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418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

《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属钠教学设计.docx

金属钠教学设计

《钠》教学设计

蔺海霞

【课题】钠

【教学设计综述】

本节课属于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金属及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

因此,通过本节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化学的学科魅力,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自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现了三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新闻事件引人,为学生创设了通过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的情境。

(2)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意向,便不能进行创造。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便通过现多媒体展示引人入胜的新闻事件和钠的保存、取用知识介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请学生大胆猜想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结果,并对结果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自主性学习所必需的能力。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钠的用途和存在”自学作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共享信息的能力。

(4)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使学生能进行交流与合作,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时,学生进行了分组,每小组2人,且要求组内的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分析讨论等。

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及课堂实验,使学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

质,从而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钠的保存、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归纳总

结实验的能力。

2.通过学生完成“钠的用途和存在”自学作业,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手段获

取、共享信息的能力。

思想教育: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

【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分析、推断钠的性质

【教具】多功能展台、自制多媒体课件

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蒸发皿、三角架、泥三角、酒精灯、坩埚

钳、火柴、钠、酚酞试剂、蒸馏水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模式流程图】符号表示:

开始、结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蔺海霞

2004年6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

——《钠》一课的反思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蔺海霞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为此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做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起来的实践,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并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下面就《钠》一课例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实践效果做如下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

“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

”创造性思维始于问题,始于学生对问题的追求探索。

一个恰当的提问,一组新奇的演示实验,一段有趣的科学故事,都会给学生以好奇和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求知欲望。

在《钠》一节课的引入阶段,先向学生通过大屏幕展示在广州·珠江发生的一条关于白色炸弹的新闻后,又通过大屏幕展示了不宜课堂演示的实验室自录的危险性模拟爆炸实验,学生在课堂上如身临其境,看后唏嘘不已,然后马上向学生提问:

如果你是一个新闻记者,你还想深入调查什么呢?

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出了大量的问题。

精彩的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惊叹”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高潮。

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21世纪的课堂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现代化教育技术必然会引入教学领域。

现代计算机技术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钠》一课中,钠的性质活泼,与水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演示钠的正确取用过程,学生不易观察,自制录像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明确取用中的注意要点,从而顺利实验。

钠在空气中燃烧及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学生不易观察,而实物投影仪的使用恰恰解决了该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等内容则采用不同的字体颜色、不同的背景颜色及放大的窗口动画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现教学过程的转变——突破“班级授课制”局限,延伸课堂空间,让学生体验

学习的快乐。

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所能消化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能指望45分钟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延伸课堂空间,由学生自己操作信息终端设备,相对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使其在好奇心的支配下体验学习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其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他们认识到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世界中,都是“留心处处皆学问”,并使其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关信息的同时,还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该信息的方法,并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形式提高篇二:

金属钠教案

金属钠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碱金属中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了解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保存方法和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

金属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方法

启发思维,实验发现,引导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实验准备

1、学生分组织(8组):

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玻璃管、火柴、镊子、小刀、滤纸(每组两张)、金属钠(一块)、酚酞试液、蒸馏水。

2、教师演示:

水槽、小烧杯、镊子、小刀、滤纸、火柴、铝铂、金属钠、硫酸铜溶液、玻璃片、电源、导线、小灯泡、试管。

教学过程

[提问]锂原子核电荷为3,钠原子核电荷为11,钾原子核电荷数19,请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简图。

(指定三个学生板演)

[引言]li、na、k原子最外均为1个电子,目前发现的109种元素中,最外层为1个电子的金属还有铷、铯、钫。

由于它们的氧化物溶于水后都是强碱,所以称它们为碱金属元素。

(边讲边板书本节课题)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

[讲述]碱金属的代表元素是钠。

[板书]第一节钠

[展示]储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讲述:

为防止钠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实验室里常把它保存在煤油里。

[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去表面煤油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管截取(如图a)钠一小块,再用一根粗铁丝送到玻璃管中部(见图b)。

分给8个小组,传递观察。

在玻璃管外面就能清楚地看到钠的颜色。

[演示]照(图b)装置,把电极两端跟瓶里的金属钠接触,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两极与金属钠离开,灯泡里灯丝就熄灭。

[实验]把一小块钠放在盛有煤油的试管中,小心地加热,让学生观察金属钠被熔化,并拿着这燃烧匙走近学生,让学生观察。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而轻的固体,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密度比水小(0.97克/cm3),能浮于水面,熔点为97.810c,沸点为882.90c。

[学生实验]用粗铁丝将玻璃管中金属钠推置于玻璃片上,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钠表面的光泽逐渐失去而转变成暗灰色固体。

[教师指出]这是因为生成了一薄层氧化物的缘故,可见钠极易与氧气反应。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1、钠跟氧气的反应

在较低温度下,可跟氧气化合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白色固体)

[设问]若钠在空气或纯氧中燃烧,将有什么现象呢?

是否也生成白色的?

[演示]取一块钠吸干媒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

现象:

钠受热以后,可以在空气里着火燃烧,在纯净的氧气里燃烧更剧烈,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板书]在空气或纯氧气中燃烧生成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启发提问]钠能与较活泼的氧气反应,能否与其它非金属反应呢?

[补充演示]取一小块钠于石棉网上,再覆以半小匙硫粉,然后盖上小烧杯,加热。

[引导学生观察]钠与硫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的光。

[板书]2、钠跟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硫化钠)

[板书]3、钠跟酸反应:

(反应剧烈,以致爆炸)

[指定学生板演]离子方程式:

[板书]4、钠跟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2—3]见课本

[指定学生回答实验2—3]①钠投入水后浮于水面上;②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圆球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⑤有嘶嘶声发出,最后小圆球消失;⑥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引导学生解释上述现象然后小结,并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钠只能保存在煤油里)

[指定学生板演]离子方程式:

[思考]将一小块足量的钠投入少量的稀盐酸中,钠是否有剩余?

为什么?

(钠将全部反应而无剩余,因而我们计算钠与不足量的稀酸溶液反应时,应以钠计算产生氢气的量。

[思考]如果将一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你能推测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吗?

为什么?

(学生推测讨论后,教师演示)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

[板书]5、钠跟盐反应:

[板书]

(1)与盐溶液反应(分两步进行,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例)

[板书]①钠与水反应:

[板书]②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

[板书]总反应式:

[板书]

(2)与熔盐反应:

(固体共熔)

[启发思考]钠的性质为什么活泼?

实验室应怎样保存钠?

[板书]三、钠的存在:

以nacl为主,还有、、等。

[小结]本节课我们开始系统地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而且从碱金属入手,了解了碱金属家族成员,重点讨论和分析了碱金属代表物——钠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钠与水反应现象有本质。

[布置作业]课本p31——三、四、五

附板书设计:

第二章碱金属

锂(li)钠(na)钾(k)

第一节钠

一、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而轻的固体,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密度比水小(),能浮于水面,熔、沸点低。

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跟氧气的反应铷(rb)铯(cs)钫(fr)

(白色固体)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2、钠跟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硫化钠)

3、钠跟酸反应:

(反应剧烈,以致爆炸)

4、钠跟水的反应

5、钠跟盐反应:

(1)与盐溶液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钠与水反应:

②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

总反应式:

(2)与熔盐反应:

(固体共熔)

三、钠的存在

四、钠的用途篇三:

金属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

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

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

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

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

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开展,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的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

①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②了解钠的制取,③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

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制取、存在和主要用途。

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钠与水的反应。

在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

钠的制取以拓展视野的方式展示,让学生了解工业制取的原理。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及操作能力。

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最后本节内容安排在氯、溴、碘之后,而在镁之前,这样使学生在了解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后,再了解典型的金属元素,这就为学生学习《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已学习了氯、溴等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合理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

我校属于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的基础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能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取方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实验探究教学、sts教学、阅读-分析-思考-结论的自主学习模式。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准备化学i教材、笔记本。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新闻、图片、音像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1)多媒体设备

(2)实物投影仪

(3)实验展示台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实验仪器用品:

烧杯、镊子、滤纸、石棉网、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培养皿实验试剂:

金属钠、水、稀盐酸、酚酞、硫酸铜溶液

八、教学过程

?

活动1: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新闻资料]我们说生活之中有化学。

如果大家平常多关注新闻,可以看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思考你从中发现或想到什么化学问题?

网上信息摘录:

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

2002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

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

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

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问题讨论]:

1。

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2。

为什么会发生爆炸(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

3。

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4。

事故的启示是什么?

生1:

引起爆炸的物质可能是钠,因信息中“窜起亮黄色火苗”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反应。

发生爆炸是因为钠与水发生了反应。

生2:

发生爆炸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了大量的气体,气体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生3:

也有可能钠是爆炸物。

生4:

也有可能钠与水反应的生成产物是爆炸物。

?

?

师:

非常好,同学们提出很多的想法。

钠是怎么样的物质?

它能与水反应吗?

若反应又生成什么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吧。

?

活动2:

实验演示,科学探究

[实验](投影)取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成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水的玻璃皿中。

师:

实验中我们到了什么现象?

又得到什么结论?

生5:

实验现象是金属钠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同时发生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

结论有:

说明钠的密度小,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产物呈碱性。

生6: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2,碱性物质可能是naoh。

师:

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所得结论也比较合理。

请大家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

?

?

教师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又回到问题解决上,进一步提出问题:

模拟实验证明了钠与水能发生剧烈反应,但为什么模拟实验中钠与水没有发生爆炸,而新闻中却发生了爆炸?

生7:

我觉得发生爆炸的原因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气,氢气在反应中燃烧从而发生爆炸。

[知识拓展]爆炸原因分析:

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尤其是当它遇到水的时候,会释放出氢气,氢气的着火点相当低,大量的金属钠在水里迅速的化学反应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所以必须用煤油在储存罐里做隔离层。

在珠江水面上发生爆炸的桶装金属钠就是因为在铁皮桶里起隔离作用的煤油泄漏,引起金属钠与空气和水接触造成的。

?

活动3:

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师:

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试着讨论解决第3个问题:

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生8:

用炸药炸掉。

生9:

用灭火器处理。

生10:

把它们捞上来,再把桶浸在煤油中。

师:

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请大家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他们的方法哪个更合理?

或者提出自己的合理方案。

?

?

归纳:

实际做法:

消防队员找来一个竹制的箩筐,在上面固定好缆绳,用来打捞铁桶。

又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

活动4:

兴趣延续,自主提出学习内容

针对这一新闻,大家还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钠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生:

我想知道钠的结构和用途是什么?

生:

我想知道哪些金属与钠的性质类似?

生:

我想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钠怎样保存?

生:

我还想知道钠是怎样制备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