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920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的基础

A剩余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再生产理论D流通理论

2.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唯物主义辩证法D辩证法

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法D唯物主义

4.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影响最大的两位是

A.康德B.费尔巴哈C.谢林D.黑格尔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2D3D4A

二、多项选择题1BD2ABD3CD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

3.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5.

6.“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

7.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8.

9.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0.

1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13.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14.

15.意识的本质是指它是()

A.人脑主观自生的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可以脱离被反映者

1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

17.“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1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可知性D矛盾性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20.古人说: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

21.

22.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23.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24.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2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26.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

27.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8.

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30.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3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32.

3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3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35、

36、

37、事物的量变是指()

A.事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B.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C.事物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D.事物的数量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3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A.唯物主义一元论B.二元论C.主观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9、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A.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D.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42、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需要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43、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4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A.相互对立的B.相互包含的C.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

4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B.状态和形式C.基本方向和道路D客观性和条件性

46、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运动发展的观点C.“重点论”的观点D.“两点论”的观点

4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48、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49、

50、事物的质变是指()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

51、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说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52、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是()

A.辩证法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主观唯心主义

53、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质和量的统一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54、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55、“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56、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57、相对静止是()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不变的事物D.绝对运动的状态

58、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

59、

60、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上升性B.重复性C.回复性D.循环性

6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

62、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根本属性发生了变化

6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64、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A.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B.都不受社会条件的限制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65、“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66、事物的质是指()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67、“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6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69、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70、

7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7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C.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3、“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

1-5DABAD6-10CCCCD11-15BADDC16-20ABBCB21-25CABBD

26-30ABABB31-35DCCBC36-40CDDBA41-45CBDCB46-50CBCCD

51-55ABADB56-60DBCAA61-65DDAAA66-70CADCB71-73DDB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

A.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B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C.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C.急躁冒进的表现D.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5、“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包含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还是彼此孤立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发展变化还是凝固不变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D.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句话是()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D.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正确观点

8.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

A.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

C.两点论反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

9.

10.

11、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12、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1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14、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15、下列正确表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说法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B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

16、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1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D实践使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

18、

19、

20、马克思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A.唯心主义先验论B.唯物主义反映论C.唯心主义的可知论D.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21、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B.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C.人们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2、“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23、

2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区别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D.量变和质变没有明显的区别

26、

27、鲁迅说: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歪曲的反映B可在现实世界找到它们的“原型”

C人按自己形象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D与现实无关,纯粹人脑的主观想象

28、下面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有()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唇亡齿寒C.邯郸学步D.吐故纳新

2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辩证的否定观的有()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B.否定是事物的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

C.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30、

31、

32、相对静止两种情形是指()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一事物对它事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3、以下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人的命天注定B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C心外无物D存在即被感知

34、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ed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35、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36、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可能导致

A激变论B庸俗进化论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参考答案:

1.ABD2.AD3.BD4.BCD5.ABCD6.ABD7.CD

8.ABCD10.ABD11.AD12.ABD13.ABCD14.ABCD

15.BCD16.ABC17.ABCD18.ABCD19.AC20.BD21.ABCD

22.ABC23.BD24.ABCD25.ABC26.ABC27.ABC28.AD

29.ACD30.ACD31.ABC32.BD33ABCD.34.AB35.BCD36.CD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

5.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

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

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这一事例表明

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认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1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过程中“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

16,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