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952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9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

《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精品.docx

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精品

阳城煤矿机电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

 

目录

 

1、机电设备完好标准……………………………………………6

2、机电设备、设施安全防护标准………………………………19

3、斜巷轨道运输标准……………………………………………26

4、电缆、管线吊挂标准…………………………………………37

5、胶带运输机安装、运行标准…………………………………41

6、综机设备完好标准……………………………………………46

7、掘进设备使用管理标准………………………………………52

8、供用电技术管理标准…………………………………………58

9、井下机房、硐室标准…………………………………………63

10、机电设备编号标准…………………………………………70

11、机电设备号牌定位标准……………………………………75

12、防爆电器设备质量标准……………………………………96

 

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通用部分)

1紧固件

1.1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和螺母无铲伤或棱角严重变形,螺纹无乱扣或秃扣。

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等齐全,紧固,无锈蚀。

1.2螺栓拧入螺纹孔的长度不应小于螺栓直径,螺母拧紧后,螺栓螺纹应露出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1.3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一致,平垫,弹垫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符合,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应有防松装置。

1.4螺栓不得弯曲,螺栓螺纹在连接件光孔中不小于两个螺距。

1.5键不得松旷,键和槽之间不得加垫,露出键槽的长度小于键长的20%,大于键长的5%(钩头键不包括钩头的长度)。

1.6铆钉必须紧固,不得有明显的歪斜现象。

2轴和轴承

2.1轴无裂纹,严重锈蚀或损伤,运行时无异常振动。

2.2轴的水平度和多段轴的平行度均不得超过0.2‰。

2.3滑动轴承轴瓦合金层与轴瓦应粘合牢固,合金层无裂纹,无剥落,裂纹或剥落面积不超过程1.5cm2。

2.4滑动轴承润滑油质合格,油量适当,油圈或油链转动灵活,压力润滑统油路畅通,不漏油。

2.5轴承转动灵活,平稳,无异响,润滑脂合格,油量适当,占油腔的1/2-1/3,不漏油。

2.6轴承温度:

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滚动轴承不超过75℃。

2.7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不超过下表规定:

mm

轴颈或轴承内径

滑动轴承

(顶间隙)

滚动轴承

圆锥滚轴承

调整值

允许值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0.25

0.30

0.35

0.40

0.50

0.20

0.25

0.30

0.35

---

0.05-0.12

0.06-0.14

0.07-0.17

---

---

0.20

0.25

0.30

---

---

2.8轴在轴承上的振幅不超过下表规定:

轴在轴承上的振幅

转速(r/min)

<1000

<750

<800

<500

允许振幅(mm)

0.13

0.16

0.20

0.25

3减速器和齿轮

3.1减速器箱体无裂纹和变形,结合面配合紧密,不漏油。

3.2运转平稳,无异响,油脂清洁,油量合适。

润滑油面超过大齿轮直径约1/3。

3.3轴的水平度不大于0.2‰,轴和轴承的配合符合要求。

3.4齿圈与轮心配合必须紧固,轮缘,辐条无裂纹,齿轮无断齿,个别齿断角宽度不超过齿宽的15%。

3.5齿面无裂纹,剥落面累计不超过齿面的25%,点蚀坑面积不超过下列规定:

a.点蚀区高度接近齿高的100%;

b.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70%,长度占齿长的10%;

c.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30%,长度占齿长的40%.

3.6齿面出现的胶合区不超过齿高的1/3,齿长的1/2。

3.7齿厚磨损不超过下列规定:

a.硬齿面齿轮,齿面磨损达硬化层80%;

b.硬齿面齿轮,齿面磨损为原齿厚的15%;

c.开式齿轮,齿面磨损为原齿厚的20%。

3.8齿轮副啮合的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圆柱齿轮,沿齿长不小于50%,沿齿高不小于40%;

b.圆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50%;

c.弧形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30-50%;

d.涡轮,沿齿长不小于35%,沿齿高不小于50%;

e.圆柱齿轮副,涡轮副接触斑点的分布应在齿面中部,圆锥齿轮副应在齿面中部并偏向小端。

4联轴器

4.1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和同轴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mm

类型

外形尺寸

端面间隙

同轴度

径向位移

倾斜‰

齿轮式

≤250

>250—500

<500—900

4-7

7-12

12-18

≤0.20

≤0.25

≤0.30

≤1.2

弹性

链式

木销

设备最大轴向窜量加2-4

≤0.35

≤0.50

≤1.0

≤1.2

蛇形弹簧式

≤200

>200—400

>400—700

>720—1350

设备最大轴向窜量加2-4

≤0.10

≤0.20

≤0.30

≤0.50

 

≤1.2

胶带

20-60

≤3.0

≤1.5

4.2齿轮联轴器齿厚磨损不超过原齿厚的20%,键和螺栓不松动。

4.3弹性联轴器的弹性圈外径磨损后与孔径差不大于3毫米,柱销螺母应有防松装置。

4.4链式联轴器链轮无裂纹或严重咬伤,链轮齿厚磨损不超过3-5毫米。

4.5木销联轴器木销齐全,有防脱落装置。

5液力耦合器

5.1外壳及泵轮无变形、损伤或裂纹,运转无异响。

5.2易熔合金塞完整,安装位置正确,符合各型液力耦合器的规定,不得用其它材料代替。

6五不漏

6.1不漏油:

固定设备静止结合部位无油迹,转动及滑动部件允许有油迹,擦干后3分钟不见油,半小时不成滴;移动设备的固定结合部位允许有油迹,擦干后30秒不见油,转动部位15分钟不成滴;非密闭转动部位不甩油。

6.2不漏电:

绝缘电阻符合要求,漏电继电器正常投入运行。

6.3不漏水:

静止的固定结合面不见水,转动部位允许滴水,但不成线。

6.4不漏风:

空气压缩机,通风机,风管等的静止结合面不漏风。

运动结合面和风动工具的泄露距100mm处用手试验,无明显感觉。

6.5不漏汽:

锅炉,汽动设备,管路及附件的静止结合面不漏汽;运动结合面的泄露距200mm处用手试验,无明显感觉。

7隔爆性能

7.1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不小于25毫米。

7.2隔爆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

7.3隔爆结合面的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表中L—静止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

L1—螺栓通孔边缘至隔爆接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

W—静止隔爆接合面及操纵杆与杆孔隔爆接合面最大间隙或直径差;转轴与轴孔隔爆接合面最大直径差。

Ⅰ类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mm

接合面

形式

L

L1

W

外壳容积V(L)

V≤0.1

V>0.1

平面、止口或圆筒结构

6.0

12.5

25.0

40.0

6.0

8.0

9.0

15.0

0.30

0.40

0.50

0.40

0.50

0.60

带有滚动轴承的圆筒结构

6.0

12.5

25.0

40.0

0.40

0.50

0.60

0.40

0.50

0.60

0.80

7.4操纵杆直径与隔爆面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操纵杆直径或圆筒直径与隔爆接合面的结构参数mm

操纵杆直径

隔爆接合面长度

d≤6

6<d≤25

d>25

L≥6

L≥d

L≥25

7.5隔爆结合面的法兰厚度,应不小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7.6螺纹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0.7毫米,螺纹的最少的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mm

外壳净容积V(L)

最小拧入深度

最小齿合扣数

V≤0.1

0.1<V≤2.0

V>2.0

5.0

9.0

12.5

6

7.7隔爆结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a隔爆面上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每1cm2不得超过5个;10mm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b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毫米,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的2/3。

7.8隔爆结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防锈油。

7.9用螺栓固定的隔爆结合面,其紧固程度应以压平弹簧垫圈不松动为合格,观察孔胶封及透明良好,无破损,无裂纹。

8接线

8.1进线嘴连接紧固,密封良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密封圈材质须是邵尔硬度45-55度的橡胶制造,并按规定进行老化处理。

b接线后紧固件的紧固程度以抽拉电缆不窜动为合格。

线嘴压紧应有余量,线嘴与密封圈之间应加金属垫圈。

压叠式线嘴压紧电缆的压扁量不超过电缆直径的10%。

c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差应小于1mm;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密封圈宽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7倍,但必须大于10mm;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3倍,但必须大于4mm(70mm2的橡套电缆例外)。

密封圈无破损、不得割开使用。

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它物体。

密封圈外径D

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

D≥20

20<D≤60

D>60

≤1.0

≤1.5

≤2.0

d低压隔爆开关引入铠装电缆时,密封圈应全部套在电缆铅皮上。

e电缆护套(铅皮)穿入进线嘴长度一般为5~15mm。

如电缆粗穿不进时,可将穿入部分锉细(但护套与密封圈结合部位不得锉细)。

f低压隔爆开关空闲接线嘴应用密封圈及厚度不小于2毫米的钢垫板和垫圈封堵,压紧,从内到外依次是密封圈,垫板,垫圈,其压紧程度为螺旋线嘴用手拧紧为合格,压叠式线嘴用手晃不动为合格,高压隔爆开关空闲的接线嘴应用与线嘴厚度,直径相符的钢垫板封堵压紧,并符合防爆结合面的要求。

g高压隔爆开关接线盒引入铠装电缆后,应用绝缘胶灌至电缆三叉以上。

h凡不符合以上规定之一者,即为失爆。

8.2接线装置齐全,完整,紧固,导电良好,符合下列规定:

a绝缘座完整无裂纹;

b接线螺栓和螺母的螺纹无损伤,无放电痕迹,接线零件齐全,有卡爪,弹簧垫、背帽等;

c接线整齐,无毛刺,卡爪不压绝缘胶皮或其它绝缘物,不得压或接触屏蔽层;

d接线盒内导线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符合规定。

e隔爆开关的电源、负荷引入装置,不得颠倒使用。

8.3固定电气设备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备引入(出)线的终端线头,应用线鼻子或过渡接头接线。

b导线连接牢固可靠,接头温度不得超过导线温度。

8.4电缆的连接除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外,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缆芯线的连接严禁绑扎,应采用压接或焊接。

连接后的接头电阻不应大于同长度芯线电阻的1.1倍,其抗拉强度不应小于原芯线的80%。

不同材质芯线的连接应采用过渡接头,其过渡接头电阻值不应大于同长度芯线电阻值的1.3倍;

b高、低压铠装电缆终端应灌注绝缘材料,户内可采用环氧树脂干封。

中间接线盒应灌注绝缘胶。

9安全供电

9.1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短路、漏电、接地等保护装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矿井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煤矿井下检漏继电器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和《矿井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的规定。

9.2短路(过流)保护计算整定合格,动作灵敏可靠。

9.3漏电保护装置使用合格,每天进行试验,动作灵敏可靠,并有试验记录

9.4接地装置的接地螺栓符合下列标准:

a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接线盒的外接地螺栓应齐全完整,并标志“⊥”符号。

b电气设备接线盒应设有内接地螺栓,并标志“⊥”符号。

c外接地螺栓直径:

若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接线盒出厂时自带专用外接地螺栓,接地线必须接到专用外接地螺栓上,螺栓直径不作要求。

若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接线盒出厂时不带专用外接地螺栓,接地线的连接螺栓直径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容量小于或等于5kW的不小于M8;

容量大于5kW至10kW不小于M10;

容量大于10kW的不小于M12;

通讯、信号、按钮、照明灯等小型设备不小于M6。

d接地螺栓应进行电镀防锈处理。

9.5接地线符合下列规定:

a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其截面积不小于:

镀锌铁线100mm2;扁钢100mm2(厚度不小于4mm);铜线50mm2。

b电气设备外壳同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线和电缆接线盒两端的铠装、铅皮的连接接地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铜线25mm2;扁铁50mm2(厚度不小于4mm);镀锌铁线50mm2。

c所有接地线必须连接牢固,无锈蚀现象并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缺损,接地扁铁两台设备之间不得留有钻孔。

9.6接地电阻不得大于下列数值:

a100KVA以上(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4Ω;

b100KVA以上变压器供电线路重复接地10Ω;

c100KVA以下变压器10Ω;

d100KVA以下变压器供电线路重复接地30Ω;

e高、低压电气设备联合接地4Ω;

f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10Ω;

g高压线路的保护网或保护线10Ω;

h井下设备2Ω;

i井下手持移动电气设备1Ω;

9.7设备闭锁装置齐全可靠;井下供电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即做到:

三无:

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四有:

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

两齐:

电缆吊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

三全:

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三坚持:

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风电和瓦斯电闭锁。

9.8不漏电网路的绝缘电阻不小于下列规定,漏电继电器正常投入运行:

1140V60kΩ;660V30kΩ;380V15kΩ;127V10kΩ;

10电气性能检测

10.1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必须按《煤矿电气试验规程(试行)》规定的周期和项目进行试验,并符合标准,有记录可考查。

10.2绝缘油,新油使用前应做油质分析;运行中的油,每年做一次简化分析;多油断路器的油,每半年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其它试验项目按《煤矿电气试验规程(试行)》规定进行。

有记录可查。

10.3继电保护装置计算整定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对矿井电源的继电保护装置,每半年检验一次,并符合整定方案,有记录可查。

10.4指示回转仪表每年检验一次,其准确等级不得低于2.5级;电源计量仪表应每半年校验一次,其准确等级不低于1.0级,有记录可查。

11设备使用

11.1高、低压开关的选用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与被控制设备容量应匹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评定为完好设备:

a超容量、超电压等级使用者;

b不符合使用范围者;

c继电保护失灵,熔体选择不合格者;

d矿用隔爆电磁起动器用小喇叭嘴引出动力线者。

11.2井下隔爆型电气设备,必须在下井前,经指定的隔爆电气设备检查员检查并出具下井合格证,方可下井使用。

12涂饰

10.1设备表面应涂防锈漆,开关腔,接线盒等内壁涂耐弧漆,颜色与出厂颜色一致。

10.2设备的特殊部位如外露轴头、防护栏、油嘴、油杯、注油孔及油塞等的外表应涂红色油漆。

10.3设备表面脱落油漆的部位应及时补漆。

 

机电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标准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电设备、设施危险部位或区域安全防护的设置标准及检查办法,主要防护对象包括各运转或运行中设备的电动机、联轴器、耦合器、减速机、滚筒、胶带、钢丝绳等危险部位或区域,以及电气设备或配电硐室等。

本标准适用于井上、下各生产现场

2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原则

 2.1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内的各种运动零部件应设防护。

 2.2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上,有物料传输装置、皮带传动装置以及在施工机械施工处的下方,应设置防护。

 2.3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位置,应设置防护。

 2.4为避免挤压伤害,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直线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2.5运动部件有行程距离要求的,应设置可靠的限位装置,防止因超行程运动而造成害伤。

 2.6对可能因超负荷发生部件损坏而造成伤害的,应设置负荷限制装置。

 2.7有惯性冲撞运动部件必须采取可靠的缓冲装置,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

 2.8运动中可能松脱的零部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紧固,防止由于启动、制动、冲击、振动而引起松动。

3相关要求

3.1防护装置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3.2防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一般应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也可用其它材料制造。

3.3防护装置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不能采用封闭结构时应采用网状结构,且其安全距离(即防护装置外缘与危险区域之间的直线距离)和网眼的开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3.3.1为防止指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

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5mm。

3.3.2为防止手指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

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92mm(见图1)。

图1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3.3.3为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

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见图2)。

图2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3.3.4为防止上肢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

直径及边张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见图3)。

图3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3.3.5为防止足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防护装置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50mm(见图4)。

图4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3.3.6为防止人员误入的护栏纵向间隔不大于200mm,高度不低于1200mm。

3.4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固定式防护装置,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运动部件,应优先采用联锁式防护装置,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开启式或可调式防护装置。

3.5对于封闭式防护装置,其局部结构需经常开启时,应优先考虑设置开启窗口,且窗口应采用可靠的固定方式固定。

3.6防护装置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

3.7防护装置不应影响视线和正常操作,应便于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3.8防护装置应涂装警示色,并符合下列要求:

3.8.1对于封闭式防护装置,其外部涂装颜色为黄色。

3.8.2对于机械设备运转或运行部位的网状防护装置,其外部涂装颜色为黄色与黑色相间隔的条纹,两色宽度相等,一般为100mm。

在较小的面积上,其宽度可适当缩小,每种颜色不应少于两条。

3.8.3对于电气设备或配电硐室的网状防护装置,其外部涂装颜色为红色与白色相间隔的条纹,两色宽度相等,一般为100mm。

在较小的面积上,其宽度可适当缩小,每种颜色不应少于两条。

3.9各防护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应以本技术标准为主要依据。

4机电设备及相关设施刷漆颜色标准

4.1防过人栅栏、栏杆、挡车棍、安全门等所有安全设施刷红白相间警示漆。

4.2污水管刷黑漆,清水管刷绿漆,风管(引流泵局部管)刷黄漆,高压油管刷红漆(高压胶管除外),低压油管刷兰漆,截止阀根据原色统一颜色刷漆,托管梁-黑色(防锈漆),固定管子的螺栓要涂油防锈,不准刷漆。

4.3设备的防爆标志(EXdi)、防爆盖上的螺丝、截止阀上的标识、注油孔、观察孔螺丝等标志刷红漆。

设备转动部位、护罩等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部件刷红漆。

4.4隔爆移动变刷蓝灰漆(高、低压侧保护箱刷红漆),高防开关刷红漆。

4.530手提开关刷灰漆,80开关刷黄漆,400馈电开关刷红灰漆,630开关刷灰漆,照明综保刷灰色漆。

4.6指令标志牌选用蓝底白字,作为警告标志时选用黄色或黄色与黑色条纹,提示安全信息时选用绿色。

5、机电设备及相关设施油漆管理标准

5.1油漆的领用:

根据<设备油漆颜色标准>,选中该设备的颜色,再领用该色油漆,不得以其它颜色替代。

5.2油漆准备

5.2.1油漆开桶之前,先检查桶的密封,如密封良好,则将桶正反颠倒数次,使桶内漆混均匀,然后开桶。

5.2.2开漆桶时,用一字螺丝刀从桶盖四周均匀撬开,尽量避免将桶盖密封面破坏;(注:

假如油漆剩余的话,需密封上井存放。

5.2.3如油漆太稠,可加适量稀释剂以稀释油漆,油漆不能稀释太稀薄。

5.3设备刷漆

5.3.4设备刷漆前,应先将设备表面的脏物及铁锈作较彻底的清除,如有潮湿,应擦干净。

除锈应彻底,设备见本色,涂抹应均匀,不得因涂抹过多出现泪状。

5.3.5一般情况下,新装设备的表面如果基本完好无损,则可不必油漆,依其颜色;如果设备表面油漆缺损比较严重,则应作重新刷漆处理。

5.3.6如果新装设备是没有油漆的,则应在安装完成后2个工作日内除锈上漆防腐。

5.3.7设备的铭牌不能有漆迹.铭牌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须永远保存,不可破坏。

5.3.8.补漆:

大面积设备,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的漆因生锈脱落,需补漆。

5.3.9刷漆前,应先试颜色,看两种漆的色泽是否一致,如色差较大,则最好不要用此种油漆.

5.4油漆回收及漆刷使用回收:

5.4.1油漆工作完成后,剩余油漆应收好,并盖好桶盖,上井收回仓库,摆放整齐,井下不得留有油漆及汽油等危险品。

如是同色漆,可将剩余的油漆汇集在一块回收。

空桶统一升井回收,不能在井下随便乱丢。

5.4.2漆刷用完按以下两种方式分开处理:

5.4.2.1长时间不用,则可用少量的汽油洗净,收回仓库统一保存。

5.4.2.2如果在几天之内又要用到的话,则将漆刷浸没于水中存放。

5.5:

注意事项

5.5.1.喷漆过程,人应站在通风处的风头位置,戴好防护面罩。

5.5.2登高作业按规定要求操作。

 

斜巷轨道运输标准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斜巷运输管理的技术要求及检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井下斜巷运输管理

2斜巷巷道、车场和峒室

2.1斜巷巷道、各车场、甩车场及峒室必须有设计,其巷道断面、人行道宽度、设备设施及车辆相互之间安全间距、双轨车场安全间距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1、22、23条规定。

斜巷下车场和各甩道口必须设有躲避硐。

躲避硐内不得存放物料、工具、设备等。

2.2各车场具体要求:

2.2.1采掘运输小斜巷各车场长度不小于一次提升串车长的1.5倍。

2.2.2主要运输斜巷各车场的长度为一次提升串车长度的3倍以上。

2.2.3上车场不得有负坡,以免车辆自溜下滑。

2.2.4车场宽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3条规定要求。

2.3斜巷轨道运输中部及下部车场甩道的轨道半径必须有设计,应能满足安设标准道岔的需要,轨道半径符合以下要求:

2.3.1机采工作面使用支架和机组时,应安设4#道岔,曲率半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