药材
丹参原药材——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原料
天士力国贸分公司
分公司
自营、代理产品进出口业务
代理天士力制药股份公司进出口业务
天士力广告公司
控股子公司
设计、代理广告,信息咨询
代理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告
第二章企业发展内部条件分析(Resources&Capability)
一、运行机制
天士力集团公司注重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和体制变革。
经过6年渐进式的实践,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企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
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按《公司法》的要求运作规范,责权分明并在产权改革中,
确立了开放式的员工参与体系,把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利益在产权制度上紧密结合,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企业完善了包括财务管理体系、市场管理体系、科研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GMP体系等基础工作,确立了科学的工作流程,明确了各部门职权范围,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岗位责任制。
公司注重激励与奖励机制的建设,建立了分配上的高度调控权和按劳取酬的激励机制。
按照个人业绩,特别是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创新性劳动成果进行工资、奖金分配,拉开分配档次,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这一分配机制使人才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激发了全体员工对创造性劳动的不懈追求。
二、领导和管理层
总裁闫希军先生是天士力集团的创始人,长期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工作,经过军队的培养和锤炼,具有军人的素质和现代企业家的思维,在企业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是天士力集团的领导核心。
集团公司的领导和高管层平均年龄36岁,全部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年富力强,充满活力。
公司成立了专家议事委员会,聘请国内外著名医药专家、经济管理专家担任企业的经济管理顾问和技术发展顾问。
形成了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经营专家和财务专家相结合的专家型管理团队,高管人员分别来自药物研发、制剂、金融、财会等专业,有丰富的管理企业,制定、实施战略计划的经验,由于人员来自不同文化、不同领域,使天士力集团的领导层拥有一个多文化,多知识学科,年轻化的,充满进取、创新意识的合作团队,形成了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财务专家相结合的专家型人才管理团队,是天士力集团近几年快速发展,带领企业不断现代化、国际化的核心力量。
三、人力资源
公司内部聚集了一大批有潜力、有志向、专业化的科研,管理队伍。
集团现有员工1773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40人。
本科学历520人,大专生450人,集团公司决策层平均年龄41岁,中层管理层平均年龄36人,员工平均年龄28岁。
经过7年的人才队伍建设,已逐步形成宝塔型的人才结构。
每年公司都从全国各重点高校中招聘大学生和研究生50-60人,经过军训和培训及时补充到各个岗位,既满足了各部门的用人需要,又为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力量。
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到全员的60%以上,专业人才占全体员工的80%以上。
四、企业文化
公司从军队中脱胎出来,秉承了军队优秀的“决策快捷,行动快速”的工作作风。
通过不断的引进各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带来了新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使天士力集团公司形成了以“通”和“合”为内涵的、包容多元的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变(Change/Innovation)则通,通则合(Communication/Integration)”,体现了尊重人才、灵活机动的经营观。
公司认为:
没有成熟的行业,只有守旧的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最佳途径是参与创新。
同时,企业以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为大背景,不断地探索和营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的个性和特质,把企业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使全公司员工具有一种复兴中医药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内涵独具的企业文化。
五、管理与技术
公司与各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公司拥有独立的原材料采购渠道,可以保证公司原料供应稳定、充足,产品销售持续增长。
内部管理通过GMP、ISO9002项目的实施,优化工艺流程、成本控制和库存,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已形成了稳定的、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公司目前具有多年的生产制剂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采用了当今最新的提取、分离和制剂技术,同时投入向R&D倾斜,直接增强了公司对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ERP项目以及CIMS项目的实施和文件化、流程化的管理体系,使公司目前形成了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数据的传递、收集、分析、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目前的内部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使客户、供应商、投资者及内部的员工之间保持直接的沟通,拉近了企业和社会的距离,获得了有利的信息支持,使企业在融入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第三章环境分析和竞争分析(Environment&Competition)
一、环境分析(PESTAnalysis)
(一)经济、人口和技术分析
1、经济因素
中国作为中医药全球最大的市场仍是中国中医药企业最坚实的成长基础。
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也将稳步增长。
许多分析都认为,中国的医药市场价值将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的第一大市场。
这意味着中医药产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良好的。
2、社会、文化、人口因素
全球人口的日益老龄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老年社会,这意味着医疗保健的开支也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不得不试图降低在医疗上的开支。
中药因为其价格相对便宜,天然成分多,副作用少,正在逐渐被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和政府所接受。
同时,中医药强调通过调节增强身体机能,预防疾病的理念也开始备受推崇,一些基于中医药上的滋补保健品在发达国家大受欢迎。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医药产业都有良好的市场扩张机会。
3、技术因素
众多的医药企业还停留在工业化甚至前工业化时代,更多的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和低水平的管理来运作,而不是以知识作为创造财富的核心能力。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中国中医药产业(包括整个医药业)带来的更多的是挑战。
高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组合化学、高速药物筛选已经在制药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完成,以基因信息为基础的药物开发研究将变得更加可行。
(二)医药行业体制分析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组建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督体制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生产流通监管职能、卫生部原药政局的药政职能药检职能、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产、流通监管职能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新机构,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承担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职能,负责对全国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
2、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获得通过,为医药行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药品分类体制改革、国内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及药品价格改革对医药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于2001年2月28日正式通过并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在确保药品合格安全、制裁假药劣药、规范药品价格和广告等与医药行业规范化发展、与人民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从根本上突破了阻碍医药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医药行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得到保证。
3、以GMP为代表的系列标准和规范的推广实施,使药品从研发到市场的全过程有了强有力的质量保障体系,对规范医药企业的发展,提高药品品质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中GLP(药品实验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管理规范)为药品在研发阶段的系列活动确立了标准和准则,GAP(药材种植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制造管理规范)和GSP(药品流通管理规范)对药品从原材料开始经过生产制造到进入市场流通的全过程进行质量和管理控制,有效地保障了药品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促使我国的药品行业的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是我国药品逐步被国际市场认可和接受的体制基础。
(三)行业分析
1、医药产业总体发展快速增长
从全球范围看,医药产业增长速度快于整体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近四十年来世界制药工业一直以较高速度持续稳定地增长。
1950-1980年三十年间,世界药品的总产值从290亿美元上升到730亿美元,增长了5.9倍。
九十年代保持了8-10%的发展速度,我国“八五”期间,全国药品销售额以年12.9%的速度增长,“九五”期间,我国药品市场计划增长速度12%,实际上1999药品销售增长幅度14.5%,高于世界医药市场的增长速度。
2、中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药既是传统药,又是现代药,中药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新型产业。
目前整个中药产业的产值约700个亿,其中中成药、保健品约500个亿,中药材约150个亿,中药饮片约50—60个亿。
中药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中药现代化不仅仅是中成药的现代化,也应该包括中药饮片、中药材的现代化。
中药产业可简单分为中药材与中成药两大产业,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中药材
我国的药用资源总数达12807种;经营药材1200多种(其它为民族药4000和民间药7000多种),而实际常用的药材为600种,只占药用资源总数的5%,其中:
现可以大量栽培200种,品种数占常用药材的30%,年产量30万吨,产量占40-50%;其余400种为野生,品种数占常用药材的70%,年产量40万吨,产量占40-50%。
(2)中成药
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成药产业有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中成药的前五十强占整个中成药企业固定资产50%,但销售占全国销售的70%,利润90个亿。
中成药产业的变化给整个中药产业的变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现在的中药产业已转变为以中成药为主体的产业。
全国中成药制药及保健品企业约有5000家,其中中成药厂1000家,有中成药生产的西药厂1000多家,中药保健品厂3000多家。
2000年药品销售收入达1750亿元,其中出口额约320亿元,国内药品销售额约1430亿元,中成药销售额355亿元,占药品销售总量的25%,西药销售额1075亿,占75%,中成药约占整个国内药品消费市场的1/4,说明中成药的发展速度尽管很快,但是由于大量的外资和合资的西药厂进入中国市场,使中成药的发展相对滞后于西药的发展,因此目前的中成药的市场空间还很大,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关心中药产业的发展
“十五”期间,中医药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大好时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很多地方政府已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计委将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中把现代中药作为一个专项;国家经贸委在“十五”期间确立了中成药为发展重点;科技部在“攻关”的整体发展中,把中药列为重点研究领域;国家药监局已形成了GAP中药种植基地、药材发证号、指纹图谱的发展思路;国家外经贸委正在起草我国有关中药出口方面的战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做“增强中药的新优势”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很多地方政府把中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尤其是西部开发省份。
二、竞争分析(CompetitionAnalysis)
(一)企业竞争
世界上著名的医药企业都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竞争就没有目前世界上大的医药集团的形成。
但是,世界医药市场的格局一直是比较分散的,即使是最大的医药集团GSK(葛兰素史克)也不过控制了7.3%的份额,这种客观现实促使世界制药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购并热潮,如葛兰素购并史克后,正酝酿与美国家庭用品公司合并,成为超大型的跨国制药集团,使年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控制全球10%的市场份额。
这些大公司的合并,提高了竞争力,增加了全球渗透的实力,也缩短了新药进入市场的时间。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强了对中国的市场渗透与控制,以合资合作形式进入中国市场,通过技术扩散扩大市场占有率。
目前世界医药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大都在中国投资建厂,合资制药公司达1700家,合资企业进口药品的销售额已占国内医药市场50%的份额。
中国有5000多家中医药企业,企业间竞争的激烈。
随着医药产业重组推进,企业的数量会减少,但竞争并不会因此而减弱,因为到那时,企业间的竞争将是在更加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之间展开。
因为中药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相对其它产业是较高的,因此将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而随着中药价值被跨国公司所意识到,他们也将进入这一市场(比如Novartis已经在上海设立了以开发中药为主的R&D中心),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对高质量的原料争夺也将更加激烈。
中药药品在整个中国医药销售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下降,目前稳定在整个医药销售总额的25%左右。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医药本身的质量一直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西药作为许多常见疾病的替代药品已经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加入WTO后,一是降低关税,2003年前,药品平均关税由现在的10%下降为5%左右;二是开放药品流通领域,进口药品的价格逐渐下降,西药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
加上绝大多数领先的跨国医药公司早已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在不停的本地化,降低成本和价格。
顾客可以挑选的余地将进一步扩大,一些中药传统的重要市场也将进一步受到冲击。
(二)和跨国公司的差异分析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中药国际化、中药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方向,立志于使我国的中医中药走出国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在企业数年的国际市场探索过程中,公司不断地学习跨国制药公司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强和跨国公司的比较研究,基本形成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理论,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
下面拟通过表1-1和表1-2的比较,探讨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差异。
表3-1公司和跨国公司宏观差异分析
企业特征
差异
天士力
跨国公司
企业发展战略
制药产业为核心
制药产业为核心
一致
资源配置能力
国内自行发展
全球化配置
弱
融资能力
渠道有限
全球化融资
弱
产权制度
职工参与
股东利益至上
强
企业规模
国内大型中药企业
国际大型
弱
企业赢利能力
高赢利能力
高赢利能力
一致(强)
企业开发能力
国内领先
高投入、多产出
弱
核心产业贡献度
很高
高
高
员工素质
国内有优势
高素质
弱
表3-2公司和跨国公司在天然植物药方面的差异
企业特征
差异
天士力
跨国公司
研发思维方式
中医系统理论指导
化学药品研发思维
强
在产业中的地位
中心
着力发展
强
资金投入能力
国内较强
强
弱
人才资源
满足企业目前需求
缺乏
短期强,长期弱
产业硬件基础
充足
短期内缺乏
强
技术储备
充足
不足
短期强,长期弱
资本经营能力
弱
强
弱
(三)产品竞争
据有关统计,我国心血管类药品市场状况:
表3-3我国心血管类药品市场状
年份
心血管类药品
复方丹参滴丸
所占市场份额%
1998
84.9亿
2.2亿
2.59
1999
141亿
3.3亿
2.34
2000
193亿
5.2亿
2.69
由于中药在心脑血管类疾病上的特殊疗效,化学药在国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目前公司主要面临国内生产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的中药企业的竞争。
我国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以心脑血管中药为主导品种的中成药企业。
根据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00年3月份对全国四大城市(北京、广州、沈阳、成都)、34家医药药房、17家商业公司冠心病中成药市场调查资料,我国目前治疗冠心病中成药主要被复方丹参滴丸、地奥心血康、银杏叶片、银可络、冠心舒合丸、舒血宁、通心络胶囊、丹参酮胶囊等占有,上述品种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95%以上,其中前三名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5%以上。
国内以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为主的生产企业及其主要产品有: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丹参滴丸;中科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主导产品为地奥心血康;天津第六中药厂,主导产品为速效救心丸;深圳海王药业公司,主导产品为银可络;浙江康恩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天宝宁;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养心氏等。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中药科研、生产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每年都有一定的中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参与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市场的竞争。
(四)公司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
复方丹参滴丸系列中药可对多症状综合有效地进行治疗,并可作到高效、速效、长效兼备,且无毒副作用。
复关后在价格上复方丹参滴丸系列中药仍将大大低于西药同类产品,因而具有极强的优势,国内市场的份额不会降低。
事实上,随着国际医药交流的日益广泛,目前国际市场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在国内都有面市,其疗效作用已经定形且无新的突破。
复方丹参滴丸系列中药无论是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还是合理的价格都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国际市场的份额将会大幅度提高。
我公司有几年国际申报中药的经验;有一批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热心从事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科研队伍;既定的公司研究开发策略“基础市场在国内,目标市场在国际”;公司领导班子坚定的进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信心与决心;研究硬件环境好,具有国内一流的科研设备;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扎实—建立了三个GAP标准的药源基地,即将启用的新厂区属国内一流,完全符合GMP标准;与国内及国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广泛的合作与联系,等等。
这些使我公司具备了未来和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基础。
第四章公司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文化优势:
这一优势就是中国中医药企业所具有的文化优势。
文化优势是我国作为中药的发祥地,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正宗”的中药,这点是日本和韩国均不具有的优势。
经验积累:
我们的祖先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为我们做了大量的R&D,奠定了宝贵的知识基础。
经过中医药企业的努力,中医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使中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有了相当的提高。
体制优势:
建立了明晰的产权体系,完善了以“中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和“普通员工持股”两大体系。
工艺及技术优势:
公司在滴丸技术,包括滴丸设备、滴丸工艺和中药检测等工艺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中药微量化研究达到分子水平,公司自己开发的滴丸设备及滴丸流程及包装生产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能够使中药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开发利用。
市场优势:
公司致力于国内外市场网络的建设。
现已形成全国19个营销大区、57个办事处,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
在国际上,公司先后成立了越南办事处、莫斯科办事处、天士力(香港)公司、阿联酋办事处等市场拓展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国际市场网络。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R&D能力资源的分散:
使企业无法聚集一支高水平的R&D队伍。
目前我国医药R&D主要仍集中在院校和研究所,相比之下,所有世界领先的医药企业均拥有自己的一流R&D能力。
技术水平的差距:
研究机构的某些研究水平尽管能够接近先进水平,但要系统的开发一种新药仍是困难的,但是,限制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不见得是对最领先技术的掌握。
目前在许多中医药现代化的讨论中谈到的新技术,基本上无法为中医药企业所利用。
这是因为这些技术基本上是为了以西药的思路来发现新药而设计发展,中药多位点的作用方式很难用西药的思维方式来发展。
规模尚小:
尽管企业赢利能力较强,但规模尚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资本运营的差距:
公司尽管改组已经完成,但是尚未上市,没有完全进入资本市场。
人才积累的差距:
企业历史较短,人才的积累和企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使中国的中成药成为世界标准:
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祥地,在这一点上,拥有日本和韩国均不具有的优势。
在新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国家如果控制了一个产业的关键技术,而让整个产业以其为标准,就会有巨大的竞争优势(比如微软的视窗和英特尔的芯片就是如此)。
保健品产业:
在规范国内保健品市场的同时,加大在国外传播中医药的保健养生观。
如今,西方人士正逐渐接受“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观念,预防比治疗不仅要便宜得多,而且对人体的伤害也大大减少。
天然化妆品业:
在“回归自然”心态的驱动下,含有优质天然营养成分的产品已成为现代女性的时尚追求。
那些具有高效优质天然营养成分的口服美容产品,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身体机能而延缓容颜衰老而逐渐受到青睐。
如今化妆品业实质上也是一个高利润产业,而且中医药业在这个领域上有着巨大的知识优势和资源优势。
农村市场:
这一点首先是因为目前跨国公司对中国医药市场的渗透主要仍集中在城市,在开发农村市场这一点上,因为农民更加接受中药的理念,中药企业应该相对更有优势。
大规模的产业重组:
目前我国中医药企业竞争力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企业规模太小。
可以说,我国的医药产业如果没有依次大规模的重组,其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将是极其有限的。
因此,大规模的产业内重组是现在中国中医药业最迫切的任务:
中国的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