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882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

诸暨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金钏(chuàn)缂丝(ké)螫针(shì)醴酪(1ào)舂粮(chōng)

B.瓤肉(ráng)萌蘖(niè)筵席(yán)老妪(yù)懊丧(sàng)

C.矜持(jīn)老媪(ǎo)槲寄生(hú)墙垣(huán)泠然(líng)

D.扃牖(jiōng)镌刻(juàn)呱呱而泣(gū)龟裂(jūn)渣滓(z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

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畏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B.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

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

C.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

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

D.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正式起动,它将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的奥秘。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______。

②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多想办法,积极拓展再就业之路,以便使更多的下岗工人得到合理的。

③然而这样的结论,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④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接受教训,这次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A.传颂安顿虽然以致B.传诵安顿即使甚至

C.传诵安置即使以致D.传颂安置虽然甚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词歌赋,都是劝人要

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B.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特朗普赢得足够的选举人票,取得本届大选胜利,当仁不让地当选为美国第58届总统。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D.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很多疾病的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建立,基因预测、基因诊断、基因预防、基因治疗将使整个医学改观。

B.历经70余年的连锁品牌经营,许府牛杂的美味已享誉国内外。

在美味之外,它成功的秘诀还在于不断的创新推动其发展。

C.《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

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D.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涛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

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B.我毫不怀疑地主张,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的和我以前所保持的观点——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C.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就此叫开了。

D.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

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

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

还是对晋武帝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效忠保证?

7.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盘踞时它呈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滑入深处。

B.清晨带来了凄凉的和解,太阳也惨得在云中躲闪。

C.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蛇,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

D.昆虫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⑥⑤④②③①B.②⑤⑥③④①

C.②④③⑥①⑤D.⑥①②④⑤③

9.对下面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湿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本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贾祖璋,浙江海宁人,中国科普作家,著有《鸟类研究》、《生物学碎锦》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语出宋代苏轼《荔枝叹》诗。

B.《斑纹》作者周晓枫,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曾获得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

C.《长亭送别》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的王实甫,这折戏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D.《陈情表》作者李密,一名虔,字熙甫,三国时犍为人。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

1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种起源>绪论》概括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阐明了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语言准确、严密,有相当的逻辑性,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B.《项脊轩志》这篇散文特点很突出,首先是以作者归有光的生活为线索,文气贯通,浑然一体;其次,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择点滴细节,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C.《逍遥游》中的鲲、鹏、朝菌、蟪蛄、斥鴳等形象,它们客观上有着大小之分,在认识上也有高下之异,但都被用来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的观点。

D.《兰亭集序》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一篇立意深远的优美散文。

文章虽也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从感伤的背后能发现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儿迍迍的行:

行动迟缓的样子破题儿又早别离:

这里指离别的开始

B.蹙愁眉死临侵地:

没精打采的样子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

揩拭

C.情薄呵易弃掷:

抛弃,指改变心意只索昏昏沉沉的睡:

只得,只能

D.推整素罗衣:

假装整理再休似此处栖迟:

留恋

1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吾家读书久不效效:

奏效,指获取功名听臣微志

听:

听从,接受

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穷尽此小大之辩也辩:

通“变”,变化

C.令人长号不自禁号:

呼喊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

顾惜

D.知效一官效:

效力,尽力穷且益坚穷:

困窘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刘病日笃儿之成,则可待乎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谨拜表以闻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不知老之将至D.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室西连于中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青雀黄龙之轴臣生当陨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臣密今年四十有四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C.其翼若垂天之云却告了相思回避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而母立于兹四美具,二难并

16.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则告诉不许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最难调护,最要扶持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臣之辛苦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D.阮籍猖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1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判断,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徐孺下陈蕃之榻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③窜梁鸿于海曲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⑤则刘病日笃⑥齐彭殇为妄作⑦所以游目骋怀⑧不知老之将至⑨然后图南

⑩宾主尽东南之美

A.①③⑦/②④⑨/⑤/⑧/⑥⑩B.③⑦/①②⑨/④⑤/⑥/⑧⑩

C.③⑥/①②⑨/④⑤/⑧⑩/⑦D.①③⑦/②⑨/④⑤/⑥/⑧⑩

18.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其制稍异于前③而刘夙婴疾病④仰观宇宙之大

⑤彼且恶乎待哉⑥彼且奚适也⑦家有老妪,尝居于此⑧南冥者,天池也

⑨得不焚,殆有神护者⑩都督阎公之雅望

A.①⑧/②⑦/④⑩/⑤⑥/③⑨B.①③⑧/②④⑦/⑤⑥/⑨/⑩

C.①⑦⑧/②/④⑩/⑤⑥/③⑨D.①⑦⑧/②/④⑩/⑤⑥⑨/③

二、填空题(文学常识每空0.5分,默写每空1分,共16分)

19.《〈物种起源〉绪论》的作者是英国博物学家,的奠基人。

《景泰蓝的制作》作者是。

20.《长亭送别》选自,写崔、张分别的情景。

《长亭送别》唱的宫调为。

21.《兰亭集序》的作者,字,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有“”之称。

22.《滕王阁序》作者王勃,字,初唐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23.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2)?

总是离人泪。

(3)青山隔送行,

,。

夕阳古道无人语,。

(4),烟光凝而暮山紫。

,访风景于崇阿。

(5)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

(6)老当益壮,。

三、阅读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25题。

(共4分)

舌尖上的接收器

①味道代表着不同的化学物质,我们的身体靠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把这些化学物质转化为大脑接收到的神经信号。

那味觉细胞又是靠什么来感受不同味道之中的化学物质呢?

笼统说来,这种位于舌尖上的接收器就是:

蛋白质。

②感受味道的蛋白质,具体来说属于一种叫做膜蛋白的蛋白质。

它们位于细胞的表面,分成两大类:

一类能够接受特定的外界分子并与之结合,称为受体;另一类是空心的,等于在细胞表面上开了一个孔洞,方便物质出入细胞,称为通道。

③通道蛋白是细胞与外界有效地交换物质,实现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的重要通道。

比如说钠离子通道,能够让带正电的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改变细胞内外的电压差,进而引发神经冲动。

咸味的感知利用的就是钠离子通道。

当我们吃了咸的东西,钠离子会从通道大量涌入感知咸味的味觉细胞内,从而引发神经信号。

感受酸味的细胞表面带有对氢离子敏感的通道,大量的氢离子会导致这种通道关闭。

这一信号进一步转化成神经信号之后,我们就尝到了酸味。

④除了咸味和酸味之外的其它味道,主要都是依靠味觉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实现的。

这些受体就像是机器人的接收器一样,只不过它们接收的不是电磁波,而是化学小分子。

俗话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受体蛋白也是如此,依据自身形状的不同,所能结合的小分子也不相同。

一旦受体识别到与自己匹配的小分子,两者的结合会导致受体发生形变,进而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终放出神经信号。

⑤那么,既然我们能够尝出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味道,是不是也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味觉受体蛋白呢?

其实不然。

我们舌尖上的接收器往往是多功能的,同一种受体蛋白能够识别类似的多种化学物质。

这让我们的味觉变得不那么“精确”。

比如说甜味,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等各不相同的分子,都能引起甜味的感觉。

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发明了甜味剂——能够被受体识别,产生甜味的感觉,但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不会导致发胖。

⑥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认为舌头上品尝各种味觉的区域是不同的,这是完全没有科学道理的。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各种味觉感受器在人舌头上的分布的确是有区域的,但这些区域完全重叠在一起。

具体来说,舌头的中间部分基本没有味觉能力,而前半部分和后部以及两侧则具有完全相同的味觉能力。

而且,我们人类只能够尝出五种不同的基本味道,这五种味道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酸、甜、苦、辣、咸”,而是“酸、甜、苦、咸、鲜”。

24.下列有关膜蛋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味觉细胞通过位于细胞表面的膜蛋白感受各种不同的味道,膜蛋白分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两种。

B.带正电的钠离子或氢离子通过相应的通道蛋白进入感知咸味或酸味的味觉细胞内,通过改变细胞内外的电压差引发神经信号,从而使我们尝到咸味或酸味。

C.甜味苦味鲜味的受体蛋白形状是不同的,它们只能和与自己匹配的小分子结合,产生形变,引发细胞内的系列生化反应,最终放出神经信号,使我们尝到甜味苦味或鲜味。

D.一种受体蛋白可以和与多种类似的小分子结合,从而产生相同的味觉。

25.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2分)

A.味觉细胞把不同的化学物质转化为神经信号,使我们尝到不同的味道。

B.人类品尝味道的过程是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C.舌头的前半部分和后部以及两侧都能品尝出苦味和辣味。

D.酸甜苦咸鲜,除了酸味和咸味,其余味道都是依靠味觉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实现的。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6—27题。

(共5分)

斑纹

①著名的长腰,为了标明逶迤的长度。

它省略四肢,只生出

用以装饰的头与尾。

这是最简约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

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

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

②大型肉食动物往往闲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动物灵敏又胆怯,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一个有趣的差别:

素食者的眼睛大多长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而肉食者的眼睛却往往处于同一个平面,像狮、虎、狼、豹。

其实生物学上的解释非常简单:

一个为了聚焦瞄准猎物,一个为了视野开阔便于及早发现天敌并在奔逃时选取路线。

一头鹿的衰老是幸福的,意味无数次的成功脱逃,意味着无数次另一头鹿作为替身去死──深水晶似的柔顺的眼睛逐渐闭合,缀满梅花图案的工艺的身体被自己的鲜血浸透。

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岗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

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面对迫近的死亡,鹿群之间既相互掩护又相互推托。

世界旷大,它的栅栏由猎食者的目光围就。

嗜血的胃总比啃草的牙享有更快和更愉快的消化。

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

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

26.第①段作者先说“这是最简约的设计”,后面又说“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前后是否矛盾?

为什么?

(2分)

27.我们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但第②段中作者说“让人不禁质疑”,这种质疑对吗?

你如何理解的?

(3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8—31题。

(共11分)

我家有棵腊梅树

笑萍

我躺在省城医院的病床上,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又开始想念家中的腊梅树。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我背古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那时候觉得这两句诗特别美,便记住了,但至于美在哪里,却不知道。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

,我刚上高一,一天放学,见父亲正在金鱼池旁挖坑,准备栽一棵满是花蕾的小树。

小树树冠不大,但枝条虬劲婆娑,感觉飘逸极了。

我问父亲,这棵树叫什么名字?

父亲头也不抬,说是腊梅。

在一旁做帮手的母亲搭话说,这是你的一位叔叔送的,好花赠与爱花人嘛。

于是,我天天盼着腊梅开花,一有空就站在那没有树叶的腊梅树前,看着花苞从下往上依序咧开黄色的小嘴,一直到金色的花瓣全都张开。

我惊呆了,原来

,一树的金黄是那么灿烂,一点也不显单调,细碎的花朵点缀在干枯的枝桠上,浑身上下透着勃勃的生机。

天气越来越冷,冬天的第一场大雪终于如期而至。

我伫立在腊梅树前,任雪花满身飘落,落在唇上,凉凉的,甜甜的,香香的。

我似乎看到腊梅花也张开了小嘴,如我一般吮吸着大自然的甘霖,一时间分不清梅花是我,还是我是梅花。

那一晚是奇异的。

黄昏,雪停了,不久,一轮圆月又升上了天空。

雪的光芒映着月的皎洁,小院如白昼一般。

我蹲在小小的金鱼池前,看着水中横横斜斜的枝影,嗅着若有若无的花香

,竟忘记了寒冷。

好一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至此,我才真正领悟了这句千古绝唱的意境美。

后来,桃花开了,灿烂了一个冬日的腊梅花渐渐地干枯了,凋谢了,但她的风骨依旧,暗香依旧。

落在池中的花朵被鱼儿逐食着,依旧是金光灿灿,依旧是那么生动。

在花儿盛开的时候,我曾想折一枝放在案头,想让那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萦绕在我的左右。

母亲说,爱花人是不折花的。

是啊,没有哪一种生命,离开母体会永葆活力的。

已经被风干了的花朵落了一地,母亲说捡起来吧,治咽炎,泡在杯子里,依然香如故。

于是,我蹲在腊梅树下,认真地捡着,满怀敬意。

春天来了,腊梅树的叶子迅速地蹿了出来,油亮油亮的,仿佛一夜之间绿满了枝头。

更令我惊讶的是,在每一片叶子绽出的时候,腋下同时有一个小小的突起。

我问父亲,腊梅树的每片叶子下都会发新枝芽吗?

父亲说那是来年的花蕾。

我明白了,那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来自毕生的追求。

假若把腊梅花的一个周期比做她的一生的话,那么,她是在用她的一生积蓄着力量,积蓄着美,回报给所有关爱她的人。

骄阳下,没有花的腊梅树依然是那么有情致,单

是那一种绿就是别的树木无可比拟的。

阳光越炙热,她的叶子越亮,亮得那绿色的汁液似乎要滴下来,彰显着生命的魅力。

那一年的夏天,我特意让已患病的父亲站在腊梅树下,为他拍了一张照片。

如今,绿叶丛中拄着拐杖笑呵呵的父亲成了我记忆中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

当腊梅树的叶子慢慢地变黄,慢慢地飘落,最后只剩下绿豆大的花苞时,我知道,腊梅树生命中最辉煌也是最艰难的季节来到了。

后来,父亲去世了。

不久,一场狂风又把我那心爱的腊梅树给刮断了。

我和母亲唏嘘不已。

整理残枝时,意外地发现,在砧木接口上方,竟还留有一个小拇指粗的枝条。

母亲便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在劫后余生的第一个冬天,那株腊梅唯一的枝条上开了六朵花,第二年发出了数枝新枝。

几年后,我家小院里又长出了一棵婀娜多姿、风韵不减当年的腊梅树。

此时此刻,金灿灿的腊梅花定然是银装素裹,那淡淡的暗香已经穿越风雪浸润到了我的心脾深处。

(有删改)

28.文章开头引用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什么作用?

(2分)

29.赏析文中画线句。

(3分)

30.请概括“我”家腊梅树的主要特点。

(3分)

31.文章首尾都提到了雪和腊梅,其用意是什么?

(3分)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32—34题。

(共8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

决起

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3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控于地而已矣控:

投,落下我決起而飞決:

疾速的样子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

去,往则芥为之舟芥:

小草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

愤怒而后乃今培风培:

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

记载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坳:

凹陷不平

3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鹏之徙于南冥也风之积也不厚B.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水浅而舟大也

C.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南冥者,天池也

3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分)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分)

四、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

读了以上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与思考?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诸暨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C

C

A

D

A

A

C

D

B

B

12

13

14

15

16

17

18

24

25

32

33

C

D

B

C

B

D

A

B

C

C

C

二、填空题(文学文化常识每空0.5分,名句每小题1分,共16分)

19.进化论达尔文叶圣陶

20.《西厢记》正宫

21.王羲之逸少书圣

22.子安骆宾王

23.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2)晓来谁染霜林醉

(3)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

(4)潦水尽而寒潭清俨骖騑于上路

(5)落霞与孤鹜齐飞响穷彭蠡之滨(6)宁移白首之心

三、阅读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

(4分)

答案见上面的表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7题。

(5分)

26.(2分)

答:

不矛盾。

前面“最简约的设计”是客观的评价,后面“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这是人的主观臆断,站在自己角度的评价。

其实斑纹就是蛇用来保护自己的生存手段而已。

27..(3分)

答:

“对”或“不对”都可以。

只要点出作者的质疑是基于“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

这是作家对生命的深沉关注和理性思考,自然界是弱肉强食的;而我们平时说的“团结就是力量”是强调团队和集体的力量。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8—31题。

(11分)

28.(2分)

答:

①诗意的语言给腊梅增添了一种美感,引出下文对腊梅的描写;②并与第六段的内容相呼应,说明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领悟人世间真正的美;③增加了文学色彩。

(写出两个点满分)

29.(3分)

答:

作者在这段描写雪中腊梅的文字中,不仅调用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等方面的感觉(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