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661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大学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自考大学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自考大学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自考大学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自考大学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大学语文.docx

《自考大学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大学语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大学语文.docx

自考大学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文章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展开论述。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提“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孟子:

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文章采用大量整齐对称的排偶句。

(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善用比喻,许多排比)

本文说理具有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先抑后扬。

孟子善用比喻,许多排比句,以五十步笑百步,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什么区别。

“非我也,兵也”作比喻反统治者“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寡人:

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焉:

于是;耳:

而已;凶:

灾凶此指饥荒;粟:

小米,这里指粮食;加:

更;好:

喜欢,爱好;填然鼓之:

咚咚地敲起鼓来。

填,摹声词,这里用来摹拟鼓声;兵:

兵器;刃:

刀口,这里指锋利的兵器。

接:

接触,交锋;甲:

铠甲。

曳兵:

拖着武器。

走:

跑,这里指逃跑;直:

仅,只;是:

此,这;不可胜食:

吃不完。

胜:

尽;数:

细密。

罟:

网。

洿:

低洼地,这里指池塘;斤:

斧头的一种;养生:

供养活着的人;丧死:

为死者办丧事。

王道:

孟子主张用仁政来治理天下,称为王道;五亩之宅:

相传古代一个成年的农民可分五亩基地,住房和园田各占两亩半。

衣:

穿;帛:

丝织品的总称,这里指丝绵衣服;豚:

小猪。

彘:

猪;畜:

性畜;百亩之田,相传古代一个成年农民可以分得一百亩耕地;谨庠序之教:

认真办好学校教育。

谨:

谨慎人事,认真办好。

庠序,古代乡学的名称;申:

重复,一再,这里指反复教导的意思。

悌:

友爱兄弟;颁白者:

须发花白的人。

颁,通“斑”。

负:

背上驮东西。

戴:

头上顶东西;黎民:

指老百姓;然:

这样。

王:

即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未之有也:

即未有之也,从来不曾有过的;检:

约束,制止;涂:

通“途”。

莩:

饿死的人。

发:

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岁:

指一年的家事收成;非我也,兵也:

不是我杀人,是兵器杀人;无罪岁:

别归罪于所成不好。

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样,普天下的老百姓就都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秋水庄周论点: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秋水》属《庄子》中的外篇,这篇文章以对话方式展开,说明了一个道理:

在无限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十分有限的,简要地说:

是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庄子认为孔子学问“少”伯夷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是基于这一宏观理念。

本文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二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的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

所有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旨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本文论证方法颇有特色,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反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

运用了:

排比名和反诘句,比喻

1.时:

按季节;灌:

注入;河:

黄河2.泾流:

指水流;3.两涘:

河的两岸;涘:

水边。

渚崖:

水洲岸边。

渚:

水中洲岛;4.辩:

辨;6.焉:

乎;河伯:

黄河之神;7.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8.东面:

脸朝东,端:

边,心头;9.旋其面目:

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

旋:

转,转变;10.望洋:

仰视的样子。

若:

海若,海神;11.野语:

俗语;之:

代下文所引用野语的内容;12.莫己若:

即莫若己。

我之谓也:

即谓我也。

13.少仲尼之闻:

小看孔子的学识。

闻:

学识,学问;轻伯夷之义:

轻视伯夷的义行;14.睹:

看。

子:

您,本指海神,这里指海。

难穷:

难以穷尽。

穷:

尽;15.殆:

危险;16.长:

长久,永远。

大方之家:

明白大道理的人。

大方:

大道;17.以:

与;18.拘于虚也:

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

拘,拘束,局限。

虚,同“墟”居信的地方;19笃:

固,拘限。

时:

时令;20尔:

你。

崖涘:

河岸;22.乃:

你。

丑:

鄙陋。

23.大理:

大道理;24盈:

满;25尾闾神话中排泄海水的地方;26.已:

停止。

虚:

虚空;27.此其过江河之流:

海的容水量超过黄河,长江的水流;28.自多:

自我夸耀。

多,赞美,自负;29.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我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禀受了阴阳之气。

比:

并,列。

形:

身形;30.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正存在自己所见甚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

奚以:

何以;31.礨空:

蚁穴,小孔穴;32.中国:

这里指中原;33.稊米:

小米。

大仓:

储粮食的大仓库;34.号物之数谓之万:

称物的数量叫做万。

号:

称;35.(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类。

处:

居,占。

焉:

于此(万物之中);36.人卒九州:

人九州,即九州都有人。

卒:

尽。

九州:

天下;37.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谷物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

意谓九州到处有人;38.(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个人只是天下人中的一个;39.此其比万物也:

指个人与万物相比;40.豪末:

毫毛的末梢;41.五帝之所连:

所连:

所连续统治的;42.三王之所争:

所争:

所争夺的;43任士:

指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44.尽此矣:

全在这里了。

尽此:

尽于此;45.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经为博:

伯夷以矢让君位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谈说天下而显示渊博;46.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因河水的上涨而自我夸耀一样吗。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论点:

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人事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

作者认为:

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并扼要提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具体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

本文的主要论据:

是五代后唐李存勖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根由,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的结论

1.伶官:

宫廷授有官职的伶人。

伶:

古时称演戏,歌舞,作乐的人;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虽然说是上天的意志,难道不是人为的吗?

3.原:

推究,推本求源。

4.可以知之矣:

之:

指代“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道理;5.世言:

世人说;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

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乃:

你的;10.太庙:

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11.从事:

这里指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

一少牢:

用猪,羊各一条作祭品。

牢:

祭祀用的牲畜。

告:

祷告;12.及:

等到,纳:

放回;1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

捆绑。

组:

丝带,这里指绳索;14.函:

木匣,这里指用木匣装盛;15.仇雠:

仇敌;16.一夫:

一个人。

仓皇:

匆促,慌张;17.何其衰也:

多么衰败啊;18.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抑:

或,还。

本:

推究本源,自:

由于;20.忧劳:

忧患勤劳。

逸豫:

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21.举:

全尽;23.积于忽微:

从细微小事逐渐积累起来;24.所溺:

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25.岂独伶人也哉:

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论毅力梁启超论点: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强调只有毅力至强者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其意图在于激励当时从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志士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丧气。

文章从人生必遇顺逆两境,顺逆两境可以互相转化,贵在坚持三方面进行认证,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

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逻辑力量,也使道理显得深入浅出。

1.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2.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从古到今,人们事业的成败,经验教训众多,呈现出种种不一的情况,途径。

莽然:

广大众多的样子;3.要其何以成,要:

概括地推究。

何以:

为什么;4.相间:

互相穿插。

迭乘:

交替地呈现;5.要之:

总之;6.始固曰吾欲云云。

固:

必然。

吾欲云云:

我要怎样怎样,指提出主面想法;7.及:

等到;骤:

很快地。

尝:

尝试。

猝:

突然;8.颓:

倒塌。

丧:

灰心丧气;9.盘根错节:

树木根干枝节回绕交错。

比喻事情的繁难复杂;10.艳羡:

非常羡慕;11.殆:

大概是;13.蹇:

跛足,引申为艰难。

困厄。

遭逢:

遭遇;14.庸讵:

岂,怎么;15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

分开,区别;17.参伍:

交相错杂;18.冒其逆而突过之:

顶着逆风恶浪而突破,通过这一难关;19.篑:

盛土的竹筐。

平:

填平;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

弃井:

废井;21.成败这数,数:

天数,含有规律的意思。

举例:

孔子:

譬如为山,譬如平地;孟子:

譬如掘井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选自《蔡元培全集》第三卷

三个论点: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演说的三事:

一,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其中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

二,砥砺德行。

强调束身自爱,反对同乎流俗,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

三,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

演说主要采用对比认证方法,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本文非唯说理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即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讲述“三事”的三个段落,最后都用一个反问句来引出结语,可谓语重情长。

容忍与自由胡适论点: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作者分三个层次来阐发这一论点:

首先从:

“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说起,说明“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接着指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提示出容忍难以被告的心理根源;最后指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

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指陈独秀的白话文那段话。

不承认“绝对之是”的存在,是建立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理性观念之上。

作者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宗教史上高尔文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文章中三个分论点。

胡适所倡导的“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风。

被大家誉为“大家风范”。

3.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

假借鬼神的名义,经常用蓍草占卜的迷信举动来蛊惑民众;4.以济世明道自期者:

期望自己能够成为补救时艰,阐明整理的人;5.懵然:

糊里糊涂,不明事理的样子;6.析言破律:

曲解圣贤之言,破坏既定法制。

乱名改作:

扰乱名物概念,改变行为规范。

8.行为而坚:

行为虚伪却固执已见。

言伪而辩:

言论虚伪却巧言善辩。

学非而博:

学理错误却驳杂恣肆。

顺非而泽:

依从错误却文过饰非;9.不以听:

不必再审问和听取意见;13.殉道者:

为维护所崇敬的信仰,道理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人;14.戒律:

警戒,约束。

咬文嚼字朱光潜论点:

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本文后收入《谈文学》,今见录于《朱光潜美学文集》

这是一篇文艺专论,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郭沫若修改一句台词的具体实例引发出“炼字”的话题并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和理由;第二部分作者为通常被视为贬义的“咬文嚼字”一词翻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的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从二个方面来论述,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

指出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

第三部分从应用文字的谨严精神进一步提出文学创作的普遍道理: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练与吻合,才会达到艺术的完善。

本文多用归纳论证法,往往先说结论,再广征博引,列举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的大量实例,将抽象的概念或陌生的道理讲得有如日常生活经验那般浅显易懂,读来生动隽永。

吃饭钱钟书,选自散文集《写的人生边上》

本文采用类比论证方法。

从吃饭到结婚,说到艺术,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

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如“吃饭有时很像结婚”。

“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本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这是演讲稿,选自《科技大师人文随笔精选》

这篇演讲词主要阐述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是他的人生基本理念,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宗教感情”指“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选自《外国散文精选》

本文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告诉人们如何少犯错误,要避免愚蠢的见识首先要找到造成这种愚蠢的原因。

文章认为,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是这种“通病”的主要原因,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避免愚蠢见解的方法。

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第二层面讲听取不同意见。

提出了“心里想象力”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

第三层面阐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有有些问题本来就根本无法解决,有些问题没有明显答案,所以只有采取谦虚慎重的态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要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道理

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

一.论点:

是议论所阐发的观点:

《吃饭》的论点:

“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针砭时弊”

二.论据:

分二类:

一类为事实的材料;一类为理论的材料,例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来说明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在《论毅力》梁启超用五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来说明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在《容忍与自由》中,胡适用自己的。

高尔文的和陈独秀的三个实例一说明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三个分论点;在《五代史伶官传》中,欧阳修引用《尚书》中“满招损,谦得益”来揭示唐庄宗的亡国原因;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用西方心理学中的“套板反应”和“韩愈的惟陈言之务去”来反对陈词滥调。

在《容忍与自由》中,胡适引用布尔“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重要”来证明。

三.论证:

是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

立论是以充分的论据来正面证明作者的观点;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证明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认证方法有下列几种:

1.归纳法:

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证方法(列举多个“个别”归纳它们的共有性质,从而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结论。

如《咬文嚼字》的第二部分,就先分析“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推”字改成“敲”字的艺术效果,再通过“烟”字,最后通过具体例子分析来阐发分论点。

2.演绎法:

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是从一般原理出发,经过一定逻辑推演,得到个别情况的结论。

演绎论证法有三段论。

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三段论最常见。

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标准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大前提;而梁王“移民。

移粟”的小恩“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小前提;于是孟子得出结论,认为梁惠王并没有真正行王道。

在《秋水》中,大前提是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小前提是孔孟是人,所以庄子得出的结论说孔孟之道也是即少又轻。

一般来说,在议论文中,凡引进普遍性原理或名家名言的地方,都是运用演绎法来论证的。

如《咬文嚼字》引用“套板反应”的普遍原理来说文章语言贵在创新的道理;《容忍与自由》提出“人类习惯是喜而恶异”的普遍原理;《五代史伶官传》中用“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我的世界观》中用“人虽然能做亿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名言。

3.比较法:

是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分“对比法“和”“类比法”,对比法是将同一类别中具有不同乃至相反性质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如《五代史伶官传》中,用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论毅力》也是用对比,用有毅力和无毅力。

类比法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非同类事物进行比较,简单说,类比法就是通过打比方来说明道理的认证方法。

如《五代史伶官传》以五十步笑百步之喻;《论毅力》中“行舟,为山,平地,掘进”之喻。

在《秋水》中,“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等是例证法;而“礨空之在大海,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等是类比。

4.驳论的着眼点:

有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反驳论证是揭示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文中刻画冯谖形象,主要采用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另一人物孟尝君,与冯媛形成对照,对冯谖再三弹铗,反托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

人物间的对照,使全文波澜迭起,姿态横生。

2.使人属,属:

同“嘱”嘱托,请求;4.寄食门下:

在孟尝君门下作食客;7.以君贱,贱:

轻视,看不起;食以草具:

给他粗劣的饭菜。

食:

给人吃;10.长铗:

冯谖随身携带的剑。

归来:

离开,回去。

来:

语气词l12.为之驾:

为他配车;13.揭其剑,揭:

举;14.过:

拜访;15.客我:

以客待我;18.出记,记:

账册;19.习:

熟悉。

计会:

即会计;20.能为文责于薛者,责:

同“债”;21.署:

署名;22.吾负之,负:

辜负,对不起;23.谢:

道歉;24.倦于事:

忙于事务,疲劳不堪;25.愦于忧:

忧悉思虑太多,心烦意乱。

愦,同“溃”乱。

29.不羞:

不以此感到羞耻;30约车治装:

准备车马,整理行装。

约车:

系马于车前;31.券契:

债据;32.市:

买;以何市而反,反:

同“返”33.寡有:

缺少;34.驱:

赶着车。

之:

往;35.当偿者:

应当还债的人。

合券:

合验债券。

36.矫命:

假托(孟尝君)命令;37.怪其疾也,疾:

迅速;38.美人充下陈,下陈:

古代殿堂下陈放礼品,站列婢女的地方;40.拊爱:

爱抚;子其民:

把民众看作自己的子女。

41.贾利:

用商人放债的办法来获得利息;孟尝君不说:

说同悦;43.休矣:

算了吧;44.后期年:

一周年之后。

期年:

整整一年;46.就国:

回自己的封地;47.顾:

回头看;48.窟:

洞;51.放:

放逐;52.虚上位:

把宰相的职位空出来;5.3.先驱:

抢先坐车赶回;54.重币:

贵重的财物礼品;55.显合:

地位显要的使臣;56.三反:

先后三次往返,反同“返”57.固辞:

坚决辞谢;赍:

拿物品送人;59.文车:

文彩。

装饰精美的车。

驷:

四匹马拉的车;60.服剑:

佩剑;61.不祥:

意为糊涂。

一说不善:

没有福气;62.被于宗庙之:

受祖宗神灵降下的灾祸。

被:

同“披”遭受;63.沉于谄谀之臣:

被阿谀奉承的臣子所迷惑;64.不足为:

不值得你看重并辅助;65.顾:

顾念;66.姑:

姑且;万人:

指全国百姓;67.请先王之祭器:

请分出一些祭祀先王的器物;68.立宗于薛:

在薛地再建一座祭祀齐王祖先的宗庙;69.纤介:

细小。

纤。

细丝。

介:

同“芥”小草;

垓下之围司马迁,选《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他少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

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同时也表现了他爱逞匹夫之勇。

不理解失败原因的悲剧性。

“虞兮虞兮”的悲歌,成为“覇王别姬”的典型情节。

“天之亡我”三次重复出现,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将宝马赠与亭长,既是对亭长好意的回报,又是对战马的爱怜深情,对吕马童说:

吾为若德,是表现对敌人鄙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3.壁:

营垒,此做动词,即在……扎营;3.四面皆楚歌:

四面都响起了用楚方言所唱的歌曲。

喻指楚人多已降汉;4.幸从:

得到宠爱,跟在项羽身边;5.骓:

毛色黑白相间的马。

这里指以毛色为马命名;6.慷慨:

悲愤激昂;7.逝:

奔驰;8.奈若何:

将你怎么办,若:

你;9.数阕:

好几遍;10.莫能仰视,莫:

没有人;骑:

名词,一人一马为一骑;12.麾下:

部下;13.直夜:

当夜;溃围:

突破重围。

14.平明:

天亮时。

15.骑能属者:

能跟从而来的骑兵。

属:

随从;16.阴陵:

秦时地名;17.田父:

农夫。

绐:

欺骗。

18.东城:

秦时地名;19.度:

揣测,估计。

脱:

脱身。

20.亲身参加。

21.所当者:

所遇到的敌方。

22.尝:

曾。

败北:

战败,败走。

23.卒:

最终。

24.固:

必,一定。

25.快战:

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26.刈:

割,砍。

27.四向:

向着四面。

28.期:

约定。

山东:

山的东面。

为三处:

意谓分三处集合。

29.披靡:

如草随风而倒,形容惊溃散乱的样子。

30.赤泉:

地名31.瞋目:

瞪达到眼睛。

叱:

达到声呵斥。

32.辟易:

倒退33.骑皆伏,伏:

通“服”心服36.纵江东父,纵:

即使。

王我:

拥护我为王37.长者:

性情谨厚的人38.创:

创伤39.顾:

回头看4.故人:

旧相识41.面之:

面对着项王42.指王翳:

把项王指给王翳看43.吾为若德:

我给你个好处47.盖:

表推测,“或许是”。

重瞳子:

旧说指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48.苗裔:

后代49.暴:

骤然,突然50.尺寸:

尺寸之地,指极少的封地51.陇亩:

田野,指民间52.将:

率领53.政:

政令54.不终:

没有取得较长远的好结果55.背关怀楚:

放弃关中,怀归楚地57.难矣:

项羽的这种情况下还想成大事,那就太困难了58.自矜:

自夸,自负。

功伐:

指武力征伐之功业59.私智:

一己之能。

师古:

以古代成功立业的帝王为师60.经营:

治理,整顿61.过矣:

实在是大错特错了62.引:

援引,以…..为理由。

张中丞后叙韩愈,即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因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安史之乱初期,以张巡,许远照坚守睢阳,“蔽遮江淮,沮遏其势”,为日后唐军反攻争取了时间。

平乱之后,朝中有人利用张巡儿子的幼稚,散布谣言,为藩镇割据势力张目,写作目的:

既为补李翰所定《张巡传》的缺憾,更为说明事实真相。

全文的最大特点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赞扬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

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补叙了张巡许远的其它轶事。

两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内在联系:

前者议论为后者的“纲”,后者叙事是前者的事实佐证,围绕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本文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

张巡:

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

宽厚廉和,为国让贤;南齐云:

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a)后叙:

定在文章后的跋文:

叙通“序”2.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李翰对自己写文章很自负,所写的《张巡传》也写得很详尽周密。

自名:

自许,自负8.材:

才能9.纳:

接纳。

授之柄:

把指挥的权柄授予张巡10成功名:

建立了功勋,保全了名节11.虏:

被俘虏13.通知:

通晓,理解。

就虏:

受俘。

辞服:

说了屈服的话14.诚:

果真15.尺寸之地:

形容地方狭小17.蚍蜉蚁子之援:

形容极微小的援助。

蚍蜉:

黑色的大蚂蚁18.益:

更加19.外无待:

观望不肯救援。

20.数日:

计算日期。

指为期极短21.乌有:

哪里有。

坏:

指城被攻破。

徒:

徒众,部众,指一起守城的人22.至愚者:

最愚笨的人。

不忍为:

不忍心这样做。

23.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难道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去做这样的事吗。

24.说者:

指发议论的人。

25.诟:

辱骂。

诽谤26.儿童之见,见:

见识27.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引:

拉扯。

绝:

断。

处:

地方28.观者见其然,然:

如此。

29.从而尤之,尤:

责备30.不达于理:

不明事理31.不乐成人之美:

不乐于成全别人的美名32.卓卓:

超出于一般人的样子33.其他则又何说: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34.宁能:

岂能,哪能。

卒:

最终,终于35.逆遁:

预先逃跑36.敬:

假使37.穷:

困窘38.将其创残,将:

带领39.讲:

议论。

精:

精辟,周到40.守一城,捍天下:

守住了睢阳一座城,捍卫了整个国家。

41.就尽:

渐趋覆没。

就:

接近,趋向42.日滋之师:

日益增多的军队43.蔽遮:

屏蔽,遮护44.沮遏其势:

阻止了敌人的凌厉攻势45.不可一二数:

不是一二个46.擅强兵:

拥有强大的军队。

相环:

四周都是47.追议:

追究议论。

此:

指上面提到这种人48.自比于逆乱:

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

比:

并列49.设淫辞:

制造夸大失实的谣言50.屡道于两府,道:

经过,来往52.乞救:

求救53.出己上:

超过自己54.具食与乐:

备办了洒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