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683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docx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

经纪人谈如何做一个编剧

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编剧?

1

第二个问题:

什么是艺术?

2

第三个问题:

学点传播知识3

第四个问题:

学点传播知识24

第五个问题:

传播当中的明星就是符号5

第六个问题:

从传播谈思维习惯的改变7

第七个问题:

梦想、理想与职业化8

第八个问题:

想写什么与能写什么9

第九个问题:

基本的一些影视常识10

第十个问题:

编剧的十级标准11

第十一个问题:

编剧的自我训练作业12

第十二个问题:

故事是情感,故事是答案13

第十三个问题:

你会写什么故事?

13

第十四个问题:

什么是故事?

14

第十五个问题:

从故事的开始看作品的风格15

第十六个问题:

影视空间观念16

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编剧?

当我决定向逸安同志学习,也写系列文章,第一个问题写什么考虑很久。

于是决定写什么是编剧。

先说一句话,形容好象是唐朝还是宋朝一个姓柳的写词:

十年一觉扬州梦,留的青楼薄姓名。

什么意思呢?

这个姓柳的会写小曲,写词,写完之后给歌妓唱,客人很喜欢。

给很多钱,歌妓反过来就要这位柳先生写更多的词。

什么是编剧呢?

我的答案是:

为任何的表现或者叫表演形式提供文本的工作,就叫做编剧。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影视编剧。

但实际上范围很广:

比如作词的,可以说是歌曲的编剧;写交响乐的可以说是乐队的编剧;舞蹈编导是舞蹈的编剧;木偶戏等等,总之你想到的任何的表演形式都需要一个编剧。

上面说的那个古代的柳先生也算是一编剧,因为他在为表演提供文本。

那么编剧的概念,我认为最早应该是在戏剧界建立起来的。

这要说我遇到的事情:

我遇到一个苏州作者,搞了二十集电视剧的作品,让我帮着推广一下。

我看了看那个东西,是一个古代的故事,但说实话充满了封建礼教那套东西。

不适合推广,拿出来,肯定被骂。

后来我问这个东西是哪来的,他说是苏州评弹里的长书故事。

这下我能理解了。

这套故事,他自我介绍都是很搞笑的。

好象北方的相声一样。

我见他几天前,正好看了一个文化访谈节目,就是关于苏州的传统的东西评弹和昆曲的。

其中谈到评弹后继无人,没有好作品的尴尬。

于是,我就劝这个作者,不要一上来写大部头的东西,这个作者会评弹,他的父亲也会评弹。

我说你会评弹的话,你为什么写评弹小曲呢,给每个跑场的演员去唱呢,这样更实在。

我把自己刚看到的关于苏州文化里介绍评弹的东西跟他讲了一下。

他听了听,觉得,恩,有道理。

民间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那些跑场的草根演员不是以搞艺术为目的的,而是学一门生存的手艺。

这就是草根文化的生存根本。

何庆魁在一个谈二人转的节目里曾经讲过,说过去二人转演员得管妓女叫姨,因为江湖排名是“七娼、八唱”。

也就是说二人转的江湖排名比妓女低一辈。

那么有一次,我在某歌厅看演出,也是个二人转演出。

上台先诉苦,我不整点黄的,我咋挣钱呢?

我下面看着苦笑,生活的艰难磨平了人的意志和道德准则。

反过来讲,这就是编剧的意义。

这些民间草根艺人,没有什么文化,学习点东西全靠师傅的口传心授。

你说让他们有觉悟,还是有理想,还是有啥创作能力?

恐怕都很难。

有些孩子打小拜师学艺也不上学。

因为拜师学艺学的是吃饭的本事,上学上到最后啥也不会,不还得找工作啊。

还不如少读点书,先跟师傅学点艺呢。

这就是民间的东西,也是草根生存的本质。

回头再谈,什么是编剧。

编剧就是为任何表演形式提供文本的人就是编剧。

你写的东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最简单,这些民间艺人演出完了,能挣到很多钱,你写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你这个编剧就是好编剧。

你也会赢得草根演员的尊敬。

编剧的天地非常的广。

第二个问题:

什么是艺术?

为任何演出形式提供文本的人,都叫编剧。

这是我的看法。

这个看法大概字典里看不到,任何本本主义者想挑毛病的人,肯定是无从下手的。

说了编剧,就该说一下什么叫艺术了?

在中国,特别是写作圈子,要问什么能忽悠人,什么听起来最摸不清头脑的话,远远胜过赵本山的这个词或者叫这句话就是:

我是搞艺术的,或者我是艺术家。

迷惑人心、蛊惑人心、欺骗人的的最爱说这句话,我是搞艺术的。

那你问他什么是艺术呢?

然后你就听吧,云山雾罩的就开始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是你要睡觉,就是想吐。

我给出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凡是用于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你都可以说成为艺术。

表达情感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艺术行为的过程。

文学的各种形式、绘画、戏剧、舞蹈、歌曲、音乐、影视、摄影、行为艺术以及任何表演或表现形式,都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其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艺术行为。

具体到编剧,那就更简单了,你写剧本的时候,你首先是要表达一种情感。

这样的情感或者很自我,很小资,或者很大气。

但无论怎样,或者是写什么,第一要务,就是情感。

一个没有情感,或者不会表达情感的人,这也许不准确,应该是不知道去表达情感的人,

是没有办法从事这样很感性的工作的。

为什么说艺术家是感性的,感性的人不受理性框架的束缚。

感性意味着自由和创造,理性意味着秩序和规范。

我看很多剧本的时候,我并不想看什么故事,我总是问你的感情在哪?

但很多编剧一被问到这个问题,就显得有点发蒙。

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说,在他们的思维里,一个曲折复杂的故事就是全部,这就很容易陷入到为故事而故事当中。

有时曲折设计的故事,背后的情感是不和逻辑的,也是不和情理的。

比如有个编剧问我:

夫妻两个人同时说话的时候,格式怎么写?

好象台词还很多。

我想半天,我发现这是刻意设计的,后来我反问她,如果有个人同时跟你说一样的话,而且就在你对面,不出一分钟,唯一的结果就是打起来。

她想了想,是这么回事情。

这就是寻巧,而忽视了背后的情感的基本规则。

所以一个作品打动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情感。

情感这个词并不沉重。

我曾经问过一个写儿童电影剧本的编剧,我问你这个儿童的剧本里的儿童的情感的东西,你能否总结一下:

她说,小孩有什么情感啊?

小孩懂个P啊,不会爱祖国,有什么理想可言呢。

人们一说情感,往往变成了一种唱高调,流于形式化的东西,好象情感就是书本和报纸上那套僵化的东西。

但这个恰恰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典型的代表,也就是说作者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言语的人,自己写的东西,也不是善于表达,或者叫也不会表达。

儿童的情感需要承载那么多复杂的东西吗?

仅仅是分个糖果,给你的伙伴,这证明什么呢,这个小孩很善良,关心小伙伴,你也可以说这个小孩很孤独,需要小伙伴。

经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小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啊,不需要明白什么再多的了。

他也明白不了太多的事情。

所以,现在看剧本,我不是爱看故事梗概了,或者不先要求看故事梗概。

我先问一下你要表达什么情感。

就是问他的感情。

要求看对方的创作说明。

创作说明是他写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我不是要求看他的故事是否真实。

这个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我主要看的是你写这个故事是因为什么而写的,假如写这个故事是因为你被什么事情感动了,那么你的故事就是有价值。

因为他能感动别人。

至于格式等其它问题,那都是可以学习和修改的。

关键是创作说明透露出来的情感,是这个剧本最根本的价值所在。

通过这个,可以看出作者是否认真去写一个剧本,通过这个还可以看到作者写这个剧本的立意的高下。

也就是这个剧本写的是不是大气,是不是有那种拿的起来放的下的气魄,是不是那种看不开的人写的东西。

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本质就是最打动人的就是情感。

真实的情感就是艺术!

第三个问题:

学点传播知识

为什么要请明星拍广告?

谁能说的清楚?

人家是名人!

那么什么是名人?

为什么找名人拍广告而不找你呢?

因为人家有名啊!

那么是有名呢?

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我记得在一个帖子里我讲过,我去电影书店翻书,看一本导演的书,电影学院韩小磊写的,愿意查查的可以去查,有这个导演,但前两年去世了。

这本书好象还是个教材呢。

书我没有看明白,但里面内容的安排让我觉得有点意外。

就是特地讲了传播学的知识概念,而且放在第二章讲的,然后才是摄影、画面一类的东西。

这证明电影学院在培养导演的时候,注重了现代传播这个概念的普及。

那么现代传播有什么特点:

我总结了两句话:

要特色,不要全面;要广度,不要深度;

广告是现代传媒的最典型的代表,那么广告上有个概念,叫“刀尖效应”。

刀子什么地方最快,就是刀尖,刀尖扎进去了,刀子就很容易进去。

放在传播上,就是你的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

这就是刀尖,也是最能让人记得住的东西。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爆炸,原来每天你看一个台,现在你能看几十个台,原来每天你只有一份报纸可以看,现在有上百份报纸可以看。

广告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在信息社会当中,对信息进行强刺激,你才能记得住。

假如只有一份报纸,不需要做广告你就能记得住;假如有一百份报纸,就需要做广告你才能记得住,假如这一百份报纸都做广告,你又该如何选择呢?

广告又该如何做才能使你记得住他们呢?

广告的作用就是一个反复刺激的过程,使你记得住他们。

但电视广告只有30秒,15秒,5秒,国外60秒广告,国内很少有60秒的,基本都在30秒之内解决。

30秒之内,一般一个人说话的速度,能说几个字?

而这个产品的优点可以总结几十条,上百条。

30秒够用吗?

显然是不够的,这时候怎么办,只能找最有特点。

最优秀的东西。

把这个特点宣传出来,别人才能记得住。

这时候是要体现刀尖效应的时候,你创作出来的东西,应该如同一把刀尖,刺进他的记忆当中,他才会记得住你,你传播的目的才能达到。

广告有深度吗?

有深度需要仔细琢磨的东西,不符合传播的需要,所以广告没有深度。

广告实际上是不讲艺术的,广告要的就是在传播当中只指人心的技巧,广告的目的性强,也很直白,需要的就是你的记住。

能记得住了,目的也就达到了,当然,很多人并不这么看。

谈广告艺术的等等。

这不是不可以。

这要从传播的目的性来看。

这个听起来,很不学术,也不艺术。

仅仅是研究信息社会的传播的方式和方法,但这个东西有很强的实用性。

第四个问题:

学点传播知识2

记得住你,不是因为你全面,而是因为你有特点。

这句话本想放在上一个帖子,但我觉得最本帖子开头比较好。

再说事例:

营销界和广告界被奉为教主地位的,是宝洁公司。

就是那个P&G。

英文原名翻译成中文应该是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全球最大的日化产品公司。

先说其它的品牌,,比如高露洁这个、那个。

利士洗发水,人参、黑芝麻等等。

人们也很容易记得住。

宝洁旗下有很多品牌。

海飞丝、飘柔、沙宣、碧浪、汰渍等等。

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理解,你造两个品牌出来,这不是自己跟自己打架吗?

但这恰恰是他的成功的地方。

就洗发水来说:

海飞丝去头屑

飘柔富含维他命B5

沙宣保湿

就洗衣粉来说:

碧浪洗的白

汰渍使洗衣服变得跟唱歌一样成为开心的事情。

这就是宝洁的厉害的地方。

也是宝洁直制人心的的地方。

你记不住他们是什么公司的,但这个利益点确是吸引你购买他们产品的根本原因。

高露洁、利士好不好?

也好!

哪好呢?

你就说不清楚了,反正就是好,好的一塌糊涂。

你如果说不出他们每个产品的具体特点。

这产品的概念就有些模糊了。

当你的利益需求出来的时候,你的第一反映记得是那些有特点的东西。

这个宝洁产品的优势就显露无疑。

这就是传播,有效果的传播。

简介的传播,刀尖似的传播。

再说一件事情,我跟天涯的一个想写剧本的人打起来了。

不是在论坛,是在MSN里。

他邀请我写一个故事,我答应了,这个故事就是写个发生在中国的现代版的故事,我反复问他,这个故事你的观点是什么?

很奇怪的是他没有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就是专家的观点。

这个我不能满意。

我说,我又没有限制你的思路,没有限制你的思想,咱们充分沟通,你大胆的谈啊。

他说我不能胡谈,不能没边的瞎想啊。

他说的有道理吗?

他说的很有道理,态度坚决,而且也很严谨。

这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因为他想全面的表现这个作品。

但这个去做研究可以,为人也可以,其实也没有错。

肯定的说,是对的。

但这个观点以传播的观点看,就不合适了。

传播的唯一的目的也是检验的标准,就是传播的有效性。

这个网友的观点,也可以去传播,但无形当中会使传播的成本十分高昂。

这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

另外从创作的角度上说:

你的观点就是专家的观点,那看专家的观点就完了,还看你的干吗呢?

你重复专家的观点有什么意义吗?

开头那句话的意义就显露出来了:

记得住你,不是因为你全面,而是因为你有特点。

假如你没有特点,你也就丧失了信息社会里被传播的价值了。

我们再拓展的想,张艺谋的图画式的电影《英雄》、《十面埋伏》是非常适合传播的,因为有特点,但不全面,有广度,但很没有深度。

我的东西没有什么学术性,概念可能也不准确。

上面讲的传播的东西,并不是要强调传播的意义和传播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情。

我的文章只是告诉大家去把传播这个事情一眼看透。

希望达到这个目的。

影视作品,剧本,做为符号来说,有传播的价值。

假如你认同这个观念,那么了解一些传播的特性,或许更有利于你的作品的宣传和推广。

明天我再讲一下传播中明星的符号概念:

第五个问题:

传播当中的明星就是符号

郭德刚代言减肥茶,被告下来。

这个告的也对,也不对。

关键是看你在什么角度说。

为什么请明星拍广告,为什么不请我呢?

就是名人在传播当中,实际上是一个符号。

人和人都长得不一样,所以这个长相是有特点和唯一性的。

记得住你,不是因为你全面,而是因为你有特点和唯一性。

明星在传播当中,就具备这个优势。

请明星拍广告,就是因为明星在传播当中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

做为符号,是很容易被记得住的。

你可以想任何好的广告创意出来,这是可以的。

但说实话,你说你的广告创意多么深奥和艺术,这我可能想不起来,但你要说哪个明星给你们拍过广告,或许我一下子能反映过来。

明星的本质在这里,做为被利用的传播符号,是有价值的,是可以挣的很多的。

嫉妒他,可以,鄙视他们,也可以。

但做为可用的传播资源,就得承认自己不如他们。

他们确实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历未必高;漂亮也未必,聪明更甭提,礼貌要学习,坏脾气到处见,为人也不咋的。

所以,从艺术、学术、文化、社会、道德、为人等各个方面去评论他们,你都可以找到批评他们的素材。

但从传播来讲,你的利用价值就是没有他们高。

以郭德刚为例,告他的人,非要以道德力量约束他,说你给不合格的产品你得负责。

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单纯的很。

我不能说这样的想法是可恶的。

只能说,站在传播的观点看,这个想法是幼稚的。

就算郭德刚负责,你说怎么负责呢?

拿什么负责呢?

明星拍广告在商业社会里,是合理合法的,从经济角度来说,也没有存在任何问题。

是明星自己演艺事业当中合理的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现在一些政策规定非常奇怪。

比如规定:

明星拍广告,不得以消费者的身份推荐产品;也不得以专家身份推荐产品。

这个规定就非常可笑。

你不是消费者,没有用过这个产品,你怎么来拍这个广告?

你没有用过,你代什么言呢?

你自己都没有用过,你推荐他?

能信吗?

明星是有公信力。

政府这个政策也是为这样的公信力着想。

部分明星这方面的公信力也很不严谨。

我就知道一个央视的一个播音艺术家。

老资格,德高望众,参加一个医疗产品的会,然后当成广告片播出来了。

最后的结果成这样,这个医疗产品是治疗男性前列腺的,结果这个播音员的形象被经销商制作成了平面广告。

说自己也有男性前列腺疾病,就用这个仪器治疗好的。

这一下,老播音艺术家的颜面扫地。

去追厂家,厂家说我们管不了,这是地方经销商自己的行为。

可以证明的是,老艺术家肯定没有说过这话,但不法厂家就这么搞,你有什么办法?

这就成了笑话了。

钱没有挣多少,结果惹了一身骚。

政策的制订的出台,为公信力和道德着想,但确是违背了传播规律。

明星当然要谨慎,但明星做为个体,无法去核实厂家的真伪,你让他们去辨别呢?

他们对自己的言行的承担责任,但对于厂家的责任承担的了?

承担的起吗?

拿什么承担?

又凭什么去承担呢?

利用明星上,在电影上的表现就是无极,利用韩国和日本演员以及香港演员,不是真出于对对方是艺术大师的尊敬,而是希望借助这个演员的名气,使这个片子进入日本、韩国很容易,受到欢迎,受到重视。

用韩国演员是为了韩国市场,用日本演员是为日本市场,用香港演员,则是为了东南亚市场。

这和什么卖国、亲日是没有关系的。

完全是出于传播的需要,传播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市场啊。

第六个问题:

从传播谈思维习惯的改变

写过广告创意的人写剧本应该是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因为从广告的角度上来说,传播是目的的。

那么先想到的是什么?

就是刀尖效应,就是结果。

很显然,一个广告出来,30秒,15秒内,有个震撼人心的结果出来。

你能不事先去提炼主题吗?

你能不事先搞清楚自己表达什么,然后再去写吗?

扯远一点,广告的文案也可以称为编剧。

你写个广告创意,就是写个30秒的剧本。

这里我捎带批评一下,在字数上不讲究的人,

30秒,每秒24个画格,总共是720个画格,你能写多少字?

你又打算写多少字?

尤其是写写广告,对练笔是件很好的事情。

尤其是写广告里的台词,那绝不会由着性子来写的。

平常我说字数的问题应该注意,很多人表示反对,说我干涉创作自由。

-----------------------------------------------------------------------------------------------------------

字数的问题跟干涉创作自由是无关,字数写出来是为了用的,如果不能用何必去写?

写30秒的广告剧本和40分钟的电视剧本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说远了,扯回来。

我以前做过广告,受过这方面的影响。

我也拍过一次广告,世界杯期间有个看球的广告我参加拍摄了。

广告文案写完了,是要改成故事板的,只要简单的画出来,广告要拍什么或者怎么拍。

给客户看的也是故事板,这样才更形象。

因为客户不懂影视的东西,所以就要看很形象的东西出来,故事板就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直观和形象的。

我曾经写过,张艺谋拍片子,每天就是把剧本画成故事板来进行拍摄。

这样拍摄的方法可能就来源于广告。

当然,这只是推测。

批评张艺谋的片子可以有很多的理由,这些批评也都对,也都很有道理。

但不能否认的是张艺谋的片子越来越适合传播,越来越容易懂了。

谈了这么多的传播的东西,并不是对剧本戏剧性的否定。

说实话,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里,我也面临着很多的困惑。

并不是我说传播的东西,就证明传播的东西一定很重要。

传播很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过于重视传播的东西,确实肤浅的很。

我强调的是思维习惯,需要一定的拓展,并没有说彻底告别过去的思维方式。

变化一点点,实际上是退一步的概念,退一步并不是错。

而是一种调整,那是什么感觉,是海阔天空的感觉。

--------------------------------------------------------------------------------------------------------------

正说着传播的时候,王斑竹发个链接让我看,我看了,是深圳一个女老板做公益宣传防止AIDS的事情,结果欠帐,卖不出去什么的快搞不下去了。

这东西好不好?

真好。

对社会有贡献吗?

那简直是太大了!

总之还有很多其它好处,但就是卖不出去。

这就是在传播上的研究不够透彻,或者是内容,或者是方式,或者是宣传上面,肯定有不到位的地方。

这个事情非常令人同情,但可惜,更改和出现转机的可能性不大了。

而这个老板还是靠做广告起家的,没想到在这个上面栽了个跟头。

可惜,可叹。

我绝对没有说,掌握传播的东西就一定会怎样,我只是把我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只是觉得,注意到这些现象,对拓展编剧的思路是有帮助的。

学习一些传播的基本知识,对更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对更好的宣传自己的剧本都有很大的帮助。

后面再谈编剧自我包装的时候,还会谈到这方面的内容。

我不是个老手,是个新手,写这些东西是要跟大家交流。

我自己观察到了这些现象,也不能说我写这些文章里对这些现象没有结论。

那样读我这些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我想说的是我也面临着困惑。

比如:

我自己写东西就未必能做到这点,想象自己写过的两个剧本和替别人改过的一个东西,就没有做到主题先行,人家看完了,就不知道我要表达些什么,当然我的故事是很曲折的,也是吸引人的,但看完了,却少了一种情感留在心中激荡,这就是一种失败。

可是没想到的是,我刚写了一个足球商战的方式,按照主题先行的格式写的,但请人看完了却不喜欢,说没有故事性。

这实在使我困惑不已……

第七个问题:

梦想、理想与职业化

什么叫作家,以写作为生的人叫作家。

什么叫编剧,以写剧本为生的人叫编剧。

这个结论是不是显得草率?

这个结论不是我的,是来自于被奉为编剧圣经的《故事》里的。

请注意上面的用词,是为生,为生计的意思。

而不是爱好。

什么叫职业化?

以此职业为生就可以称为职业化。

我还是演艺人的斑竹,见的太多了想当演员的梦想者。

我的一个帖子“做演员的四项基本原则”大受关注,一星期点的次数超过5000次。

那就是谈的一个演员怎样职业化的问题,放在编剧里,同样适用。

这四个原则就是:

1、专业学习;

2、师出名门;

3、自我包装;

4、有好经纪;

上面这四条并不难理解。

关键看你是否有心去做了。

我不否认受专业培养的机会是不多的,是很少的。

但专业话的路子,是不容质疑。

不是专业培养的,并不意味你可以为所欲为。

想怎么写怎么写,想怎么来怎么来。

爱好者是居多的。

不是不可以,是可以的。

但还是借用《故事》里的一句话: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问他的演员:

你是热爱你自己的艺术还是热爱艺术中的自己?

这句话可以同样用来问编剧。

还有一句衡量自己职业心态的话,我觉得很实在也很重要的,还是来自于《故事》这本书:

你所创造的每一个故事都向观众说:

“我相信生活就像是这样的。

每一个瞬间都必须充盈着你富于激情的良心,不然我们就能嗅出其中的虚伪”。

这是一种创作态度,我觉得这个态度也是衡量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标准。

编剧仅仅是影视行业的一环,后面还有很多的环节。

所以编剧的职业化的工作,是可以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的。

职业话的意思是两个,一个是以专业的精神,一个是专业的技能。

学习开车,我们要上驾校,最起码自己拜个师傅,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你才可以上路,也才敢上路,那可不是打着火就去上路了的事情;

做财务,需要的是学习会计知识,这样才能不记错帐。

财务有会计证、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那是认识几个数字就能拿笔去记帐的事情吗?

当了编剧同样也是这样啊,是认识几个字,看了几部电影就能写剧本的吗?

显然也是不是的!

------------------------------------------------------------------------------------------------------------

竞争的残酷,影视界的残酷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立足其中,能稳定下来,生存下来,不被淘汰,靠的是什么?

就是职业话。

没有职业话,凭着爱好,理想,梦想活着的人,相当于什么呢?

就相当于这个行业里的文盲。

文盲能干什么?

你又能放心让他们干什么呢?

这就是职业化的人看那些有理想的、有梦想的爱好者的实际态度。

这是必然的,因为残酷的竞争。

影视的投资是小说投资的几百辈上千辈,在这样的压力下,不可能有重新来的机会。

任何梦想、理想,在残酷的竞争面前,是一点价值没有的。

应对这样的竞争,就得职业话,不然你怎么可能有生存的机会呢?

走职业化的路,是每个编剧业余爱好者的必然选择。

当你熟悉规则了,这时你才算有积累,在有积累的情况下,你才能有创新。

现在很多人还是要当演员,我总是问你学习过没有,如果对方说没有,我就当头一棒,去干点别的,或者去读演员学校,然后再谈,不是专业的,我不接待。

这有点残酷,但没有办法,只能这样。

因为,这是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第八个问题:

想写什么与能写什么

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